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河南人每年夏天至少喝掉200萬噸啤酒,但70多家本土啤酒廠為啥大多找不到了

作者:由 豫記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0-07-17

河南盤鼓有分解嗎

河南人每年夏天至少喝掉200萬噸啤酒,但70多家本土啤酒廠為啥大多找不到了

作為中國第二大啤酒消費大省,河南人每個夏天至少喝掉200萬噸以上的啤酒,僅次於山東。1980年代開始,河南各地市都紛紛上馬了啤酒廠,高峰時期達到70多家。

2010年開始的啤酒大戰中,華潤雪花、青啤、百威英博、燕京等啤酒巨頭紛紛登駐河南。被併購或擠垮的本土啤酒品牌越來越多,悅泉啤酒、維雪啤酒、雞公山、月山、奧克、藍牌等本土品牌先後停產。

你有沒有想過,這些曾經塞滿過河南人盛夏記憶的本土啤酒,這些值得我們緬懷青春的品牌,為啥會消亡?

47歲的洛陽宮走向生命的完結

然而這只是河南啤酒的縮影

2017年夏天,在馬坡擼燒烤的少老爺們兒突然發現,不管是在夜市攤,還是大超市、小賣鋪,再也買不到那瓶江湖人稱“奪命11°”的洛陽宮了。

河南人每年夏天至少喝掉200萬噸啤酒,但70多家本土啤酒廠為啥大多找不到了

這個曾經霸佔了洛陽幾代人記憶的品牌,在2013年被業界大咖百威英博收購,卻因口味改變,銷量下滑。1970年建設的廠子,生命最終定格在了47歲。然而,這只是河南啤酒的一個縮影。

2016年3月,百威英博宣佈關閉航空啤酒停產,這意味著,新鄉人的情懷再也無處安放。

2013年1月,南陽人的心頭好天冠啤酒被一家房地產集團收購。長江路上啤酒廠原址,如今已經是成熟的商業小區了。2011年7月,華潤雪花全資收購河南商丘藍牌啤酒公司。而在此之前半年,它已經全資吞掉了奧克鄭州、漯河、安陽三家工廠。

同年,開封中院受理了汴京啤酒的破產申請,2013年,破產財產被拍賣。汴京啤酒誕生於1958年,是河南第一個啤酒品牌,曾被譽為“豫啤之冠”。

河南人每年夏天至少喝掉200萬噸啤酒,但70多家本土啤酒廠為啥大多找不到了

某位網友把懷念寫出了“杭州作汴州”的意思

2010年,華潤雪花收購駐馬店悅泉啤酒有限公司。然而資產交接後沒多久,悅泉啤酒就停止生產了,悅泉的生產車間也改成了華潤雪花。接下來,月山、維雪等啤酒企業都被大型啤酒企業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收購。

河南啤酒最壯大的時候,遠遠不止上述幾家。根據統計資料,1999年河南省共有啤酒生產企業31家,年產量在160萬噸左右。更早一點的八十年代中後期,廠子更是多達70餘家,幾乎每個縣都有自己的品牌。

1985年“啤酒專項工程”

讓中國成為啤酒大國

中國人釀酒的歷史很長,但啤酒在中國紮根的時間並不長。八國聯軍侵華那年,俄國人在哈爾濱建起了烏盧布列夫斯基啤酒廠,也就是今天哈啤的前身。

河南人每年夏天至少喝掉200萬噸啤酒,但70多家本土啤酒廠為啥大多找不到了

3年後,英國人和德國人在青島合營創辦了青島啤酒的前身——英德啤酒公司。

此後,生活在中國各地的西方資本家紛紛效仿,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地建立啤酒廠。1915年,僑居俄國的愛國商人郝升堂與同鄉好友張廷閣一起,在實業救國的感化下,合資創辦了啤酒公司。為體現雙人合資,財源茂盛,取名為雙合盛,是中國民族資本投資創辦的第一家啤酒企業。這是後來的五星啤酒。

此後,中國的啤酒文化從此熱鬧起來。上個世紀80年代,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國家在1985年實施“啤酒專項工程”。地方自籌26億,中國建設銀行出資8億,再加上國家用來購買先進流水線的2000萬美金,中國正式叩開“國產”啤酒的大門。

一時之間,創辦啤酒廠風靡全國,短短几年間,地方啤酒品牌的數量就多達813家,“一城一啤”的盛況蔚為壯觀。

河南人每年夏天至少喝掉200萬噸啤酒,但70多家本土啤酒廠為啥大多找不到了

產量也在瞬間翻番,如1982年,全國啤酒產量為117萬噸,到1985年,啤酒產量就達到310。4萬噸。1988年,啤酒產量又翻了一番,達到654萬噸。1992年之前,產量一度突破1000萬噸。1993年,我國啤酒產量超越德國,在此後8年裡也一直穩居世界第二位。

2002年,中國啤酒總產量達2386。83萬噸,正式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短短十年, 中國啤酒廠家增長9 倍,產量增長17。6 倍,,成為名符其實的啤酒大國。

彼時,全國各城甚至各縣都有自己的啤酒廠,夏日裡喝一瓶冰鎮啤酒成為老百姓休閒娛樂的時尚之舉。伴隨產量增長的,必然還有“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資本併購故事。

河南人每年夏天至少喝掉200萬噸啤酒,但70多家本土啤酒廠為啥大多找不到了

這期間,青島、燕京等老牌大廠主動出擊,做大做強;但更多的地方啤酒小廠被收購吞併,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隨著手工割麥大軍不再

本土啤酒還能賣給誰?

很多文章對河南啤酒沒落做過梳理,不外乎幾個原因:品牌雜散亂、產品同質化。再加上從1997年開始的價格戰,以及趁虛而入的巨頭品牌。中原啤酒市場也就基本不屬於本土企業了。

其實,除了這些,還有一個原因——手工割麥的人很少了。以前的麥季是和啤酒、變蛋聯絡在一起的。麥收時節的飯菜往往很簡單,因為收麥子才是這個幾天最重要的事情。沒時間做飯的人家,一塊涼饃,幾根大蔥,就是一頓飯。

不管兜裡有錢沒錢,在割麥前去街上批發幾件啤酒絕對是正事兒。沒錢的,只管給賣家賒賬,收了小麥不就立馬變現了麼?

拉到了麥地,隨便往溝裡一放,涼水冰著。飯晌或者幹活的間隙,找棵樹靠著,用牙咬開蓋子,噸噸噸就是一瓶。

河南人每年夏天至少喝掉200萬噸啤酒,但70多家本土啤酒廠為啥大多找不到了

酒是糧食精,一瓶下去,解渴又擋飢。啤酒裡的碳酸到了胃裡,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喝完打個嗝,清清爽爽又是一條好漢。

要是能再摸出幾個變蛋,那簡直是整塊地裡最靚的崽了。每一個忙碌的麥收時節,像一個佈滿了辛勞的“啤酒節”。

大人忙著喝,小孩忙著收瓶子。兩塊錢的啤酒,瓶子也能賣五毛錢。麥收結束,每家院子裡,一定有一個角落裡,整齊地堆著啤酒瓶子。

有經驗的,一定會先摸摸,瓶底的字母是A還是B。當麥忙從十天半月變成收割機突突而過的半天,對於農業大省河南來說,啤酒大軍失掉了一大半。

河南人每年夏天至少喝掉200萬噸啤酒,但70多家本土啤酒廠為啥大多找不到了

當年輕人開始嫌棄工業啤酒,轉而投向了追究和小眾和精釀的懷抱,河南70多家啤酒廠只剩下金星也就不足為怪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初白|

©

撰文

標簽: 啤酒  啤酒廠  品牌  河南  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