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舞蹈生”,給熱愛予以迴應

作者:由 映象娛樂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1-08-27

“舞蹈生”,給熱愛予以迴應

©映象娛樂原創

文丨栗子酒

編輯丨李芊雪

第一次出現在鏡頭裡的時候,李紫鵑扎著一對丸子頭。透過這樣一個俏皮可愛的形象,大多數人確實很難看出她是一個舞齡11年的芭蕾舞女孩。這樣的認知偏差,幾乎無時無刻都籠罩在她身上。

“可能大家對芭蕾舞的女孩印象就是像天鵝一樣,線條很優美,很清冷、很有氣質的那種,但是到我身上就可能確實不是吧,我可能就是芭蕾中的醜小鴨。”面對鏡頭和採訪,她的話中總習慣性地帶著“可能”兩個字,似乎對自己並不自信。

一直以來,因為外在條件與人們常規認知的偏差,李紫鵑在學習舞蹈的過程裡,得到的總是“打壓式的鼓勵”。對她來說,比起舞臺帶來的熱度,曝光,她更想“借這個舞臺,來參與看一看,自己能不能從醜小鴨變成一次白天鵝。”

“舞蹈生”,給熱愛予以迴應

“舞蹈生”,給熱愛予以迴應

李紫鵑提到的“這個舞臺”,是愛奇藝最近播出的一檔綜藝——《舞蹈生》。節目邀請到佟麗婭、金晨、孟美岐擔任導師,共集結40名“舞蹈生”,李紫鵑也是其中之一。

看過她們的舞臺“初印象”後,其實很容易發現這些“舞蹈生們”從性格、文化背景,到成長經歷、舞齡、舞種各不相同,但正是這種個性化的差異,折射著當下相容幷包的中國舞蹈生態。而因為共同的“熱愛”集結,她們在追夢過程中呈現出積極、努力、不服輸的態度,也正與奮鬥中的年輕人一次次達成精神共振,引領著新的時代潮流。

“舞蹈生”,給熱愛予以迴應

40人,一個圈層,窺見整個生態

來參加節目的舞蹈生們,大多都有著超過10年的跳舞經歷。其中舞齡最長的李惠玥,已經與舞蹈相伴23年了。長時間接觸舞蹈,她們總會在身上刻下一些屬於舞者的成長烙印。

舞齡20年的張領領,在自我介紹時還原了舞蹈生梳頭髮的過程,讓不少人直呼真實。在她看來,丸子頭已經成了一種身份標識:“不管穿什麼衣服,每當開始梳這個丸子頭的時候,就覺得自己是一個舞蹈生。”

“舞蹈生”,給熱愛予以迴應

“舞蹈生”,給熱愛予以迴應

“舞蹈生”,給熱愛予以迴應

“舞蹈生”,給熱愛予以迴應

當然,扎丸子頭更多時候是舞蹈生出於方便的選擇,而肌肉線條的共性則是她們身體共同的記憶。節目休息時間裡,“曬肌肉”一時間在舞蹈生之間“內卷”,她們驀然發現,原來大家都有這樣相似的舞蹈“痕跡”。

同樣相似的還有她們面臨的發展難點,熱愛舞蹈的大多數人,很難真正以一個舞者的身份生存。舞齡15年的王奕婷對此感受深刻:“我們這個群體,其實努力和付出是最多的,但是我們卻不是那麼容易被認可,也不是那麼容易被看到。”因為就目前的市場環境來說,很少有為熱愛舞蹈的人專門打造舞臺,以至於她們在個人成長中可以抓住的機會非常少,以至於很多人的舞蹈夢想不得不在中途慢慢熄滅。

這不只是節目中40位“舞蹈生”所面臨的困境,也是舞蹈圈層、乃至整個中國舞蹈生態共同面臨的發展痛點。正因如此,當《舞蹈生》嘗試打造一個面向全舞種開放的舞臺時,很快便吸引到豐富多元的舞者。

“舞蹈生”,給熱愛予以迴應

她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喜歡上舞蹈的原因也千差萬別:有人自小熱愛,有人被父母“逼著”學習,有人因廣場舞陷入其中,有人因動漫與舞蹈結緣……不同的成長軌跡和性格差異,讓她們與不同的舞種產生羈絆,從民族舞、古典舞、現代舞,到芭蕾、拉丁、爵士、hip-hop……不一而足。

第一期節目中,在擅長舞種上差異巨大的佟麗婭、金晨、孟美岐三位導師,也獻上了各自的初舞臺表演。“舞蹈生”李承汐看過之後感慨道:“我覺得三個老師的舞臺,是在給我們傳達《舞蹈生》的一個精神,就是所有的舞種都可以在同一個舞臺上去演繹,而且大家可以很好地融合。”

而在群體差異碰撞之下,“舞蹈生”群體所代表的圈層縮影,也不只反映出舞臺的包容力,更折射著中國舞蹈生態的包容力。每一個舞蹈愛好者的熱愛和堅持,正讓這個生態變得越來越青春、多元且充滿活力。

“舞蹈生”,給熱愛予以迴應

不設限下的更多可能性

“我的一個身份是理科生,但我也是一個熱愛跳舞的人。”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林津伊,本科主修數學專業,目前是一位準研究生。在大多數人的固有認知中,似乎很難將她與舞蹈聯絡起來。來到《舞蹈生》,林津伊也嘗試著去打破人們的認知偏見,她把這次的經歷當作自己“在走上設定的人生道路之前,做的一個關於舞蹈生的夢。”

“舞蹈生”,給熱愛予以迴應

“舞蹈生”,給熱愛予以迴應

“舞蹈生”,給熱愛予以迴應

“舞蹈生”,給熱愛予以迴應

同樣容易被誤解的還有陳雨兒,可愛呆萌的外表下,她似乎與街舞格格不入。陳雨兒自己也在節目中坦言:“我長得不像跳街舞的。”

但其實,舞蹈本身就是不設限的,沒有任何規定強制要求什麼人只能跳怎樣的舞,只是人們標籤化的固有認知,在無形中為不同舞種畫上形象框架。而如今,“舞蹈生”們試著透過自己的舞蹈去打破原有標籤和偏見,同時建立更多元的認知。

舞齡10年的任路遙,一身自然隨性的穿搭出場。當看到孟美岐光著腳起舞的時候,她不由地興奮起來,在她看來,“現代舞就是赤腳的藝術。”這樣的碰撞讓她更期待之後的舞臺。其實來到這個節目,任路遙就是想“藉助主流媒體平臺,讓更多的觀眾去了解到,原來現代舞還可以這樣子跳,而不只是抽象的、看不懂的。”

“舞蹈生”,給熱愛予以迴應

“舞蹈生”,給熱愛予以迴應

若在以往,這40位“舞蹈生”也只是舞蹈群體中,一個個渺小的熱愛舞蹈的人,但現在,她們也可以在《舞蹈生》的舞臺上發光,透過自己的實力去影響大眾對舞蹈的認知和理解。更重要的是,40位“舞蹈生”皆是女性,她們在節目中的表現折射著差異化的女性力量,讓更多人看到,女性不只可以俏皮可愛、美麗動人,也可以又酷又颯、自在野性。

這也意味著,愛奇藝透過《舞蹈生》探索的內容方向,正釋放著更深層的行業價值。節目以鏡頭記錄一個群體的成長、蛻變,她們在這個過程中呈現出的狀態、精神風貌也將同步被放大,與更大的群體達成連線。

與此相伴,娛樂內容與社會價值的融合有了更豐富的表達形式,同時也為行業開啟一個新的切口,洞察年輕群體文化的流行方向和精神核心,加深業內對年輕群體的瞭解,進而助推更多契合年輕人興趣的內容走向大眾視野。節目中,舞齡10年的張雪菡,在自我介紹時談及參加《舞蹈生》的初衷:“我想挑戰更多的可能性”。而今,平臺也正透過《舞蹈生》,為行業創造更多可能性。

“舞蹈生”,給熱愛予以迴應

用潮流文化迴應年輕人的熱愛

如今,《舞蹈生》將鏡頭對準這一群體,不僅呈現她們在舞臺上的綻放時刻,也聚焦“舞蹈生”背後的拼搏和汗水、努力和堅韌,甚至是每一次勇敢的抉擇和不畏失敗的重新出發。而這些正能量的傳遞並不只侷限於舞者圈層,互通的精神核心也能與追夢的年輕大眾達成精神共振,甚至引領舞蹈者精神的流行。

這並不是憑空想象。此前,說唱、街舞等小眾文化,都曾藉助綜藝的影響力走向大眾視野。與之相伴,越來越多人被說唱文化的keep real、respect感染,而街舞文化對身體極限的突破,以及舞者所呈現出的自信、活力也成為更多人喜歡街舞的理由。顯然,這些曾經的小圈層文化之所以能夠成為大眾的流行,本質上都是文化背後的精神和價值觀觸動人心。

而在這些青年流行文化崛起的過程中,愛奇藝以娛樂內容創作的形式深度參與其中,不斷加深對年輕人的理解。此次,平臺再度以舞蹈為切口,並在節目中取消“淘汰制”,不僅是給更多“舞蹈生”創造舞臺表演的機會,亦是在舞者群像背後,深挖能夠引發年輕群體強共鳴的精神核心,進而嘗試在這場潮流實驗中創造新的大眾流行,為改變舞蹈人生存環境創造更多機會。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對於非科班出身的李承汐來說,舞蹈只是自己的一個愛好,但這個愛好一堅持就是20多年。作為北大經濟系的高材生,跨界進入舞蹈領域從頭開始,是一個相當冒險的決定。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我來到了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領域。”

“舞蹈生”,給熱愛予以迴應

“舞蹈生”,給熱愛予以迴應

對未來感到“不確定”是很多舞蹈人成長中的常態。畢業之後,李雪銀明顯覺得舞蹈正在遠離自己的生活,“已經很少有機會能夠去好好地跳一支舞,在舞臺上用舞蹈說話。”李繁也曾在自己的成長中,選擇告別舞臺。但是,骨子裡的熱愛讓很多舞蹈人難以真正割捨。離開舞臺三年後,李繁“還是想走上舞臺,去享受當下的那種氛圍、情緒” 。而《舞蹈生》給她了這樣一個機會,讓她可以繼續揮灑自己對舞蹈的熱愛。

從這個角度來看,愛奇藝圍繞青年流行文化這一大方向,在持續的內容探索中,實際上更能感知不同年輕群體所熱愛的東西,以及他們在追夢道路上可能遇到的阻礙。基於此,平臺針對各圈層的差異化需求,在不同賽道佈局內容,不止是在綜藝領域持續輸出創新內容,更是從文化和精神層面,以深度契合的內容,對當代年輕人精神世界的多元熱愛予以迴應。

映象娛樂原創文章

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編輯署名,違者必究

“舞蹈生”,給熱愛予以迴應

標簽: 舞蹈  舞臺  熱愛  舞齡  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