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如何淺談民族打擊樂?

作者:由 木人吉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0-03-11

謝個邀?

這怎麼看怎麼像一個論文題目啊。

首先需要論證一下什麼是民族打擊樂:

摘自百度:

中國民族打擊樂簡介

(一)打擊樂器的分類

我國民族打擊樂器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品種繁多,演奏技巧相當豐富。

*分類之一:

根據其發音不同可分為:

1、 響銅,如:大、小鑼、芒(加金旁)鑼、雲鑼、大、小鈸,碰鈴等;

2、 響木,如:板、梆子、木魚等;

3、 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腳鼓等。

*分類之二:

民族打擊樂可分為有固定音高和無固定音高的兩種。 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雲鑼等。 無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鑼,大、小鈸,板、梆、鈴等

(二)打擊樂器的特色

我國打擊樂器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不僅是節奏性樂器,而且每組打擊樂群都能獨立演奏, 對襯托音樂內容、戲劇情節和加強音樂的表現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民族打擊樂器在我國

西洋管絃樂隊

中也常使用。

(三)打擊樂器的介紹

1:碰鈴

(1) 碰鈴的由來:

碰鈴作為一種民族樂器,又稱碰鐘或星。

(2) 碰鈴的結構組成:

碰鈴形小碗狀,用銅製成,一副兩個,無固定音高。

(3)碰鈴的演奏形式

碰鈴音色清脆悅耳,聲音穿透力強。多用於器樂合奏或戲曲、歌舞的伴奏。常配合優美抒情的曲調演奏,是色彩性和節奏性的樂器。

2:板鼓

(1) 板鼓的由來:

作為一種民族樂器,板鼓又稱皮鼓、單皮或幹鼓。

(2) 板鼓的組成結構 :

板鼓的鼓框用堅厚的木料製成,一面蒙皮,無固定音高。

(3) 板鼓的演奏形式:

板鼓常用作戲劇伴奏起到指揮樂隊的作用。板鼓除為唱腔擊拍和渲染氣氛外,還常用不同 的鼓點配合演員的動作,烘托人物的表情。在鼓樂合奏中板鼓也可獨奏。

3:堂鼓

(1):堂鼓的由來:

作為一種民族樂器,堂鼓,又稱大鼓。

(2):堂鼓的組成結構:

堂鼓的鼓框是用木頭製成的,兩面蒙皮。

(3):堂鼓的演奏形式:

堂鼓是現代民族器樂合奏及戲曲音樂中常用的一種樂器。演奏時,將堂鼓放在木架上, 用雙木槌敲擊。因為堂鼓鼓面較大,從鼓心到鼓邊可發出不同的音高,音色各異。鼓心的音 較低沉,愈向鼓邊則聲音愈高,擊奏時,音量能從很弱到很強,力度變化很大。可敲擊複雜的花點,對情緒及氣氛的渲染能起較大的作用。

4:缸鼓、定音缸鼓

(1) 缸鼓的由來:

作為民族樂器,缸鼓形狀花盆,所以又稱花盆鼓。

(2) 缸鼓的組成結構:

缸鼓的鼓框是用木頭製成的,鼓身上大下小,兩面蒙皮,形狀似花盆。解放後,缸鼓吸收 了西洋定音鼓的結構特點被改制成定音缸鼓。有的周圍裝有八付伸縮螺旋,用以調節鼓皮張力 以達到一定音高。鼓身放在一個可以旋轉的鐵架上,利用鼓身的旋轉又可以微調音的高低。另外,在鐵架下側裝有踏板,利用踏板可以使音升高降低五度。演奏時,往往根據樂曲的需要,幾種調音的方法結合起來運用。

(3) 缸鼓的演奏形式:

缸鼓的演奏技巧與堂鼓大致相同,用雙木槌敲擊。音色較堂鼓柔和,常用於戲曲伴奏、器樂合奏,有時也能獨奏。 定音缸鼓分為大、中、小三種,可單獨演奏,也可幾個同時演奏。定音缸鼓可運用大鼓的演奏技巧外,還可用西洋定音鼓的技巧演奏。定音缸鼓常用於合奏。

5:銅鼓

(1)銅鼓的由來:

銅鼓,是流行於廣西、廣東、雲南、貴州、四川、湖南等

少數民族地區

的打擊樂器。銅鼓的出現約在春秋晚期,關於銅鼓的記載,自漢以來常見。西南

少數民族地區

盛行銅鼓,所以儲存下來的銅鼓較多。

(2)銅鼓的組成結構

銅鼓全部銅鑄,鼓腔中空,無底。兩側有侗環耳。鼓面和鼓身都刻有精製的花紋。

(3)銅鼓的演奏形式

銅鼓常常單獨作為少數民族的舞蹈伴奏樂器使用,銅鼓發音低沉、渾厚。

6:朝鮮族長鼓

(1) 朝鮮族長鼓的由來:

朝鮮族長鼓簡稱長鼓,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2) 朝鮮族長鼓的組成結構

朝鮮族長鼓的鼓腔是用木頭製成,兩頭大中間小,兩端蒙皮。長鼓無固定音高。演奏時將 鼓橫掛胸前,或放在木架上,左手拍鼓,右手執行片敲擊。

(3) 朝鮮族長鼓的演奏形式

長鼓的音量不大但音色柔和,常用來表現輕快、歡樂的情緒。長鼓多用在舞蹈中,由舞者邊舞邊擊,亦可在合奏中作為節奏樂器使用。

7:大鑼、 小鑼

(1) 鑼的由來:

鑼作為

中國民族樂器

,有大鑼、小鑼之分。

(2) 鑼的組成結構

大鑼呈圓形,鑼面較大,用銅製成。各地流行的種類較多,其中京鑼、蘇鑼是較常用的兩種。大鑼無固定音高。 小鑼又稱手鑼、京小鑼等。也呈圓形,用銅製成,但鑼面較小,所以稱小鑼。無固定音高。 小鑼用薄木片敲擊,打法也與大鑼大致相同。

(3) 裸的演奏形式:

大鑼聲音宏亮、粗獷,可用來渲染氣氛幫增強節奏,多用於器樂合奏或戲曲伴奏。 小鑼音色柔和、清亮,在戲曲伴奏中,常以各種打法來配合演員的動作、以烘托氣氛。

8:雲鑼

(1) 雲鑼的由來:

雲鑼是中國古老的民族樂器之一。

(2) 雲鑼的組成結構

雲鑼是由若干個音高不同的小鑼組成的。

(3) 雲鑼的演奏形式

雲鑼可奏出旋律,亦可作各種節奏型伴奏。在樂隊演奏中,雲鑼作華彩獨奏,可獲重強烈輝煌的音響效果。

9:小鼓

(1) 小鼓的由來:

作為中國的民族樂器之一,小鼓又稱京堂鼓或戰鼓。

(2) 小鼓的組成結構:

構造與大鼓相同,只是體積較小,無固定音高。

(3) 小鼓的演奏形式:

小鼓的演奏方法與大鼓基本相同,但由於鼓面較小,音色的變化不如大鼓明顯而用於演奏較密集的音型。又因為小鼓擊音比大鼓高,聲音較結實,餘音較短,所以常用於合奏與伴奏。

10:排鼓

(1) 排鼓的由來

排鼓,作為

中國民族樂器

之一,是解放後發展起來的打擊樂器,排鼓是根據民間常用的中型堂鼓和腰鼓改革發展而成的。

(2) 排鼓的組成結構

排鼓是由五個到六個、從大到小,從低音到高音的鼓組成一套。鼓的兩面都裝有調音的裝置。鼓身固定在一個特製的鐵架上。

(3) 排鼓的演奏形式:

排鼓的調音能達到四度到五度的幅度。鼓的兩面能發出兩個不同的音。由於有不同的音 高、音色及輕重的變化,在樂隊中能造成豐富的音響效果,善於表現熱烈歡騰的情緒,多用於大型器樂合奏及鼓樂,是一種具有色彩性的樂器。

11:達卜

(1) 達卜的由來:

達卜是維吾爾族打擊樂器,也稱手鼓。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四世紀至六世紀間已有。清代列入四部樂。

(2) 達卜的組成結構:

達卜的圓框是用木頭製成的,一面蒙羊皮、框內四周有許多小鐵環。演奏時,兩手執鼓邊,左右手的手指交替擊鼓面。擊鼓心時發“冬”,用於重拍;擊鼓邊時發“達”聲,用於輕拍。改革的達卜用蟒皮蒙鼓面,比羊皮蒙面的較好。

(3) 達卜的演奏形式

維吾爾人民能歌善舞,達卜在維吾爾民間器樂合奏及伴奏中佔重要的位置,尤其在歌舞中,是主要的伴奏樂器。 達卜的發音清脆、響亮,聲音力度

變化幅度

較大,技巧靈活,可以起到烘托多種不同樂曲情緒的作用。

12:大鈸

(1) 大鈸的由來:

大鈸作為

中國民族樂器

之一,又名大鑔。

(2) 大鈸的組成結構

大鈸呈圓形(中間突起),用銅製成。兩面為一付,無固定音高。

(3) 大鈸的演奏形式

大鈸聲音宏亮,多用於合奏和戲劇、歌舞的伴奏。

13:小鈸

(1)小鈸的由來:

小鈸作為中國民族樂器之一, 又名小鑔。

(2)大鈸的組成結構:

小鈸的形狀與大鈸相同。略小,無固定音高。

(3)大鈸的演奏形式:

小鈸音色清脆、明亮,常用於器樂合奏和戲曲、歌舞的伴奏,宜於表現歡快、熱鬧的場面。

(4)大鈸演奏的代表作品及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鴨子拌嘴》

根據

西安鼓樂

《五調坐樂全套·中佔粉碟兒》

的開場鑼鼓改編成的打擊樂合奏曲。編於1982年。

代表人物:

安志順

說說民族打擊樂的發展歷史及特點:

同樣摘自網路,出處連結:

中國打擊樂的藝術特點

中國打擊樂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其發展歷程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在新時期時代晚期陶鍾,土鼓等原始打擊樂器開始出現。在夏代,打擊樂開始在祭祀,戰爭,愛情,娛樂以及各種民俗活動中使用。商周時代,我國打擊樂器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青銅樂器開始成為主要打擊樂器,其造型雄偉,做工精美,音律準確,打擊樂在當時宮廷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先秦時期,中國鐘鼓樂開始形成。漢唐之後,中國打擊樂體系逐漸形成,在民間音樂生活中的應用也日益廣泛。明清之際,打擊樂不僅在戲曲,舞蹈,歌曲,說唱等領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並且開始和絲竹樂,吹管樂等一起演奏,形成一種富有地方特色的音樂形式。到了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之間,民族器樂和樂隊的發展,促使各種打擊樂器在民族樂隊中的廣泛應用,並開始作為獨立的聲部出現在樂隊演奏中。20世紀80年代以後,一批具有專業素養的音樂工作者,開始學習和接受外來文化,突破民族樂器的發展困境,從而開創了中國打擊樂創作和表演的新局面。現如今,打擊樂開始被運用到不同的音樂形式中去,不僅在合奏中運用廣泛,在重奏,獨奏等音樂演奏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全球化的發展也促使中國打擊樂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

中國打擊樂的產生和發展與中國歷史,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等因素是密切相關的,中國豐富的文化也促進了中國打擊樂的發展。中國打擊樂的主要藝術特點可以表現在三個方面,即民族性,節奏型和音色的豐富性。

(一)中國打擊樂民族性的體現

中國是一個擁有非常悠久歷史的國家,中國還是一個民族眾多的國家,這就決定了中國打擊樂是具有民族性的。中國民族打擊樂器的種類很多,例如,手板,排鼓,編鐘,木魚,手鑼,堂鼓,鐃鑔等等。鍾是比較早出現的打擊樂器之一,湖北隨縣曾侯乙墓所發現的編鐘,是我國目前所發現的音域最廣,件數最多的古代民族樂器,這也充分證明了我國古代編鐘在打擊樂發展中的重大作用。當然,打擊樂的民族性主要體現在發展民族藝術方面。戲曲在我國傳統文化藝術中佔有重要地位,是能體現我國民族性的民族藝術,打擊樂在戲曲演奏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戲曲演奏中,打擊樂的作用不僅體現在故事的起始,故事情節的推進和發展,還表現在戲曲的表演和唱腔等方面。打擊樂特有的韻律對渲染戲曲環境非常重要。中國戲曲種類眾多,受各地方言,民俗風情等現實條件的影響,所形成的民間音樂藝術形式是不盡相同的。然而,打擊樂在眾多戲曲種類中的作用是大同小異的,打擊樂在戲曲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配合身段,伴奏演唱,調節舞臺,渲染氣氛等方面,這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我國戲曲的表現形式。

(二)中國打擊樂音色豐富性的體現

打擊樂的主體語言是音色,中國打擊樂呈現出豐富的音色。抽象的音樂能夠把人帶入聯想的意境之中,會幫助人們產生某種具象性的情感體驗。在演奏過程中,對音色的運用和調配阻隔,能夠表現出更大的表意性。縱觀中國戲曲打擊樂,我們可以發現其具有一定的程式化特徵,例如,對不同人物型別的表達往往採用不同的鑼鼓音色。同時,打擊樂的音色豐富,可以用來烘托不同的氣氛,刻畫不同的人物形象,起到烘托場景的作用。打擊樂豐富多彩的音色變化能夠烘托出舞臺宏偉的氣氛,波瀾壯闊的場景和熱烈抒情的情緒等等。例如,打擊樂器大鑼的音色深厚莊重,音量宏大,用來表現緊張的氣氛;而小鑼的音色明亮清脆,用來表現輕鬆歡快的氣氛。

(三)中國打擊樂節奏型的體現

在樂隊演奏中,演奏節奏的主導是打擊樂器,其對穩定樂隊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打擊樂聲部的節奏組合變化特點非常鮮明,色彩變化也很明朗。打擊樂演奏中強弱對比的幅度是非常大的,從而在音樂演奏中可以表現出作品的跌宕起伏。我們知道,音樂最基本的表現手段就是節奏,它把印象的強弱,長短,輕重等規律的進行組合,不但是樂曲的中堅骨幹,也是樂曲結構的主要因素之一,它能使樂曲透過節奏的變化體現出情感的波動起伏,達到增強音樂的表現力的效果。打擊樂中方響,梆子等等,都是節奏性很強的樂器,這也體現了中國打擊樂節奏性的藝術特徵。

我個人習慣性地要進行一下批判性思維,

網上暫未找到聊民打劣勢的文章,我就按自己的經驗寫幾句,我個人認為民族打擊樂目前的劣勢。

1 樂器的創新性侷限

根據中國歷史的發展而來的民族打擊樂器,在如今的現代社會已被系統化分類。因此即便有人將樂器改良,也不會有太多創新性革新。而如今在民樂團編制中的主流樂器,除了歷史沉澱下來的打擊樂器以外,還有更多從國外引進的樂器,比如馬林巴、鋁板琴、定音鼓、小軍鼓、大軍鼓等。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許多樂團會使用現代樂器來代替傳統打擊樂的音色。比如木魚、編鐘等。(PS:有留言可能誤會了,我是指,用現代的打擊樂器來替代木魚和編鐘的音色。)

2 樂曲的創新性侷限

目前的主流作曲家更多地會拿現有的樂器作為素材來進行創作。而有些作曲時想要的特殊音色可以用現代樂器模仿,因此也不能作為民族樂器分類中。

當然,我國民族打擊樂的水平還是非常頂尖的,並且許多表演極具藝術觀賞價值。例如下面這段影片:

龍騰虎躍 片段 上海民族樂團打擊樂聲部首席 王音睿_騰訊影片

擴充套件閱讀:

論民族打擊樂的演奏技巧與情感表達_百度文庫

中國與日本民族代表性打擊樂器發展現狀與對比分析

如有需要再補充。

感謝觀看。

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