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娛樂

打死,我都不買銀行理財

作者:由 有態度的精蒜溼 發表于 娛樂時間:2020-10-19

銀行理財產品可靠嗎

​本人致力於未來

10年年化10%

收益實現1000萬非固定資產目標,為實現這個目標,在不斷堅持寫作的過程中學習、思考、最佳化。

打死,我都不買銀行理財

詳見文章:

《趁著國慶8天假,我設計了未來10年財務自由的路線圖》

以下為正文:

上週有幾位朋友找我聊理財,我們互相交流了下,發現這中間只有我一個人沒有買任何銀行理財產品,他們覺得很奇怪,說你怎麼不買銀行理財呀?

我說我為什麼要買。

第一, 銀行理財並沒有100%的安全,也不保本。

現在早就不是過去剛性兌付的那個年代了, 2018年4月份,央行等監管部門釋出《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業界稱之為資管新規。這份指導意見的核心內容,是“

明確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兌付。

” 如果金融機構發生了剛性兌付,管理部門要進行相應懲處。

打死,我都不買銀行理財

你看,誰還敢給你剛性兌付。

第二, 銀行理財年化收益真不高,且不穩定說跌就跌。

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個數據,說銀行理財收益已經連續6個月下跌。

到上個月9月,透過監測311家銀行7368款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封閉式預期收益型、開放式預期收益型、淨值型產品),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76%,較上期增加0。01百分點,這才結束了6連跌反彈了一丟丟。

我隨便開啟一個招行app,理財產品一欄,如下圖所示,也就是基本3-4%的收益水平,個別高點的可能要

封閉2年

甚至

3年

打死,我都不買銀行理財

為了賺取這麼點利息,還得封閉個1年,2年,3年的,而且你還說不保本,有可能虧損甚至本金都賠光光,我買的幹啥。

第三, 真的現在越來越多銀行理財產品暴雷了。

就上週五,10月16日,

工行代銷

的理財產品“鵬華聚鑫1號-25號資管計劃產品”被曝全線違約,媒體記者多方求證,上述25只產品總規模或超40億元,資金缺口或超20億元。

這款鵬華聚鑫理財產品,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固定收益類產品,100萬起投,期限6個月,最新一期發售為今年2月份,本來在今年8月份就到期。

結果8月份在工行買了這款理財產品的人就杯具了,

別說利息,就連本金也拿不出來

,只有一份分配延期公告。

打死,我都不買銀行理財

我搜了些資料,發現在10月份就有網友在爆料工行代銷理財產品到期本金虧損40%,網友整理的時間線:

2020年1月經工商銀行客戶經理推銷購買了:鵬華資管聚鑫系列產品。在工商銀行網上申購了“鵬華聚鑫1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2020年2月12號左右份扣款。

2020年8月12日到期,透過工行app發生了贖回失敗,聯絡了客戶經理,說投資的產品在變賣,資金沒有完全到位,剩餘正在清算中,最遲30日內給予兌付。

2020年9月14日又透過工商銀行app贖回還是失敗,聯絡了客戶經理:又一次被告知正在變現清算,最遲40日內給予兌付(即2020年10月22日前)

2020年10月7日接到通知說發生鉅額虧損,只能贖回60% ,我想請問工商銀行我買的R3風險的產品,雖然說不保本,但是也沒有說本金可以虧40%吧?

不僅是工行代銷的產品是這樣,其他的各大銀行代銷理財產品都有延期、違約的,去年鬧得比較大的是

招行錢端理財產品違約

暴雷時間,累計逾期金額超過14億元,設計9000多名投資人。

打死,我都不買銀行理財

2015年招行透過官網連結、客戶經理營銷、微信宣傳、紙質和電子廣告投放等多種方式,大力推廣錢端APP理財平臺,宣傳材料中印有“招商銀行旗下理財平臺”字樣。

打死,我都不買銀行理財

該產品的標的,主要為短期票據融資,當時產品期限較短,以15-45天為主,投資收益在4%-6%,保本保息,並由永安保險承保。

2018年12月,錢端平臺產品出現首次逾期,直至2019年4、5月,陸續出現大規模逾期,招行、錢端

“羅生門”

互相踢皮球大戲開演。

為什麼銀行理財產品現在越來越不受人待見?

實際上,是很多

阿貓阿狗的垃圾資產

,透過各種由頭和包裝手段,中間又有可能有一些違法違規勾當,藉著廣大人民群眾對銀行的信任度銷售出去。

就說這個工行鵬華聚鑫,要麼是

期限錯配

,導致短期流動性出現問題,要麼是

底層資產出了問題

,可能又碰到了蘿蔔章事件,標的的抵押品

存在虛假

所以說,你買了XXX銀行的理財產品,實際上你也不知道到底這個底層資產是什麼,錢去了哪裡,買的是什麼,與其看不清,還不如不買。

第四, 銀行理財產品購買手續費太高。

為什麼手續費貴?

還是和上面的邏輯一樣,反正憑著大眾對銀行的信任度,就算手續費再高,銀行也能賣得出去,這和之前大家一直在網上聲討的“

大資料殺熟

”有啥區別。

說回我們保險這個行當,你知道為什麼很多保險從業人員不在銀行買保險產品嗎?尤其是保障型產品?

因為他們知道,

銀保渠道的產品是保險公司裡面價效比最差的

,要是擱個險渠道、經代渠道、網銷渠道,很難賣出去。

因為消費者在面對渠道的時候,第一個認知就覺得銀行的靠譜,銀行的安全,銀行的好,這是一種認知上的錯覺,而且其他的渠道的保險產品肯定不如銀行賣的。

實際上,也正是因為保險公司利用了這種認知誤差,把一些價效比差的垃圾產品全部堆到銀行去賣了,給銀行的

渠道手續費也是最高的

我們普通消費者就成了最底層的那個韭菜,那個冤大頭。保險如此,理財產品也是一樣,你去看有的基金公司,同一款產品在不同渠道手續費就是不一樣,銀行肯定是最高的。

比如易方達藍籌精選這隻基金,在螞蟻財富買入費率是0。15%,但是在招行買入費率是1。5%,10倍的成本差異,如果你知道這個真相和差異,你還會在銀行買基金嗎?

打死,我都不買銀行理財

(圖示:招行買入藍籌精選費率)

打死,我都不買銀行理財

(螞蟻財富買入藍籌精選費率)

所以,綜上銀行理財,

既不100%安全保本,收益率又不高,手續費倒是賊貴賊貴的

,我幹嘛要買銀行理財。

要實現銀行理財產品的年化3%-4%的收益目標方式和手段太多,比如我的持倉結構圖中,

中短期債券、純債基金、增額終身壽險、年金保險

都可以輕鬆做到這個水平。

打死,我都不買銀行理財

如上圖所示,中短期債券、純債基金的收益和銀行理財的年化收益基本雷同,在債券牛市的時候,年化收益可以高達7%-8%,是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的近一倍。

打死,我都不買銀行理財

且這些產品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是

非常靈活,隨時可取

,相當於是高收益版本的餘額寶或者其他XX寶。

如果可以承擔短期的虧損,再往上走一點就是可以配置

二級債券基金

,裡面有不超過20%的底層資產屬於股票,所以會博得一個相對較高的年化收益。

最後談下這個真正保本0風險資產就是屬於保險領域的

增額終身壽險

或者

年金保險

,尤其是增額終身壽險,實質上就是一個保險理財賬戶。

目前最好的增額終身壽險,是可以實現終身年化3。5%-3。6%的收益。

注意,是

終身年化

,也就是無論實際利率是多少,無論銀行理財收益是多少,無論是否發生了大蕭條、金融危機,銀行0利率,你的這份保險理財賬戶持續的每年3。5%-3。6%複利增長。

打死,我都不買銀行理財

(圖示:測算某增額終身壽不同投保方案下的年化複利IRR)

這也是近來我在做資產配置研究工作中,越來越看好的一種長期穩定資產。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可以替代銀行理財產品的品種很多,咱們的財商和財富配置方案

沒必要停留在過去的思維上

了,也是要與時俱進了。

標簽: 銀行  理財產品  年化  收益  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