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名畫故事 | 安特衛普畫派,尼德蘭人的燒腦反轉劇

作者:由 申思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17-06-21

名畫故事|30

一個人的貢獻不應當用他的名氣去衡量,因為有些人的存在就像地基,我們雖然看不到他,卻能感受到他所舉起的重量。

對於北方文藝復興的大多數地區而言,16世紀都是藝術覺醒與天才誕生的起點,他們在

亞平寧半島

的人文主義感召下,開始向著義大利人的身影奮起直追。然而只有一個地方看起來有些不同,16世紀對他們的藝術而言,意味著巔峰已過、星光黯淡,他們曾經是時代的引領者,現如今卻再難邁出前進的步伐。這個地方,就是尼德蘭。

15世紀的尼德蘭曾經是一個奇蹟,那裡有一面飄揚在整個歐洲上空的旗幟——

佛蘭德斯

繪畫藝術。那裡是“油畫宗師”凡·艾克、“逆襲劍客”羅吉爾、“

雙城奇兵

”梅姆林和雨果的故鄉。他們將先進的油畫技法與寫實理念送往義大利半島,讓人類藝術復興的曙光一時絢爛無比。

這一切的轉折點發生在1477年,勃艮第公爵“大膽的查理”在“南錫之戰”中兵敗身亡,就此結束了對尼德蘭地區的統治。勃艮第公國的覆滅,使長久以來佛蘭德斯獲得的藝術支援告一段落,各個地區暴亂叢生,人心思變。

政治上發生危機之後,經濟上也出現了變數。昔日佛蘭德斯的商業重鎮布魯日由於河道淤積而迅速沒落,為了尋找一個新的貿易樞紐,人們不斷向東而行,終於在斯海爾德河邊找到了一座新的港口,並且迅速地將它發展起來。這座港口城市,叫作安特衛普。

於是,身懷才技的尼德蘭人不斷從四面八方湧來,共同建設這座未來的希望之城。經歷過大起大落之後,尼德蘭人早已變得淡定而從容,“只不過往事隨風,大不了從頭再來”。

1491年,一個新面孔來到了安特衛普,並加入了當地的畫家行會。這位25歲的年輕人名叫昆廷·馬西斯,來自文化名城勒芬,那裡擁有尼德蘭地區最古老的大學——天主教勒芬大學,城市裡的學習氛圍濃厚,補習班小廣告鋪天蓋地。作為一個勒芬人,

馬西斯

也繼承了學習能力超強的優良傳統,但他並不是一個學霸,而是一個“學痞”。他本來報的“第一志願”是鐵匠,後來發現幹這行每天要掄大錘、砸鐵坯,總搞得灰頭土臉、腰痠背痛,特別不利於泡妞兒。於是在“剛需”面前,他毅然決定轉到繪畫專業,把自己包裝成了具有浪漫情懷的雅痞。

馬西斯來到安特衛普的時候,這裡還沒有什麼太像樣的畫家,因此他可以算作是繪畫圈兒的第一代“安漂兒”。再加上本來自己就是跨專業學的畫畫,在勒芬時期也沒拜過什麼像樣的老師,所以他的繪畫風格非常大膽,痞子氣很重。

1513年前後,馬西斯完成了自己最具“痞氣”的一幅作品——《醜公爵夫人》。這幅畫因為醜得令人髮指而成為了他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也基本可以鑑定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嚇人的肖像畫。

名畫故事 | 安特衛普畫派,尼德蘭人的燒腦反轉劇

名畫故事 | 安特衛普畫派,尼德蘭人的燒腦反轉劇

馬西斯,

醜公爵夫人

(木板油畫

公元1513年

倫敦國家美術館

畫中的這位女士滿臉褶皺、乳房乾癟,看上去就像一隻進化失敗的大猩猩。她頭上戴著有些過時的角狀頭飾,身穿一件低開領的長袍,手裡拿著一朵玫瑰花苞,眼神充滿企盼,彷彿在努力吸引“小鮮肉”的注意。畫中的女子被一些人認為是提洛爾伯爵夫人瑪格麗特,因為當年她的政敵一直罵她“長得醜還非要出來嚇唬人”。後來經過醫學鑑定,不管畫中的女士是誰,她肯定是患有一種罕見的“佩吉特氏病”,這種病會導致骨骼變形、貌似怪物。

這幅畫很有可能是受到了我們所提過的伊拉斯謨那本《

愚人頌

》的啟發,那本書裡作者描繪過年老色衰卻又衣著風騷的婦女形象,嘲諷之餘,也肯定了“再醜的人,也有權力嚮往愛情”的真理。

馬西斯仔細蒐集了關於畫中女子的形象資料,把寫實主義筆法和幽默諷刺的文學內涵相結合,創造出帶有魔幻性的戲劇效果,增強了繪畫的視覺衝擊力。後來,馬西斯的這幅作品廣為流傳,甚至在達·芬奇的手稿中也發現了同樣的習作。

當然,想要復興尼德蘭藝術昔日的輝煌,絕不可能只靠這種“浮誇式”的作品,馬西斯對此也是心知肚明。事實上,早在勒芬學畫時期,他就很注意蒐集佛蘭德斯繪畫先師們的偉大作品,尤其是凡·艾克和羅吉爾這兩大泰斗人物的畫作,他都仔細研究,深入領會。在1514年,馬西斯創作了著名的《錢商和他的妻子》,這幅作品不僅成為了那個時代尼德蘭人面貌的縮影,也使安特衛普人深深領略了佛蘭德斯藝術昔日的輝煌。

名畫故事 | 安特衛普畫派,尼德蘭人的燒腦反轉劇

名畫故事 | 安特衛普畫派,尼德蘭人的燒腦反轉劇

馬西斯,

錢商和他的妻子

(木板油畫

公元1514年

巴黎盧浮宮

畫面描繪了尼德蘭中產家庭的生活場景,一位兌換錢幣的商人正在用磅秤稱量金幣,她的妻子在一旁投來好奇的目光,手中還在翻著一本祈禱書。夫妻二人衣著樸素,看上去謙遜而內斂。他們身後的架子上擺放著書本、水果、玻璃瓶和熄滅的蠟燭,這些靜物象徵著純潔與原罪之間的矛盾。右側的窗外隱約有兩個人在交談,象徵著生活中的流言蜚語。而桌面上那個凸面鏡中的反射細節,則讓人們聯想到凡·艾克的《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名畫故事 | 安特衛普畫派,尼德蘭人的燒腦反轉劇

名畫故事 | 安特衛普畫派,尼德蘭人的燒腦反轉劇

錢商和他的妻子 區域性

由於安特衛普商業的迅猛發展,攜帶各種外幣的國外商人頻繁造訪這裡,使得畫面中的貨幣兌換業務變得繁榮起來。

馬西斯的作品反映了重商主義與金錢社會的時代特色,同時也用虔誠的精神信仰抵消了太過物質化的世俗追求。對靜物與細節的描繪、對人物精神內涵的刻畫,以及對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再現,完整地融合了15世紀佛蘭德斯的藝術成就,為尼德蘭繪畫的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馬西斯的作品,讓世界隱隱感覺到了佛蘭德斯藝術復甦的氣息,他本人也成為了那個時期尼德蘭畫家的代言人,順利打入了北方藝術家的頂級圈層,江湖地位十分了得。據說“肖像鬼手”

荷爾拜因

每次從倫敦回巴塞爾的時候,都要在安特衛普“中轉”,然後去馬西斯那切磋一下肖像畫心得。甚至連“北境之王”丟勒也在1520年去安特衛普的時候專程去了馬西斯家做客,令一眾好基友們豔羨不已。

作為安特衛普繪畫的奠基人,第一代“安漂兒”馬西斯的貢獻主要還是停留在弘揚老前輩們的優良傳統。真正做到與時俱進、繼往開來的,還要數第二代和第三代“安漂兒”中的兩位佼佼者。

第二代“安漂兒”中的佼佼者名叫約阿希姆·帕提尼爾,他來自在尼德蘭南部的瓦隆地區,出生地大概是默茲河畔風景如畫的小鎮迪南或者

布維涅

。帕提尼爾早年曾經和布魯日的一位名叫傑拉德·大衛的畫家學習,並且掌握了豐富的用色技巧。然而為了實現描繪故鄉美景的深重情懷,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對風景畫的研究中。1515年當他來到安特衛普繪畫行會報道的時候,已經是一位超凡脫俗的風景畫高手。

作為一名風景畫高手,帕提尼爾對於畫人物特別無感,因為在他的畫里人物基本上都跟螞蟻一樣袖珍,偶爾有幾個塊頭大一點兒的也是找別人幫忙畫的。老大哥馬西斯就經常被他拖去往各種小樹林兒裡“填人”,時間長了,倆人的關係也就變得很鐵,帕提尼爾的孩子看見馬西斯都喊“乾爹”。

當然,在帕提尼爾心情特別好的時候,也會自己動手來“填”風景畫中的人物。1516年前後,他創作的那幅《有聖傑羅姆的風景》就是完全由自己完成的一幅標誌性的作品。

名畫故事 | 安特衛普畫派,尼德蘭人的燒腦反轉劇

名畫故事 | 安特衛普畫派,尼德蘭人的燒腦反轉劇

帕提尼爾,

有聖傑羅姆的風景

(木板油畫

公元1515-1519年

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

這部作品體現了帕提尼爾最常用的“反轉構圖”手法——以高處的視點來俯瞰開闊的全景,並以縮小化的人物來體現故事和主題。

前景中那塊奇異而壯觀的巨石吸引了觀眾的視線,這種巨石在畫家的故鄉迪南一帶是很常見的自然風光。巨石下的山洞裡是修行中的基督教聖人傑羅姆,他正在為一頭獅子拔去爪子上的尖刺,後來這頭獅子成為了他忠實的小夥伴兒。在中景裡,畫家補充了有關這位聖人的其他傳奇故事,以及一些隨意安排的日常人物活動。隨著風景向遠方退去,前景的棕色調漸漸轉變為藍綠色,並在遠景中變為淡藍色。層次分明的景緻突顯了視野的開闊壯美,也體現了“空氣透視法”的基本思想。

名畫故事 | 安特衛普畫派,尼德蘭人的燒腦反轉劇

名畫故事 | 安特衛普畫派,尼德蘭人的燒腦反轉劇

名畫故事 | 安特衛普畫派,尼德蘭人的燒腦反轉劇

名畫故事 | 安特衛普畫派,尼德蘭人的燒腦反轉劇

名畫故事 | 安特衛普畫派,尼德蘭人的燒腦反轉劇

名畫故事 | 安特衛普畫派,尼德蘭人的燒腦反轉劇

聖傑羅姆

的風景 區域性

帕提尼爾的風景畫並不是對實地景色的描繪,而是帶有幻想性的虛構場景。開闊的景觀與縮小的人物組合在一起,逆轉了傳統繪畫的構圖思想,從而產生了一種新穎的藝術效果。他和“多瑙河畫派”的“二阿哥”阿爾特多費爾差不多同時掀起了風景畫的歷史潮流,並打造出色彩更豐富、精神內涵更深遠的自然風光。後來,人們將帕提尼爾的這一創造性手法稱為“世界風景”。

對大自然與精神世界的關注,使得帕提尼爾成為了物慾時代裡的一股清流,在尼德蘭畫家中顯得清雅脫俗。這一回連丟勒也不得不豎起大拇指,稱讚他是一位“傑出的風景畫大師”。1521年,丟勒趕來參加了帕提尼爾的婚禮,並且親手為他繪製了一幅肖像畫。相比之下,僅僅把丟勒帶回家嘮嗑的馬西斯就顯得弱爆了。

只可惜這位“世界風景”的開創者職業生涯略顯短暫,他44歲就病故在安特衛普。而作為他孩子們的“乾爹”,馬西斯義不容辭地成為了“接盤俠”。

在這之後不久,第三代“安漂兒”中的佼佼者已經準備登場了,他的名字叫彼得·阿爾岑,由於人高馬大,他經常被大家稱作“大高個彼得”。雖然個頭很高,但是

阿爾岑

畫畫卻比較“low”,他最愛畫的就是物慾橫流的世俗生活場景,尤其擅長描繪各種用來吃的東西,這種繪畫主題在英文裡就叫作“low subject”。

之所以總畫這麼“low”的主題,多少跟他的故鄉有些關係。阿爾岑的故鄉放在今天是絕對的國際繁華大都會,但在當時卻還是個不起眼兒的“爛泥塘”,這個地方就是現在的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這座城市興建的時間很晚,在14世紀之前一直是個小漁村,後來透過和德意志北邊的“漢薩同盟”城市進行貿易才漸漸有了點兒人氣,開始成為了有一定知名度的港口城市。然而跟已經繁榮了幾百年的佛蘭德斯一比,這座荷蘭之都的文化底蘊之淺瞬間就暴露無遺。

阿爾岑曾經和一個叫萊頓的荷蘭畫師學了幾年畫,接著就南下來到安特衛普,在1542年的時候辦好了“戶口”,然後迫不及待地娶了老婆,一口氣生下八個孩子,過上了“柴米油鹽醬醋茶、鍋碗瓢盆刀叉筷”的溫馨小日子。

和帕提尼爾一樣,阿爾岑也是一個“反轉型”畫家,但兩個人的“反轉”方式大為不同。帕提尼爾是把主題人物藏在“荒山野嶺”裡面,透過突出風景來寄託自己對美麗家鄉的懷念;而阿爾岑則是把主題人物扔在“大魚大肉”後面,透過突出食物來表達自己對吃貨夢想的執著。如果把阿爾岑的所有繪畫作品連起來看,絕對是一部“舌尖上的尼德蘭”。

1551年,阿爾岑畫下了他“舌尖系列”中最令人垂涎的一集——《肉鋪與聖家族行施捨》。

名畫故事 | 安特衛普畫派,尼德蘭人的燒腦反轉劇

名畫故事 | 安特衛普畫派,尼德蘭人的燒腦反轉劇

阿爾岑,

肉鋪與聖家族行施捨

(木板油畫

公元1551年

羅利北卡羅萊納藝術博物館

畫面前景中是一間堆滿食材的肉鋪,琳琅滿目的食物在極其寫實的描繪中顯得誘惑十足,新鮮的豬排、火腿、香腸、牛肉、燻魚、黃油、芝士以及椒鹽餅被懸掛或擺放在桌面上,佔滿了畫面的主要部分。而在背景中,則隱藏著一個叫“逃亡埃及”的宗教主題,表現的是耶穌一家為了逃避猶太人統治者

希律王

的迫害而逃往埃及的故事。聖母的丈夫約瑟牽著一頭毛驢,聖母則伸手將一個麵包施捨給路邊的窮人。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畫面右邊的一間酒館中大吃大喝的人群,酒館門口堆滿了吃剩的生蠔殼,這象徵著人類無節制的性慾。右上角一塊木板上有一句弗蘭芒語告示,大概意思是“前方800米土地待售,無限購政策”。這體現了當時尼德蘭經濟的繁榮,也暗示了人類精神世界的墮落。

名畫故事 | 安特衛普畫派,尼德蘭人的燒腦反轉劇

名畫故事 | 安特衛普畫派,尼德蘭人的燒腦反轉劇

名畫故事 | 安特衛普畫派,尼德蘭人的燒腦反轉劇

名畫故事 | 安特衛普畫派,尼德蘭人的燒腦反轉劇

肉鋪與聖家族行施捨 區域性

阿爾岑將尼德蘭繪畫中傳統的靜物元素突出表現在前景中,成為了作品的主體,以一種最直觀的形式展現了尼德蘭人物質生活的富足。畫家用“反轉式”的構圖將主題人物放置在了背景中,為世俗場面提供了隱秘的精神支撐。而這種“反轉”也使人們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人類精神追求與物質追求的平衡開始被打破,拜金逐利、放縱享受的潮流已然不可阻擋。後來,人們將阿爾岑稱作“最早的靜物畫家”。

1555年,阿爾岑離開安特衛普,返回了自己的故鄉阿姆斯特丹,繼續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創作。在他的默默耕耘之下,昔日文化貧瘠的小漁村不斷汲取著寶貴的新知,一步步走向著百年後那個光芒四射、天才輩出的黃金時代。在那個時代最偉大的藝術作品中,人們依稀還能看到阿爾岑那高大的身影。

然而百年之後,恐怕沒有多少人會記起阿爾岑的名字,正如沒有多少人還會記起馬西斯的復興舊夢,帕提尼爾的美麗鄉愁。他們是藝術世界裡的匆匆路人,大千世界中的過眼雲煙。沒有驚豔的創意,逆天的才華,他們命中註定不能像英雄一般千古揚名、萬世瞻仰。但,路人也曾有過小小的夢想,雲煙也曾飛過靜靜的山巒,第一代安特衛普人的努力,只為變成那厚重的基石,讓後來者能夠一步步向上攀登。

從此,藝術世界的版圖上又增添了一股不斷在壯大的新勢力——安特衛普畫派。

儘管“安特衛普畫派”最傳奇的大師要到

巴洛克時代

才會耀世登場,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在文藝復興時代只能甘於落寞。在三位奠基者的感召下,一位有如當年博斯般鬼魅的妖星已經冉冉升起,他是新一代的無解之謎,尼德蘭的中流砥柱。

歸來吧,妖異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