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美食

誰都逃不過的10個心理學效應

作者:由 精神科專家湯志強 發表于 美食時間:2022-11-10

心理效應是一種較常見的心理現象或規律,是某個人或某件事,引起其他人或其他事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

三明治效應

指把批評的內容夾在兩個表揚中,這樣一來,既能留給受批評者足夠的面子,又能使其更好更積極更愉快地接受批評。

第一層(表揚層):認同、賞識、肯定、關愛對方的優點或積極面。

第二層(批評層):建議、批評或不同觀點。

第三層(表揚層):鼓勵、希望、信任、支援和幫助。

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該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不管,那麼便會誘使更多人效仿。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找來兩輛相同的汽車,一輛完好無損地放在中產階級市區中,另一輛則被卸下車牌,開啟頂棚,放置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

結果,那輛開啟頂棚的汽車當晚就被人偷走了,而那輛完好無損的汽車在一週後仍停在原來的位置。

隨後,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便提出了“破窗效應”理論。

認為:大樓中一扇破碎的窗戶如若不去修護,那麼在隨後的日子裡,這棟大樓中便可能出現更多被破壞的窗戶。

貝勃定律

指當一個人經歷了強烈刺激後,即便再施予其它刺激,對他來說也顯得微不足道。

在臨近情人節時,一位義大利的心理學家對兩對背景相同、年齡相同的戀人做了一個“送玫瑰花”的實驗。

他讓其中一位男性每週都送女孩一束玫瑰花,而另一位男性則只在情人節當天才送女孩一束玫瑰花。

結果證實:每週都能收到玫瑰花的女孩,非但缺少驚喜感,她還會羨慕別的女孩收到的“藍色妖姬”。

而那個只有情人節才會收到玫瑰花的女孩,則激動不已。

鳥籠效應

如果家裡有一隻空鳥籠,那麼一段時間後,人們通常會為這隻鳥籠增添一隻鳥,而不會因為沒有鳥扔掉鳥籠。

換種說法也就是:當偶然得到一件物品後,人們便有很大機率增添更多與之相關,但自己卻並不需要的物品。

巴納姆效應

指人們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人格描述,並認為它特別適合自己,且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點。

而現實生活中,最能體現這一效應的就是“星座解析”。

很多時候,那些所謂的星座解析其實只是個籠統說辭,但卻總能被人們信以為真,並認為這就是自己。

杜寧-克魯格效應

指習慣高估自己的能力,無法認識自身不足及不足的程度,更不能認識到他人的真正能力。

如果能經過恰當訓練提高能力水平,那麼他們最終便能認知到,且能承認他們之前的無能程度。

在職場中最能體現這種效應的話就是,“如果我也能擁有像他一樣的人脈,我一定做的比他更優秀。”而存在這種想法的人,又往往是那些能力不足卻不自知的人。

曝光效應

指人們會更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且某種事物或人經常出現,便能夠增加喜歡的程度。

換種簡單的說法也就是:自身越熟悉的東西,自己也就會越喜歡,而像是那些之前並沒有很喜歡的人,如果經常出現,也會增加好感。

蔡加尼克效應

相比對那些已經完成的事,人們會對一些沒有完成的事印象更深。

簡單來說就是:在人們接受一項工作時,內心便產生了一種“需要完成這份工作”的概念,從而也會對這件未完成的工作更上心一些。

當這份工作完成後,也就意味著壓力解除,緊張感自然會消失,但若這份工作還處於完成中,那麼緊張的狀態也自然不會消失。

最後通牒效應

這是一種因“拖延”或“極度拖延”而產生的一種影響,但往往「最後通牒效應」所帶來的效率又是最高的。

也就是說,一件事情如果敲定了完成的截止時間,那麼人們便會下意識地拖到截止時間前再完成。

安慰劑效應

指病人雖獲得了無效的治療,但卻仍讓其相信治療是有效的,從而使病患症狀得以舒緩。

市場上最常見的“減肥藥”、“保健藥”也正是利用了這一效應。

標簽: 效應  玫瑰花  鳥籠  完成  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