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伊斯蘭國家都是遜尼派,唯獨伊朗是什葉派,這裡面有何蹊蹺?

作者:由 雲石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18-06-13

伊斯蘭教自公元7世紀成立,內部鬥爭就從未消停,特別是遜尼派與什葉派的積怨與對立,已延續千年,如今依舊在上演。

伊斯蘭國家都是遜尼派,唯獨伊朗是什葉派,這裡面有何蹊蹺?

目前,在穆斯林中,遜尼派信眾佔比高達85%以上。不僅僅是在今天,在歷史上,遜尼派的規模也是一枝獨秀。在伊斯蘭教興起早期,默罕默德過世後,代表麥加舊勢力的倭馬亞家族和代表麥地那新勢力的雜湊姆家族,為爭奪哈里發而展開了激烈的內鬥,最終演變成伊斯蘭教分裂為以倭馬亞家族主導的遜尼派和以雜湊姆家族主導的什葉派。

倭馬亞家族建立了阿拉伯帝國的第一個王朝——倭馬亞王朝,遜尼派規模更是得到壯大。而一百多年後,雜湊姆家族旁支建立了阿拉伯帝國的第二王朝——阿拔斯王朝。原本代表什葉派的雜湊姆家族,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卻皈依了遜尼派。之後,絕大部分王朝當權後,無論之前統治者是遜尼派或是什葉派,都免不了皈依伊斯蘭教的主流教派,遜尼派。

我們現在最熟知的什葉派國家非伊朗莫屬。其實,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伊朗總體上都是遜尼派的勢力範圍。伊朗成為什葉派國家,也就不過四五百年時間,也就是在16世紀伊朗薩法維王朝,即波斯第三帝國時,國家才實現了向什葉派的轉型。

那麼,為什麼伊朗要另闢蹊徑,打破伊斯蘭世界當權者絕對大部分信奉遜尼派的慣例呢?雲石君將做具體分析。

第一、大航海時代和新航路的開闢衝擊了伊斯蘭世界維繫統一的紐帶。

阿拉伯半島、小亞細亞半島和伊朗高原是中東的三大地緣板塊。當時,在這三大地緣板塊上分別分佈著阿拉伯民族勢力、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以及薩法維帝國。三方實力差距不大,沒有誰有絕對的優勢去壓倒另外兩方,不可避免的是地緣結構衝突。而前兩者是遜尼派,按理說,伊朗沒有那個實力去統治,甚至是對抗其他兩大勢力,若改奉什葉派為尊,那麼就會遭到其他兩方勢力的合力圍攻。伊朗沒理由會這麼做。

而我們將視野放寬,16-18世紀,正是歐洲文明日漸崛起,處在大航海時代,同時,對伊斯蘭文明的衝擊巨大。

伊斯蘭國家都是遜尼派,唯獨伊朗是什葉派,這裡面有何蹊蹺?

原本,伊斯蘭地區是靠著地處亞歐大陸中心,連線起了東西方貿易,從而獲得巨大的商業利潤。正是基於共同的商業利益,伊斯蘭教才能依靠商路,整合小亞細亞、阿拉伯半島、伊朗高原等地。但是,這並不能改變伊斯蘭世界內部四分五裂的格局,每個主要地緣板塊又在除經濟以外的其它領域有非常大的獨立性。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來臨和新航線的開闢,東西方貿易有了除中東商路以外的海路,換句話說,經中東地區的東西方貿易商路的壟斷地位不再。除開環繞非洲或跨越新大陸的海上商路,還有北方俄羅斯對北亞的滲透,這下東西方陸上交通線的利益鏈萎縮程度更大。之後,歐洲人掌控了海上貿易的主導權。

雖然,歐洲文明取得了巨大進步,但伊斯蘭世界歷經近千年的財富積累,畢竟家底殷實,此時的歐洲還未有壓倒伊斯蘭世界的絕對優勢。不過,這樣的態勢畢竟維持不了多久,就如同一個是掌握了先進技術有創造力的青年人,而一個是擁有財富卻沒有了創造動力的中老年人。而歐洲人開闢的新貿易通道,已在悄無聲息的動搖伊斯蘭世界內部的政治經濟格局。

伊斯蘭世界不再是東西方貿易的主導者,維繫內部統一的紐帶一鬆開,原本四分五裂的政治格局如同死灰復燃。反應到宗教上,即沒了維繫統一的遜尼派認同的紐帶。

這就是伊朗皈依什葉派的時代背景。

第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伊朗的威脅。

薩法維王朝強盛時,中東三方勢力之一的阿拉伯勢力已不足為患,對其威脅最大的是處於全盛期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中東四分五裂的格局,又使許多大國致力於一統伊斯蘭,伊朗和奧斯曼的實力又旗鼓相當,致使雙方處於長期對峙的局面。

伊斯蘭國家都是遜尼派,唯獨伊朗是什葉派,這裡面有何蹊蹺?

既然強攻是兩敗俱傷,那麼,只能另闢蹊徑,來壯大自己,削弱對方。而壯大實力之法,要麼像歐洲那樣透過技術革命提高文明質量,要麼是向外擴張,佔領更多有價值的地盤。前者對於伊朗來說是一條看不到希望的路,後者才是出路。

伊朗要擴張地盤,阿富汗和圖蘭低地是首選。阿富汗本身就是伊朗高原的延伸,圖蘭低地受伊朗高原的地緣壓制,兩者都在中亞,伊朗阻隔了它們與中東伊斯蘭世界的聯絡,有利於經營這些地區,避免土耳其的干涉。

而土耳其的應對之策是,在征服阿拉伯勢力後,依靠自己是遜尼派哈里發及宗主地位,來孤立、對抗伊朗。另外,伊朗欲圖謀的中亞,大多是與土耳其系出同源的突厥語族地區,土耳其也可以民族紐帶來拉攏這些地區。

在這種情形下,伊朗只有轉向什葉派才是最好的出路。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從內部來看,轉為什葉派的伊朗,可以避免民眾對當權者的背叛土耳其哈里發的指責,以此來獲得民心,減少內部隱患。

其次,伊朗地處中東與中亞中間的位置,皈依什葉派後,也就切斷了中東遜尼派本部向中亞輸送地緣影響力的文化通道。

因歐洲文明的崛起,使得伊斯蘭世界喪失了東西方貿易的主導權,同時,也摧毀了伊斯蘭世界維繫統一的紐帶。作為中東地區的強權政治,伊朗有一統伊斯蘭的願望,而其又沒有絕對的勢力戰勝奧斯曼土耳其,要想扭轉局面,伊朗透過打造獨立意識形態認同,為皈依什葉派做準備。

雖然,伊朗雖算盤打得好,但計劃趕不上變化。他還沒來得及實現其宏圖壯志,便被歐洲的工業革命的巨浪拍下。伊朗所圖謀的中亞地區,也落入英國和俄羅斯之手。面對整個伊斯蘭文明的衰退,伊朗早已深陷泥潭不可自拔,更何況還去搶佔中亞地盤。伊朗為了發展壯大而選擇皈依什葉派,世事難料,伊朗沒能實現目標卻走上了伊斯蘭的另類之路。而伊斯蘭在近代以後,其頹勢愈來愈重。那麼,為什麼有先發優勢的伊斯蘭文明,被歐洲文明狠狠甩在身後?

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

,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228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尋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