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娛樂

為什麼何(沄)偉給我的感覺是恨極了郭德綱?

作者:由 「已登出」 發表于 娛樂時間:2019-07-29

因為現在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德雲社,或者說是北京相聲大會的歷史。如果你知道,你會特別理解何偉曹金這些人。

90年代,在天津文化館學相聲的郭德綱來北京闖世界,結識了一批北京本地的曲藝演員。但是他最開始在北京的演出可以用極其艱難來形容,那是相聲最不景氣的時候。根據王玥波的回憶,那時候的郭德綱甚至面臨吃了上頓沒下頓窘境。正是在這種艱難的創業條件下,郭德綱收了最早的一批徒弟,包括曹金何偉這些人。而李菁不是郭德綱的徒弟,他跟王玥波很像,是郭德綱在北京認識的最早的一批朋友。這些人其實也是早期的創業夥伴,是這些人創立了最早的北京相聲大會。北京相聲大會早期的三位元老是郭德綱 李菁和張文順,其中出資的主要是張文順,因為那個時代,郭德綱還很窮,李菁不過是個窮學生。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郭德綱那麼神化張文順,因為張文順才是最早的投資人和發起人。所謂德雲鶴九這個排序是張文順確立的!但是大家今天去看看德雲社的基本資訊,你看看今天德雲社的董事長是誰?我告訴你,是郭德綱的媳婦!他是郭德綱第二任妻子,郭麒麟不是她的親兒子。郭麒麟是郭德綱和第一任妻子生的。

初期的相聲大會組織結構特別鬆散,其實跟走穴類似。根本也不是什麼正規的演出公司,就是哥幾個租個小劇場說相聲,唱快板,說評書。然後跟劇場和茶館分門票錢。簡直就是草臺班子的水平和規模。是個辦公益辦盈利的民間組織。甚至那都不能稱之為一個組織。

王玥波和李菁、李文山,王文林、張文順、徐亮這些人有的家在北京,有的是經商,有的在體制內有工作,他們參加演出就是掙外快,是純粹的第二職業。而郭德綱是純粹指這個吃。他那些所謂的徒弟也是這樣。何偉、欒雲平這種家在北京,或者在北京上大學的徒弟,早期僅僅就是愛好,並不指著這個東西吃飯,但曹金這種從天津來專門學相聲的,就是指著這個東西吃飯。所以那個時代的北京相聲大會或者說早期的德雲社,在郭德綱自己看來是自己的事業,而對於其他人來說,那就是個第二職業,甚至完全就是一種興趣愛好。即便是郭德綱自己也必須參加很多電視臺的節目,演很多電視劇,甚至唱戲來維持自己的生活。光靠德雲社,他早餓死了。可以說在最早的時候,包括郭德綱自己在內,沒人拿德雲社這塊業務當主業,德雲社早期的演出甚至是四處打游擊,哪的租金便宜去哪。他們甚至連固定的演出地點都沒有,更不要說屬於自己的劇場了。大家看到2005年左右的那些影片,那已經是德雲社初具規模之後的影片了,更早的影片中,那些演出場所的簡陋程度絕對超過今天觀眾的想象,更早期的演出根本沒有影片。一場就掙幾塊錢。

有心的朋友可以查查,就是今天這個以公司面貌存在的德雲社,是哪一年註冊成立的?今天郭德綱說,德雲社的前身,北京相聲大會是95年的時候他創立的!這一點他可以隨便說,因為當時的那些創業原來,死的死,走的走,不是死了就是被他指責為叛徒。而從北京相聲大會到今天這個演出公司,中間究竟經歷了那些過程,這一點也只有當事人自己清楚。但他們這些人今天都不談這個細節。

但是在這些人的集體努力下,在本世紀初網際網路浪潮的推動下,德雲社,火了!

郭德綱在成名後,說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勞,所有人都是他捧紅的,都是跟著他火起來的。但是你如果稍微瞭解一些德雲社的發展史,你會發現郭德綱這麼說話,多少有點虧心。因為早期的德雲社,根本不是一個純粹的商業組織,很多人上這來說,掙錢其次,玩票過癮才是主要目的。其實早期的徐亮、何偉、張德武這些人,都是興趣大於經濟目的。而只有郭德綱曹金這種人才是始終把經濟目的放在首位。這也為後來的德雲社的分裂埋下了禍根——其實何偉這些人跟郭德綱本來就不是一路人。

那麼德雲社火了,這些以玩票為目的的人也發現這裡有更大的利益可圖,於是他們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德雲社,成了職業演員。德雲社也逐漸開始朝著職業演出公司的方向發展。

這就好比一開始不過是哥幾個在一起起鬨,掙點零花錢,但一不小心幹大發了,於是大家上了同一條船。而郭德綱自封船長。也確實,這麼多年就他和曹金這些人是堅持最久的人,畢竟他們從來就是指著這個行業吃飯。只有他們從一開始就是職業藝人,其他那些其實都是票友下海。

然後就是老故事老曲目,哥幾個因為分賬的事兒起了內訌。

最早出走的是徐亮和王文林。然後是何偉李菁這些人。當然這幾個是名氣大的,還有幾個沒什麼名氣的。出走的原因其實都是一個:錢。

其實大家看這個事件,簡單點說就是創業團隊散了,因為經濟利益的問題。徐亮何偉李菁這些人出走之後成立了自己的相聲園子。就這麼簡單。相當於一部分創業元老單飛,組建了自己的新公司。

但是郭德綱說他被這些人背叛了。這些人都對不起他。給人的感覺,德雲社是他一手創立起來的,這些人不過是給他打工的經理人而已。

這也是現在這些人這麼恨他的一個根本原因。因為郭德綱最初不過是一個天津來的北漂而已,什麼都沒有,是這些哥們或者徒弟的集體努力下,才有了後來的局面。當然這裡有些人是一開始就在,一些人是後來加入的,但早期的德雲社根本不是郭德綱今天描述的那樣,因為那個時候郭德綱還沒紅嗎,他有什麼號召力,他甚至連正經的師傅都沒有。那個時候郭德綱不要說捧紅別人,連他自己還都默默無聞呢。

而徐亮李菁這些人都說他們離開德雲社之後沒幾年就買房子買車了,跟著德雲社一個月只能開那麼點死工資。而德雲社內的財務狀況究竟是怎麼樣的,比如郭德綱的那些所謂的徒弟,他們的演出酬勞究竟是立刻就分給他們還是師傅代為保管,這對於外界而言,是個謎。我們只知道現在的德雲社是標準的夫妻店。

郭德綱現在總是強調師徒傳承,相聲輩分,要回歸傳統的班社制度。

那是因為他不敢提現代公司制。如果我們用現代公司制的角度看待德雲社的進化史。。。趙本山其實也跟他類似。你看他們建立的這些公司,他永遠不提董事長是誰,董事會都有那些人,最原始的發起人出資人是誰,誰是股東,你聽到的永遠是溫情脈脈的師徒關係。還有類似黑社會開香堂一樣的拜師儀式。

直到最後,曹金也退出了德雲社,並且在忍耐了很久之後來了一場總爆發。把當年郭德綱如何收他學費,他如何給德雲社賣命打工的那些黑歷史全給抖落了出來。

直到這一刻,我們才發現,曹金其實是德雲社的創業元老之一。只不過到了郭德綱嘴裡,都變成了師徒關係,這都是徒弟的義務。而且何偉曹金這些曾經為德雲社擴充套件立下汗馬功勞的元老,都成了所謂的逆徒。彷彿給他打過幾年工,就得感謝他一輩子。

補充一點啊,大家現在可以去網上,查這個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企業資訊,看看法人代表和股東都是什麼人。看看今天的德雲社究竟姓郭還是姓王。

所以當初離開他的那些人全是對的。

標簽: 德雲社  郭德綱  相聲  曹金  何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