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遊戲

【筆記】基因的理性(第三章)

作者:由 林先生 發表于 遊戲時間:2021-06-27

1、基因的定居

基因是生命進化的基本單元,從基因的化學本質來說,他是一段能夠進行半保留複製的DNA分子,地球上要形成生命,就必須實現基因在細胞之中的定居。所謂定居,採取的就是社會學的概念,即具有固定的居住場所,不再是自由移動。

首先是生物膜的出現。生物膜包括細胞膜、細胞器膜、核膜等結構,他們是細胞、細胞器與環境分解的所有膜結構的總稱。他們是由磷脂雙分子層構成。

這個膜結構表達為流動鑲嵌模型,基本特徵就是膜的流動性和不對稱性。

細胞膜的意義在於,維持細胞之內相對穩定的代謝環境。又能調節和選擇物質進出細胞。細胞膜對於出入細胞的物質具有很強的選擇透過性,也就是說他能夠使得細胞所需的養分進入細胞,讓細胞的代謝產物排出細胞,能夠使得細胞內的化學反應保持相對穩定。

細胞膜除了透過選擇性滲透來調節和控制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還能以胞飲和吞噬作用,幫助細胞從環境之中攝取營養物質。也能夠透過胞吐作用,來排除代謝產物。

由於細胞有一層膜,安全性和穩定性將大大增加,細胞膜將核酸和蛋白質包裹起來,使得核酸和蛋白質的特徵更加穩定,特別是細胞核的形成,對核酸的保護更是達到了完善的地步。以至於其他競爭者無法從細胞核之中奪取核酸作為複製自己的構件,核酸所保有的自身結構和蛋白質的結構,也受到了保護。

細胞的出現,才是標誌著地球上的生命從此誕生。一個細胞要生存和自我複製,至少需要100種蛋白質作為酶,這些生物大分子進行生命活動需要一定的空間,加上編碼蛋白質的核酸,這都需要佔有一定的時空條件。

細胞如何產生呢?在細胞出現之前,基因定居之後,出現了許多功能單一效率很高的膜包裹結構,即細胞器。

最初的細胞是單細胞生物,在35億年前,藍細菌普遍地分佈在淺海環境之中。細胞的產生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整個過程可以分為六步

1、原始海洋之中各種有機小分子形成化學混沌

2、核苷酸和類蛋白質催化的前代謝結構形成

3、準代謝脂質體形成

4、蛋白質和RNA基因同步起源

5、原始脂質體與原始RNA複合體產生生存競爭和協同合作

6、原始細胞和原始病毒出現

原核生物曾經長期霸佔統治的地位,但是在18億-20億年前,形勢開始發生改變,可能因為進化之中高效的光合作用的出現,此時大氣圈自由氧開始積累,到了8億年-10億年的時候,大氣圈自由氧分壓又一次較大地增加。同時,海水的鈣、鎂離子濃度開始下降,其PH降低,此時造成地球表面維度下降。原核生物藍細菌生態系統走向衰落,真核生物繁榮起來。

細胞的形成實現了生命單元兩個基本功能,即生存和繁殖。

細胞出現之後,基因就定居在細胞之中,在原核細胞之中,基因集中於低電子密度區,是裸露的環狀分子。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稱之為原核生物,是單細胞生物,他們沒有內膜系統,沒有各種化學反應所需要的單獨的細胞器,各種生物化學反應如光合作用、氧化磷酸化都在細胞膜進行。也沒有細胞核,基因和其他物種混合在一起,原核細胞就是一個房間,其中亂七八糟的東西都在裡面,僅僅做到了與外部環境分割開來。

進一步的分工和分化,表達為真核細胞,核細胞不僅形成核膜包裹基因的細胞核,而且有複雜的內膜系統,形成各種細胞器,分擔不同的功能。除了細菌和藍藻植物的細胞之外,所有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都是真核細胞,真核細胞內部猶如一個套房,其中有很多房間,基因能夠在一個自己獨有的房間定居,實現了與外部環境的分離,也與細胞內部環境的分離,成為了定居基因,原核細胞開始向真核細胞進化。

而病毒是沒有細胞結構,他必須寄生在細胞之中才能繁殖,病毒的理性基因要進化,必須或者定居在細胞之中,或者被定居細胞中的基因所接受,成為細胞基因聚合體的一個成員。

那麼,基因定居有什麼意義呢?這種定居,使得細胞之中聚集起來,遊牧的病毒無法聚集大量基因,因此基因的專業化程度很低,導致生命過程中的生存和繁殖效率低下。而定居的基因能夠增加基因繁殖的規模,提高基因專業化分工程度,使得基因規模收益(某一產品或行業的淨收益的增長速度,超過其生產規模的擴大速度的現象或狀態)遞增,

生命大分子之一的核酸經歷了從遊牧的病毒向定居的細胞進化過程,病毒是介於生命與非生命的中間階段,他們的結構僅僅是由內部的核酸和蛋白質外殼組成。他們必須寄生他人,無法聚集起大量的基因,因此基因的專業化分工很低。

35億年前,基因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家,出現了定居的結構,這就是原核細胞的出現,每一個細胞都是一群基因的家,和定居社會中人口的數量大量增加一樣,促使一個細胞內的基因大量增加,基因之間的分工奠定了基礎。

實際上,在生物體之中,很多細胞是不用的,這與人類文明的發展是一樣,人類文明之中有很多地域的文明彷彿是被拋棄的,實際上他們都是構成了人類文明進化的一個文明積累的過程。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專業化分工越高,分工越細密。但是如果專業化和分工規模擴大速度過快,以至於協調和管理各個基因和蛋白質之間的關係成本過大,就無法產生收益遞增。因此細胞膜的出現,使得一體化過程向更高階的形式發展。

2、產權:定居的保證

定居伴隨著產權的出現(也就是私有制的出現),如果沒有私有制的出現,那麼定居者在定居空間中和定居時間內的物質所有權就會不清,互相搶掠的出現,使得定居者無法獲得物質保障。

一般認為,原核細胞在地球上存在了十幾億年的時間,然後出現真核細胞,真核細胞的出現,使得基因的定居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細胞之中,基因不僅有了一部分公有資源(即整個細胞),也有了自己的細胞核,這就是基因擁有了自己的私有產權。

基因第一次定居是形成原核細胞,這使得基因從遊牧過渡到細胞狀態,限制性內切酶是原核細胞的基因開始建立起排他性的產權的產物。這種蛋白質存在於細菌之中,他對於外來DNA產生特異性分解,這對於基因來說,是一種排他性的保護機制,基因擁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間,出現了排他性的公有產權。

基因第二次定居是真核細胞,這使得基因處於最安全的狀態,真核細胞有了細胞核,使得核酸不會被外界輕易奪走。使得核酸擁有的自身結構和蛋白質的結構受到了絕好的保護。此時建立起排他性產權的模式,僅僅是非己產權的識別,即對於外來入侵進行有效攻擊,這既是使得基因也使得個體擁有了自己的生存恐懼,建立起生命基因單位所需要的排他性結構。

第三次大規模定居,是在細胞基礎上,形成大量多細胞生物,細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複雜的個體結構。

定居後的基因不能隨意流動,這是生命單元對於基因產權的界定,基因定居後,細胞之間的排他性產權界定就是細胞之間必須相互識別,進而決定細胞是否可以移動,接近和融合。細胞識別目的就是細胞表面分子的相互識別。分子識別,則是生物分子的選擇性相互作用。

從生物學來看,分子識別的分子具有三個特徵

1、兩個分子結合部分是結構是互補

2、兩個分子的結合部分有相應的結合基因

3、相互之間能夠形成使得兩個分子結合在一起的作用力。

分子識別是一種普遍的現象,他表現為受體和配體的相互作用。

由於高等生物處於變化的環境,機體功能的協調統一要求,有一個完善的細胞之間相互識別,相互反應,相互作用的機制,這個機制稱之為細胞通訊。他能夠使得,細胞或者識別與之接觸的細胞,或者識別周圍或遠距離細胞的資訊,轉變為細胞內各種分子功能上的變化。

而生物中廣泛存在的同工酶現象,是組織器官對基因產權的維護,這使得基因的產物,即蛋白質只能侷限在特定的組織器官之中,即使這些蛋白質具有相同的功能也不能在不同組織器官之中游蕩。

同工酶指的是,在生物體內,催化相同的化學反應,但是其分子結構、理化性質和免疫效能都存在明顯差異的一組酶。

僅有細胞之間的識別是不夠,基因必須讓生命單元產生保護產權的結構,才能維護基因定居和聚集後的專有產權。所以生物進化到脊椎動物的時候,個體為防止外部大分子和其他生命單元的入侵,形成了三道防線

1、由面板、毛髮和黏膜構成

2、由體液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構成

這兩個防線,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防禦功能,特點是人人都存在,因此說是先天性免疫,從經濟學來說,先天性免疫,相當於人類在讓渡產權的時候,發生法律效力,降低交易中的風險,以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構架。

由於環境的多變性,於是產生了後天免疫,稱之為特異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構成。其中抗體是獲得性免疫維護基因產權的有效手段。

免疫系統不僅可以阻擋外部入侵,還能識別內部的突變細胞,防止腫瘤的發生,這就是免疫監視功能。

由此可見,細胞識別是基因的排他性產權在細胞水平的界定,而免疫系統則是在個體水平的界定。那麼同源蛋白質的種屬差異和物種的生殖隔離,就是在物種水平的界定。

物種指的是互相直接可以交配並且繁衍後代的個體,但是不能與其他生物交配,或者交配後的雜種不能再繁衍後代。

而生殖隔離,是指親緣關係接近的類群之間,由於各個方面的原因,在自然條件下不交配,即使能夠交配也無法產生後代,或者不能產生可育性後代的隔離機制。

他包括受精之前的隔離,包括地理隔離,生態隔離等等。和受精後隔離,包括雜種不育。他的目的是,使得基因無法在不同物種之間自由流動。

同源蛋白質是在不同生物中行駛相同或相似的功能的蛋白質。在一種物種之中,不允許其他物種的同源蛋白質進入,即使是具有相同的功能。

如果在物種之上,上升到動物個體,那麼動物個體的產權保護,就體現為領域。

在動物之中,如果一個動物佔有了一個領域,其他個體大多數都會迴避。動物定居有了領域,也就擁有了這個領域之內的食物資源,然而佔有和保衛領域要付出代價,代價隨著領域的增加,競爭激烈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一般來說,競爭激烈時,佔有領域的面積會縮小。

由於領域非常重要,所以動物通常要在領域樹立三道防線,

1、聲音防線,對可能的入侵者發出訊號和警告,警告對方這是自己的領地

2、用各種炫耀行為顯示自己的力量

3、用戰鬥來解決問題。

同樣,動物的交配權利也是排他性的

到了人類,人類已經能夠透過理性開始去把握私有財產的重要性,定居使得進化速度大大增加,所以孟子說,有恆產者有恆心。

但是與人類之前的特點不同,人類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以至於社會形態更迭。

在現代社會,保護私有財產,保護自由權,平等權,成為了基本人權,這些基本的規定,塑造了整個人類文明。

而人類的革命可以說有兩個,

一個是從原來的狩獵採集向農業社會轉型,農業社會以後開始出現了定居生活,開始出現了強烈的私有制的概念,這種模式,是重演了當年基因從遊牧狀態向定居狀態的轉型。在私有制的經歷過程,必然伴隨著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使得財富增加,產品的剩餘開始出現,部落間的交換成為必須,於是為了促進分工和降低交易成本,國家這種形態開始出現。

國家的出現,是高度分工和專業化以及勞動生產率提高,以及人口增加的結果。

在新制度經濟學框架下,諾斯認為,國傢俱有契約和暴力兩種潛能,如果暴力潛能在公民之間平均分配就會轉化為契約型國家,反之就會成為掠奪性國家。

3、定居是文明的前提

在人類進化歷史上,人類大部分實際上處於採集狩獵的時代,這個時候,人受制於自然,至少小麥的出現。為什麼呢?

因為小麥可以自然傳播,種子可以隨風飄散而繁殖。但是與一種14條染色體的牧草雜交之後,就會出現一種小麥麥穗包裹著很緊的狀態,風不能把它吹散,這個時候他就可以被種植和定居了。

小麥和水稻的出現,使得人類開始出現農業定居生活。

而正如基因的定居,使得細胞的聚集規模,為基因的專業化分工顛倒了基礎,生命進化速度開始大大加快。人類也是一樣,透過農業生活,生產力大量提升,剩餘產品開始出現,階級出現分化。也使得人口大量增加。

階級的分化,以及農業的複雜性需要更復雜的知識的出現,因此人類的智慧開始被調動。出現非生產性的自覺的藝術、技術和哲學。

【筆記】基因的理性(第三章)

【筆記】基因的理性(第三章)

標簽: 基因  細胞  定居  使得  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