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無問西東】教會你我的人生抉擇:是溫吞地死去,還是擲地有聲地活著?

作者:由 趙曉璃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18-01-18

【無問西東】教會你我的人生抉擇:是溫吞地死去,還是擲地有聲地活著?

文|趙曉璃

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

寫在前面的話:

歲末年初,總會有些院線大片給我們帶來不同的觸動,而最近上映的《無問西東》,講述的恰恰是四段關於人生選擇的故事。

從職業諮詢與分析的角度,我謹選取劇中的一位主人公來展開今天的文章。

他是吳嶺瀾。

清華建校之初,擅長文科的清華學生吳嶺瀾(陳楚生飾),死死抓著實科【理工科的舊稱】不肯放手,只因為當時社會普遍的觀念是:唯有實業方可救國。

“大家都學實科,都說實科才是有用的。學什麼不重要,好好學就可以了。”

這個情景太熟悉了。

“你想學理科嗎?”

“不知道,爸媽想讓我學,說比較好找工作。”

“你自己喜歡學嗎?”

“我自己喜不喜歡不重要,自己喜歡的以後也難找工作。”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不重要,那太遙遠了,想有什麼用呢?”

一、為什麼要關注自身的特質?

隨著諮詢案例經驗的累積,我越來越認識到一個真相,那就是,在職場中表現優異的人很少做非常特別的事,那些業績平平的人與他們之間的差別其實是很小的。

舉個例子來說。

同樣的銷售工作,業績平平的銷售員與銷售冠軍的差別到底在哪裡?

從電話數量來看,銷售冠軍也許是勤奮些,每週會比其他人多打幾個電話,但是,打電話的數量上去了,就一定能保證成交量嗎?

事實上,如果你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真正厲害的銷售冠軍,他們可能會在電話中比你多接收到了客戶的兩個情感訊號,或者在不經意的交談中恰到好處地多作了一些介紹,還有可能在即將簽單的關鍵時刻賦予客戶一些信心,等等。

你會發現,不論你的職業是什麼,你與高手之間的差距往往就在於這些細枝末節。

要在這些細枝末節上出彩是需要專長的,你必須研究自身的天賦及才幹,如果你能發現線索並找到它,你會豁然開朗,你想從平庸邁向卓越,只需要把重點從一個主題切換到另一個主題上,或者在某個特定領域深化你的知識。

我遇到的諮詢者小鵬(化名)就是一名苦苦掙扎的銷售員,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己工作非常努力非常辛苦,可為什麼不出業績呢?

經過諮詢我發現,小鵬的天賦及才幹是分析,而這樣的特質讓小鵬在原先的行業中做的好不苦惱。

諮詢後的小鵬後來和我們反饋說,他和團隊領導做了積極的溝通,正好負責銷售分析的同事離職了,領導聽說小鵬擅長分析也有意願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就把他調至銷售分析崗位;到了新崗位中的小鵬如魚得水,他每天樂此不疲地研究公司目前的銷售結構和規律,想出了很多不錯的提議,甚至將相關表格進行了最佳化,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周圍人極大的認可與鼓勵。

二、是什麼阻礙了我們發展自己的才幹?

1、根深蒂固的弱點取向思維

在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中,關注弱點的傳統根深蒂固。

假設你的孩子帶著這樣的成績單回家:語文98,數學62,英語95,生物76,,請問,如果你是這個孩子的家長,你會在哪個科目上花最多的時間和孩子進行探討?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大約80%左右的家長都會選擇數學,只有極少數家長選擇語文和英語。

顯然,數學成績要值得多關注,因為未來如果要升學,孩子是不能在某一科成績上有劣勢的。

這就是弱點取向思維,事實上,這種弱點取向在很多領域同樣源遠流長。

例如我們熟知的心理學。

有位美國心理學會前主席馬丁·塞利格曼在一個報告中聲稱,他發現很多心理學家過分關注抑鬱症,卻很少研究關於幸福、快樂與滿意。

他認為,不是說我們不能關注這些負面問題,但是問題在於我們對這些負面問題過分關注導致失衡:我們滿腦子裝的都是弱點和疾病,很少關注優勢和健康。

塞利格曼告訴我們,透過採訪許多卓有成就的人,他發現唯有了解並加強自身優勢才能出類拔萃。

我非常欣賞的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說過這麼一句話:“如果目的是摧毀、瓦解或削弱,批評會卓有成效。但是如果目的是建設,批評只會造成傷害。”

2、偏離自我的社會比較

我們活在社會中,難免會自主或被動地接受社會比較。

我時常和諮詢者打這麼一個比方。

比如有一條魚,它本來應該在水裡遨遊,結果現在有人把它放進了森林,讓它跟著一群鳥兒學飛,這條魚異常努力,它試圖撲閃著身上的鰭,希望有一天也能飛起來,但結果只會讓它一次次感到失望。

縱觀大自然界,所有的花鳥魚蟲等生命都有著迥異的外形,讓它們具備很高的辨識度;然而到了人類這裡,問題就變得複雜多了,因為每個人的外形除了高矮胖瘦及容貌上的不同,基本上的結構都是一樣的,或許在其他生物看來,所有人長得都一樣,都有四肢五官,都是直立行走等。

而我們人類自身如果無法認清自己的特質,很容易選擇錯誤的參照系比較,從而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痛苦。

就像前文的諮詢者小鵬,他真的不擅長推銷,但普世的觀點都在告訴他:很多人就是透過推銷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走上了人生巔峰,你做不好是因為你不夠努力,等等。

小鵬後來不斷反思總結,漸漸發現自己似乎不擅表達,和陌生人說話總會陷入尬聊,不知道說什麼話題,於是,他就會四處報名參加演講培訓班,希望練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表達能力。

正是因為過分關注自己的弱勢,小鵬竟忽略了自己的分析才幹,而後來的實踐證明,小鵬轉向分析領域之後,不論成長的速度還是受到的認可都是之前的工作無法媲美的。

因此,如果一個人缺乏客觀的自我認知,往往會把自己陷入“比較的怪圈”,由於參照系的偏差,導致他越比較越自卑,越自卑越沮喪,嚴重者會懷疑否定自我從而深陷無力迷茫的沼澤難以自拔。

3、優勢領域的失敗讓人難以接受

由於失敗和失敗之間會存在分別,我們對待不同原因的失敗,採取的態度截然不同。

例如,一個沒有跑步才能的人在比賽中失利了,他並不是十分悲傷,因為他本來就知道自己不擅長跑步,不過是“重在參與”的一次嘗試,甚至於他人還會誇自己富有勇氣;但你很難想象的是,類似博爾特這樣的跑步天才在比賽中盡了最大努力還是失利了,這種失敗往往很難讓人接受。

這種感覺更像是:“我發現了優勢並且千錘百煉,沒想到還是失敗了!”從而淪為他人的笑柄。

這種痛苦和沮喪,遠遠超過一般意義上的失敗。

於是,為了避免這種痛苦,我們情願壓抑自己的才幹,不斷地彌補缺陷——這種做法雖然無法帶來成功,但至少可以被他人認為是勤奮的、謙遜的、值得尊敬的。

【無問西東】教會你我的人生抉擇:是溫吞地死去,還是擲地有聲地活著?

事實上,擯除種種干擾專注自身優勢本身就是一項極為重要的能力,儘管這種能力無法保證你百分之百的成功,但確實能增加你獲勝的機率。

三、才幹的三大線索

1、渴望

在你年幼的時候,你有沒有明顯的行為傾向?你喜歡什麼,又討厭什麼呢?

安娜·瑪麗·羅伯遜·摩西出生於一個農場裡,自幼喜歡畫畫,甚至用漿果和葡萄汁做顏料,然而,繁忙的農活根本讓她騰不出手來畫畫,直到78歲時,她從農場退休回家,終於得以釋放她的才幹,達到創作的高峰,其後23年,直到她去世,她創作了數千幅兒時記憶的景物,舉辦過15次個人畫展,她就是赫赫有名的摩西奶奶。

事實上,這種兒時的激情恰恰源自你頭腦中的聯結,強固的聯結如同強大的磁石,直到你感受到它們的引力,繼而產生渴望。

如果你有這樣的渴望,別輕易丟開它。

2、學得快

想想看,你在學什麼的時候感覺特別快?幾乎不費什麼力氣就能做的不錯?

如果你學一項技能特別快,就說明你具有某種強大的才幹。

3、滿足感

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那就是你從事某項活動感覺良好呢?

不論在專業還是職業的選擇中,如果你能對準那些能給你帶來心理動力及滿足感的活動,你會受益良多。

【無問西東】教會你我的人生抉擇:是溫吞地死去,還是擲地有聲地活著?

四、才幹是優勢的原料

所謂才幹,就是你身上貫穿始終的模式,你的模式決定了你大腦中的聯結構成,而這樣東西隨著時間的流逝更是經久不變的。

成功的人自有各自成功的路徑,但毋庸置疑,這些人在不斷的經歷中找到了一種方式有效地使用這貫穿始終的模式,並透過它與知識技能相結合,進而轉變成一種優勢。

要想理解才幹的重要性,你就必須瞭解我們的大腦。

我們出生時大腦自帶1000億個神經元,在我們出生前60天,這些神經元開始相互溝通,每個神經元都向外伸展——實實在在“伸展”出一個叫做軸突的結構,力圖建立一個聯結。每當一個聯結成功建立,就形成了一個突觸。

在我們出生後的頭3年中,我們的神經元建立了很多聯結,我們的1000億個神經元的每一個都建立了15000個聯結,他們已經編織成型:廣博、精細、獨特。

但是,接下來一些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正如很多事物無人照看會漸漸破損一般,你對你的神經網路的某些部分麻木不仁,致使這些精心建立的突觸聯結在我們3到15歲期間丟失,直到我們16歲生日那天,我們網路中的一半已經化為烏有。

糟糕的是,這一切無法捲土重來。

這看起來是一個非常令人沮喪的事實,但這正是大自然造化的精妙——它之所以迫使我們關閉幾十億個聯結,恰恰是為了我們能夠騰出手來開發剩下的聯結。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遺傳基因和童年經歷已經幫我們挑選好了更順暢實用的聯結,我們反覆被這些聯結吸引,繼而使他們越來越強固。

這種才幹的特點會讓你情不自禁,並且感覺良好,它是一種內在反饋機制,使你以一種貫穿始終的方式對外部世界作出反應,並從中獲得一種滿足感,繼而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這樣的過程,慢慢成為你的優勢,從而邁向輝煌的人生。

五、對自己真誠,是最有效的策略

綜上所述,你永遠不要指望透過學習新技能創造近乎完美的表現,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透過學習,我們可能編織一些新的聯結,但絕不可能重塑我們的整個網路。

這就是很多人的痛苦所在:絕大多數人在缺乏才幹的情況下重複學習,往往會在取得進步之前就宣告崩潰。因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堅持不懈,而這種堅持不懈需要燃料,我們需要從進步中獲得能量才能繼續進步。

不幸的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反覆修補一處斷裂的聯結,除了讓你能量流失外,由於缺乏心理支撐,你會發現越來越難以保持熱情,因此,彌補弱點很快就變成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無問西東》影片中陳楚生飾演的吳嶺瀾這個人物,他的才幹明明在於文科,但當時社會處於新舊交替的歷史洪流中,有一個普遍的觀念就是:唯有實業方可救國。

他為自己的前途深感焦慮與迷茫,不知道是該學習先進的理科知識還是注重內心的古典文學。

他因為學不好本專業,去請教校長梅貽琦。

梅貽琦跟他說:“沒錯,你每天認真學習,過得很踏實。但你缺乏了一種力量:真實的力量。你不是真的喜歡理科,你只是在別人的眼光逼迫下,麻木地選擇了理科。”

吳嶺瀾問:“什麼是真實?”

“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都不違背自己,都讓自己感到坦蕩而安心,這就是真實。”

最終,他終於放下了心理包袱,轉了自己喜歡的文科,終成一代國學大師。

我們要如何度過一生?

哲學家巴魯克斯賓諾莎曾經說:

“成為自己,成為我們能成為的人,是生活的唯一目標。”

如果你不去發現和運用自己的優勢,你會很容易淪為別人故事的二流版本,而不是成為你自己故事的輝煌版本。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向你表明,唯有抓住你身上那個強固的叫做“才幹”的東西,你才可能成就你自己,因為正是這種東西,讓你有別於其他人,讓你有了脫穎而出的可能和希望。

以上。

感謝您的時間。

本文參考書目:《現在,發現你的優勢》

【無問西東】教會你我的人生抉擇:是溫吞地死去,還是擲地有聲地活著?

PS:新年重磅福利

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我寫了185篇關於職場及個人成長類的文章,共計573435字,算上配圖,夠出一本800頁的中長篇小說了。

為了給朋友們省下搜文章浪費掉的時間,我把今年的職場基本款重新整理了一遍,從中挑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供你重溫與閱讀,算是給各位朋友一份新年厚禮。

獲取方式如下:

【無問西東】教會你我的人生抉擇:是溫吞地死去,還是擲地有聲地活著?

作者簡介:趙曉璃,職場作家、職業生涯諮詢師,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LinkedIn領英中國專欄作者,36氪特邀作者。著有《怕麻煩才是你最大的障礙》、《請停止無效的努力》;2017年新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三個月銷量破五萬冊。自媒體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 @趙曉璃 。

標簽: 才幹  小鵬  聯結  我們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