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美食

口譯做的好不好跟口譯技巧的欠缺有關麼?

作者:由 北京中慧言翻譯 發表于 美食時間:2022-08-31

口譯

教學和培訓往往注重學習口譯的特殊技能(如無筆記、有筆記、數字、分腦等模組能力),並結合大量的實踐材料進行練習和評論。

但1-2年後學習的結果往往是,好的就是當年入學時就好的,差的也是當年入學時就差的。

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不妨做這樣一個假設:你有一個家鄉話,你還會說普通話,都是真正意義上的母語。

當你需要在家鄉方言和普通話之間做口譯時,也許你只需要熟悉口譯操作就可以翻譯。

5分鐘無筆記我想你可以輕易應付,再難的數字你也應該可以記下,筆記該寫什麼不該寫什麼,什麼該腦記什麼該筆記你心裡都有數,該直譯的你會直譯,該意譯的你會意譯,該音譯的你會直接描音,該省略不譯的你會省略,可以說,你翻的每一句話都足以被載入詞典(如果存在這麼一本詞典的話)。

舉一個例子。

在一次英漢同傳課,放了一段話,裡面講者引用了王爾德的一段名言。

當然翻到這裡,大家都沒聲了,還在翻譯的三個同學,一個是加拿大人,另外兩個是英語基礎巨好無比能媲美母語的同學。

其他英語基礎一般的,全都瞎菜。

從這個角度看,口譯做的不好,是欠缺口譯技巧還是欠缺語言水平,不言自明。

那麼為什麼翻譯學院都是偏重或者只進行技巧教學呢?

可能的原因是:

1。只有教授口譯技巧,才能把自己的學科和英語教學區分開來,從而得到發展。這個原因過於現實,我們姑且不談。

2。碩士階段的老師傾向認為學生語言能力應該是合格的,不需要教;抑或老師認為語言能力早已定型,是童子功,教不了了也不會教。

事實真的是這樣麼?我們捫心自問真正做到英語能力合格的有多少人?什麼都能聽懂、什麼都會表達的有多少?

當然,透過上課的海量實戰練習,學生的語言能力連同翻譯能力都會有所長進,這就像我上篇文章舉的例子,練習10000米長跑,每天跑5個10000米確實可以提高,但也許針對缺乏力量的運動員,專門練練舉重更能事倍功半。

這樣做的就過往往就是,口譯教學教的是一套方法,最終那個學生做得好,還是看學生自己的英語底子,那為什麼不去提升學生的英語底子???

我國小語種教育一般都是18歲開始學習。

別的學校不知道,在北外,透過大學四年嚴格的學習,課本全背誦,配合後期研究生學習以及1-2年留學經歷,完全可以達到非常理想的水平。

有人會拿12歲語言視窗期說事。

視窗期只是意味著12歲前學習外語不需要刻意努力,並不意味著過了18歲或者25歲,就失去了完美掌握新語言的能力。

綜上所示,如果口譯學生希望提升自己的口譯能力,先衡量一下自己的外語水平,如果沒有達到B語言,甚至沒有達到C語言的水平,那麼提升外語能力的投入產出比絕對比練習口譯技巧高得多。跟著正常節奏去學習技巧,你永遠都很難超過外語基礎比你好的同學。

標簽: 口譯  能力  語言  筆記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