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踢足球一定要會顛球之類的操作嗎?節奏變相不也挺實用的嗎?

作者:由 是山羊還是綿羊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0-06-17

(本回答內容,已經根據評論中網友的問題進行了補充,細化,並且重新排版,對顛球的問題做了更深入細緻的探討)

補充:請不要再發資訊問我,登貝萊和巴蒂的影片再結尾,你們要的因扎吉在這裡:

開始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宣告一點,很多知乎上的網友看到我寫的關於顛球和會踢球的文章,私信或評論說,認為我定的標準太高,接近職業,由此猜測,我是否紙上談兵現實中不會踢球的。我在這裡澄清一下:

1 我的確不能算是業餘足球高手,但我小學三年級就開始踢球,自認為在業餘球員裡水平屬於中等偏上。當然目前情況,身體素質丟了一半,更多靠經驗和選位踢球,就算箇中等吧。

2 我給出的會踢球標準,對動作的要求,都是針對業餘比賽的環境所說。比如我說30米外的高空傳球,10個能停好7個,就可以算是停球不錯的,當然是指業餘比賽的防守強度下,標準其實並不算高。我沒有說範戴克的防守下,你10個球停好7個,那按照這個標準你可以踢五大聯賽了。

3 常年踢業餘比賽的球隊,如果人員穩定,球員具備一定基本功,是可以打出熟練配合甚至形成自己風格的。並不是所有的業餘比賽都是完全比跑步,處理球大量失誤,或者高球滿天飛的,有不少比賽雙方傳接球做得都是不錯的。因此,如果您覺得我對傳接球的標準定的過高,說明我們參加的比賽水平有差異。

4 有校隊訓練經歷的人,通常比純野球的朋友水平要高一些,但是除了足球特長生,水平高的很有限。國內雖然有些校隊教練具有專業背景,但是由於各個學校水平參差不齊,整體來說(不考慮類似北理工這種情況),校隊級別的比賽平均水平不高。很多具備一定實力的社會業餘球隊,水平要高於校隊平均水平不少。所以不要認為你所在學校校隊的球員,就是會踢球的標準,如果我說的一些標準他們做不到,就是我定高了。

因此,我討論足球基本功的標準,實際上還是沒有超出業餘足球的範圍。但如果對您來說,感覺到不切實際,以至於認為我在空談理論,那說明我們的足球圈子可能有所不同,我就不再一一解釋了。

好的,接下來我們開始討論主題,我先列出常見的對於顛球的錯誤觀點:

1 相比其他專門的技術動作,顛球不是足球訓練中必須的

2 場上的停傳帶射比顛球更重要,為什麼一定要看顛球好壞

3 顛球只是培養球感的途徑之一,不一定非要透過顛球培養球感

4 很多人球感很好,但是沒有專門練習顛球,所以顛的不好

5 登貝萊,巴蒂,因扎吉顛球很差,照樣踢的好

首先,這幾個錯誤觀點看似來自於不同方面,但其實是同一個錯誤,就是不明白場下顛球和場上踢球到底是什麼關係。我們雖然會分成不同的問題來探討,但是基本內容都是圍繞著這二者的關係來討論。

1 相比其他專門的技術動作,顛球不是訓練中必須的

這個原因很簡單,因為顛球實在是太基礎了,對於專業訓練來說是前提,根本不用歸到某個特定技術裡去針對訓練。80年代,我小的時候,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有體校,體校裡會有足球專業,很少有體校的教練會專門花時間教你顛球的。你如果開始去的時候顛球不到20-30個,一般來說是不會要你的,因為這是你自己平時就應該練的。

如果你真的是剛剛接觸,之前沒怎麼碰過球,教練會讓你自己顛球去,他頂多會糾正一兩遍每個部位的觸球動作,幫你顛球的動作更加規範,然後就不管了。如果一週過去,再看你顛球還是5個,就說明你沒有天賦,基本吃不了這碗飯。

而對於一個已經進入體校的孩子,這就是你每天訓練開始結束時自己主動要去做的,也是熱身和熟悉球的一個活動,對任何一個訓練了一段時間的孩子來說,都不是問題。而且一個真正對足球感興趣的學習者,用小羅的話說,他喜歡那種控制球和擁有球的感覺,所以他自己就會去練習顛球,嘗試各種動作。你如果覺得這些東西枯燥,說明你並不是特別喜歡足球。

總結,

錯誤觀點:相比其他專門的技術動作,顛球不是足球訓練中必須的

錯誤邏輯:相比其他要求,“會打字” 不是“知乎線上客服”的職位要求

2 場上的停傳帶射比顛球更重要,為什麼一定要看顛球好壞

持有這個觀點的人,是誤以為平時顛球的動作和場上踢球的停傳帶射這些動作,是兩類不同的動作,所以他們特別難以理解,還覺得很委屈:“為什麼你們非要說,顛球動作做不好,場上的動作就一定做不好,它們又不一樣”。因此他們認為,我們以顛球水平來衡量他的基本功很不公平,他們認為顛球是一類動作,只是為了培養球感,而場上踢球用的是另一類動作,為什麼要把兩者連在一起呢?

2.1 動作的共性

搞不清楚這個問題的人,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足球水平不行,而是因為他們缺乏一種抽象思維的能力,就是從不同的事物中歸納出共性的能力。抽象思維差的人,通常必須要看到兩個事物非常接近,幾乎一樣,他們才能發現共性。如果兩件事既有共性,也有差異,他們就看不出共性來了。所以在他們看來,你原地顛球,腳背在那裡把球垂直向上踢20-30公分,和我在場上用腳背射門時的擺腿動作,完全不一樣啊?

可是具備足夠抽象思維能力的人,就會發現,你場下正腳背向上顛球和場上正腳背抽射,這兩個動作其實是有很大共性的,它們是同一類動作裡的兩個相似動作,因為都需要你腳背上某個區域的球感來完成擊球,也都需要你身體的調整來配合發力。

2.2 難度的升級

我舉一個非常具體的例子來說明,踢過球的自己就應該能明白了。

比如你腳背顛球時,某一下沒有顛好,球稍微有點向右側跑了,這個時候為了把球控制好,你的右腳下一次顛球的觸球部位,會稍微偏內腳背一點,腳背會稍微對著左後方一點,而不是向上,這樣就把球重新顛回自己的中路偏左腳的位置,方便左腳的下一次觸球。這個細微的調整非常鍛鍊球感,你如果調整過度了,球反而偏左了,你就要左腳再去彌補;如果調整的不夠,球沒有回到中路,還是偏右,你就需要繼續調整。

這個細微調整所需要的球感,你是否具備,直接就影響你場上的射門動作。

假如你是右腳選手,你從左路突然加速內切,橫向擺脫了防守球員一個身位,然後你預計打球門的近角。因為你內切進去是在朝中路加速,你的身體對著右路,而不是球門,這時你如果想打近角,你一定是用內腳背來打,這就需要腳背一定程度的調整擊球角度,有一個類似向內兜的動作。

這裡我們提到的這種射門,其觸球動作,和上面顛球中的觸球部位和發力方式就非常接近,實際上是一類動作。只不過這個射門動作難度更大,擺腿的幅度要增大,擊球力量也要增大,發力的方向從垂直於地面變為與地面水平,同時因為身體的加速度,擺腿時需要大幅度調整身體。因此我們可以說,這個射門的觸球動作就是剛才那個顛球動作的難度升級版本。

2.3 動作的分類

這樣的例子在踢球過程中舉不勝舉,可以說比賽裡所有的觸球動作,用到的觸球部位和發力方式,都已經包含在平時的顛球當中,只是力度,角度,結合身體的方式不同。但需要的球感是一致的,大家可以自己去聯絡更多情況,現實中去感受,我在此就不多舉例子了。

所以:

你腳背射門,腳背卸高球,腳背撩半高球,腳背切球,腳背趟球,腳背撥球變向,這些動作,和腳背顛球其實是一類動作,都需要類似的球感;

同理:

你腳弓射門,腳弓停球,腳弓傳球,腳弓端半高球,腳弓領球,這些動作,和腳弓顛球其實是一類動作,都需要類似的球感;

你胸部停球,大腿停球,大腿墊球,處理半高球的這些動作,和大腿顛球、胸部觸球其實是一類動作,都需要類似的球感;

你頭球射門,頭球傳球,甚至頭部卸球這些動作,和頭部顛球是一類動作,都需要類似的球感。

因此,你某個部位的顛球做不好,等於說這個部位所有的觸球動作裡,最基礎的那一個動作你做不好,那麼這一類的其他觸球動作只會做的更差。比如說腳弓,你最基礎的腳弓顛球很差,那你腳弓端半高球給隊友,腳弓停高球,腳弓迎著高球一腳端球,腳弓迎著地滾球一腳做球,這些更難的動作,也只會做的更差。

2.4 只有一種球感

我們越意識到這種共性,就越能理解顛球和踢球的關係。

首先,不要把顛球的動作和場上踢球的動作,分成兩類觸球動作來看,它們本質上是同一類觸球動作,體現的是同一種球感,只是完成這些動作的速率和力量不同,調整身體的方式不同,或者說難度不同。

其次,更不要把這兩種動作對立起來。有的人錯誤的認為:我只練顛球,就只有顛球的球感,踢球沒有球感;他只踢不顛,就只有踢球的球感,顛球沒有球感。球感不存在這種劃分方式,球感只有兩種情況,球感好和球感差。球感好的人無論顛球還是場上觸球,球感都是一樣好;球感差的人,無論顛球還是場上觸球,球感都是一樣差。

2.5 錯誤的標準

但是,的確有很多顛球不好的人,他們感覺自己踢球時球感挺好的,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因為踢球的時候,你的對自己的認識會隨著對手的水平變化。對手不同,你衡量自己的標準就會變化:

你停球可能停大了,但你所在的比賽強度很低,沒有人立即上搶,你跑兩步就趕上球了,而且你的隊友停球也都是這個水平,你就不會覺得自己停大了;

你傳球其實沒那麼準,隊友接起來不舒服,但是對手並沒有貼身防你的隊友,他仍然可以調整拿球,你就不會覺得自己傳球不準;

你過人其實很差,但是你的對手防守水平也很差,是那種盲目出腳,而且出腳還慢的人,你就會覺得自己過人,擺脫都挺厲害的。

你射門其實需要很長時間調整,但是你的對手上來封堵的速度比你調整的還要慢,你就會覺得自己動作很連貫;

而且,你可能一直在這個層次的比賽中踢球,你就會對自己建立起錯誤的認識,認為自己的人球結合,停傳帶射都很不錯。

2.6 統一的標準

而顛球呢?提供了一個統一的透明的標準,全世界的人顛球都是同等的條件,同樣的顛法。

和踢球不同,你顛球時身邊也沒有比你更弱的對手來襯托你,你每個部位觸球是什麼水平,所有人看的清清楚楚,包括你自己也能感覺到自己的真實水平。因為地吸引力可不會給你面子的,你顛球幾下之後,掉了就是掉了,飛了就是飛了,顛不起來就是你球感不行。這樣重複顛幾次,你的真實球感就一覽無餘,所以這個標準對所有人都是統一的,透明的,無法掩飾的。這個統一標準可以摧毀我們對自己的錯誤認識,逼我們面對自己的真實水平。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顛球差的人,非常排斥我指出顛球對於球感入門的必須性,因為如果他接受了我的觀點,他同時也要接受自己踢球很差的這個事實。為了逃避這個事實,他們就必須拼命給自己灌輸 “顛球不代表球感“ 這個觀念。

目前為止,來和我槓這個問題的人裡,沒有一個是會顛球的人,甚至顛球40+的人都不會來槓,他們都是來討論怎麼提高顛球水平。

來槓的人,有兩種:

1 自己不會顛球,但自視甚高的人。顛球這個問題挑戰了他對自己和所在圈子的認識,因此一時難以接受。

2 自己不踢球,但看到校隊或者身邊一個不會顛球的人,在他那個圈子裡大殺四方,因此把這人奉為大神。顛球這個問題挑戰了他心裡大神的標準,因此難以接受。

所以為什麼要看顛球?因為顛球裡的每個動作,是同類動作中最簡單的,最基礎的那個,如果一個人做不好這個動作,同類的其他動作就都做不好。

總結,

錯誤觀點:場上的停傳帶射比顛球更重要,為什麼一定要看顛球好壞

錯誤邏輯:做菜時會切絲比會拿刀更重要,為什麼一定要看會不會拿刀

3 顛球只是培養球感的途徑之一,不一定非要透過顛球培養球感

的確,足球領域裡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培養球感,這個話前半句是對的,因為怎麼練習都是練,你只要練,肯定比不練好,只要練,多少就會有一些球感。同樣踢了10年球,一個球感80分的人和一個球感8分的人,都可以說自己是有球感的人。

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說顛球只是培養球感的途徑之一,但是後半句話就不準確了。我直觀的用數字來表達,這些數字不代表實際的準確數值,是為了呈現球感提高的過程:

假設,球感從0-100,正規比賽要求的球感是50;

0-20:可以靠踢野球,也可以靠練習傳射和帶球等;

20-40:需要大量的練習傳射和帶球 | 或者只踢野球,但你是天才;

40-60:在之前的練習基礎上,系統的練習自己顛球或者多人對顛;

60-85:在之前的基礎上,各種動作的針對性練習,團隊協助下的單人多人訓練;

85-100:前面所有的基礎上,加上天賦

我們清楚看到,的確有很多培養球感的方法,在0-20的階段,你都可以用。如果你是天才,20-40你也可以隨意。而且球感30的人可以降維打擊球感10的人,自我感覺良好。但是你足球的球感要想跨過50這個門檻,沒有顛球練習,你就過不去。在這一個環節上,顛球練習是唯一能幫你跨過門檻的方法。

為什麼?接下來,讓我一步一步詳細的為大家來解釋這個問題。

3.1 整體球感

這裡首先要指出一個概念,整體球感:

就是指我們身體各個有效的觸球部位,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球能力,我們業餘球員,可以降低一些標準,這些部位至少包括:

左右腳的腳弓,左右腳的內腳背,慣用腳的正腳背,慣用腳的外腳背,慣用腳一側的大腿,胸部,頭部。(我們沒有要求逆足正腳背,逆足外腳背,逆足大腿,所以這個標準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這種整體的控制能力應該是穩定的,在大部分時間裡,可以根據皮球的不同情況,調整身體的位置和姿態,用最合適的部位和方式處理球。而不能時靈時不靈的,或者只會處理某些情況,另外一些情況就很難處理。

這個整體球感,就是我上面提到的球感入門門檻。也是我認為一個人要適應正規(正規的意思是:有專業的主裁和邊裁)11人大場比賽,所必須具備的球感。

大家應該留意到了,對整體球感的定義中,我們提到了兩個因素,全面和穩定。

全面就是說面對各種情況的球,上面提到的各個部位都能比較好的控制球。

舉幾個例子,一個人:

如果他只會用腳弓卸高球,而不會用腳背卸高球,那麼可能有一半的高球他控制不好;

如果他不會大腿或者胸部停球,那麼凡是高過膝蓋的半高球,彈地球,他也控制不好;

如果他不會使用非慣用腳傳球,就很容易被人判斷傳球路線,然後封死,最後貼身;

這樣的人球感是非常不全面的,我們可以說他不具備整體球感。

另一方面,

如果他面對來球,上面提到的各個部位,10次有7次以上控制的比較好,我們就可以認為他具備穩定的球感,如果10次只能處理好2-3次,這個就應該歸為不具備整體球感。

3.2 基本功的門檻

因此,沒有整體球感的人,只能在少數觸球部位上具備一定程度的球感(也許會只用內腳背打門,只會用腳弓停球),這就不是全面的球感。或者,他那些部位,只能在少數時間把球控制好,多數時間是沒譜的,這就不是穩定的球感。

這樣的人,可以說基本功還沒有入門,比賽裡很大一部分球他沒辦法從容的控制下來,他自己以為的球感實際上並不是我們所說的整體球感,這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球感到不了50的人,我不會籠統的說這一類的人具備球感,我只會說這個人踢過球,有一點球感。

再提一次,全面和穩定缺一不可,這種整體球感是基本功的入門門檻。

明確了整體球感的定義,抬槓的就沒必要來槓基本功了。因為任何一種運動,沒有基本功,你也都能玩,如果你認為能玩就算是會玩,那這個問題也沒啥意義了。鬥牛我也能玩,我也能上去站在牛對面,但是你能說我會鬥牛嗎?

言歸正傳,我接下來要說明:

為什麼要想建立起這種整體球感(跨過50的門檻),顛球是唯一的途徑(沒有之一)

3.3 簡單動作,高頻重複

要建立整體球感,使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可以穩定的控制球,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把不同部位的觸球分解成簡單的動作,然後大量高頻的重複練習。能夠提供這個條件的練習方式,只有顛球。(注意這裡我們說的是整體球感的建立階段,不是說已經具備了整體球感的人進一步提高的過程)

所以我們說顛球不過關,你基本功就入不了門,其他的一定做不好;但是不要反過來誤認為,我們顛球好了,其他的停傳帶射不用專門練習,也自然就好了。

我們繼續說回重點,入門的關鍵就是:分解成簡單的動作,大量高頻的重複練習。這不是足球裡特有的什麼高深道理,運動技能的習得,都遵循這個規律:

將複雜的動作拆分成為最簡單的基礎動作,透過大量高頻的重複練習這些簡單動作,使身體各個部分最大程度的熟悉這些動作的感覺,記憶作出每個動作的最合理方式,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動作的組合練習,整體練習,最後再針對各種複雜場景進行專門練習。

3.4 看似無關的動作

我們以拳擊手練習跳繩為例,為什麼拳擊手都會練習跳繩,你說,“場上比賽也沒見到誰打著拳跳著繩啊!”,其中就是這個原理:

拳擊手練習跳繩(跳繩也可以很好的鍛鍊小腿肌肉耐力和心肺功能,這個不是我們的重點,不做贅述)的主要原因是,他們要練習身體的“位移”,“旋轉”,“鞭打”的動作,還有從腿部向上身傳遞力量的出拳方式,這些動作雖然在比賽中會有很多組合和變化,但是它們需要被拆分成最簡單的幾個動作,大量重複的練習。而跳繩的全身動作,恰恰吻合這幾個動作的發力方式。

另一個例子,就是籃球裡的螃蟹步,誰見過比賽場上真的有人照做那個動作?但是你不能說,螃蟹步只是練習步伐的一個途徑,和比賽裡的防守動作沒有直接關係。因為螃蟹步的訓練方法,是根據比賽裡防守球員橫向移動時,身體要用到的各個部位的動作,分解出來的簡單動作,可以讓你大量高頻的重複練習。

田徑也是如此,短跑的人都要練高抬腿,一開始真是煩吶,誰在賽場是這樣跑步的?練多了才明白,高抬腿是途中跑和衝刺階段,控制步幅的訓練,可以使你原地就大量高頻的練習相應的動作。但是呢,這些東西沒練過的人他不明白,起跑,途中跑,衝刺,不同階段的步幅,擺臂動作,都需要拆分開進行專門練習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件事,很多運動的訓練中,都有一些最基礎的動作練習,它們看似與比賽動作無關。因此沒有入門的人就不理解這些動作,因為他們識別不出來這些動作是比賽動作的分解動作變化出來的,他們誤以為只是培養感覺這麼簡單,因此這些動作是可選的,不是必須的。

他們覺得,我直接去練習比賽的動作不好嗎,為啥非要從這個開始練習呢?我就算沒有基礎動作,但是我一直練,最終也能達到較高的水平。殊不知這些動作之所以所有人都要練,是經過專業人士的研究設計出來的,是必須的,是幫助你大量高頻重複練習基礎動作的,沒有這個過程,你就入不了門,不是靠你堆時間能堆出來的。

為啥現在跳高的人都要學背越式,因為彈跳接近的人當中,跨越式的會被背越式秒殺啊!這不是靠你玩命練就能解決的,是人體構造決定的,好嘛

同樣的,顛球之於足球也不例外,要理解這一點最好的方法是你自己學會顛球,我們不用說話,你自己馬上就明白了。還有一個方法,就是精通一項其他運動。比如很多接受過田徑或者其他球類運動訓練的人,你和他一解釋顛球,他雖然不會踢球,但是馬上就能明白,因為他有過類似的經歷,身體技能的習得方法是相通的。

3.5 簡單決定複雜

我們已經討論過,這些看似無關的簡單動作,組合,變化出了我們比賽中使用的各種動作。所以簡單的做不好,複雜的一定做不好。

我們用英語口音來做個類比,有些人單詞的發音就沒有花時間練習,母音發不標準,但是自稱,“單詞發音只是提高發音的一個途徑,為什麼一定要看我的單詞發音呢?”。

這個問題是顯而易見的,你down發的是“當”,town發的是“燙”,你downtown發的就一定是“當燙”;你small發的是“死帽”,你small town發的就是“死貓不怕開水燙”,你發down和town時都不能發出正確的母音,嘴打不開,你downtown能發對嗎?一個downtown能發準的人,他down和town肯定能發出來。

足球是同樣的道理,你腳背垂直向上顛球顛不好,你場上臨空抽射肯定就是沒譜的。一個臨空抽射特別好的人,他腳背顛球能不好嗎?所以,我們要提高臨空抽射的能力,首先應該是去改善原地腳背顛球的能力,首先做到顛高球不落地,或者和隊友兩個人對顛不落地。

這兩個你做好了,你臨空打門時觸球的部位,腳踝的鬆緊度,發力角度才能漸漸提高,否則你基本上就是靠蒙。反過來說,那些自稱練出了臨空抽射球感的人,我暫且認為他們說的是真話,那他腳背顛高球不落地,應該就不是問題了。

如果自稱特別擅長臨空抽射,但是不能顛高球,不能對顛,甚至不會顛球,那這就不是球技的問題了,這是神志不清的問題。

3.6 準確的反饋

對於一個新手或者沒有基礎球感的人來說:

你讓他直接練習,帶球繞杆,帶球射門,兩人對傳,這些都接近於組合動作,不能分解出最簡單的觸球動作來,不夠簡單就沒有辦法大量高頻的重複練習。

而且,從組合動作開始練習,很難幫助人建立精準的球感。

比如帶球射門,你某一次神門沒射好,夾雜了很多原因,可能是助跑的步點沒調整好,也可能是支撐腳的位置擺的不對,這不是單純觸球的問題,是一個綜合因素的結果,你沒射好門這個結果,是多種因素結合造成的。這種訓練方法,你不是大量高頻的重複觸球,更得不到準確的觸球反饋,培養不出精準的球感。這一系列問題,就算是你花錢僱個陪練給你拋球,或者自己造個乒乓球那樣的發球機器,也不可能解決。

但是,你自己用全身多個部位連貫的顛球,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顛球會第一時間給你最準確的反饋,原因很簡單,我們前面提過了:最精準的觸球反饋來自於地心引力。

顛球時,你觸球部位一錯,球馬上就偏,因為地心引力的存在,結果不是顛走,就是顛掉。只要掉了,偏了,就是你觸球部位和力度有問題,想都不用想,沒有很多混雜的因素在其中。因此你馬上可以知道剛才那個觸球部位哪裡不對,下一次觸球馬上就作出調整,然後再得到反饋,這個連續的準確的反饋是至關重要的,它可以幫助你在不同的觸球部位上建立非常精準穩定的觸球感覺。

而且這是大量,高頻,重複,連續不斷的觸球體驗,這是其他訓練方法無法代替的。

3.7 入門和上限

當然,如果你只是想提高球感,你用任何的方法練習都會有效果,只要練就會有效果,從這個角度說,顛球只是途徑之一。

但是效果和效果之間有巨大的差異,如果你不會顛球,你無論怎麼練習,上限是固定的,就是過不了門檻,建立不了整體球感。從這個角度說,顛球是建立整體球感的唯一途徑。

因此,按照我前面所說的標準,不會顛球的人,就可以直接歸類為不會踢球的人。

很多人對此非常不能理解,我上面提到了一種人的觀點:我就算方法不對,我就用不科學的方法一直練下去,難道最後突破不了門檻嗎?

首先,大家應該珍惜生命,我們在世界上的時間是有限的,不要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其次,很遺憾的說,方法錯了,真的就是過不了門檻,入不了門。

3.8 建立系統

這個和學外語一樣,這點應該不用我說大家都深有體會吧?學了幾十年英語,找了各種方法,但是母語者一旦用正常語速說話,我們馬上當機。為什麼?因為我們聽不懂!請大家留意,我們不要找藉口,不是因為俚語,不是因為專業詞彙,不是因為文化背景,是因為你壓根聽不懂英語,聽力沒入門,沒有建立起英語聽力系統。

我們常說一個人英語聽力如何,處於什麼水平。其實嚴格來講,英語聽力只有兩個大類,能聽懂母語者說話,和聽不懂母語者說話。母語者說話的意思,就是這個語言應有的正常語速,正常表達。

因為能聽懂英語的人,即便有生詞,即便有俚語,即便文化背景不同,他仍然能聽懂英語,只是因為上述原因不能充分理解所聽到的。而聽不懂英文的人,就算有大量的詞彙,學習了俚語,深入瞭解了對方的文化背景,他仍然聽不懂,因為他的問題是聽不出來對方說的是什麼,這就叫聽不懂,也叫沒入門。

這個是足球的回答,我不能具體說英語聽力的培養,但是我之所以英語為例,是因為我的讀者可能不踢球,但是一定會說話。以語言學習為例,可以幫助大家明白,在運動技能的習得過程中,有些環節是可選的,有些環節是門檻,不過去,你就進不了門。

非英語母語者,要想真正建立起英語聽力系統,有一個環節是必須的,就是大量高頻的重複聽到足夠簡單的句子。對一個沒有建立英語聽力系統的初學者,你不應該去找一部2小時的科幻題材的電影,對照中英字母看,然後,哇,chromosome,染色體,學了一個新詞。

這就相當於你要在比賽裡練習球感,太慢了!而且,你一場比賽能有幾個頭球?每一次間隔多長時間?先不說你踢一年一共頭部能觸球多少次,這種重複練習的頻率太低,沒有短時間內高頻的刺激,你建立不了整體球感。

你需要的是每天聽到幾十遍來回重複的東西,隔一會兒就來一次:

We‘re gonna have lunch,

We’re gonna have some coffee,

We‘re gonna start to build another project

We’re gonna get this feature done this week

We‘re gonna get our reports done this week

你就是再笨,一週下來,你腦子裡也全是:

“維哥呢害夫“,“維哥呢該 ??淡”,而且在你腦子裡,都是對應了具體的場景和說話語氣的。如果能持續1-2個月,以後你在其他的對話裡,電影裡聽到這些,無論他說的多麼快,多麼模糊,你照樣能聽懂,而且能理解意思。即便你聽不懂reports這個詞,實際上你的聽力系統也算是能處理這句話,只不過你有生詞而已,你可以查,也可以問,提高就會飛快。

這就類似你於在1-2個月裡每天練習顛球的效果。

反之,你如果不是高頻的聽到這些簡單的句子,你一上來就去看2小時的科幻片,你聽到了一堆生詞,和重複率極低的大長句子。對於生活中的對話,你腦子裡存的仍然是:“維啊溝英吐 非內是 啊烏兒 rports this week”,當你聽到 “維哥呢 該他兒 reports 單內斯 week”,你就懵圈了。你以為聽到生詞了,甚至根本沒聽出來說的是啥,這時候你就不要怪詞彙量,不要怪俚語了,你這就叫沒入門,聽不懂。

所以只有在短時間內,大量高頻的重複聽到 “we’re gonna”,“get things done” 這些足夠簡單的英語,才能幫助你建立聽力系統。你沒有這種高頻重複的精聽,耳朵邊放10年電影,你還是聽不懂。有些人說,我有聽著聽著突然聽懂的經歷,這種人一定少不了同時精聽英文小段兒,否則不可能自動聽懂。

3.9 沒有例外

這類系統的建立過程是沒有例外的,咱們都是人類,就都要遵循。你說:“憑啥呢?我是天才,我有毅力“。

我就問一個問題,你再猛還能猛的過母語者嗎?母語者是怎麼學母語的?或者想想我們自己怎麼學中文的?我們都以為孩子學習語言很快,其實並不是很快,孩子在能聽懂簡單的名詞和指令之前,至少有將近一年的時間,除了睡覺,都在大量高頻重複的聽最簡單的短語和句子,如果你不用最簡單的話教孩子,他們沒辦法學會。

我們怎麼和孩子說話?

寶寶餓不餓?寶寶渴不渴?

寶寶,爸爸和你說

不要摸!

我們想想,自己重複了多久,孩子才慢慢理解,然後建立起了其聽力系統。

如果一個人生出來,他爸這樣和他說話:

孩子,你當下是否需要食用一些食物?

孩子,你當下是否需要飲用一些飲品?

孩子,為父在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內心深處有一些特別的想法要和你分享。

孩子,不要去嘗試做一些超出你承受能力之外的事情。

如果你用這樣的方法和孩子說話,10年他也學不會說話。所以我們說技能習得的過程中,初步建立系統的階段,必須要有簡單動作,然後大量高頻的重複,這樣才能入門。

不但是語感如此,球感也是如此,所以我們說顛球恰恰就為我們提供了這種條件,這是其他訓練方法沒辦法代替的。

3.10 必要不充分

我們反覆的強調,顛球是基本功入門,踢好球的必要條件,它可以為我們之後的精進提供必要的基礎。但是顛球對於踢好球,並不是充分的條件,我們並不是說,每一個階段只要練顛球就可以了。

這就像,孩子3-4歲了,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聽力系統,語言能力。那麼他要學會一個新詞,可能只需要重複聽到3-5遍,持續2天他就學會了。這個時候我們給他看動畫片,或者兒童節目,對他的幫助就非常大了。我們也不用一直和他說睡覺覺,吃飯飯,這樣的話。但是如果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碰到了前面那個不正常說話的父親,孩子就沒有語言基礎,到10歲也看不懂動畫片。

當然,足球技能和語言有一點不同,語言你沒有建立系統,基本上就說不了,也聽不懂。但是踢足球,只要這個人是健康的,他基礎再差,再不繫統,他只要能運動,他就能上場,也能踢,所以不像語言那麼明顯。不過,對於會踢球的人來說,他看不會顛球的人,就是沒有入門,這是一清二楚的。

為什麼我們看到很多職業球員,他們並不是每天大量的顛球,他們有很多專項的訓練。這個原因非常簡單,你認識的職業球員多了就明白了。透過顛球建立整體球感的這一步,他們很多年前就完成了。所以現在進行的專項訓練,是以他們強大的整體球感為基礎的。

所以,我們就更不可能跳過這一步,直接入門了。對踢球好的人來說,顛球作為基礎,就算會了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沒什麼可炫耀的。但是一些顛球這個門檻都沒有過的人,就談自己的停傳帶射水平,視野,球商,只能說是坐井觀天了。只要比賽裡一發生身體對抗,所有沒有整體球感的人,結果就是兩個字,狼狽。

3.11 持續的福利

我前面已經解釋過,只有顛球可以幫助我們建立這套穩定的整體球感,這就類似一個觸球感覺的系統,一旦你建立起來了,只要保持使用,就不會丟掉。而且這個系統會幫助你快速提升其他各個方面的能力;反過來,因為你其他各個方面能力的提高,這個系統也會被進一步強化,從而進入一個良性迴圈,這就是基礎牢固,基本功紮實的好處,這個福利是持續生效的,所以職業球員雖然不會刻意練習顛球,但是訓練前後,他們仍然會做這件事。

也許各人天賦有所不同,入門之後的水平上限有高有低,但是你有了這個系統,就有了全面提升的基礎。而那些沒有建立整體球感的人,他們雖然透過場上踢球,或者練習射門和傳球,可以獲得很有限的球感,但是沒辦法建立這個系統,他們沒辦法得到這個巨大的福利。

3.12 覆蓋範圍

那麼,為什麼顛球建立的整體球感會帶來這個福利呢?為什麼它會幫助你快速提高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呢?這是因為我們觸球時其實有很多不同的部位。單單腳背上,就可以大致分為6個區域,腳背前半部分的左中右,腳背後半部分的左中右,每個部位擊球的效果都是不同的。你發力時,觸球部位稍微偏向某一個區域,出去的球就不一樣。

因為顛球中的頻繁觸球,連續不斷的調整,不斷得到反饋,我們就建立起了不同觸球部位的精準球感和調整能力。當球從不同的角度,高度,帶著不同的旋轉過來,你就大概知道,什麼時機抬腿,抬多高,腳踝多松多緊,什麼角度,什麼力度,什麼部位觸球,踢球的什麼部位,球大致會彈多遠,彈向哪個方向。因為你的球感是整體球感,覆蓋到了每個觸球部位,所以即使場上踢球,來球和顛球時的力度方向有所不同,你也能迅速適應,從而把顛球中建立的球感擴充套件到比賽的其他動作中去,由此可以快速提高其他任何技術動作的精度。

反之,顛球做不好的人,是不具備整體球感的,他們的球感覆蓋不到各個觸球點。他可能花兩個月時間練習了射門和傳球,的確會有明顯的效果,肯定比不練習的人要好。但是這種練習不但沒有高頻觸球的條件,而且這種固定的射門和傳球練習,通常只能覆蓋到某幾個觸球點的,很難覆蓋到所有的觸球點。

如果一個人踢球很久,顛球仍然只能顛10個,說明他的球感覆蓋的觸球點太少,所以觸球時,很大機率球會落在他沒有球感的觸球點上,所以球才會顛掉。也就是說,他一隻腳上可能只有2-3個觸球點有一些球感,他的練習方式無法覆蓋到大部分觸球點。

這樣練下去他的球感只集中在這幾個觸球點上,那麼大部分球還是處理不好,說白了就是仍然很糙。表現出來,就是他在特定的角度,做特定的觸球動作時,正好趕上他有球感的觸球點了,他好像有一些球感,但是隻要來球角度,高度,力度稍微變化,碰上他沒有球感的觸球點,他處理球馬上就沒譜了,因為他沒有建立起整個身體各個部位的整體球感,無法在不同的情況下很好的控制住皮球。

所以職業球員進行的射門,傳球訓練,都是建立在整體球感的基礎上,他們的球感覆蓋了所有的觸球部位,所以他們有這個福利,因此練哪方面動作多,哪方面就長進,同時其他部位也不會差。如果你沒有這個基礎,你就應該從入門,基礎開始。

3.13 並非沒有作用

前面我們曾經討論過,並沒有所謂的:顛球球感和踢球球感,只有一種球感,球感就是球感。所以即便是用不科學的方法,只要堅持練習,對球感也是有一定幫助的,只不過無法形成整體球感。

有些人說,他們沒有練習顛球,但是踢的多了也會有一些球感,這是當然的,我自己也是這麼過來的,問題是,這種不繫統的球感應該如何才能發揮作用呢?很簡單,就是把它們變成系統的整體球感。

在我接觸足球的年代裡,身邊包括我在內的大部分業餘球員,都是首先在踢球中培養的球感,這種球感吧,我們的確不能說不算球感,但是我已經分析過了,完全看觸球是不是趕上有球感的觸球點,因此極為不全面,也不穩定。

這個時候,誰越早透過顛球(自己顛球,和隊友對顛,等等)建立可以覆蓋到身體各個部位的全面的整體球感,誰的基本功就越早入門,他其他方面的能力就會突飛猛進。同時他之前已經有球感的那些觸球點並非沒有作用,這些零碎的球感,會成為參照,幫助他建立其他部位的球感,反過來其他部位的球感建立了,會幫助他提高那些已經有球感的觸球部位的精準度,最終他的球感就會覆蓋到各個觸球部位,這樣的球感就成為了整體球感,在場上處理球時,就沒有哪一種球,讓你覺得是特別難處理的。

3.14 不要自欺

為什麼職業球員,甚至是梯隊的球員,他們不會一直刻意的練習顛球?前面我們說過,因為他們最初接觸足球的入門階段,早已經完成了整體球感的建立了,否則根本踢不了職業和專業。哪怕是我們這些業餘球員,如果你真的有一定球齡,具備一定的球感,雖然不一定是整體球感,只要你真的有,那麼稍加練習,雙腳顛球30個以上就不會是問題。如果練不會,說明你一直存在錯誤的自我認知,你的球齡可能是在瞎混,你的“具備一定的球感”,也是自欺欺人罷了。

總結,

錯誤觀點:顛球只是培養球感的途徑之一,不一定非要透過顛球培養球感

錯誤邏輯:發準母音只是改善發音的途徑之一,不一定非要發準母音才能發音標準

4 很多人球感很好,但是沒有刻意訓練顛球,所以顛的不好

真的存在球感好,顛球不好的人嗎?

首先,以我自己為例,我高中之前基本沒有練習過顛球,但是踢球的時間非常多,踢球前後也經常和朋友一起練習傳球和射門,因此的確形成了一定的球感,當然也屬於我上面說的那種,並非整體球感。

儘管如此,我第一次嘗試顛球,練習了一下午,大概3-4個小時,就能顛10-20個了。之後每天練習2-3個小時,堅持了不到一週,就能顛過30個了。凡是會踢球的朋友都知道,這不是因為我學的快,而是因為我本身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球感,所以不用刻意去練習顛球,稍加適應,顛球就不會太差。

後來,我在高中特別練習了一個多月,顛球就到了200+,其中我的頭部和胸部球感,和雙腳,大腿相比並不是很好。但是,就是這看似平常的200+顛球,讓我處理起球來有了質的飛躍,尤其是處理半高球和一腳球。

這整個過程說明什麼呢?就是前面說的,只有一種球感。如果你踢球中真的培養起來了一定的球感,這個球感應該已經覆蓋了不少的觸球部位,而這些部位和你顛球時用的部位是同樣的部位,你的顛球一定不會很差。反過來,當你透過顛球把自己的零碎球感變成整體球感之後,你踢球時的處理球水平馬上就會上兩個檔次。因為踢球和顛球用的是同樣的部位,雖然踢球練習的球感不是整體球感,但是仍然是球感,只要是真球感,就一定會體現在顛球的水平上。

所以,顛球不到10個,說自己球感好的人是什麼意思?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一個人:

你能腳背卸下帶著迴轉的30米長傳;

你能奔跑中腳背挑球過人,高度適中;

你高速帶球,撥球內切,趟球距離適中;

你跑動中發力射門,部位吃準;

但是:

你原地腳背顛球10個就掉?

那我請問:

你移動中卸30米長傳用的是哪裡?(腳背)

你對抗中挑球過人用的是哪裡?(腳背)

你高速內切,發力趟球用的是哪裡?(腳背)

你射門用的是哪裡?(腳背)

這就是不會顛球但是自稱具備不錯球感的人所持的觀點,我來幫大家翻譯一下:

“一個球,高速飛行而且帶著旋轉,你高速奔跑,身邊還有人對抗,球從30米外飛過來,你能用腳背停下來,護好不丟;

一個球,速度慢慢的,旋轉慢慢的(都是你自己踢的),你原地準備充分,身邊沒人干擾你,球從你腳背上方一米不到的地方落下來,讓你垂直向上踢起來20-30公分,你卻踢不準部位,球飛了。“

這實在是太反智了,讓我不由的想起了馬保國大師。

所以,一個人,如果顛球顛不了幾個,而且簡單的練習之後仍然適應不了,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就是他的球感不好,而且是非常差。

如果你本人是這種情況,而你周圍沒有人告訴你,你基本功太差,鼓勵你去練習,請考慮換個足球圈子,越快越好。要麼他們看不出來,要麼他們不負責任。

總結,

錯誤觀點:很多人球感很好,但是沒有專門練習顛球,所以顛的不好

錯誤邏輯:很多人車感很好,但是沒有專門練過開直線,所以車開的不直

5 登貝萊,巴蒂,因扎吉

他們不會顛球?顛球很差?

登貝萊:你說此人花式玩的不好,亮相身體緊張,或者沒有認真顛都可以,你要說這個人不會顛球,你真的踢過球嗎?自己看影片:可能是身體緊張,第一次ATW繞球后,支撐腳沒站穩導致後面球掉了。大場面有點尷尬,他可能想就勢再來個花兒,把面子找回來,結果失誤了,這有什麼問題?你自己如果也踢球,你看他前面顛球,胸部卸球看不出來球感?

踢足球一定要會顛球之類的操作嗎?節奏變相不也挺實用的嗎?

亮相第一段顛球

https://www。zhihu。com/video/1249793138384424960

巴蒂:射門部位吃那麼準,頂級射手,你們說他不會顛球?這個梗可能是來自他在自傳裡說,因為踢球晚,開始顛球比較弱。但是不是不會顛好嗎?而且他自己說自己不是馬拉多納,馬拉多納顛球啥水平,你們由此就敢說巴蒂不會顛球?影片裡:單憑第一下觸球,後面顛了兩下以及身體的移動,你還看不出他的球感?

踢足球一定要會顛球之類的操作嗎?節奏變相不也挺實用的嗎?

巴蒂訓練片段

https://www。zhihu。com/video/1249793331695693824

因扎吉:很多沒看過皮波踢球的小年輕,你們以為因扎吉只會迎面骨膝蓋折射進球?你們以為他不會帶球不會過人?你們以為他射門軟弱無力?由此想象他不會顛球?自己看第三個影片,幾十米長傳,高速奔跑,幾乎沒有調整步伐,逆足直接臨空,死角?你和我說這個人不會顛球?這個我就不在花力氣反駁了。

踢足球一定要會顛球之類的操作嗎?節奏變相不也挺實用的嗎?

逆足臨空死角

https://www。zhihu。com/video/1249793773963788288

總結,

錯誤觀點:登貝萊,巴蒂,因扎吉顛球很差,照樣踢的好

錯誤邏輯:很多高考狀元,都不太認識字,人家照樣考第一

最後回答問題:

1 胡踢,不用會顛球;

2 虐門外漢,不用會顛球;

3 虐初學者,不用會顛球;

3 想入門,好好踢比賽,必須會顛球。

先不要談:傳球,射門,變速,變向,急停,轉身,更不要談節奏,視野,球商,在真正的大場比賽裡,不會顛球的人,只能歸為不會踢的人。

我最後解釋一下,什麼叫做真正的大場比賽,我給一個很低的標準好了:有裁判和巡邊員的11人大場比賽。

有了裁判,平時你一趟就能過的菜鳥,也會主動和你進行身體對抗,比賽對抗強度馬上提升,因為平時很多人不進行身體對抗,是怕動作不合理發生爭執,現在那是裁判的事情了。

有了邊裁,有了越位,很多野球場的邊路飛翼馬上就變成不會飛的鴨子,因為他們平時就沒踢過有越位的比賽,不會跑了。

標簽: 顛球  球感  動作  觸球  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