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娛樂

讀《牡丹亭》有感

作者:由 曦曦 發表于 娛樂時間:2020-05-30

牡丹亭春香角色 什麼旦

讀《牡丹亭》有感

《牡丹亭》的創意來自於一個傳說。傳說廣平太守馮孝將男馬子,夢一女人,年十八九歲,言:“我乃前太守徐玄方女,不幸早亡,亡來四年。為鬼所枉殺,按生籙乃壽至八十餘。今聽我更生,還為君妻,能見聘否,”馬子掘開棺視之,其女已活,遂為夫婦。說廣平太守馮孝將的兒子名叫馬子。一日,馬子夢見一個約摸十八九歲的女子前來跟他說:“我是前太守徐玄方的女兒,不幸早亡,死了到現在已有四年。可是我是被鬼枉殺而死的,不是正常死亡,若按生死簿上的記錄,我能活到八十多歲。現在,冥間准許我再重生一次,返回陽間作你的妻子,不知道你願不願意娶我,”馬子說:“我願意。”第二天,馬子就前往夢中女子所指引的地方,掘開女子的棺材,那女子還真就活了過來。從此二人便結成了夫妻。

故事非常的簡短,湯顯祖在利用這個創意時,為《牡丹亭》新增入了更多的浪漫情節,使得故事更加豐滿,更加浪漫,更加精彩。故事中對應徐玄方女兒的人物變成了家喻戶曉的杜麗娘,而對應馬子的人物則有了一個更好聽的名字——柳夢梅。說南宋時期,南安太守杜寶的獨生女杜麗娘一日午睡,夢見一名青年書生——柳夢梅來到牡丹亭與她幽會,二人如膠似漆,十分相愛。夢醒後,物是人非,一派淒涼,從此杜麗娘也再沒有夢見柳夢梅。由於相思之苦,杜麗娘日漸憔悴,最終一病不起,於中秋之夜死去。臨終前,她請求母親將她葬在花園牡丹亭邊的梅樹下,並囑咐丫環春香將她的自畫像壓在太湖山石之下。其時適逢金國在邊境作亂,杜麗娘之父杜寶奉皇帝之命赴前線鎮守,戰事緊急,杜寶也只能匆匆埋葬了女兒,並造了一座梅花庵供奉她,便舉家前往前線。三年後,柳夢梅赴京趕考,走到南安借宿於梅花庵中,偶遊花園,恰在太湖石邊,拾到杜麗娘的畫像,發現杜麗娘正是他夢中見到的佳人。晚上,柳夢梅夢到杜麗娘再度前來與他相會,二人訴說了多年的離別之苦,最後杜麗娘讓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二人結為夫妻。後受杜麗娘之託,柳夢梅前去尋找丈人杜寶。杜寶卻認定柳夢梅一派胡言,便將其打入牢獄。直到後來朝廷發榜,得知柳夢梅為新科狀元,杜寶才將其放出,但始終不肯認柳夢梅為女婿。最終鬧到金鑾殿上,事情才得以完美解決,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也有情人終成眷屬。

在這部作品中我比較同情杜麗娘。用現在的眼光看,杜麗娘生活在一個比較壓抑的環境中,可能在外人看來她是個規規矩矩的大家閨秀,優雅,懂事,但是在她的內心深處是極其苦悶的,因為那些規矩扼制了她的天性。她從小受著嚴格的封建教育,不能自由行動,也不能自由思想,絕不允許有個人的意志和感情。她被嚴密地關在家庭裡,同外界社會是完全隔絕的;她同時被嚴密地關在閨房裡,同外界自然也是完全隔絕的。她完全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活力。生長在這樣家庭裡的杜麗娘,禮法、家規、女誡、婦道等等像一重又一重的枷鎖,緊緊地套在她的身上。她因為疲乏,白天稍為睡一會兒,都被認為是行為放縱,有失檢點,就連她在裙子上面繡了成雙成對的花鳥,也要引起封建家長的大驚小怪,被看作是了不得的邪思妄念。這些都能說明封建禮教對人的殘害。

《牡丹亭》的愛情描寫,具有過去一些愛情劇所無法比擬的思想高度和時代特色。作者明確地把這種叛逆愛情當作思想解放、個性解放的一個突破口來表現,不再是停留在反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一狹隘含義之內。作者讓劇中的青年男女為了愛情,出生入死,除了濃厚浪漫主義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賦予了愛情能戰勝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