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藝術論文】山西晉南鑼鼓的研究現狀

作者:由 畢業論文定製指南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0-09-11

晉南花鼓的主要作品是什麼

摘 要:

晉南鑼鼓主要是指流傳於山西南部臨汾地區的傳統鑼鼓樂。臨汾素有“鑼鼓之鄉”的美稱,當地每個村都有自己的鑼鼓隊,主要參與祭祀、朝拜以及求神祈福等活動。其鑼鼓樂包括威風鑼鼓、轉身鼓、架子鼓、花腔鼓、扇鼓、花鼓、腰鼓、陰陽鼓、車鼓、甕鼓、拉鼓、梅花鼓、洪洞金鼓樂等,各具特色。本文主要是對晉南鑼鼓的研究論文進行分類、整理、概括和總結,從四個方面對晉南鑼鼓發展狀況進行闡述,即晉南鑼鼓的本體研究、晉南鑼鼓的理論方法研究、晉南鑼鼓的調查研究、晉南鑼鼓的傳承發展研究,對這四個方面進行整理分析,提出自己的發展建議和思考。

  關鍵詞: 

晉南鑼鼓; 綜述; 總結;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中國史前的堯、舜、禹都曾建都在山西晉南一帶。鼓傳說是黃帝創造的,因此後人將其命名為“軒轅鼓”。“天下無鼓不成樂,天下無樂不鑼鼓”充分說明了鑼鼓對於音樂的重要性。在晉南這片歷史文化悠久的土地上,孕育出了千百年的鼓文化,隨著社會的變遷以及發展繁榮,呈現出“村村有鑼鼓,人人會敲打”的景象。在晉南地區,無論男女,無論年齡大小,都能敲打兩下鑼鼓,說幾句鑼鼓經。

晉南鑼鼓尤以“威風鑼鼓”“絳州鼓樂”聞名。威風鑼鼓起源於臨汾,它是我國傳統鑼鼓樂中的代表曲種,流行於臨汾、侯馬、霍州、浮山、洪洞、曲沃、襄汾等地,是山西鑼鼓音樂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絳州鼓樂”有“晉鼓之秀”的美譽,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據各種資料顯示,我國唐朝宮廷樂舞《秦王破陣樂》吸取了【汾南車鼓】【花敲鼓】【老虎磕牙】等鼓種曲牌。本文透過對相關論文的總結,瞭解到晉南鑼鼓的研究現狀和學者們關注的焦點。

 一、晉南鑼鼓的本體研究

音樂本體研究是指對旋律、節奏、音色、調式、樂器、發聲等進行解讀分析。關於晉南鑼鼓的大多數研究,主要是從本體出發,有從鑼鼓的藝術特徵去描述的;有從晉南鑼鼓的節奏旋律等基本的音樂要素去解析的,比如單紅龍的《山西威風鑼鼓的節奏構成》,主要是總結和歸納了山西威風鑼鼓的兩種節奏形態,即基本節拍節奏和混合節奏。威風鑼鼓的節奏豐富多樣,在鑼鼓共有的節奏型上又衍變出適合自身發展特點的鮮有節奏。

晉南鑼鼓以其悠久深厚的文化而聞名,故有大量學者對其淵源、風格特徵進行闡述,例如董文達的《細說晉南威風鑼鼓》,是從威風鑼鼓的起源和發展、威風鑼鼓的樂器組成、威風鑼鼓的表現形式、威風鑼鼓的曲牌特點,以及威風鑼鼓的傳承等五個方面去闡述的;賀月甜的《山西翼城花鼓的藝術特徵研究》,主要是從翼城花鼓的形態特徵、花鼓唱腔和服飾風格等三個方面深入探索翼城花鼓的藝術特徵。此類論文還有單紅龍的《淺析陰陽鼓鑼鼓套曲的藝術特色》、陳華強的《翼城花鼓藝術探源》、王璐的《淺談臨汾威風鑼鼓的藝術特徵》、侯雅靜的《堯都威風鑼鼓研究》等。

還有學者對晉南鑼鼓的美學特徵進行了闡釋。如何茜的《天下第一鼓的美學特徵》,第一部分描寫了晉南威風鑼鼓的服飾、舞蹈技巧、隊形等;第二部分描寫了晉南威風鑼鼓的音響美,其常規樂器有鼓、鑼、鈸、鐃,音響極具氣勢,鏗鏘有力;第三部分描寫了晉南威風鑼鼓的樂曲變化多樣,節奏豐富多彩;第四部分描寫了晉南威風鑼鼓在表演時,動作、隊形整齊。此類論文還有溫潔的《淺析威風鑼鼓的美學特徵》等。

 二、晉南鑼鼓的理論方法研究

關於晉南鑼鼓理論方法的研究較少,大多數學者都是從晉南鑼鼓的音樂出發,描述其具體的音樂特徵。對晉南鑼鼓理論方法的研究還有待加強。此類論文有吳凡、劉華軍的《歷史·音樂·社會三重視閾下的當代威風鑼鼓研究》,該文第一部分分析了晉南威風鑼鼓的起源;第二部分從音樂的基本要素出發,研究了晉南威風鑼鼓的音樂構造;最後一部分,結合社會學的方法,對晉南威風鑼鼓的現存狀況及流派進行了調查,探討晉南威風鑼鼓在人類社會中的地位與意義。這篇文章在理論方法上結合了歷史學、音樂學、社會學,讓我們從多個角度清晰瞭解了晉南威風鑼鼓。

另外還有郝姍的《文化人類學視野中的絳州鼓樂》,作者透過田野調查,分析了絳州鼓樂的淵源、社會文化背景、發展過程。從1988年山西新絳縣農民鼓樂團參加“全國龍年音樂周”,在人民大會堂演出,獲得巨大成功開始,絳州鼓樂就走出了山西,走入了全國人民的視線。如今,絳州鼓樂在樂器配備和演奏技法上吸收了一些外來和現代的音樂成分,形成了自身的演奏風格。

與此相關的論文還有李立的《絳州鼓樂的民間傳承人——在民間語境中的傳承變遷研究》等。

也有學者從民俗學的角度去考察研究晉南鑼鼓的,比如趙秀麗的《威風鑼鼓及其民俗學考察》,作者結合音樂民俗學和文化產業學的相關理論知識,把晉南威風鑼鼓和民俗活動看成一個整體來進行研究,詳細描述了晉南威風鑼鼓在各項民俗活動中的表現,以及其發展變遷,並提出自己的建議,指出,晉南威風鑼鼓應與市場結合,形成產業化,這才是晉南威風鑼鼓正確的發展方向。溫潔的《芻議民間鑼鼓藝術背景下的現代民俗發展——以山西晉南地區蔚村鼓車的嬗變為例》,描述了鼓車藝術的民俗特色和民俗表現。

三、晉南鑼鼓的調查研究

有關晉南鑼鼓調查研究的論文有《山西襄汾趙雄“花腔鼓”調查報告》,作者首先對花腔鼓進行了探源,花腔鼓是流行於山西襄汾縣趙康鎮趙雄村的一種民間祭祀性樂舞;接著從角色及其裝扮、演出內容、鼓譜、演出時間及風俗等方面具體分析了花腔鼓的演出體制;最後從鼓文化、儺文化等方面對花腔鼓的文化內涵進行了調查研究。

姚欣欣的《臨猗鑼鼓調查和研究》,第一部分分析調查了臨猗鑼鼓使用的樂器,以及樂隊組成;第二部分是闡述臨猗鑼鼓的表演形式,按其發展過程可分為傳統表演形式和創新性表演形式;第三部分是介紹臨猗鑼鼓的曲牌和記譜法;第四部分是介紹臨猗鑼鼓的音樂形態,主要從曲式結構、節奏、音樂發展等方面進行闡述;最後一部分,是分析臨猗鑼鼓的社會功能和傳承發展現狀。

在劉思齊的《晉南鑼鼓雜戲調查研究》中,作者以鑼鼓雜戲為研究物件,以民族音樂學相關知識作為指導,透過田野調查,記錄了晉南鑼鼓雜戲相關的儀式,描述了晉南鑼鼓雜戲的藝術形態,闡釋了晉南鑼鼓雜戲的發展變遷,針對晉南鑼鼓雜戲今後的發展,作者進行了思考並提出了建議。

與此相關的論文還有彭殊玲的《威風鑼鼓傳承現狀的調查與研究》、蘭天龍的《萬榮軟槌鑼鼓的調查研究》、李欣的《晉南威風鑼鼓發展現狀的調查研究》等。

  四、晉南鑼鼓的傳承發展研究

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給晉南鑼鼓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衝擊,晉南鑼鼓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受到了很多學者的關注,如楊丹的《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晉南威風鑼鼓傳承與發展的思考》,文章第一部分介紹了晉南威風鑼鼓的起源和發展、晉南威風鑼鼓的物質構成,其物質構成包括晉南威風鑼鼓所需要的樂器,以及曲譜和記譜法;第二部分從傳承空間、傳承人、傳承方式等三個方面對晉南威風鑼鼓的生存現狀進行了描述;第三部分分析了晉南威風鑼鼓存在的問題,比如形式缺乏創新、演員老齡化、經費不足,以及沒有健全的保護法規政策等;第四部分是對晉南威風鑼鼓的發展提出建議,作者認為應順應時代進行改革,鼓勵晉南威風鑼鼓進校園,政府要加強對晉南威風鑼鼓傳承人的保護,加大資金投入,與當地旅遊產業融合發展。

王研的《山西晉南地區河東鑼鼓的傳承與發展》一文,主要分析了河東鑼鼓的傳承、發展與變遷,總結出要立足於本土特色,結合當代多母音樂文化,利用現代傳播軟體,弘揚晉南鑼鼓音樂文化。

與此相關的論文還有閆鈺的《試論晉南民間鑼鼓的傳承與發展》、茹志斌的《山西臨汾威風鑼鼓的歷史演進與現代傳承研究》等。

 五、結語

晉南鑼鼓的研究範圍越來越廣泛,從最初的本體研究,到對晉南鑼鼓的傳承與發展進行研究;晉南鑼鼓的研究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從最初只侷限於對晉南威風鑼鼓進行研究,到後來對翼城花鼓、花腔鼓等進行研究。

本文對研究晉南鑼鼓的期刊論文進行分類梳理,對近些年的研究成果進行歸類總結,從中可知晉南鑼鼓的發展脈絡,以便更直觀瞭解晉南鑼鼓的發展情況,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學者對晉南鑼鼓進行更有深度的研究。

透過研究分析,發現晉南鑼鼓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譬如受到多元文化的衝擊,同時自身也沒有做到及時創新、與時俱進,表演方式不太符合如今大眾的審美,導致受眾越來越少,加上科技的發展、物質的豐富,人們的娛樂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也不利於晉南鑼鼓的發展與傳承。還有表演者老齡化、表演經費不足、如今的年輕人對民間音樂文化不太感興趣,等等。對此,筆者認為,第一,要結合現代元素,創新晉南鑼鼓的表演方式等;第二,要合理利用多媒體資源,大力宣傳晉南鑼鼓這一民間音樂文化;第三,要有產業化的意識,要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與當地企業合作,與當地旅遊業相結合。晉南鑼鼓要想長久發展下去,走產業化道路是其必然選擇。

最後,希望筆者的幾點建議能夠對晉南鑼鼓未來的發展有所助益。

參考文獻

[1]劉華軍。威風鑼鼓研究論文綜述[J]。北方音樂,2015,35(16):26-27。

[2]單紅龍。山西威風鑼鼓的節奏構成[J]。中國音樂學,2006,(02):60-62。

[3]劉華軍。歷史·音樂·社會三重視閾下的當代威風鑼鼓研究[D]。山西師範大學,2016。

[4]姚欣欣。臨猗鑼鼓調查與研究[J]。黃河之聲,2014,(05):126。

[5]楊丹。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晉南威風鑼鼓傳承與發展的思考[D]。中北大學,2018。

標簽: 鑼鼓  晉南  威風  研究  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