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遊戲

螢火蟲為啥只能在網上賣得好?

作者:由 非常網贏 發表于 遊戲時間:2017-04-30

首先,提一個問題,螢火蟲能成為商品嗎?

商品即用來做流通買賣、獲取收入、還可以作為商品交換。多數人認為螢火蟲只能用於觀賞,因此大多數人認為螢火蟲不能成為商品。

那麼螢火蟲是否真的能成為商品?首先,假設如果螢火蟲真能成為商品,那麼商家的售賣的物件是誰?事實上一般消費者是情侶,特別是年輕的喜歡浪漫的小情侶。其次,既然現在的小情侶會買,那十年前的情侶會買嗎?螢火蟲能成為商品嗎?其實二十年前在我還在校讀書時,港臺片裡的男主人公掏出自己抓的螢火蟲送給女主角,到晚上放給女主角看。看到這個場景時我在想除了自己去抓,如果能買到,可以去買點送女朋友就更加完美了。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在市場上有人需要這個商品,然而卻沒人賣。這裡充斥這一些疑問:世界上有人需要這種商品,是不是每一種商品需要都有商家可以滿足?為什麼有些需要能被滿足而有些卻不能呢?

在現代社會,大家也承認螢火蟲能成為商品,但是開個實體店卻不行。我們來做一個假設,馬路上開包子的店。在包子店的旁邊開一家賣螢火蟲的店,兩家店經營面積一樣,請的員工一樣,說明經營成本是一樣的。為什麼包子店可以經營一下,而螢火蟲的店卻經營不下去?

一個傳統的商業選擇一個物理的位置,一旦開了一個店,便會立即受到兩大限制:

空間:第一,你會跑多遠到一個包子店買包子。近到什麼程度,遠到什麼程度?

事實上,一個包子店的銷售半徑,不會超過一公里,說明一個傳統的店鋪一定會受空間的限制,所受空間限制的範圍稱之為銷售半徑。

時間:第二,如果你半夜去買包子,包子店肯定是關門的。

這說明傳統店鋪受時間的限制。

導致包子店能夠經營下去,而螢火蟲店不能經營下去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模擬場景:

在同一條街道上,經過兩家店鋪的人流量是等量的,那麼進入包子店的人多還是進入螢火蟲店的人多?

事實上進入包子店的人多,因為大部分人對包子的需求比對螢火蟲的需求要高。同一群人裡,人們對包子需求比例高,對螢火蟲需求比例低,甚至低到沒有人。

所以哪怕螢火蟲店主熬一個月,一個月透過實體店鋪做到生意的結果有兩種:

1。一個螢火蟲都沒有賣掉,關門

2。賣掉了幾個螢火蟲,但是收入太低關門了

第二種的可能性比較高。透過賣螢火蟲,這個店主發現市面上有人需要螢火蟲,但需求太低了。

再推另外一個場景:

兩個店鋪都是並排開的,都是住在同一個公寓裡,住在三十五樓的公寓。結果包子店主在自己家的門口開了一個包子鋪,螢火蟲店主在他隔壁開了一個螢火蟲店。

結果兩個店都沒有人來。

為什麼要將店開在街道上呢?

包子店開在街上存活下去的原因是他依靠著天然的位置帶來人流量。而螢火蟲店想依靠這個天然的位置,生存下去,但是活不下去。這是目前兩個店的差異。螢火蟲店主突然發現到這些人流對包子店有用而對他的店沒有用。螢火蟲店跟包子店的基本條件都一樣,但是有一樣是不一樣的,就是賣的商品不一樣。

再推一個場景:

如果拍電影的話,這個電影鏡頭拉得很近,近到只對著兩家店門口。把鏡頭拉遠,能看到整個杭州。如果現在有一種力量,讓整個杭州要買螢火蟲的人找到這家螢火蟲店。請問這家螢火蟲店有沒有可能活下去?這是有可能的。再把鏡頭拉遠。整個華東地區乃至整個中國要買螢火蟲的那些人,有機會找得到這家螢火蟲店,有沒有可能出現逆襲?這也是有可能的。

雖然是一家小小的賣螢火蟲的店鋪,但一個月的生意做下來,他的銷售額比隔壁的包子店還要高。在這個過程中,螢火蟲店主開實體店超不過包子店,而透過另外一種方式超過了包子店,請問中間發生了什麼根本性的變化?因為他徹底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結論:當一個商品的銷售有機會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個商品的本質就發生了質的變化。

標簽: 螢火蟲  包子  商品  店主  店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