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美食

來到鄂州,先是武昌魚,再次武昌酒

作者:由 大羅言酒 發表于 美食時間:2022-01-17

湖北省東部的鄂州市,西鄰武漢,東接黃石,它有著悠久歷史,公元221年,孫權改鄂縣為武昌,並在此建都。當時,國都、郡府、縣治均設於今鄂州城區。

來到鄂州,先是武昌魚,再次武昌酒

鄂州素稱百湖之市,數百年來屢遭水患,民眾為了生計,經常與洪水搏鬥,在艱苦的勞動中創作了無數打硪號子,“硪歌”因此應運而生。現在,樊湖硪歌已被列入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另外,塘角頭“活馬子”、葛店蝦燈、嵩山百節龍、鄂州堆漆、鄂州印花、華容刺繡等都體現了鄂州地區豐富的民間文化。

鄂州不僅民間藝術豐富,民間飲食同樣是別具一格。

來到鄂州,先是武昌魚,再次武昌酒

武昌魚

武昌魚是鄂州市的代名詞,2007年12月,“鄂州武昌魚”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十大名牌農產品”稱號。武昌魚,體長165~456毫米。體側扁而高,呈菱形,口端位,口裂較寬,呈弧形,體呈青灰色。主要分佈於長江中、下游的中型湖泊。

正宗武昌魚只有13根半魚刺。估計這個奇怪的特點也只有湖北鄂州人才知道,13根魚刺的魚叫鯿魚,只有13根半魚刺的魚才是武昌魚。用武昌魚可以烹製出數十種不同風味的魚菜,如清蒸武昌魚、花釀武昌魚、紅燒武昌魚、蝴蝶武昌魚、雞粥奶油武昌魚、白雪臘梅武昌魚等,其中尤以清蒸武昌魚膾炙人口。

來到鄂州,先是武昌魚,再次武昌酒

東坡餅

西山古靈泉寺製作“東坡餅”,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該寺有菩薩泉水,清流味甘,富含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用此泉水合面制餅可自然酥脆,不添香料而自有清香,再加上寺僧在製作過程中繼承了傳統技藝,使“東坡餅”至今仍保留了蘇東坡時代的特色。

至於東坡餅之名的由來,要從蘇軾遊西山說起;蘇軾在宋神宗元豐年間,被貶黃州。在這裡,他除“赤壁之遊樂乎”外,也常去隔江相望的西山遊覽。一天,西山的靈泉寺和尚們為款待這位峨嵋名士,特地製作了一種油炸餅,請他吃。蘇軾見此餅呈淡黃色,且玲瓏剔透,簡直如象牙雕成似的。觀賞良久,然後才放進嘴裡。香甜酥脆,口味極佳。連忙問和尚為何這般好吃?

來到鄂州,先是武昌魚,再次武昌酒

和尚答日:因寺內有四眼泉,泉水極佳,此餅是汲了四泉之水調製而成,所以好吃。東坡聽罷,連連叫絕,並要和尚取來文房四寶,當場對餅揮毫,畫了一餅,並寫上“東坡居士”四字。畫餅與真餅一模一樣。從此,這餅便被叫作“東坡餅”了。由於蘇東坡也常去黃州赤壁附近的承天寺、定惠院,東坡餅亦成為這一帶和尚道士的齋品。到了明清時期,東坡餅便傳到社會上,成為黃州府的地方名產,一直流傳至今。

東坡餅之名的由來,要從蘇軾(蘇東坡)謫居黃州,常泛舟南度遊覽西山,並寺僧交往甚密。寺僧用菩薩泉水合面炸餅相待蘇東坡後,頓覺香甜酥脆,喜曰:“爾後復來,仍以此餅餉吾為幸!”自此,寺僧與邑人便以“東坡餅”命名。雅人佳點,流傳至今。

來到鄂州,先是武昌魚,再次武昌酒

開口燒梅

鄂州的特色小吃開口燒梅,油潤甜香,格外好吃。提到燒賣,大家都知道。可說到燒梅,恐怕只有湖北人這麼叫了。其實湖北的燒梅和北方燒賣做法是一樣的,形狀也很相似,只是餡料不同而已。燒賣名稱由來有說法是因為上面不開口,褶子很像麥穗花一般,所以得名燒賣。燒梅則因為皮是用走槌擀出梅花邊,蒸出來如同一朵朵綻放的梅花而得名。

鄂州武昌酒

鄂州武昌酒源遠流長,早在商代,這裡就有釀酒活動和飲酒習俗,在鄂東南民間,至今仍有“樊口鯿魚武昌酒,黃州豆腐巴河藕”的民謠,據考證並無哪種酒名為武昌酒,武昌酒當指武昌所產之酒(鄂州舊時被稱為武昌)。

來到鄂州,先是武昌魚,再次武昌酒

吳都酒文化源遠流長,據《三國志·吳志》載:“孫權都鄂,常臨釣臺飲酒大歡,講武閱軍,”曾大擺“樊山廣宴群臣”,又載“移民千家”來鄂,當年吳王曾從江南帶來一批能工巧匠,其中不乏一些釀酒名師。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吳魏交戰敗曹軍於赤壁,吳王孫權就在樊山(今鄂州西山)開廣宴,用御用美酒犒賞三軍,以慶戰功,從此,古武昌的“吳都酒”便名聲遠揚,被古武昌的子民冠以勝利之酒、慶功之酒的美譽。當年吳王孫權“飲酒觀魚”之武昌古釣臺,著名的“張昭罷酒”典故便出自此處,後人據此還撰出“鄂渚釣臺觀永珍、吳王宴客醉千秋”的對聯,廣為傳播。

來到鄂州,先是武昌魚,再次武昌酒

“名酒必有佳泉”,良好的釀酒水質,可提高酒的質量,還賦予酒特殊的風味。今鄂州市古樓街與十字街相交處,有一處市級保護文物古壽井,又稱四眼井,井水清澈如鏡,軟糯甘美。據傳,鄂州的武昌酒就是以此井水釀成。“水為酒之血”,鄂州武昌酒味道清醇,盛名遠播,與古壽井井水的特殊水質分不開。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標簽: 武昌魚  鄂州  武昌  東坡  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