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歸因理論最好的解釋是什麼?

作者:由 趙蕎蕎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1-07-25

很多人在分析原因的時候,傾向於把過錯推到別人身上,在心理學上這種傾向叫

動機性歸因偏差。

動機性歸因偏差:個體在歸因的過程中,對有自我捲入的事情的解釋,往往帶有明顯的自我價值保護傾向,即歸因向有利於自我價值確立的方向傾斜。

在成敗歸因中,成功時,個體傾向於內歸因;失敗時,個體很少用個人特徵來解釋,而傾向於內歸因。

成功時,內歸因有利於自我價值的肯定;失敗時,外歸因則減少自己對失敗的責任,這是一種自我防衛策略。

在競爭的條件下,個體傾向於把他人的成功外歸因,從而減小他人的成功對自己帶來的心理壓力。如果他人失敗了,則傾向於內歸因。

對他人成敗的歸因,個體均有明顯的使自己處於有利的位置,保護自我價值的傾向,這種傾向叫動機性歸因偏差。

不過失眠患者往往有相反的歸因傾向,即他們認為失眠是內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經衰弱、焦慮、緊張等。

所以,對部分失眠患者,可以透過改變他們的歸因模式來使失眠狀況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人直立行走、意識覺醒後,發生的最本質的進化之一就是,學會了去解釋世界。

所以,會歸因幾乎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不管是我們看到的,還是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的事情和現象,只要我們願意,都可以給他找一個理由或者原因。

但不同的人,歸因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正確的歸因,就絕不能只靠自覺的/單線的思考。

歸因實際上就是認知的一種表現。

一件事發生了,你會怎麼去看待?領導突然給自己穿小鞋了,是什麼原因……

你怎麼去歸因,決定了你怎麼去認識社會、認識他人、認識自我以及認識世界。

不要把細節問題,上升到原則問題。但也不要把那些能夠改變命運的事件,按照最簡單、最舒服的方式去理解。

典型的比如:那個人之所以牛逼,還不是靠爹;那個女明星成名了,肯定是被多少個人潛規則了;我這次沒成,主要是運氣不好;我遲到了,主要是路上有點堵……

你越是這樣去簡單歸因,你的心態會越來越負面,所能看到的世界也就越來越小。

這中間的度,如何把握?

我有一個方法,就是當你不知道如何歸因的時候,就按照“環境”、“他人”、“自我”這三個層次,分別找到三個相關的因素。

從環境背景來看,有什麼因素造成了這件事?

從他人的角度來看,有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件事?

從自己的角度來看,為什麼會產生這件事?

再根據你的理解進行排序:這件事/這個問題的產生到底主要是環境的原因、他人的原因還是自己的原因?

沒關係,怎麼想都可以。

但要注意兩點:一是把這個排序記錄下來,隔一段時間再看是否會有變化;二是將整個事情和你分析出來的因素,講給你信任的人聽,讓ta也做一個排序。

對比看看,你們的歸因和認知有什麼不同。

一個格局大的人,在分析重大問題時,一定會採取多種思路進行歸因。

即使他最終得出引起某件事的結論只有1個,也是因為他曾經思考了其他的99種可能後,最終確定的唯一一個。

另外,多說一句:

自我剖析,其實也是歸因的一種訓練方式。

因為我們如何看待過去和現在的你,如何去分析是什麼造成了我們的失意,成就了我們的成功,這是我們思維體系裡最基本的東西。

與我們的未來息息相關。

標簽: 歸因  傾向  自我  他人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