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娛樂

哮喘中醫術史上,有效及治癒案例,歡迎品鑑!

作者:由 精華知識薈 發表于 娛樂時間:2021-05-31

伍味草堂方劑有用嗎

哮喘在醫術史上,是有很多的治癒以及效果非常好的案例的,不妨我們來一一研究一下!

大家可以將情況一一與自己對應,以尋得良方。

哮喘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之一。

哮者指聲響言,喘者指呼吸言。

本病的臨床表現為

呼吸氣急,喉間有痰,咳嗽胸悶,嚴重者不能平臥,端坐呼吸,張口抬肩,口唇發紺

等,救治不及時,甚至可造成死亡。

古代醫籍對哮喘早有記載,也

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為了更好地發揮中醫中藥在治療本病中的優勢,筆者從古代治療哮喘的大量醫案中,選擇其中典型的案例,和大家一起探討攻克之法,如有收穫,懇請一讚/敬禮。

注:本文源自對哮喘研究頗深的張教授,他老人家對哮喘研究頗深。很多哮喘型別他老人家的調理都非常有效,歡迎大家一起交流探討,探討一下又不要錢,哈哈。

1。苦寒瀉肺平喘案

己未歲初秋越三日,奉召至六盤山,至八月中,霖雨不止,時承上命治不鄰吉歹元帥夫人,年逾五旬,身體肥盛。因飲酒吃湩乳過度,遂病腹脹喘滿,聲聞舍外,不得安臥,大小便澀滯。氣口脈大兩倍於人迎,關脈沉緩而有力。予思霖雨之溼,飲食之熱,溼熱大盛,上攻於肺,神氣躁亂,故為喘滿。邪氣盛則實,實者宜下之,故制平氣散以下之。

平氣散:青皮去白 雞心檳榔各三錢 大黃七錢陳皮去白,五錢 白牽牛二兩,半生半炒,取頭末一半

上為末,每服三錢,煎生薑湯一盞調下,無時。一服減半,再服喘愈。止有胸膈不利,煩熱口乾,時時咳嗽,以加減瀉白散治之。

2。明辨病機案

錢中立治周訓導,年五十,時患痰火之症,外貌雖癯,稟氣則厚,性不喜飲。醫視脈孟浪,指為虛火,用補中益氣湯,加參、術各五錢,病者服藥,逾時反致氣喘上升,喘息幾殆。錢視,曰:此實火也,宜瀉不宜補。痰氣得補,火邪愈熾,豈不危殆?先用二陳湯探吐,出痰碗許,其夜安寢。平明仍用二陳去半夏,加朴硝、大黃,下結糞無數,其熱始退。更用調理藥,旬日始安。籲!不識病機,妄施補瀉,鮮有不敗事者。

【評議】

臨證治病,首當明確病因病機,方可擇方選藥,而獲良效,如果病機不明,誤投藥劑,可釀大禍。該案即是前醫未辨病機,指實為虛而用參、術等益氣之品愈阻其氣,閉其痰火,而致喘息幾殆。幸錢氏辨證明確,先用二陳吐其閉阻之濁痰,繼加硝、黃下其內結之燥屎,痰熱除而喘息平,後以調理而安。案雲:“

不識病機,妄施補瀉,鮮有不敗事者

”,確是醫者南針,值得警惕。

3。人參平肺散驗案

府佐張五橋先生夫人,患喘嗽,夜分氣壅不能仰臥,體素弱,脈右滑大,左細弱,每咳嗽,必連連數十聲,痰不易出,甚至作吐。以東垣人參平肺散加減治之,四日而愈。人參、桑白皮、地骨皮、青皮、茯苓、五味子、知母、滑石、麥芽、天麻、粳米、甘草,水煎服,夜與白丸子。(《孫文垣醫案》)

【評議】

人參平肺散出李東垣之《醫學發明》,主要由桑白皮、知母、炙甘草、地骨皮、五味子、茯苓、青皮、人參、陳皮、天門冬組成,主治心火刑肺,傳為肺痿。症見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滿,咽噫不利等。本例為虛實兼夾之證,以此方加減,清肺化痰,和胃降逆。藥與證對,故獲捷效。

4。哮喘治用吐利案

文學顧明華,十年哮喘,遍治無功。餘曰:兩寸俱澀,餘部俱實。澀者痰凝之象,實者氣壅之徵。非吐利交行,則根深蒂固之痰何能去耶?於是半載之間,吐五次而下七次,更以補中之劑加雞子、秋石,期年而愈。(《裡中醫案》)

【評議】

此案非明眼高手不能為也。患者哮喘年久,據其脈象,為痰凝氣壅之證。蓋因病日已久,凝阻之痰膠固難化,故而行湧吐瀉下之法,希冀頑痰得上下之出路而解,如是則痰濁清而氣道暢,哮喘自平。續用補中健脾杜生痰之源,其病乃瘳。古代醫家對痰飲咳喘頑痰,提出“窠囊說”,如金子久指出:“

窠囊者,痰氣相搏,結而成囊之謂也。猶蜂子之穴於房中,蓮子之嵌於蓮內也。……如寇賊之依山旁險,蟠居一方,難於剿伐

。”圖治之法,主張“非攻擊不破”。對照本例的證情和治法,與此相仿。

5.三拗湯治哮喘案

秦商張玉環,感寒咳嗽,變成哮喘,口張不閉,語言不續,呀呷有聲,外聞鄰里,投以二陳、枳、桔,毫不見減,延予救之。診六脈右手寸關俱見浮緊,重取帶滑,斷為新寒外束,舊痰內搏,閉結清道,鼓動肺金。當以三拗湯宣發外邪,湧吐痰涎為要,若畏首畏尾,漫投膚淺之劑,則風寒閉固,頑痰何由解釋。況《經》曰:辛甘發散為陽。麻黃者辛甘之物也,稟天地輕清之氣,輕可去實,清可利肺,肺道通而痰行,痰氣行而哮愈矣。乃以前藥服之,果一劑而汗出津津,一日夜約吐痰鬥許,哮喘遂平。越二年因不忌口,復起前證而歿。(《舊德堂醫案》)

【評議】

有是證即用是藥。該案因感外寒而誘發哮喘,外寒束肺為其關鍵,所以投二陳等化痰之品不能見效,以三拗湯辛溫解表,宣肺化痰,切中肯綮,故收汗洩痰出喘平之效。

6。小青龍湯案

發熱喘急,頭痛引脅,面赤不渴,二便如常,左脈弦虛,右脈空大。此無形之感,挾有形之痰,表裡合邪,互結於胸脅之位也。口不渴者,外邪挾飲上逆,不待引水自救也。二便調者,病在胸脅,猶未擾亂中州也。仲景治法,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小青龍主之。方用麻桂,以達表散邪,半夏以滌飲收陰,乾薑、細辛以散結而分邪,甘草以補土而制水,用芍藥、五味之酸收以馭青龍興雲致雨之力,但使其翻波逐浪以歸江海,斯在表之邪從汗解,在裡之陰從內消。(《馬氏醫案並附祁案王案》)

【評議】

小青龍湯為仲景《傷寒論》方,主治“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

”,是臨床治療“外寒內飲”的傳世名方。該患外感風邪,故發熱頭痛;痰結於中,水飲內停,故咳嗽喘促,胸脅不舒;口不渴者,病邪尚未化熱,其痰必色白清稀可知。以辛溫解表、溫肺化飲之小青龍湯治療而收功。現代常用本方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病。

7。肺脾腎三髒虧虛案

喘嗽氣急,面色枯白,飲食減少,夢洩不禁,兩脈虛微。此真氣上脫,陽氣外散也。面色枯白,脾肺氣衰而不榮也。飲食減少,脾胃氣衰而不化也。夢洩不禁,腎臟氣衰而不固也。

人參黃芪肉桂炙草茯苓半夏橘紅(《馬氏醫案並附祁案王案》)

【評議】

肺脾腎三髒虧虛乃本病之主要原因,治療以益氣健脾,溫腎納氣為主,藥用人參、黃芪補中益氣,健脾助運;肉桂補腎納氣;二陳湯化痰理氣和中。諸藥合用,腎陽得以溫熙,脾氣得以運化,肺中之溼痰得以宣化,則諸恙可望減輕。

8。肺燥氣逆痰喘案

痰喘發熱,口乾,胸滿身痛惡寒,其脈弦數且澀。此鬱結內傷,風火外熾,邪正相搏,氣湊於肺,肺燥氣逆,痰涎入之,升降不清,齁鼾有聲。《內經》所謂心肺有病而呼吸為之不利也。清氣既傷,濁氣上升,津液轉為稠痰,經絡壅塞,遂成是病。治宜清氣潤燥,喘自愈矣。

瓜蔞仁半夏枳殼秦艽杏仁桂枝蘇子(《馬氏醫案並附祁案王案》)

【評議】

《素問·五臟別論》雲:“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本案即為內結之邪與外感之邪搏結於肺,肺燥氣逆,失其肅降之職,故而出現齁鼾有聲之痰喘症,治以清氣潤燥,方用瓜蔞仁、杏仁、蘇子降氣消痰,止咳平喘;半夏清化蘊結之痰濁;桂枝、秦艽宣解外感之風邪;枳殼理氣寬中以降上升之濁氣。如此肺氣通,痰濁清而喘症除矣。惟案雲:“風火外熾”,方中缺清洩風火之藥,鄙意似可合用麻杏石甘湯,其效更佳。

9。勞倦致喘案

咳嗽多痰,氣逆作喘,不得安枕,自汗少食,其脈虛微無神,此勞倦致傷脾肺。蓋脾為元氣之本,賴谷氣以生,肺為氣化之源,又寄養於脾土者也。有所勞倦,谷氣不盛則形氣不充,《經》所云勞則氣耗也。氣與陰火勢不兩立,氣衰則火自勝,土虛既不能生金,陰火又從而克之,故喘咳自汗,法當實肺補脾。

人參炙芪炙草川貝紫菀蘇子杏仁桔梗防風兼進七味丸以培土母(《馬氏醫案並附祁案王案》)

【評議】

此案勞倦傷脾,母病及子,脾肺氣虛,陰火內盛,所以立以實肺補脾之治法。以人參、炙芪、炙草等益氣健脾為主,川貝、紫菀、蘇子、杏仁、桔梗、防風等肅肺化痰、止咳平喘。兼進七味丸(熟地、山茱萸、山藥、丹皮、澤瀉、肉桂、大附子)者,冀其溫補命門而達培補脾土之功。

10。金石之藥愈喘案

一人喘急,氣衝巔頂,諸藥罔效,餘投以黑錫丹一錢五分,不應,群醫譁然,謂金石之藥,試而輒驗,尚宜斟酌,何況用之而不效,將來必中其毒矣。餘曰:腎憊土崩,龍雷之火飛騰而上,不用靈砂,更將何以降之,有是病則用是藥,何懼之有!前所以投之未效者,以藥力輕少,不能勝病也,再投三錢,立愈。(《東皋草堂醫案》)

【評議】

黑錫丹是治療腎虛氣喘的名方,用之得當,收效甚捷。但需要注意的是,方中有黑錫、硫黃等金石之藥,偏於溫燥,易化燥傷陰,且這類重金屬藥物易引起中毒,應中病即已,不可過投,以免變生其他病症。

11。肝腎精虧案

脈細數促,是肝腎精血內耗,咳嗽必吐嘔清涎濁沫。此衝脈氣逆,自下及上,氣不收納,喘而汗出,根本先撥,藥難奏功。醫若見血為熱,見嗽治肺,是速其兇矣。

人參秋石制熟地五味子紫衣胡桃(《(評選)靜香樓醫案》)

【評議】

該患的本質是腎虛,腎虛於下,納氣無權,故以補腎益氣,降逆平喘治之。如果醫者不加辨別,或見血而誤作熱證而用苦寒攻下,或見咳喘而治之於肺,就會使元氣更傷而病益劇。“治病必求其本”,此之謂也。

備註:本文共計35案例,持續更新中

看完拜託您兩件事哦:

1.點贊,據說收藏不點贊,都是耍流氓哦

2.關注我,讓我們成為長期朋友

標簽: 哮喘  醫案  評議  人參  病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