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娛樂

為什麼都說中世紀法國騎士厲害,厲害在哪裡?

作者:由 知乎使用者 發表于 娛樂時間:2020-08-31

為什麼都說中世紀法國騎士厲害,厲害在哪裡?噴氣式腳踏車2020-09-02 19:29:11

不請自來,非專業,可能會漏洞百出,歡迎大佬指正。

以法國的諾曼騎士為例,諾曼騎士可謂中世紀最負盛名的騎士了。

諾曼人羅傑征服西西里時,帶有不到300的騎士軍隊,而西西里的穆斯林政權則有上萬軍隊和數個堅固的要塞,然而最後是諾曼騎士大勝。羅傑還曾經帶領2000左右的騎士進攻東羅馬帝國,將東羅馬帝國皇帝阿萊克修斯一世親率的大軍擊潰。諾曼-拜占庭戰爭來來回回打了近百年,最終諾曼騎士拿到了東羅馬西部的一些島嶼。

諾曼傭兵頭子羅素 德 巴約勒,曾經在安納托利亞帶著3000騎士自立為王(3000騎士絕對有水分,僱傭兵中不可能有這麼多騎士,應該包含了扈從騎士和普通僱傭兵),並且在防禦戰中多次擊敗東羅馬帝國和塞爾柱帝國。

征服者威廉,法國諾曼底公爵,最後擊敗了英格蘭王國入主英格蘭王國。

根據《阿萊克修斯傳》,阿萊克修斯在一次北伐遊牧的戰鬥中有一支被作者安娜不停稱讚的來自低地地區的150人騎士,低地地區當時被法國控制了一部分,這些部隊是否來自法屬區我沒有去查證。

為什麼都說中世紀法國騎士厲害,厲害在哪裡?大石2020-09-02 20:54:53

1、法國是騎士的起源地。。。

傳統上西歐的騎兵繼承自西羅馬騎兵和蠻族僱傭騎兵,高盧(法國)騎兵曾在羅馬的軍中有很高的地位,西歐騎兵擅長肉搏的傳統來自於此;

騎士制度的開端,中國歷史教科書裡提到過——抵抗穆斯林入侵的英雄——“鐵錘馬特”,即查理馬特,老丕平的私生子、“矮子”丕平的爹,法蘭克王國的宮相,加洛林王朝的奠基人,他以采邑制建立起一支騎兵部隊,打退了從伊比利亞入侵的穆斯林。這就是西歐騎士制度的起源。

當時的騎兵騎在馬上以短矛和利劍作戰,主要戰鬥形式就是肉搏。。。羅馬騎兵的風格。

2、西歐衝鋒騎兵傳統的誕生

說到騎士,西歐騎士的戰鬥風格的奠基者,是諾曼騎士——維京海盜在法國諾曼底的後裔,他們騎著強壯的峽灣矮種馬作戰,其主要成就在於改良了騎兵的馬鞍,用全包裹式的高橋馬鞍,使得騎兵的屁股能完全受到保護,當騎兵衝鋒時,高聳的馬鞍前後橋能保護騎兵的褲襠、後腰,將反作用力分散到馬鞍上,使得騎兵不會被撞下馬,由此技術發展出“夾槍衝鋒”,即用腋窩夾著長矛發起衝鋒的方式。

本著這一簡單技術,諾曼騎士發動了“諾曼征服”,主要征服了三塊地方,諾曼底、英格蘭、西西里。隨著諾曼征服,諾曼騎士的戰鬥風格也傳遍了歐洲。

3、西歐衝鋒騎士的另一次改良

維京人的劫掠活動觸角曾抵達非洲和東地中海,而諾曼人曾受到當時的東羅馬的邀請與僱傭,諾曼騎士曾在東羅馬與東羅馬引以為豪的鐵甲騎兵開展過友誼賽,賽事結果導致東羅皇帝要求他的衛隊用諾曼人的衝鋒方式而非傳統的“東方式”。。。

什麼是傳統的“東方式”衝鋒法?——由西徐亞人開創的古典衝鋒騎兵,兩腿夾緊馬肚子,身體側身,用兩隻手抓住長槍,在衝鋒時向前突刺。——亞歷山大大帝的夥伴騎兵就是效仿這一方式,並改良了長矛,成為當時世上的頂級騎兵。好吧,其實在沒有馬鐙的時代,騎兵完全靠兩條腿的力量騎在馬上,這種突刺也就只能是戳的級別。。鹹魚突刺罷了。。。所以東方式騎兵的衝鋒突刺一般以上至下的方式斜著刺矛,用文藝一點的形容那叫“挑”,而不是直接縱馬撞上去。當然後世有了馬鐙,這時的東方式衝鋒騎兵就是站在馬蹬上突刺了,衝擊力有很大提升,但比起夾槍衝鋒還不是一個級別的。而自從西徐亞人也就是中國人說的塞種人發明這種方式,而後被波斯人、馬其頓人、東羅馬人繼承,一直用到東羅馬鐵甲騎兵消亡。

東方式騎兵更全能,往往會裝備多種武器,包括弓弩,而這些東方式重騎兵,比起衝鋒往往又更擅長肉搏,以重甲釘錘砸爛敵人,比如東羅鐵甲騎兵的軍刀;後世的土耳其奧斯曼騎兵、馬穆魯克騎兵的鐵杖、古拉姆騎兵的獅頭錘杖、中亞蒙古重騎兵的鈍刀骨朵,都聞名遐邇;乃至奇葩的俄國波耶騎兵——裝備重甲站住不動射箭迎敵,敵人接近後用馬刀、連枷、月刃大斧幹(這是一種效用極低的行為,不要這麼幹,弓箭對於重騎兵的正面胸甲殺傷力是極低的,而站住不動接受一波騎兵衝鋒無異於自殺。。。即便騎兵對沖,短武器和騎槍對沖那也是明顯吃虧,歷史上哥薩克人與波蘭翼騎兵的對沖充分說明問題。。。)

我們還是說那個騎兵長矛,亞歷山大時代發明的,希臘語叫“堂託斯”馬上使用的長槍。。當時的古希臘軍隊中主要有幾種長矛,第一是傳統的短矛希臘語發音是“律蘇彤”重灌步兵用;超長槍英文叫“pike”,希臘語發音是“薩薩利”;而騎兵用的矛就是“堂託斯”(雙頭重型長矛)和“騎兵薩薩里”。

諾曼人從東羅馬人手中接過了“堂託斯”。。。從此標準的西歐衝鋒騎士就誕生了。在此之前,諾曼的用夾槍法衝鋒,但用的長矛則是基本是有矛翼的步兵矛;東羅馬人用“東方式”衝鋒,用的矛則是“堂託斯”,當“夾槍法”加上“堂託斯”,歐洲騎士的經典衝鋒形式就出現了。

4、騎兵傳統,騎兵,尤其是槍騎兵、弓騎兵,是很難訓練的兵種。一個地區想要大量招募騎兵,就需要濃厚的騎兵傳統、騎乘傳統,比如拿破崙時代,世上還能成建制招募槍騎兵的國家只有波蘭;再比如大量招募弓兵也需要相應的弓箭傳統,因為弓箭不同於弩,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掌握,所以我們古代漢人的投射主力是弩兵,因為我們是農耕民族,而北方遊牧、漁獵民族則能大量招募弓兵,因為對於他們而言射箭是吃飯的技能;英格蘭人也是農民,英王為了招募弓兵,立法——每個星期日農民必須練習長弓,從而人為形成傳統。

法國人從高盧時代就有騎兵傳統,這一傳統,經過鐵錘馬特鞏固,到諾曼騎士手裡發揚光大,這一傳統一直保持到拿破崙時代,法國胸甲騎兵,依然扮演重騎兵的角色,依然具備相當的威懾力。

5、法國的自然條件是全歐洲最有利於農業發展的地區,以勃艮第為界左邊海洋性氣候,右邊大陸性氣候,南方地中海氣候,而中部高原低矮鬆軟地下有豐富的含水層,匯聚比利牛斯山脈和阿爾卑斯山脈的水,直到今日法國依然是歐洲的農業強國,而得益於法國三種不同氣候,法國菜成了西餐的代表。。。因此法國的農業能供養更多的人口與戰馬。

6,戰馬的品種

古典時代的馬,除了森林馬,體型都很小。但是森林馬屬於冷血馬,雖然體型高大卻非常笨拙,不易興奮,運動能力不強。但是自從鐵錘馬特打跑了伊比利亞來的穆斯林,法國人得到了北非馬,北非馬屬於沙漠熱血馬特點是蹄子硬耐力好、善於騰躍、易興奮,缺點是興奮過頭神經質。。。這些北非馬與後來諾曼人帶來的峽灣矮種馬(屬於天然溫血馬,性格和能力間於冷血馬和熱血馬之間,個子不高,但是非常壯碩,北歐人原本用它們拖拽漁網)、以及歐洲原始的森林馬雜交,法國的戰馬就成了業界翹楚。。。當然這些馬與近現代的馬匹還是有很大差距的——這一點你可以看看法國的重型馬“佩爾什”,現代佩爾什的體型比中世紀時不止大了一圈。

7、法國人因為人口多,所以成了十字軍的主力。。。。以至於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將天主教徒稱為“法蘭克人”,而東正教徒則是“羅馬人”。(明朝時中國人將原始的後膛炮稱為“弗朗基”就是穆斯林口中的“法蘭克”的音譯,因為葡萄牙人信天主教。。。)

並從聖地獲得了,阿拉伯馬。。。影響現代馬匹最重要的兩種馬的血統,北非伯布馬——西班牙馬(這兩種馬在基因上可以認為是同一血系,今天美洲的大部分馬都屬於這一血系)、阿拉伯馬。阿拉伯馬最大的特點是鼻孔大,脖子彎,其頸椎比其他馬種少一節頸椎骨,非常的“美貌”。。。主要用於改良馬匹的耐力速度與優雅活躍的姿態。。。現代稱得上名馬的馬種無一例外的都有這兩種血系的血統。

為什麼都說中世紀法國騎士厲害,厲害在哪裡?魔力懶貓2020-09-08 20:26:45

重新整理一下這個回答

一、鐵錘查理建立建立了封建采邑製成為了法蘭克人騎兵傳統的基礎。

導讀:

這一時期法蘭克人的重灌部隊依然以

下馬步戰

為主嗎,反而是法蘭克人的對手柏柏爾人的突騎兵在集團衝鋒。查理曼時期法蘭克人的反而是利用法國中部的森林、丘陵來獲得優勢,打贏了比利牛斯山脈附近的戰爭,卻在薩拉戈薩的河流附近僵持。

3世紀雙邊馬鐙+高橋鞍的組合在中國東北出現,4世紀末5世紀初匈人入侵造成日耳曼大遷移,6世紀初查士丁尼注意到匈人的奇怪馬鞍引入東羅馬組建起了隨後天下聞名的拜占庭聖甲騎兵。7世紀掌握了印度大馬士革鋼貿易的阿拉伯人崛起開始了阿拉伯大征服,柏柏爾人皈依。8世紀初7000名柏柏爾人加上500名阿拉伯人帶著他們的阿拉伯武器征服了西哥特人在西班牙人中南部的土地,卻無力進攻西班牙北部山區,轉而將目光投向比利牛斯山北邊的法蘭克王國。一路打到法國中部西北端的圖爾,被法國騎兵繞後切斷糧道,隨後在普瓦提埃戰役中被鐵錘查理擊敗。

我們從這裡開始減速,先停一停看看這個時候雙方的情況。

柏柏爾人生活在埃及西邊的北非地區。

非洲西北部的鐵礦藏量高,品位高,但直到20世紀才勘探出來開始逐步開採。埃及的鐵礦集中在沙漠附近而且品位很低。

熱帶沙漠氣候,鐵器容易生鏽,常流河只在靠地中海的區域存在,農業發展空間有限。也使得當地以遊牧半遊牧的生活方式為主。這帶來了柏柏爾人的騎兵傳統,但也限制了工業與人口的發展。

為什麼都說中世紀法國騎士厲害,厲害在哪裡?

以皮甲棉甲為主的非洲騎兵

在西班牙征服同期,鐵錘查理登上了法蘭克宮相的位置著手進行了采邑制改革。采邑制要求受封者需要備上戰馬盔甲與武器作為騎兵服役。

這次改革被認為是西歐騎士制度的基礎與起點。

柏柏爾人一路進攻到了法國中央大區的圖爾,法蘭克人派了一支騎兵繞後切斷了柏柏爾人的補給,在追擊戰中不斷蠶食帶著戰利品的對手。在之前沒有攻克普瓦捷城與法蘭克人的包夾下,柏柏爾人的騎兵向著依仗大片丘陵與樹林卡住要道的法蘭克重灌步兵方陣發起衝鋒。在長槍陣上留下了大量屍體後潰退,法蘭克人在追擊戰中才重新上馬追擊。

此時的法蘭克人依然還是重灌騎馬步兵的路數,反而是對手的柏柏爾人的突騎兵在集團衝鋒。

但是這一仗法蘭克人斬首一萬,打掉了伊斯蘭的攻勢。

為什麼都說中世紀法國騎士厲害,厲害在哪裡?

四十年後查理曼的部隊停在薩拉戈薩,隨後因為薩克森起義回師平叛。圖上畢爾巴鄂的擅長山地戰的巴斯克人——也就是未來建立納瓦拉王國的民族殺掉了布列塔尼伯爵,帕拉丁羅蘭。

查理曼之後的再次征服也只停留在薩拉戈薩以北,從畢爾巴鄂到巴塞羅那一線的這片地區。此後幾百年西班牙再征服依然是阿斯圖裡亞山區領導下的故事。

這時候的法國騎兵在世界上還只算是平平無奇。

二、法國北部的優質鐵礦與諾曼人的工藝技術

導讀:

法國西北部的諾曼底與布列塔尼有著優質的鐵礦,諾曼人的南下掌握了良種馬產地勒芒的法國的強者羅貝爾結盟讓卡佩家族與諾曼人獲得了優質裝甲與戰馬。開啟了諾曼征服的時代。

諾曼征服在英國和南歐展現了弓箭手壓制配合騎兵輪流衝鋒這一良好的協同作戰能力,但在面對同樣裝備北歐裝備的英格蘭人與瓦良格衛隊卻並沒有體現出更多的優勢。這反應出決定性優勢是來自北歐的裝甲。

我們快進到法蘭西的建立:

東法蘭克的強者羅貝爾因為與查理曼的孫子日耳曼人路易不和,投靠了西法蘭克的禿頭查理。隨後在叛亂中得到了古紐斯特利亞的大部分——東至法蘭西島,南臨阿基坦的大片土地。並作為布列塔尼邊區守衛西法蘭克的西北海岸線。

布列塔尼,查理曼第一騎士羅蘭的頭銜。法國主要有三片鐵礦產地,洛林、諾曼底以及布列塔尼。

法國的鐵礦品位居世界第二位,開採量居第一位,95%採自洛林地區,其餘採自諾曼底和布列塔尼。但是洛林地區的鐵礦品位低,僅有30%多,而高品位鐵礦是60%~70%

洛林公國倒是有高品位鐵礦,在現在的盧森堡。不過這一部分鐵礦在19世紀才發現。相對的布列塔尼與諾曼底的鐵礦幾乎採空了。

諾曼人源自鼎鼎大名的維京人。北歐的瑞典有著大量高品位的富鐵礦,漫長的冬季帶來了留守維京人的鐵匠文化。諾曼人在諾曼底建立了據點,多次圍攻巴黎被強者羅貝爾以及後來他的兒子厄德擊退。

等到偉大於格之後,強者羅貝爾的子孫們獲得了阿基坦與勃艮第,還跟諾曼底公爵聯姻了。

我們停在這裡看一下幾個關鍵資源的情況:

鐵礦:

名義上布列塔尼地區與諾曼底地區是強者羅貝爾與他長子的封地。但在厄德時期諾曼人湧入這兩個地方,作為高品質鐵礦產地被控制在了諾曼人手中。936年布列塔尼人趕走了諾曼人,但是2年後面對法王的進攻,偉大的于格和諾曼人結成了同盟。

洛林地區也就是上洛林,巴爾伯爵弗爾德里克一世娶了偉大於格的長女,也就是于格卡佩的姐姐。兒子迪特里希一世是雨果卡佩的外甥。

為什麼都說中世紀法國騎士厲害,厲害在哪裡?

馬匹:

佩什爾馬的產地在距離巴黎200裡的勒芒,此地是布列塔尼邊防區的中心,被控制在偉大的于格手上,後來被厄德封給了安茹伯爵富爾克一世。

另外一個良種馬產地尼德蘭被控制在弗蘭德伯爵手中,弗蘭德伯爵是法王的封臣,受到法王泰洛爾壓迫將一部分土地轉封給了于格卡佩。

阿登地區。緊鄰洛林的阿登地區有著阿登馬這一歷史久遠的優秀馬種,他被控制在法王洛泰爾弟弟查理手中。查理與洛泰爾爭奪王位失敗之後成為了下洛林公爵。查理在於格卡佩獲取法國王位後發起了王位戰爭,隨後戰敗被囚。

不過阿登有一部分地區屬於蘭斯教區,蘭斯主教是于格卡佩奪位的協力者,並在此後成為歷代法王的加冕之地。

卡佩家族崛起時,諾曼人與法蘭西人的同盟讓他們擁有了西歐最優質的鐵礦與戰馬,最富饒的農業區。這一同盟維持了100多年。直到征服者威廉與佛蘭德伯爵的女兒,亨利一世的外甥女結婚。

這一時期諾曼人開始了諾曼征服,諾曼人的騎兵俘虜了教皇、把拜占庭人趕出了義大利,直到在巴爾幹半島遭遇了拜占庭旗下的維京人重步兵組成的瓦良格衛隊的阻擊。——隨後這支來自法國的重騎兵部隊學會了與弓箭手協同作戰。他們佔領了義大利,收復了西西里,幾年後留在諾曼底的威廉則征服了英格蘭。

對比柏柏爾人與鐵錘查理的戰鬥,諾曼征服時期諾曼人的裝甲騎士已經有能力反覆衝鋒衝擊步兵盾陣,但衝擊力還不如以直接衝散步兵陣型。與之相對的是諾曼人的騎兵與弓弩手建立了良好的協同能力。

羅蘭之歌

羅蘭的傳奇在吟遊詩人口中吟唱了一百多年。在十一世紀出現了最初的抄本。

牛津抄本的最後一句是:“杜洛杜斯敘述的故事到此為止。”一般認為杜洛杜斯不是《羅蘭之歌》的編撰者,便是抄錄者。至於誰是杜洛杜斯歷來沒有一個肯定的、具有說服力的、為大家所接受的說法。在那個時期的法國曆史上,可以與杜洛杜斯這個名字沾邊的有古龍勃的杜洛杜斯、安韋爾默的杜洛杜斯、費康的杜洛杜斯。由於《羅蘭之歌》最初流傳於法國北方諾曼底地區,費康的杜洛杜斯被認為最有可能是那位杜洛杜斯。他是征服者威廉的侄子,起先在費康的三聖寺當修士,隨同威廉國王參加過一〇六六年的黑斯廷斯戰役,後來又在彼得博羅當本堂神甫,所以也稱彼得博羅的杜洛杜斯。不管是哪個杜洛杜斯,從他在《羅蘭之歌》中留下的印記來看,顯然是一位受過良好拉丁教育的僧侶,既潛心教義,也崇尚武道。查理曼的英武神威,奧裡維的睿智明理,羅蘭的勇敢慷慨,都是他崇尚景仰的品質。

自此法國北部成為了騎士文化的中心。

三、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勝利來自優秀的裝甲。

導讀:

隨著200多年的休養生息,封建采邑制開始在法蘭西開花結果,擁有優質鐵礦與良種馬的法國人擁有了多得嚇人的重甲騎士。

但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法國人在走出安納托利亞半島時遭遇的多留姆之戰來不及上馬作戰,而進軍耶路撒冷的過程中出現了法國佩什爾馬不適應熱帶氣候大量死亡的問題。

可是依靠著優秀的裝甲與豐富的重灌甲作戰的經驗十字軍依然一路凱歌,以本土馬作為補充。有觀點認為,法國人對馬種血統的觀念使得他們抵制西歐馬與阿拉伯馬的配種,直到中世紀晚期才雜交完成了馬種改良。

Deus Vult!

隨著羅蘭之歌的傳唱,修養聲息三百年的法國貴族間掀起了一股聖騎士熱潮。越來越多的法國騎士投身西班牙收復失地運動,走出阿斯圖裡亞山區的西班牙國王的部隊居然有多達2000名騎士。雖然在薩拉卡戰役中損失慘重只生還了100騎士,但在短短7年後勇敢者阿方索又打下了葡萄牙,並封給了來投靠自己的法國騎士——勃艮第公爵末子亨利。

與此同時,教皇對神羅不斷的干涉引起了神羅皇帝的反彈,亨利四世庇護被強制皈依基督教的異教徒,南下攻陷羅馬並另立了一位教皇。教皇只能轉而向南義大利的諾曼人求助,繼任教皇烏爾班二世在西班牙與法國南部進行演講,發動十字軍並讓所有十字軍宣誓效忠於教皇。

1096年,十字軍開始,同年烏爾班二世入主羅馬。

法國法蘭西人王弟弗蒙杜瓦伯爵于格、

法國諾曼人諾曼底公爵羅貝爾、

法國法蘭西人伯爵埃蒂安,征服者威廉的女婿,在其妻子的勸說下參加。

法國法蘭西人弗蘭德伯爵羅貝爾、

法國法蘭西人圖盧茲伯爵雷蒙四世、

德國洛林公爵——同時也是法國布永伯爵的戈德弗魯瓦及其兩個弟弟尤斯塔斯和鮑德溫、

義大利諾曼人普利亞公爵波埃蒙多及其外甥丹克雷迪

唯一獲得重大成功的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完全由法蘭西與諾曼的騎士們構成。在法王英王不參加,西班牙折了上千騎士的情況下,這支東征隊伍依然擁有了高達5000名騎士。

多里留姆之戰。組織上的失誤讓諾曼人的隊伍與法蘭西人的隊伍失去了照應。在2萬名突厥人的包圍下,來不及上馬的諾曼人的騎士們圍成圈,靠著重灌甲圓陣整整支撐了六個小時直到法蘭西人的支援趕到將突厥人殺的大敗。

微妙在有說法指出西歐馬不適應中東氣候大量死亡,十字軍戰士後來只能利用俘獲的當地馬匹。到耶路撒冷時十字軍只能組織起1200名騎兵作戰。

考慮到一個條件允許時一個騎士恨不得帶五匹馬,多種因素之下戰馬減員問題應該是很嚴重的。

阿什凱隆大捷。十字軍在長期作戰下得到了結論是重步兵組成空心方陣,依靠弓弩手還擊並逐步推進,千人的騎士分散成了9個組在方陣中間,等待對方騎兵折返後發起反衝鋒。

這一戰術體現了西歐騎士與他們邑從軍在裝甲與披甲率上的巨大優勢。

對比受到諾曼人與維京人影響的英格蘭人的表現,埃及人與突厥人應對重灌甲部隊的經驗明顯不足。埃及人與突厥人的重騎兵有接近前射箭的習慣,而且傾向於速射、連射,側面反映了東方與西方裝甲對抗弓箭的能力有質的區別。

對比同樣被諾曼騎士衝鋒的維京人與英格蘭人,東征的對手也沒有體現出被圍攻時堅持數個小時的表現。

法國的騎士們無論是裝甲、披甲率、紀律性、重灌甲作戰經驗、多兵種協同作戰能力都遠遠凌駕於東方對手之上。不過這一時期騎士們的衝擊力還未能到達頂峰。

四、德國人與英國人的缺席讓法蘭西人騎士更加突出。

導讀:

第一次東征德國皇帝與教皇交惡;第二次東征英格蘭人選擇進攻葡萄牙,西西里的諾曼人選擇掠劫希臘,神羅北部選擇攻打東歐,南德的山地與森林以及匈牙利缺少鐵礦的自然條件使得德國騎士的裝備質量與集團衝鋒經驗都顯著弱於法蘭西人;第三次東征德國因為皇帝死亡而提前撤回。

十字軍的成功震撼了歐洲,法國的騎士文化進入巔峰,騎士詩歌在這片土地上傳唱,貴族們有了爭相學習的榜樣。十一十二世紀的英格蘭流傳著法國騎士才是真正騎士的說法。

隨後第二次十字軍,幾乎所有法國貴族都參加了。而神羅皇帝雖然決定參加,但是北部神羅因為斯拉夫人而選擇北征,南部的掌管奧地利與巴伐利亞的亨利二世是神羅皇帝

康拉德三世

的敵人。西西里的諾曼人雖然同意加入但最終是掠劫了一波希臘。

在這裡停一下,我們看一下資源和條件。

為什麼都說中世紀法國騎士厲害,厲害在哪裡?

神羅北部是平原,南部是山區與森林。匈牙利的馬紮人精於騎射而且喀爾巴阡盆地是沖積平原以金礦與鹽礦為主。這般條件構成的騎兵部隊習慣下馬作戰。

此外,神羅依賴的洛林鐵礦和奧地利鐵礦品位都在30%多,跟埃及人的處境一樣。屬於有好馬卻缺少優質鐵礦。

來自山地林地的重灌騎士習慣下馬作戰,匈牙利人缺鐵以輕騎兵為主,神羅的部隊構成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沒有條件置辦重灌盔甲的農民。在拜占庭東部的交手中,突厥人評價來自德意志地區的部隊遠不如法蘭西的十字軍裝備精良擅長騎兵集團衝鋒。

兩次十字軍之間東邊阿拉貢的阿方索一世打下了薩拉戈薩,把實力範圍拓展到了查理曼時期。

第二次東征英國人與低地的弗萊德人原定準備坐船透過直布羅陀海峽,在波爾圖遭遇風暴靠岸,隨後轉而參與了葡萄牙進攻里斯本的十字軍戰鬥,隨後收復里斯本,葡萄牙獨立,這也建立了英國人與葡萄牙人的良好關係。

西西里的諾曼人在打劫拜占庭,英國人和尼德蘭人選擇了西班牙十字軍,北部神羅諸侯在與斯拉夫人作戰,奧地利人拒絕承認皇帝,神羅皇帝的部隊以下馬騎士和輕裝部隊為主。

雖然德國的騎士也沒少投入到耶路撒冷的聖戰中,但不成建制使得他們依然是編入法國人或法國人建立的十字軍國家的部隊進行作戰。

然後第三次十字軍:

1190年6月10日一個酷熱夏天的傍晚,年近7旬的皇帝在騎馬渡過薩利弗河時,在依然冰涼的河中馬失前蹄。年邁的皇帝被重重的摔在一處岩石上,並因此淹死在河裡。

當1191年1月20日,

弗里德里希

的兒子、斯瓦比亞公爵去世後,這支神羅的

十字軍

就徹底瓦解了。第三次十字軍的領導權落在了法國人和英格蘭人身上。

五、獅心王理查帶來的騎士集團衝鋒改革

導讀:

在第三次東征之前,歐洲人的騎士戰法主要依靠裝甲優勢反衝鋒阿拉伯人的騎兵保護己方重甲部隊推進。十字軍的騎士相較他們對手的騎兵有碾壓級的差距,但十字軍的騎士並沒有體現出碾壓級的自信,直到獅心王出現,歐洲人開始有意識的讓騎士成建制集團衝鋒。

獅心王理查雖是英王,但其第一身份是法國南部的阿基坦公爵,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法國人。

在這裡說一下安茹王朝。

前面說過,安茹伯爵控制著勒芒。勒芒是法國佩什爾馬的產地。不過這一次兼併不是英國諾曼人兼併了安茹,而是安茹伯爵繼承了諾曼底、阿基坦和英國。第二任的獅心王理查以阿基坦公爵的身份繼任英王,繼任時雖然其父親在與法王打仗,但理查本人被法王拉攏站了一起對抗其父親的立場上,最終藉由法王腓力二世的勝利確立了英王繼承人身份。

一言蔽之,獅心王理查自身不是諾曼人而是一個典型的法國人。

阿蘇夫之戰:

聖殿騎士團作為前鋒被安排在沿海的右路。

稍後是布列塔尼和安茹的部隊,由居伊指揮。

理查親自坐鎮中軍,主要是英格蘭部隊和諾曼人。

他們身後是阿韋訥的雅姆指揮的弗蘭德人,本地貴族,勃艮第公爵的軍隊。

醫院騎士團處於左翼末尾。香檳伯爵亨利帶兵保護輜重車隊。

這支英王指揮的軍隊依然是以法國本土采邑的騎士與法國人建立的騎士團為主,也側面反應英格蘭本土能提供的騎士有限。

醫院騎士團在戰鬥中擅自發起了衝鋒,見狀查理開始全軍反擊。這一反擊出乎穆斯林意料之外,許多馬弓兵為了更好的射擊此時正下了馬,衝鋒開始時醫院騎士團與穆斯林已經纏鬥在了一起。這種情景下,法國人們一次衝鋒就毀滅了穆斯林的隊伍。儘管薩拉丁一方兩次重整了潰退的部隊發起反擊,但在兩次反衝鋒之後穆斯林就徹底失去了戰鬥能力。

獅心查理的指揮展現了重騎兵衝鋒的真正威力。多里留姆之戰時騎士們已經展現了與鐵錘查理時期的不同,能完全依靠集團衝鋒擊潰純騎兵部隊。而醫院騎士團的單獨衝鋒不是柏柏爾人那樣的大量死亡。即便在衝鋒無法穿透敵陣而陷入肉搏的情況下,這一戰十字軍一方死亡甚至都不超過700人。

穆斯林史學家以及戰爭的目擊者巴哈·伊本·沙塔德還描述了十字軍的弩和穆斯林的弓箭的威力的差距。他看見十字軍步兵的盔甲上插了十支箭,看起來卻不像受傷的樣子。而十字軍的弩兵卻使得穆斯林的騎射手連人帶馬倒下。

雖然倒下的騎射手不能證明十字軍的弓弩厲害,但步兵盔甲上的弓箭卻體現出了法國人在盔甲上的壓倒性優勢。即便埃及人有意識的組織起了馬穆魯克重騎兵,法國人盔甲的效能優勢還是讓埃及人驚訝。

我們來回顧一下耶路撒冷被攻佔前的幾場戰役。

蒙吉薩戰役

之戰是偷襲。伊奈卜戰役是被偷襲。

哈丁戰役是一場單方面的屠殺,而哈佈會戰——哈佈會戰中羅伯特雖然沖垮了左翼但是離開了戰場,缺少了一支騎兵的鮑德溫二世不得不多次反衝鋒。

血池之戰則是十字軍中的黎凡特土著受到古拉姆重騎兵衝鋒擠壓毀滅了十字軍的陣型。

這幾戰體現出突厥重騎兵相對於普通騎兵的巨大優勢,以及法國騎士相對突厥重騎兵的絕對優勢。但騎兵衝鋒摧毀完整的步兵陣列還得看查理。

十字軍國家將領的表現體現出這一時期騎兵衝鋒戰術還不成熟,還在逐漸摸索。

而一百年之後,金馬刺戰役、斯特林橋戰役這樣步兵戰勝騎士的戰役中就出現了士氣裝備訓練作戰經驗有顯著優勢的騎士們面對泥沼地依然強行堅持馬上衝鋒的情景。騎士們的心態以及對沖擊戰術的信賴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六、打不起來的德國人,被瘟疫巷戰擊敗的法國人,不成規模的英國人

導讀:

在其後的200年裡,歐洲的騎士在正面戰場上保持著對穆斯林的優勢。但卻失去了在正面戰場決戰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法國人的失敗像是失去了上帝庇佑的非戰之罪,德國人和英國人的失敗卻並不光彩。

德國人的十字軍:

第五次十字軍法國人受教皇指揮去鎮壓法國南部的異端阿爾比派。神羅皇帝不願意參加,十字軍由匈牙利人與波西米亞人為主。巴勒斯坦地區隨著長年的戰爭森林被砍伐殆盡,十字軍難以攻城導致瘟疫橫行。以至於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提前回國。

第六次十字軍皇帝還沒未出徵就遭到了教宗的絕罰,使得這次東征失去了絕大多數諸侯的支援。皇帝只得以外交手段解放聖城。無仗可打的和約讓皇帝在帝國境內廣受非議。而這兩次十字軍似乎促成了奧利地匈牙利與波西米亞這一政治同盟走向神羅帝國的中心。利奧波德的兒子腓特烈二世背叛了自己的父親,並在之後與波西米亞和匈牙利交惡死在匈牙利國王手裡,奧利地卻在五年後成了波西米亞國王的領土。

法國人的十字軍:

第七次十字軍在正面戰場只遭遇到了象徵性的抵抗。曼蘇拉之戰馬穆魯克指揮官將十字軍騎士放進了曼蘇拉城之後關上城門,在無法集團衝鋒的巷戰中,脫產軍事奴隸馬穆魯克與古拉姆圍殺騎士們。

第八次十字軍選擇了裝甲與訓練度更弱的柏柏爾人擁有的突尼西亞,更加打不起仗來卻在圍城中瘟疫橫行失去了他們的國王。

英國人的十字軍:

第九次十字軍發起於第八次十字軍法國人撤退之後,作為援軍的英王手上的騎士僅有225名。與第一次東征法國舉國上下5000名騎士,第七次東征法王組織起來3500名騎士的陣仗相形見絀。這也反應了英國與法國在封建制上的巨大差距。

技戰術在有著共同對手的歐洲騎士之間的普及是極快的。德國騎士在正面戰場同樣對穆斯林人有著巨大優勢,可是反應在東邊的戰場上卻成了

皇權與教權鬥爭的延續

路易九世是唯一一個在戰場上被穆斯林俘虜的國王,但發起了兩次十字軍的路易九世卻成了歐洲君主的楷模,被追封為聖徒。

七、被騎士階層背棄的英王與神羅皇帝

導讀:

中央王權弱勢使得教會與地方貴族的意願對戰爭走向影響很大,而法王作為教會世俗同盟與十字軍東征的中堅獲得了大量威望,法蘭西的騎士們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與實績,這也將法國的騎士文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從東方戰場抽出來看向西方戰場

獅心王理查回國後依然憑藉著軍事天才與東征中建立的的威望收復了諾曼底。背叛過理查的約翰的就這麼幸運了。

英王領土是法王直轄領土的幾倍,掌握著低地良種弗蘭德伯爵自己的領地就有拉出上千騎士的戰爭潛力,布里塔尼也能動員1500以上騎士,約翰的父親亨利二世更是乾脆就生於佩什爾馬的產地勒芒。法王的王室領土僅能提供750名騎士。

但是等到布汶之戰時還是形成了法王2000騎士+2000騎兵對英王+神羅皇帝不到1500名騎士的場面。

這個結果可見騎士階層的態度。

英王與神羅皇帝幾乎沒有能力召集境內的騎士參戰,與之相對的是法王的軍隊中出現了歸國的騎士團成員身影。

不過實際戰鬥過程卻是雙方的騎士部隊都無法給對方的陣線造成毀滅性打擊。

布汶之戰在適合騎兵衝鋒的地形打成了肉搏混戰,法王與神羅皇帝先後墜馬,直到皇帝第三次墜馬後換馬,騎士掩護皇帝逃離戰場才分出勝負。洛林的長槍兵集團在皇帝戰鬥到了皇帝離開後被徹底包圍為止。

戰鬥中雙方將領幾乎都是被打落下馬然後俘虜。

林肯戰役中英軍作戰部署也是基於這點開始了有意識的打擊馬匹的戰法。

腓力二世沒收英國的大陸土地讓英王的封臣貴族只得退回英格蘭本土。

林肯戰役中英軍的指揮威廉·馬歇爾就是一位家族在兩邊都有領土的諾曼騎士。1205年向法王致意後曾以自己是法王封臣為理由拒絕徵召。這位攝政王以攻擊對手馬匹韁繩使對方墜馬的的騎士對決風格聞名,在林肯戰役中將弩手列在隊伍兩翼獵殺對手的馬匹。

結論上說,這一時期的冷兵器顯然無法對西歐騎士的鎧甲造成有效傷害。鎧甲強大而馬匹與武器則相對比較次要。

諷刺得是,打造聖女貞德鎧甲的圖爾,是安茹伯國下轄的一座城市。這座城市被法王回收之後成為了法國的工匠中心。

八、財政權的回收與憲兵騎士建立

從卡佩家族登上法蘭西皇位的時刻開始,法王便一直加強堅持王領內的集權統治。一直到腓力二世之前卡佩家族都有在生前提前為兒子加冕的習慣。

腓力二世沒收諾曼底與安茹為王領,路易九世透過對南法異端的鎮壓合併了圖盧茲,並立法逐步回收鑄幣權。

百年戰爭前期英軍的軍事勝利造成法國封建騎士大量絕嗣,加速了法國領土併入王領的過程。最以查理七世頒佈奧爾良法令,建立憲兵騎士,法王能夠直接調動的騎士直接從750名擴張到了3000名。

十三世紀法國與英國戰場上騎士的幾次著名失敗都有騎士急於確立戰功而魯莽發起衝鋒的記錄。法王以及隨後勃艮第公爵效仿建立的常備軍讓他們的騎士有了更統一的指揮與紀律性。

愛德華三世在蘇格蘭的戰場上意識到了用長弓開啟重灌步兵軍陣缺口的戰術。在克雷西會戰率先採用火炮,使用了長弓、火炮並修築防禦工事來對抗法國騎士的衝擊。英軍戰法中騎士回到了下馬步戰保護弓弩手的狀態。

克雷西會戰與在西班牙的納胡拉之戰共同的特點是戰爭沒有進入到肉搏戰環節,英軍打退法國騎士衝鋒以極小的傷亡結束了戰鬥。

英軍對火炮的率先使用顯然跟同盟的勃艮第公爵有關,用於製造射石炮的鑄鐵技術出現在勃艮第公國的首都第戎。

貞德的堂姐夫被勃艮第軍隊的射石炮炸的粉身碎骨,後來貞德自己卻以對大炮和重騎兵的使用聞名。

大型火炮的使用再次讓法國騎士們手中的騎槍威力大增,愛德華三世過世後,英國騎士下馬步戰的戰術迅速過時。

隨著大膽查理裂顱法國回收第戎,在第戎的兵工廠中改進火炮製造出了能更好轟炸對方步兵陣線的第戎蛇炮——也就是長管炮,後來的紅夷大炮。

百年戰爭時期英國人在一場戰爭中投入的十門、十五門大炮,四十年後,法王倚仗著良好的中央財政以國王直屬的赦令騎兵,瑞士僱傭重灌步兵以及誇張的136門第戎蛇炮的部隊構成開向了義大利,以西班牙、神羅、威尼斯以及教皇國為對手打出了一次又一次輝煌的勝利……

為什麼都說中世紀法國騎士厲害,厲害在哪裡?水佩風裳2020-09-08 20:46:32

法國騎士比別的國家騎士多20%生命值(192對160)。

但若論對步兵,還是拜占庭甲冑騎兵更厲害。

為什麼都說中世紀法國騎士厲害,厲害在哪裡?屠豬之槍2020-09-10 08:48:47

因為中世紀歐洲國家太弱了,所以凸顯諾曼騎士厲害。如果諾曼騎士能來北魏哪怕柔然,基本來多少死多少。

弱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國家碎片化,完全是貴族莊園主的形式,難以形成合力。第二,對於夾槍騎兵這種,東方早就用強弓勁弩教他們做人了,可是地中海氣候過於潮溼,弓弩一直髮展不起來,歐洲弓弩一直停留在初級階段。

標簽: 騎士  騎兵  衝鋒  十字軍  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