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小兒推拿泰斗張素芳教授運用拿肚角治療嬰幼兒功能性便秘的經驗介紹

作者:由 小兒推拿李波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2-07-09

小兒推拿泰斗張素芳教授運用拿肚角治療嬰幼兒功能性便秘的經驗介紹

文:邢曉君 濟南市中承康中醫門診部主任,張素芳教授小兒推拿學術思想傳承人

張素芳教授曾任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推拿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主任醫師,多年來一直工作在推拿臨床、教學、科研第一線,取得了大量的成績。擅長以推拿為主治療兒科常見疾病。

小兒推拿泰斗張素芳教授運用拿肚角治療嬰幼兒功能性便秘的經驗介紹

便秘是小兒臨床常見病症,也往往是患者就診的主要原因。張老師運用拿肚角治療嬰幼兒便秘,療效顯著,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筆者有幸隨師學習,受益頗深。現將張素芳教授運用拿肚角治療嬰幼兒功能性便秘的經驗整理且介紹如下:

1、肚角穴定位及作用

肚角穴:

在臍下2寸,旁開2寸左右大筋。

作用:

健脾和胃,理氣消滯。《釐正按摩要術》:“按肚角。肚角在臍之旁。用右手掌心按之,治腹痛,亦止洩瀉”。拿肚角在臨床多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痛,效果明顯。肚角穴的位置對應人體的解剖結構為大腸,拿法是一種刺激性較強的手法,透過對大腸某節段的區域性刺激以增強其蠕動,加快糞便在腸道中的挪動速度,從而加快大便排出。

2、拿法定義及作用

拿法:捏而提起謂之拿。用拇指與食、中二指,或其餘四指,或全掌緩緩地對稱用力,將治療部位夾持、提起,並同時捻搓揉捏的手法,稱為拿法。其中,拇指與食、中二指操作的,稱三指拿法。《秘傳推拿妙訣》:“拿者,醫人以兩手大指或各指於病者應拿穴處,或掐或捏或揉,皆謂之拿也。”拿法刺激較強,本法具有疏通經絡,解表發汗,鎮靜止痛,開竅醒神的作用。拿法是從按法演變而來,即所謂“對按為拿”,但與按法不同,按法是按之不動。而拿法是多指端相對用力而揉動。

3、典型病例

初診:

2013。7。5 下午5時 男 60天 足月刨宮產 混合餵養(母乳為主)

主訴:

大便三日未行。

患兒母親7月2日前因偶感風寒出現噴嚏、流清涕、咳嗽、發熱等風寒感冒症狀。為儘快康復,隨自行口服中成藥物感冒清熱沖劑和通宣理肺丸進行治療,效果尚可。但因怕乳汁中混合藥物成分,會對幼兒產生不良影響,於是便以奶粉代替母乳餵養孩子三日(2號到4號),7月5日起恢復母乳餵養。患兒只在2號大便了3次後,至今未再解大便。患兒平素大便4-6次/天,質稍稀,色金黃,味不大,偶有奶瓣,小便調,時有矢氣,喜飲食,眠安。4號開始,患兒出現易哭鬧,睡眠不安,吃奶量減少,矢氣亦減少等表現。因仍未解大便,其家長擔心,隨來就診。

查體:

患兒精神尚可,面色稍暗黃,舌質淡紅,苔白中後部稍厚,指紋紫滯,口中氣味不大。腹部脹滿明顯,溫度偏高,單手觸診腹部時在左下腹有明顯的脹滿感,肛周不紅,雙手心熱。

西醫診斷:

功能性便秘

中醫診斷:

便秘——實秘

治則:

清熱潤腸通便

處方:

分手陰陽50次、運板門100次、清大腸經150次、掐揉四橫紋5次、順運內八卦100次、按揉天樞100次、順摩腹200次、推下七節骨100次。

方解:

分手陰陽:平衡陰陽、調和氣血;運板門:健脾和胃、消食化滯;清大腸、掐揉四橫紋、順運內八卦:清熱除煩,退臟腑之熱、消脹散結;按揉天樞、順摩腹、推下七節骨:理氣消滯、瀉熱通便;

二診

2013。7。6 下午5時

其母述:

今日全部母乳餵養,但患兒仍未大便,矢氣不多,味臭,小便量不多,色淡黃,夜寐不安,醒三次,醒後哭鬧。

查體:

患兒處於睡眠狀態,面色稍黃,腹部脹滿明顯,溫度偏高,指紋紫滯,舌質舌苔未能觀察。

處方:

昨日處方基礎上加拿肚角5次。具體操作:先以雙手拇指輕柔的按揉天樞穴約2分鐘,然後雙手拇指指面置於肚角穴上,食、中二指置於腰背部與肚角穴相對的位置,三指同時向深處拿之,同時向偏內上方做一推一拉一緊一鬆的輕微動作,3-5遍。起初在按揉時可以明顯感覺到腸道中的脹滿感,當按揉3分鐘後,指下可明顯感覺到有鬆軟感以及腸道蠕動的感覺。在以上施術期間觀察到患兒時有用力鼓肚子、憋氣、撅嘴等動作。最後再做順時針摩腹約2分鐘。

三診

2013。7。7 下午4時

其母述:

昨日治療完回到家後,沒多久患兒就自行大便了,大便很粘稠,量較平日多些,酸味較重,稍有臭味。今日早晨大便1次,量不多,質軟,稍有酸味,小便調,全天以母乳餵養,飲食量較往常偏少,偶有矢氣,味不大,患兒昨夜眠安,醒兩次,未哭鬧,白天亦哭鬧不多。

查體:

患兒清醒狀態,精神好,面色稍黃但有光澤,鼻頭微黃,腹部稍脹,不熱,口中氣味不大,雙手心不熱。指紋淡紫稍滯,舌質淡紅,苔薄白。

處方:

分手陰陽50次、補脾經100次、運板門100次、清大腸經100次、掐揉四橫紋5次、順運內八卦100次、按揉天樞100次、順摩腹200次、揉足三里100次、擦脾胃俞100次。

隨訪

2013。7。8日未來就診,電話隨訪:患兒8號中午時分自行大便一次,量大,色金黃,稍有酸味。其餘情況恢復以前狀態。

2013。7。15日,電話回訪:患兒近一週來,大便2-3次/日,大多色金黃,質偏幹,量適中,略有酸味,多夾有奶瓣。其餘情況正常。

4、經驗介紹

張素芳教授臨床操作拿肚角這一手法時,令患兒取仰臥位,施術人員站於患兒左側,先以雙手拇指輕柔的按揉天樞穴約2分鐘,然後雙手拇指指面置於肚角穴上,而兩手食、中二指置於腰背部與肚角穴相對的位置,三指同時用力緩慢地向深處拿之,並向肚臍方向做一推一拉一緊一鬆的輕微動作,一般操作3-5遍。最後再做順時針摩腹約2分鐘。若治療頑固性便秘、頑固性腹脹、小兒先天性巨結腸的患兒,張老多會再配伍使用四步摩腹法,以增強手法區域性治療的功效。張素芳教授強調指出,小兒臟腑形體嬌嫩,拿法本為刺激性較強的手法,若運用不當很可能會造成內裡臟腑的損傷。所以,保證患兒無痛苦或僅有輕微不適感是施用拿肚角一法的前提,只有多加練習,細心琢磨,才能慢慢體會手法的奧妙之處。張老總結多年臨床經驗發現,多數乳食積滯的嬰幼兒或因飲食自倍,食積胃腸,運化失調,積久化熱,熱燥傷津;或因患兒脾胃素虛,雖食量適中,但氣虛推動無力,皆可令腸腑傳導失司,大便積於其中而難以排出。然而無論是因實致瘀還是因虛而滯,皆可運用拿肚角一法對瘀阻於腸腑中的糞便進行軟化、鬆解從而達到疏通的目的。

小兒推拿泰斗張素芳教授運用拿肚角治療嬰幼兒功能性便秘的經驗介紹

5、討論

便秘是指糞便在腸道內滯留過久,秘結不通,排便週期延長,或週期不長,但糞質乾結,排出艱難,或糞質不硬,雖有便意,但便而不暢的病證。小兒便秘的發病率大約為0。3%-8。0%,佔兒科門診患兒的3%-5%。便秘可引起厭食、腹痛、腹脹,患病日久會引發習慣性排便障礙、痔瘡、肛裂,逐步形成營養不良,嚴重影響患兒的生長髮育。本病雖然不屬危機疾病,但其能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加重患兒及家長心理負擔。故臨床中一旦明確疾病診斷就應予以及時治療,從而有效地預防便秘的一系列繼發病證發生。

小兒推拿泰斗張素芳教授運用拿肚角治療嬰幼兒功能性便秘的經驗介紹

乳食積滯型便秘則多見脘腹脹痛,不思飲食,手足心熱,小便黃少,或噁心嘔吐,或有口臭,舌質紅,苔黃厚,脈沉有力,指紋紫滯。小兒便秘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外邪犯胃、稟賦不足等,其中以飲食不當最為常見。

嬰幼兒便秘目前主要運用西藥、中藥及小兒推拿治療。常用西藥如:液體石蠟、西沙比利、膨鬆劑、雙歧桿菌等,但藥物治療易形成依賴,遠期療效不理想、易復發,且難以避免藥物的副作用。傳統中藥療效肯定,但對於嬰幼兒而言,存在服用困難這一問題。小兒推拿療法作為一種特殊的中醫外治療法,具有疏通經絡、調和營衛、舒暢氣機、行氣活血、調整臟腑、扶正祛邪等作用,在兒科消化系統疾病中應用廣泛,因其具有安全、有效、無毒副作用等特點,患兒家長比較容易接受長期治療,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治療方法。

小兒推拿泰斗張素芳教授運用拿肚角治療嬰幼兒功能性便秘的經驗介紹

標簽: 患兒  肚角  100  便秘  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