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遊戲

來自民間的叛逆:10年的激動和期待

作者:由 呂蕭條 發表于 遊戲時間:2022-11-01

2008年,我歪打正著地買回一本超厚的書,既不衝著封面上的伍迪格斯里漫畫像,也不為了“美國民歌傳奇”這個副書名。因為“民歌”這個詞又比較模糊,或者是我並沒有分得清楚鄉村、民謠和民歌。當天晚上只為了瀏覽一下目錄,結果這本書就再沒有合上,並且越讀越興奮的感覺,直到今天依然記憶猶新,而這本書現在,封面被我纏滿了膠帶。

袁越這本《來自民間的叛逆》,不論是從文字上、內容還是資料性上,都是是空前的,我想八成也是絕後的——未來是否還有人願意花如此多的精力,去創作如此大篇幅的佳作,我不抱樂觀態度。一如我儘管一直希望能看到這本書再版,卻從沒真正去抱希望——而且就算有人願意花這個力氣,誰還能寫這麼好?

然而時隔10年,2018年的這個冬天,《來自民間的叛逆》悄然再版,出自讀庫。

來自民間的叛逆:10年的激動和期待

<左:舊版;右:新版>

彼時儘管我自詡為老搖滾愛好者和研習人,但只敢說我是喜歡聽歌,不敢說我是在聽音樂,因為我認為說聽歌比說聽音樂要俗一些。我把流行歌曲當文化聽,可能這正著了“資深樂評”們的道兒,不過相比看樂評,我覺得還是自己找資料更靠譜。我聽歌的起步晚,但是相比讀書,脈絡清晰得多。

與許多我們那一撥聽搖滾樂的人一樣,聽歌的分水嶺是在重金屬,當我終於從超載樂隊追根溯源,終於爬上了米它利卡和麥嘎代死的大卡車的時候,就可以在金屬的大道上紮下去了,但也許那陣子我嫌吵,無意中搞到一套臺灣版的《History of Rock and roll》5DVD套裝,於是發現了一根線索,比如順著金屬大道逆行一段,在掛著Ozzy招牌的黑色安息日教堂的路口抬頭看天,也許可以望見剛剛起飛的齊柏林飛艇,爬上齊柏林飛艇可以追溯英國入侵,一端通向披頭士,一端通向滾石,踩在滾石上卻又不小心飄洋過海,遇見了馬迪沃特斯,跟馬迪平原上瞭望,找到威力迪金森,找到羅伯特約翰遜,找到閃電霍普金斯,傑西福勒,從這條路拐個彎上了旁邊的車道,似乎又看到了貓王、傑瑞李、小理查德、他們和開著彩車吹著喇叭的尼爾席達卡互相吐著舌頭,冷不丁鮑勃迪倫騎著放著響屁的摩托車狂飆而過,後面有輪著斧頭邊追邊呼喊的皮特西格一行人。迪倫平原上還有戴夫範龍克溼地,瓊貝茲鎮,菲爾奧克斯歪脖樹,伍迪格斯里峰,迪倫又分叉到了一群人,蹦躂在煙霧繚繞的伍德斯托克。我紮在這個城鎮好長時間,這個城鎮裡有時候還能遇上艾倫金斯堡,聽歌聽到跟寫打油詩匯在一起,的確是個高興的事。一高興,就順便把能找到的60年代文化研究資料都讀了,而關於這方面的專著變得多了,是件好事。

而我這一套多年以來歪打誤撞拼湊出的網,在面對《來自民間的叛逆》之時,變得分崩離析,終於被其收編,而織成了我希望並且它應該有的樣子。儘管我暗自竊喜的原因是,在資訊匱乏的年代,我在遇到這本書之前,雖然繞了一大圈,至少也找對了大方向。

袁越真的是迪倫的粉絲,乃至於可稱為“迪倫學”研究者。《來自民間的叛逆》是一本以迪倫為線索竄起來的20世紀音樂圈演義,它以傳統民歌為起點,而講述脈絡延申至流行樂、搖滾樂的發展,乃至整個美國民權運動、流行文化/亞文化的發展。我相信是這本書是整整一代人系統地認識鮑勃迪倫的唯一教材——儘管知道現在依然是我心裡介紹迪倫的圖書No。1——也是無數人知道那麼多優秀歌者、藝術家作品資訊甚至歌詞翻譯的第一資料。我並不知道這本書在初次面市的2003年,它是怎麼樣地引起了那一批讀者的關注?或是默默無聞?我無從得知,但也浮想聯翩。

想來也是這本書,讓我瞭解了紀錄片《No Direction Home》裡說過的伍迪格斯里到底是誰;引領我第一次聽到了似乎後來沒有了訊息的特雷西查普曼;知道了在《History of Rock and Roll》中在演唱會中唱到精疲力竭轟然倒地的布魯斯斯普林斯廷到底是個怎樣的存在;更不用說自從2006年讀完馬世芳的《擁舞的詩神與厲鬼》之後讀到了完整的鮑勃迪倫;以及2003年那本《歌——木吉他的純真往事》裡瓊貝茲《鑽石與鐵鏽》背後的故事的故事;也不要忘記The Band和迪倫是在什麼背景下錄製出了《the basement tapes》,而讀完這本書之後你才有了一些心理準備,去看那場叫做《最後的華爾茲》的演唱會,去讀那本馬庫斯寫的、女神董楠翻譯的《老美國誌異》(這本書今年也再版了,改名叫《地下鮑勃迪倫與老美國》)。

出於私心,或者因為自己略懂一點出版,我期望中譬如《來自民間的叛逆》這樣的經典,新版是要做得寬汁大油才叫美。尺寸縮小至32開,與上一版的16開相比袖珍了不少,我想六叔自有六叔的考慮,不過我猜成本必然是不容忽視的因素,把上一版的46個印張壓到了30個印張,你不應該只看到換來了奢華的純質紙,而應該從所有書中插圖的全部更新看得出來這份心思——這些插圖中,能夠找到同款原圖的,統統換成了有版權的清晰原圖,找不到同款原圖的,也替換成了能表達同樣意思甚至更為貼切的新圖,帶有版權——不過也刪去了一些舊圖,總圖數應該是有所減少的,但是,這正如這本書所宣稱的——它從內容和完成度上更加完善。做書是遺憾的藝術,有些書因為活得夠長,才有幸運在一次次修訂中,變得越來越接近完美。

聽了這麼多年歌兒,想起十六七歲,我的搖滾樂引路人大臉曾抱著電吉他說的:“現在你聽的東西,每年都不一樣,你總有新的東西喜歡上,直到某一個時間為止。再過很多年,你會發現你愛聽的,依舊是你二十來歲聽的那些。又過了十好幾年,我想他說的對,就像如今在機關單位上班的他會從北京買張機票專門去上海熱淚盈眶地聽米它立卡,說無論聽過多少歌兒,只有米它利卡是他的青春。而我,我分不清楚我更喜歡60年代還是70年代,60年代的真誠和虛幻和70年代的務實和浮華就像鏡子的兩面:一面花童與大葉齊飛,一面鈔票共美女一色。60年代有迪倫的颳大風和席捲而歸,70年代也有迪倫的慾望和血跡之路。

《來自民間的叛逆》出了新版,真好。不管是我曾經在小圈子裡將這個名字作為交流的暗語,還是現在會有怎麼樣的年輕人讀了它,我想看到他們會互相說,還沒看過這本書,咱就別聊了吧!

來自民間的叛逆:10年的激動和期待

來自民間的叛逆:10年的激動和期待

<上兩圖:舊版的目錄每章的題續在正文裡也有,於是在新版裡,目錄中就去掉了>

來自民間的叛逆:10年的激動和期待

<兩版書的插圖對比,左:新版;右:舊版>

來自民間的叛逆:10年的激動和期待

<兩版書的插圖對比,左:新版;右:舊版>

來自民間的叛逆:10年的激動和期待

<兩版書的插圖對比,上:舊版;下:新版>

<最後附上在上一版書中列出的,袁越推薦的20張專輯>

來自民間的叛逆:10年的激動和期待

來自民間的叛逆:10年的激動和期待

來自民間的叛逆:10年的激動和期待

來自民間的叛逆:10年的激動和期待

來自民間的叛逆:10年的激動和期待

來自民間的叛逆:10年的激動和期待

來自民間的叛逆:10年的激動和期待

來自民間的叛逆:10年的激動和期待

來自民間的叛逆:10年的激動和期待

來自民間的叛逆:10年的激動和期待

標簽: 迪倫  本書  聽歌  叛逆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