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回族的“回”是什麼含義?

作者:由 滿拉阿卜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0-05-29

回族中的“回”來源於“回回”,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

概要:

1.最初(宋朝)“回回”指的是高昌回鶻(佛教徒)或蔥嶺回鶻(穆斯林),回回是回鶻一詞的音轉。

2.宋元之際,回回範圍擴大,大致指的是蔥嶺回鶻建立的喀喇汗王朝及後來的花剌子模國。

3.隨著蒙古西征,回回的範圍進一步擴大,蔥嶺回鶻及蔥嶺以西的西域人都可以被稱為回回。

4.這些西域人隨著蒙古人進入中原,被元朝以“回回”為名編入戶籍,西域人逐漸產生回回認同,回回一詞由他稱變為自稱。回回主要信仰伊斯蘭教,但也有其他信仰者。

5.明初朱元璋實施民族同化政策,強制回回人漢化。明中期以後,回回長相、語言已經漢化,但宗教卻保留下來了,回回一詞已經失去民族意味,只要信仰伊斯蘭教就被稱為“回回”。

6.清朝對所有穆斯林都稱為“回回”、“回民”、“回子”。為了區分,內地說漢語的穆斯林被稱為“漢回”,饢區的穆斯林被稱為“纏回”

7.民國時期,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這裡的“回”指“纏回”。為了國家統一,民國政府不承認內地穆斯林的民族身份,稱其為“信回教的漢人”。一些穆斯林上層人物支援這種主張(如白崇禧、馬鴻逵),但也有一些穆斯林反對。

8.我黨從一開始就反對把內地穆斯林稱為“信回教的漢人”,認為這種主張是大漢族主義,在民族問題上一直稱回回為回族。

9.建國後,內地說漢語的穆斯林被劃分為回族,回教改稱伊斯蘭教。同時實施族教分離政策,回族不再與伊斯蘭教掛鉤。

下面是詳細論述過程。

傳統上對“回回”這一族稱,或是從這個詞的漢語內涵,或是從這個詞的象形結構來闡述,這兩種解釋依然在回族民間口耳相傳。

例如明代回族學者王岱輿,他對“回回”一詞,主要從這個詞的漢語內涵出發,解釋為迴歸本心。

《希真正答》是王岱輿論述伊斯蘭教的著作,老人(王岱輿)與和尚覺空論道,最終和尚心悅臣服,皈依了回教。書中對“回回”一詞是這樣解釋的:

少日,復與僧覺空偕來,問曰:

何為回回?

老人云:回此心,更回此身。

空雲:彷彿回頭是岸。

轉問雲:和尚可回麼?

答雲:任我逍遙。

老人云:漂漂不回因任意,頓忘常住必擒歸。

遂起身雲:山僧即回。

他在《正教真詮》中進一步闡釋:

大哉回回,乃真一之寶鏡,天地之結果。蓋回者,歸也。

由塵世而歸於真一,若鏡之回光。夫回光有二:曰“還復”也、“歸去”也。還復者,因此身之本,以四行而成,配合陰陽,轉寄於父精母血,氣著理隱,而真光昧焉,必待還清四性,復回本來清淨,大見真光,始成人道。……歸去之回,乃先天何所,後天何處,來是何來,去是何去。

回族的“回”是什麼含義?

再如,清代回族將軍杜文秀,他主要從“回回”這個詞“大口套小口”的象形框架來解釋。《杜文秀帥府秘錄》載:

據傳——高祖問曰:“汝教何名?”宛噶斯答:“伊斯蘭。”皇帝問:“華人不曉,請言漢語。”

宛噶斯答:“回回教。”皇帝問:“何故此名?”宛噶斯回答:“回字兩口,大口恪遵教規國法,小口信守鄉村民俗。大口不吃無義之財,小口不說無益之話。大口暢談天文地理,小口維持道德人倫。大口籌策武略定國,小口緘默國家機密。大口吞食文墨學究,小口叮囑家道人倫。謹此五理為回字之由。”

回族的“回”是什麼含義?

以上兩種都是牽強附會的解釋,已被學術界擯棄。

學術界主流認為,“回回”一詞是“回鶻”的音轉,最初指的是高昌回鶻或蔥嶺回鶻。

1.史籍中第一次出現“回回”一詞的是沈括的《夢溪筆談》,回回指的是“回鶻”。

宋元豐四年(1081年)西夏發生動亂,宋朝趁機出兵進攻西夏,沈括作為鄜延路經略使出徵,他在《夢溪筆談》中記述了這件事,並且提到了“打回回”,書中載:

邊兵每得勝回,則連隊抗聲凱歌,乃古之遺音也。凱歌詞甚多,皆市井鄙俚之語。餘在鄜延時,制數十曲,令士卒歌之,今粗記得數篇。

先取山西十二州,別分子將打衙頭。回看秦塞低如馬,漸見黃河直北流。

天威卷地過黃河,萬里羌人盡漢歌。莫堰橫山倒流水,從教西去作恩波。

馬尾胡琴隨漢車,曲聲猶自怨單于。彎弓莫射雲中雁,歸雁如今不寄書。

旗隊渾如錦繡堆,銀裝背嵬打回回。先教淨掃安西路,待向河源飲馬來。

靈武西涼不用圍,蕃家總待納王師。城中半是關西種,猶有當時軋吃兒。

“旗隊渾如錦繡堆,銀裝背嵬打回回。”這裡的回回指的是回鶻,可能指高昌回鶻,更有可能指蔥嶺回鶻,即喀喇汗王朝。這首曲子鼓舞將士先消滅西夏,然後向西進軍攻打回鶻,掃平去往安西四鎮的道路,最後飲馬河源,恢復漢唐氣勢(河源在蔥嶺一帶,元以前認為黃河發源於蔥嶺)

正如沈括所說,這首曲子是“市井鄙俚之語”,把回鶻稱為“回回”,可能是因為市井人民不熟悉“鶻”字,而“鶻”與“回”讀音類似,且人民喜歡用疊詞來稱呼異族。

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把“柔然”稱為“蠕蠕”,把“盧鹿”稱為“羅羅”,把“韃靼”稱為“達達”。

史籍中第二次出現“回回”一詞是南宋初年(1151年)洪遵的《譜雙》,這裡的回回指的是“回鶻”。

《譜雙》記載了中外博弈(雙陸)之法,在北雙陸一卷中記載了“回回雙陸”,在南番雙陸一卷中記載了“大食雙陸”(波斯象棋),據其敘述,北雙陸是他從他出使金朝的父親洪皓聽說的,因此“回回雙陸”應指的是回鶻人的雙陸。另外,回回與大食分屬兩卷,可見當時回回還不包括大食。

回族的“回”是什麼含義?

2.宋時的回回僅僅指的是“回鶻”,但到了宋元之際,回回的範圍擴大了,開始指包括蔥嶺回鶻在內的西域人。

發生這種範圍擴大化的現象可能是因為當時的回鶻人建立了包括河中地區、七河地區、喀什噶爾、和田在內的龐大的喀喇汗王朝,

最初的回回僅僅指一個民族——回鶻人,後來指的是喀喇汗王朝的國民。

鐵木真向西擴張時,金朝、南宋的使臣和山東的道士丘處機等人曾出使蒙古、西域等地,留下了不少關於“回鶻”、“回紇”的記錄。如烏古孫仲端的《北使記》,李志常的《長春真人西遊記》,趙瑛的《蒙韃備錄》。

這裡的“回紇”涵義很混亂,大體上指的是喀喇汗王朝以及後來的花剌子模,並沒有出現“回回”一詞。

成書於元太宗的《黑韃事略》則大量出現“回回”字樣,其涵義既包括高昌回鶻也包括花剌子模國。

“(韃人字書)行於回回者則用回回字,鎮海主之。回回字只有二十一個字母,其餘只就偏旁上湊成”當時的蒙古人仿效畏兀兒人創造自身文字,這裡的回回指的是畏兀兒(高昌回鶻)。講道“克鼻稍”時,著者注說“回回國,即回紇之種”這裡的回回國指的是花剌子模國。

3。蒙古人一路西征,滅國四十,公元1235年攻破巴格達,阿拔斯王朝滅亡。在行軍路上,俘虜當地人民組成“探馬赤軍”,俘虜大量工匠,隨軍前行。

這時的回回範圍進一步擴大,東至高昌回鶻,西至土耳其甚至東歐人都可以被稱為回回。

公元1234年,蒙古滅金,公元1278年,蒙古滅宋。回回人作為探馬赤軍、作為工匠隨蒙古人進入中國。

回族的“回”是什麼含義?

回回權臣“阿合馬”

4.“回回”一詞並非這些西域人的自稱,而是漢語中對他們的稱呼。蒙古人把在華的西域人以“回回”為名編民入戶,西域人逐漸形成了回回認同,回回一詞由他稱轉化為自稱。

如: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頒發的《戶口條畫》中,回回人作為一類戶計登記入籍,而與蒙古戶、畏吾兒戶、河西戶、契丹戶、女真戶、漢兒戶相區別。

回回一詞作為一種特定的群體概念出現於蒙古可汗的聖旨中最早是1234 年,這年太宗窩闊臺下詔曰:“不論達達、回回、契丹、女直、漢兒人等,如是軍前虜到人口,在家住坐,做驅口,因而在外住坐,於隨處附籍,便系皇帝民戶,應當隨處差發,主人見,更不得識人。”

再如:《元史》卷6《世祖記》載:“至元二年二月甲子,以蒙古人充各路達魯花赤,漢人充總管,回回充同知,永為定製。”

卷10,“至元十六年九月乙巳朔詔:今後所薦,朕自擇之。凡有官守不勤於職者,無論漢人回回,皆論誅之,且沒其家。”

再如:至正八年(1348年)定州清真寺的碑文中出現了“吾回回人拜天其事也”這時的回回一詞已經變為西域人的自稱。

回族的“回”是什麼含義?

回回人 咸陽王“賽典赤”

5.元時的回回主要信奉伊斯蘭教,但也有一些其他信仰者,如術忽回回(猶太人)、綠睛回回(波斯北部基督徒)、羅裡回回(吉普賽人)。

如:憲宗蒙哥的聖旨中“斡脫做買賣、畏吾兒、木速兒蠻回回,交本處千戶、百戶裡去者。”木速兒蠻、蒲速蠻等等都是波斯語Musulman,意思是穆斯林,從木速兒蠻與回回連用,可看出回回和穆斯林的緊密聯絡。

再如:在《戶口條畫》中把穆斯林寺院稱作“回回寺”。

再如:《元史·世祖本紀》載 :“(至元)二十七年秋七月,江淮省平章沙不丁,以倉庫官盜欺錢糧,請以宋法黥而斷其腕。帝曰:‘此回回法也。’不允。”偷東西斷手,這很明顯是伊斯蘭教法,而皇帝把它稱為“回回法”。

再如:《大元聖政國朝典章》卷18,戶部4中“未過門夫死回與財錢一半”條載,至元二年(公元 1265 年)大都路麻合馬由媒人法都馬作媒說合,將女阿賒許阿里之子狗兒為妻,阿里下與麻合馬女聘金,金腳玉板環兒一對、紅鮭絲一個、絹二疋、蓋頭一個、羊二口、面一擔、酒三十瓶。女方未過門,男方身死,雙方家長為財禮發生糾紛,官司打到大都路,回回大師不魯溪向官方報稱:“回回體例,女孩兒不曾娶過死了的孩兒,若小叔接續,女孩兒底爺孃肯交收呵,收者;不肯交收呵,下與的財錢回與一半,這般體例。”

麻合馬、法都馬、阿里這些都是很典型的穆斯林名字,雙方因財禮發生糾紛,回回大師說的“回回體例”,即男方給了財禮定親後悔婚,女方應該退一半財禮錢給男方,這很明顯是伊斯蘭的規矩。

再如:《元史》卷24載,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仁宗繼位伊始,下令“罷回回合的司屬。”合的,即阿拉伯語qadi,意思是教法說明官,以前回回哈的司使用伊斯蘭教法管理回回,到了仁宗時期,收回權力,停掉了回回哈的司。

再如: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釋出的“禁回回抹殺羊只做速納”的法令,“是年,有八里灰回回進京貢海青,元朝皇帝賜之食,貢使不受,稱“此食不潔。”

元帝大怒,說:“你們是我的奴僕,怎能不食我賜與的食物!”於是下詔:“今後回回人與《聖經》之民不得抹殺羊只,只能依蒙古法開膛屠羊。抹殺羊只者當以同法處死,籍設其妻授以告發者。”

“速納”即阿拉伯語sunnah,意思是聖行,指穆罕默德(PBUH)的言行錄。蒙古人宰羊是開膛破肚的方法,而穆斯林宰羊是斷喉法且穆斯林只吃自己人宰的牛羊,認為其他人宰的不乾淨,因此惹怒了蒙古皇帝。

回族的“回”是什麼含義?

6.朱元璋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口號推翻大元,建立明朝。下詔“回回與中夏人撫養無異”承認回回的中國人身份;同時“禁胡服、胡語、胡姓名,禁色目自相嫁娶”推動回回人大規模中國化;到了明朝中期,回回語言、長相逐漸與漢人趨同,但宗教保留下來了,以後回回已經等同於穆斯林了。

回族的“回”是什麼含義?

注: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參考文獻:

[1]楊志玖。回回一詞的起源和演變[J]。回族研究,1992(04):5-15。

[2]王東平。元代的回回、回回法和回回哈的司[J]。民族史研究,1999(00):269-281。

[3]王伏平。從《關於回回民族問題的提綱》到《回回民族問題》[J]。中國穆斯林,2019(01):13-16。

[4]馬良成。唐宋時期雲南回回考[J]。回族研究,2018,28(01):85-88。

[5]沈玉萍。蒙元時期回回“哈只”考[J]。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2017(02):250-263。

[6]湯開建。《夢溪筆談》中“回回”一詞再釋——兼論遼宋夏金時代的“回回”[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1):5-16。

[7]胡小鵬。“回回”一詞起源新探[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05):60-65。

標簽: 回回  回鶻  穆斯林  一詞  雙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