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美食

粵秀書院街和大馬站煲的傳說

作者:由 布法羅比爾 發表于 美食時間:2022-10-27

廣州市在北京路步行街上面,有個巷子叫“大馬站”,走進去以後另有一番天地。當然,現在裡面的大馬站和小馬站,都被髮展商發展得完全就失去了原來的樣子了。假如您前幾年走進去的話,還會看到這樣的情景:

粵秀書院街和大馬站煲的傳說

“大馬站”在宋朝的時候,是用來集中管理軍隊的戰馬的地方,“大馬站”和“小馬站”因此而得名。

到了清朝的時候,大馬站裡面開設了很多“書院”,完全就不是宋朝那個時候放養軍馬的地方了。“書院”這個東西有點像現在的私立學校,是有別於當時的“官學”的一種教育機構,是私人講學的地方。大馬站裡面的書院自從在清代康熙年間兩廣總督興建“粵秀書院”以後,就開始成為書院集中的地方,吸引了各地的秀才和舉人前來研習。

跟現在的我們很多大學旁邊都有美食一條街差不多,大馬站既然書院林立,當然也就吸引了很多小販在那裡開店或者是擺攤,於是,大馬站裡面也是美食一條街,來讀書的各地士子們錢是不缺的,自然能追求美食,那些大排檔當然也各出奇招吸引這些讀書人。

有一個流傳得很廣的傳說,說的是兩廣總督張之洞,坐轎子經過大馬站,忽然聞到一陣香味,非常誘人,讓他哈喇子都流下來了。但是,他貴為總督,怎麼能跟大馬站那些驛站苦力勞工們一起吃東西呢,於是就叫隨從去問,究竟什麼東西那麼香。

傳說說到這裡,已經有兩個嚴重問題了:首先:大馬站不是驛站,早已經不是放養軍馬的地方了,已經是書院林立的類似於今天的“大學城”那樣的地方(當然範圍小得多),吃東西的大部分是書院讀書的學子,很多都是秀才,舉人,根本就不是什麼勞工苦力。其次:張之洞聞到的香味,是鹹蝦醬的味道。對於外省人來說,這個味道可是比臭豆腐的臭味還臭。張之洞生於貴州,在天津長大,是否會對鹹蝦醬的味道流口水,非常值得懷疑。

我們繼續說傳說:話說那個隨從去問:究竟他們在吃什麼東西那麼香。但是隨從不會說粵語,而吃東西的人也不會說官話,以為問這個地方叫啥,於是就回答說:“大馬站”。

張之洞回去以後,對聞到的東西念念不忘,於是就叫家廚來,命他做一份“大馬站”來嚐嚐。家廚當然對“大馬站”是何物完全就“一頭霧水” - 完全懵逼了,只好向師爺求助。府裡的師爺問過隨從,大人究竟今天去過何地,隨從說了在大馬站聞到香味的事情。於是師爺就去到大馬站,終於瞭解清楚了他們吃的是什麼,原來,他們吃的東西,是把火腩(就是燒肉的五花腩肉),豆腐,鹹蝦醬跟韭菜放在一起做出來的“煲仔菜”。於是,師爺回到府裡,就跟家廚說了這個“大馬站”的做法,從此,粵菜裡面就多了一樣傳統名菜,叫“大馬站煲”了。

我外公當年在大馬站裡面的粵秀書院街買了一棟大宅子,裡面有 21 個單位,從前這個宅子的每個單位是出租給來書院讀書計程車子的。清朝滅亡以後,沒有士子到大馬站租房子住了,只有城市普通市民和大馬站美食街的小老闆們。外公把宅子的一半改建成自家住,這樣,他就可以天天徜徉在大馬站美食街,吃好吃的,還學會了怎樣做著名的“大馬站煲”。

粵秀書院街和大馬站煲的傳說

粵秀書院街和大馬站煲的傳說

“大馬站煲”的材料不貴,但是因為製作繁瑣,而且風味獨特(很多人不喜歡鹹蝦醬的味道)現在很多粵菜酒樓都不會做了。我有懷舊興致的時候,有時也會用吃剩的燒腩肉來做正宗的大馬站煲。做法其實不難,大家都可以在家試一下:

先準備幾塊老豆腐,切成立方體,在沸騰的水裡面加一湯匙鹽焯水五分鐘,撈起來晾乾水。

把蒜蓉和薑蓉放到油鍋裡面,放油,小火炒出香味,然後關掉火,放進蔥茸和兩茶匙鹹蝦醬,一茶匙糖,利用油溫,用筷子不停攪拌,讓蝦醬和糖融化。

倒入燒腩,跟油鍋裡面的材料一起翻炒,然後開小火讓燒腩的肥肉煎出一點點豬油。

倒入豆腐,翻炒讓豆腐均勻沾上蒜蓉薑蓉蔥茸和蝦醬,然後開大火,倒入一杯雞湯,翻炒一下。沿著鍋邊淋入一湯匙蒸魚生抽調味。

倒入半杯料酒,半杯雞湯,開小火燉五分鐘到八分鐘。

拿一個小鍋(我平常用的是 Le Creuset 法國鍋),燒熱,放點冷油,然後倒入韭菜快炒 30 秒左右(韭菜不能炒的時間太久!)然後關火。

把另外一個鍋裡面燉好的豆腐燒腩倒進放了韭菜的小鍋裡面,香氣四溢!噼啪作響!撒上蔥花就能上桌吃啦。如果吃的時候用小爐子繼續加熱,會更加香味誘人!

粵秀書院街和大馬站煲的傳說

經過了幾十年,粵秀書院街也不可避免地在城市改造的過程中面臨拆遷,外公的老宅終於不在存在,變成了若干棟回遷房。然而,正宗的大馬站煲,仍然回味悠然,長存我們家的食譜。

標簽: 大馬  書院  蝦醬  裡面  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