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娛樂

身為中國航天人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作者:由  發表于 娛樂時間:2022-11-27

身為中國航天人是種什麼樣的體驗?匿名使用者2022-11-27 05:30:00

近些年中國航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眾所周知,航天是一門門類極其複雜的工程學科,從力學到工業製造,從基礎材料到導航制導,從工程管理到市場營銷,動輒是一國幾十萬人的就業量。請問各位在航天領域工作的航天人工作與生活是種什麼樣的體驗?可以談情懷理想,也可以談身邊發生的所有事情,也可以吐槽感嘆,希望航天人多多關注這個話題,讓更多人瞭解航天輝煌背後每個人的生活與經歷!

身為中國航天人是種什麼樣的體驗?2016-10-25 08:32:54

中國航天人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身處其中的人,箇中滋味各不相同。不詳細指明,可能無法盡數。

所謂航天人,最直接的,就是開展各類宇宙探索任務的人。例如火箭,衛星,飛船,空間站,空間探測器,臨近空間飛行器,乃至測控,回收等等,這是普通吃瓜群眾眼中最正宗的航天事業。這些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為主力。

其次,從事各類戰略戰術彈道導彈的人。由於和火箭技術可以類比,因此吃瓜群眾也樂於接受。而實際上,中國航天事業的開端,也正是在這個領域,起始於組裝和仿製蘇聯近程地地導彈。

再次,按照歷史習慣,一般採用火箭發動機的各類導彈,除了傳統的空空導彈和反坦克導彈等少數幾個分類,多是由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研發,因此這些人也算在航天隊伍中。其實他們和傳統意義上的航天八竿子打不著。畢竟一個是送人上藍天,一個是送人上西天。

還有,除了各種武器系統研發,還有各種負責專門技術,元件,元器件,原材料研發的。廣泛分佈於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電子等等為首的若干軍工集團乃至民品公司中。

另外,原總裝總後的部門及軍人,也有很多是直接和以上各類航天事業相關的,應該也算航天人。

比如答主,其實是研究殺人技術的,工作內容就是研究如何更準確更高效地完成對敵人的殺傷。哈哈。

身為中國航天人是種什麼樣的體驗?2016-10-24 19:11:27

身為中國航天人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成功的那一瞬間,可以連刷好幾屏的朋友圈,堪比跨年過零點!

那一刻其實還挺自豪的……

雖然真的和我沒多大關係

身為中國航天人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身為中國航天人是種什麼樣的體驗?2022-04-26 10:17:20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曆時16年的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已經邁出最後一步,只等待探測器返回,並帶回月壤。

看著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嫦娥五號送入太空,“嫦娥五號”探月工程三期探測器的許多研究人員,終於可以喘口氣,對於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楊孟飛來說,懸在心頭的一顆大石也終於落地。這位中國自主培養的空間科學大師,和許多中國航天人一樣,心中始終懷著一個飛天夢,從神舟飛船到嫦娥探測器,數十年如一日,活躍在中國航天事業最前沿。

回望楊孟飛的成長路,或許能夠看到,他是如何成為中國航天中堅力量,並且引領中國航天崛起的。

身為中國航天人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嫦娥五號總設計師楊孟飛

結緣計算科學

1962年,國內剛剛度過三年困難時期,嚴重自然災害結束,國民經濟迎來一絲喘息的機會。楊孟飛就在這一年,出生在湘江邊上的湘陰縣。雖然生活條件貧寒,但為了小孩子的成長,楊孟飛的父母也從不吝嗇把最好的都給他們。因此,楊孟飛也算擁有一個有飯吃、有衣穿、有書讀的童年。

由於父親是村裡的會計,楊孟飛從小在家裡看著父親用算盤算數。隨著指間飛快滑動,複雜的數字計算在瞬間得到準確的結果,楊孟飛心裡大呼神奇。很快,他在父親的指導下,也學會了熟練使用算盤進行計算,從此,他和“計算”就結下了不解之緣。

恢復高考之後,楊孟飛順利考上了西北電訊工程學院(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由於對數字計算的濃厚興趣,楊孟飛選擇了自己完全陌生的計算機專業。那時候,計算機科學剛剛被引進國內不久,對很多人來說,這種從沒見過的大型機器,是完全陌生的。而對於攻讀計算機專業的楊孟飛來說,有機會去研究這種先進的技術,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身為中國航天人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那時的西北電訊工程學院,彙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電子計算機人才,濃郁的學習氛圍使楊孟飛不敢有一絲懈怠。一次次深入瞭解,一個個問題被解答,年輕的楊孟飛已經似乎看到了計算機這種技術在未來廣闊的發展前景。於是,他不放棄一切能夠學習的機會,到畢業時,已經把國內所有能拿到的最新的計算機技術成果研讀了一遍。

胸懷飛天之志

1982年,年僅20歲的楊孟飛大學畢業,面臨著就業還是繼續深造的難題。他深知這將決定他未來的路。

那時候,中國剛剛改革開放不久,迎來了科學的春天。但是在國際上,美蘇在空間探索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蘇聯率先將宇航員送入太空,而美國又後來居上,實現了人類登上月球的壯舉。

相較之下,我們雖然已經成功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但空間科學的發展與美蘇相比,已經落後太多。一想到這,楊孟飛心裡就不是滋味。

如果能夠將自己所學的計算機知識應用到空間探索中去,那才能將自身所學知識的價值發揮到最大。於是,楊孟飛決心考研,繼續深造,志在飛天,最終報考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五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的空間計算機及其應用專業。

身為中國航天人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在北控所,楊孟飛開始了自己與中國航天事業共同起飛的歷程。在這裡,他將所有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專業學習中去。三年後,他順利取得碩士學位,並留在北控所從事研究工作。

往後的時間裡,楊孟飛在航天五院裡,屢次提出創造性方案,解決了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的諸多難題,他本人也從星載計算機研究室一名普通的研究人員,成為航天五院副院長。

在嫦娥五號探測階段,楊孟飛作為總設計師,凡事親力親為,勇於擔當,和所有中國航天人一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新高度。

求真務實,無畏挑戰

楊孟飛初入航天領域,剛好是中國航天再次向世界航天前沿發起衝刺的時候。時值國家提出“863計劃”,空間探索作為國際競爭的重點領域,也再次被提升到國家戰略的地位。

楊孟飛和全國航天工作者一樣,摩拳擦掌,誓要在國際航天領域書寫中國人的傳奇故事。他的身上,也閃耀著中國航天人的智慧和精神。

身為中國航天人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長征二號火箭

第一,不畏挑戰,極力開拓創新。

太空探索是國際科技尖端領域,國際上對我國的技術封鎖可謂“水洩不通”。對於我國空間探索的科技人員來所,每一個遇到的難題,都是需要跨越的挑戰。

1992年夏天,楊孟飛第一次來到發射場執行任務,是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即將發射的長征二號做好準備工作。為了最終實現載人航天,技術人員必須解決飛船返回式技術難題。為了提高返回式衛星控制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負責該系統的楊孟飛絞盡腦汁。沒有任何技術指導,他和團隊就不斷試驗,最終創造性地提出了“三機冗餘TMR/S可變結構高可靠控制計算機容錯方案”。

簡單來說,三機容錯技術就是三臺機器共同工作,互為備份,又具有自檢功能。成功發射並返回後,楊孟飛歡呼雀躍,這不僅是個人的成功,也意味著中國航天事業解決了又一難題。後來,楊孟飛還因此獲得了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

這套系統後來在神舟飛船的發射中再建奇功。神舟飛船無疑是中國在20世紀難度最高、最複雜的系統工程,許多新技術都是過去從未遇到過的。而其中,難度係數最高的又要數制導導航控制技術。使用了這套系統的神舟飛船控制系統更保險,在這套方案的支援下,飛船在太空遨遊後,才能順利返航。

身為中國航天人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神舟一號飛船

第二,不做則已,做則力求最好。

從小,楊孟飛就有一股韌勁,要麼不做,要做就盡全力做到最好。他從進入北控所至今,已經三十多年過去,由於他的專注、投入,如今已經是嫦娥五號工程的總設計師。在他和全體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嫦娥號系列探測器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首次。

今年年初發射的嫦娥四號,不僅實現了人類歷史上在月球背面第一次軟著陸,而且還拍攝到月球背面第一張全景圖。

而嫦娥五號,也將首次實現我國航天探測器開展在地外天體的取樣與封裝、在地外天體起飛、攜帶樣品高速再入地球等壯舉。為了實現這些技術,確保嫦娥探測器正常執行,楊孟飛作為總設計師,經常通宵達旦,不斷提出完善方案,解決任何可能存在的瑕疵。

為了確保嫦娥探測器順利返回,楊孟飛又提出了空間飛行器月地高速再入返回系統的方法。透過這種方式,探測器突破了月地高速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的關鍵技術,實現我國首次再入速度達11千米/秒的月地安全準確返回。不久後的將來,嫦娥五號也將以這種技術返航。

身為中國航天人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嫦娥五號

第三,去偽求真,做事低調務實。

如今的楊孟飛,已經成為一個專業技術紮實、善於攻關的控制計算機專家,這離不開他多年以來低調做事,腳踏實地的作風。

從事科研工作,切忌心浮氣躁,好高騖遠。尤其是講究整體性、系統性的航天科技,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嚴重後果。

北控所成立近50年來,戰功赫赫,為中國航天立下了汗馬功勞。榮升北控所掌門人之後,楊孟飛也肩負起讓北控所更上一層樓的重任。上任初期,剛好是制定“十五”發展規劃的時候,他就把“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科技研究所”的目標寫進規劃中。

為什麼不是“世界一流研究所”呢?因為實事求是的楊孟飛深知,現階段還沒法做到世界一流,但進一步提升研究所的研究水平,卻是不容推辭的。

除了在技術上不斷進步和創新之外,楊孟飛還對所裡的工作形式進行改革。他充分發揮專業分工的優勢,讓每個人專注於自己的專長,擺脫了以往所裡一個人從頭到尾幹到底、效率低下的問題。

如今,楊孟飛已經順利當選中科院院士,完成了他為北控所“培養一到兩名院士”的目標。北控所人才濟濟,變得更加務實,功勞簿上有楊孟飛不可抹去的一筆。

身為中國航天人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中國航天,未來可期

中國航天事業雖然起步較晚,但這幾年的發展,已經令世界其他國家刮目相看。等嫦娥五號帶回月壤後,也將意味著中國探月工程第一階段的圓滿結束。然而,這只是一個開始,因為中國人的下一個目標是實現宇航員登月。

但是,登月工程空談無用,每一個成就,這都是在無數像楊孟飛這樣的技術人員的努力下一步步實現的。

身兼數職的楊孟飛,又回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擔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名譽院長,以及學校星載計算機與電子技術聯合實驗室主任,希望憑藉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國家培養更多人才。

相信,在楊孟飛以及跟他一樣的航天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中國航天必定能夠書寫出更多動人的故事,以及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