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試述客家居住習俗及文化內涵?

作者:由 赤兔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2-04-20

試述客家居住習俗及文化內涵?赤兔2022-04-20 21:11:25

1。建房習俗

舊時建房要請堪輿“三定”,所謂選擇“風水寶地”。一是定地形;二要看當年興工“利不利”,最忌“三煞方”;三是定動土與上樑的日期,“要擇黃道吉日”,又說“最要日腳乾淨”。初定以後,還要專程複核。破土動工那天(或早幾天)要安“楊公符”,殺雄雞祭符,安好後,每日要向“符”朝敬夜香,直至竣工後還要供奉數年。

上樑立柱時要請工匠頭人“喝彩”、“撒糧米”、“撒富貴耙”。新樑上要懸掛裝有五穀種子的紅布袋。親朋要道賀,名曰:“送茶”。朋友可隨意贈送錢或物。內親則要饋贈雞、魚、肉、粉幹或麵條,還要出力相助,名曰“贈工”。主人要設宴多次,即破土動工時的“落石腳酒”,上樑立柱時的“上樑酒”,竣工時的“圓屋酒”。

此外,每月初一、十五還要“做神福”,既為敬神,又為款待工匠。由於陳規陋俗繁多,故有“買田容易做屋難”的說法。建國後,迷信色彩漸少,但贈工、道賀、設宴仍然盛行。

2。遷居習俗

民間遷居稱“過火”。遷居時間須在擇定吉日的黎明前,由男戶主挑出火擔子。一頭是鍋,鍋內裝燃燒的火灰,並撒上糠,使之煙霧繚繞;另一頭籮筐裝有香爐、點燃的小蠟燭和祖宗牌位,香爐裡還插著點燃的線香;主婦抱著飯甑,拿著鍋鏟,甑內用紅紙包著谷、豆、花生、芝麻、油菜籽(或玉米或麥子),合稱為“五穀”;子孫拿著火鏟、撈勺之類的炊事用具,每樣用具須貼上紅紙。

出門時,戶主走在前,主婦繼後,放鞭炮。戶主邊走邊說:“請太公太婆到新屋來去住。”左鄰右舍也放鞭炮賀行。走出新居門口,由事先安排的本家親人放鞭炮接火。進屋後,點燃蠟燭、線香,把祖宗牌位安放好。遷居時,女兒家不隨行,等天亮後才能進新屋,同時忌在“過火”途中碰到過路人,免得碰掉好運氣。

3。“崇九”風俗

因“九”與“久”同音,故客家人把“九”視為吉祥的象徵。在婚姻嫁娶中顯得尤為重要,男女雙方相親、換帖,一般都選與九有關的日子,聘金尾數要帶“九”,如1999元,迎親的隊伍也要湊足9人,凡禮品都要9方為吉利。客家人做壽,壽餅要做81或360個,所用菜都暗切“三、六、九”,如三鮮湯、燉狗(偕九)肉,韭菜豆腐等。

在建新房子時,通常要挑選初九、十八日等。所建樓房的層數和房間數也是九的倍數,認為這樣可以長久同居共處。由於“九”與“韭”諧音,小孩上學啟蒙都要食韭菜。春節後出門做工、經商,一般要到初九這天才離家啟程,期望在新的一年裡吉祥如意,長長久久。連客家山歌也用“韭”喻“九”,如:“燕子銜泥過九江,妹子送郎出外鄉。九月九日種韭菜,兩人交情久久長。”

4。出嫁帶傘

客家人流傳有一種習俗:女兒出嫁必備兩把紙傘作為嫁妝,因繁體的傘字為傘,字中有多個人字組成,以傘送女出嫁,取其“多子多孫”的吉意。兒子16歲成年之際,父母也會送給他一對紙傘,因“紙”與“子”同音,且張開後呈圓形,以示他已成年,要開始自己的事業,預示其日後事事如意圓滿。

5。送燈打甑蓋

“送燈打甑蓋”是贛南客家人富有特色的一項喜慶活動。它既是春節期間舞花燈、鬧元宵的內容之一,又是客家婚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凡是當年娶媳婦的人家,翌年春節期間(正月初九到十五),新媳婦孃家及族親好友,都必須向新婚夫婦敬送一盞“麒麟送子燈”,祝願新媳婦早生貴子。而婆家除隆重接待宴請來賓貴客之外,當晚還必須舉行贊唱玩鬧“打甑蓋”的活動。

標簽: 上樑  客家人  遷居  戶主  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