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羊是外國人馴化的?中國有自己的“家羊之路”,今天依舊羊肉飄香

作者:由 路生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1-12-13

提示:這就是中國人的“家羊之路”——羌人馴化了羊,並伴隨著他們的遷徙讓家羊遍佈中國各地,在亦農亦牧的地方既種植也放牧,在適合放牧而不適合於種植的地方遊牧,在適合種植的地方理所當然地圈養。家羊,從中國西部的高地上緩緩而下,走遍中國各地,與神羊阿蒙和牧神潘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羊是外國人馴化的?中國有自己的“家羊之路”,今天依舊羊肉飄香

商代晚期青銅禮器四羊方尊

羊是外國人馴化的?中國有自己的“家羊之路”,今天依舊羊肉飄香

所謂“家羊之路”,就是羊被馴化和傳播之路,或者更準確地說是被馴化的羊(家羊)是從哪裡來的。

家羊分為兩種,即山羊和綿羊。今天,很多歷史學家都認為,在1萬多年前,人類的農業文明開始從西南亞興起時,當地的野山羊和野綿羊分別被馴化,然後隨著人類的遷徙被傳播到了世界各地,這就是山羊和綿羊的起源。

《羊年談羊》是中國林業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李湘濤綜合了這種觀點的種種言說,認為家羊的馴化以亞洲西南部為最早,家畜綿羊和家畜山羊幾乎是同時期馴化的。並說:早在公元前9000年,伊拉克北部的若瓦舍密和沙立打山洞就出現了家化的羊。約旦的傑里科地區,大約在公元前8500年開始馴養羊,在伊朗北部的裡海沿岸也在公元前6000年開始馴養羊,到了公元前3000年前後,山羊已經遍及西南亞地區。

羊是外國人馴化的?中國有自己的“家羊之路”,今天依舊羊肉飄香

羊是外國人馴化的?中國有自己的“家羊之路”,今天依舊羊肉飄香

如此,中國歷史上所謂的“家羊之路”也便被人們沿著絲綢之路定調了,即家羊是沿著亞洲西部的約旦一帶傳入中國的。我們暫不說這種說法對還是不對,先來看看另一本書——《羊圖騰》(廣東南方日報出版社,2010年),這本書全名叫《羊圖騰:中國人也是羊的傳人》,在挖掘、整合中華羊圖騰的歷史、文化的同時,展示了中國人羊圖騰文化內涵的精髓和博大精深的羊文化。但是,在一些寫家的引用裡,卻總是拿古代埃及太陽神的前身就是神羊阿蒙、古代羅馬傳說中的畜牧之神潘(又名福納斯,頭上長著一對山羊角,下半身長著一條羊尾巴與二條羊腿)的形態是半人半羊等等說事,進而信誓旦旦地認為,羊的馴化從西南亞開始。

羊是外國人馴化的?中國有自己的“家羊之路”,今天依舊羊肉飄香

西周時期青銅羊尊

怎麼馴化的?傳言中是那裡的人們首先發明瞭網,要比石器或一些其他工具捕捉野羊容易多了,漫山遍野地,人們佈網捉羊,捉來得多了,吃不完怎麼辦?那就把它養起來吧,而長時間地養起來,就意味著野羊被馴化,成了家羊。所以,是誰先馴化了羊,還有一個誰先發明瞭網或者率先把網用於捕獵的問題,是亞洲西南部的先民嗎?傳言中沒有答案。

我們要說的是,今天一些所謂的學者,在研究所謂的歷史的時候,總有一種崇洋媚外的心理,總喜歡拿西方或者國外的歷史來拿捏我們的歷史和文化,以至於在關鍵時候間歇性地忘記我們的歷史和文化。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楚帛書記載其為創世神,是中國最早的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伏羲”二字含有將野畜降服成為家畜以供吃用、犧牲之意,“羲”字又以羊為部首,與羊的馴化不無關係。羊,因為相對於牛和豬而言,其性格溫順,比較容易馴化,從我國古籍的記載來看,中華先民早在夏王朝之前就學會了養羊,或者說是把羊給馴化了。《楚辭•天問》中說,夏啟在征服了有扈氏後,把俘虜罰作“牧豎”,強迫他們成為從事放牧牛羊的奴隸。這就是說,我國早在夏朝就有了為社會上層飼養牛羊的奴隸了,牛羊不但在當時已經被馴化,而且,養牛養羊在當時已經是一種創富的手段,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了。

羊是外國人馴化的?中國有自己的“家羊之路”,今天依舊羊肉飄香

青瓷羊

羊是外國人馴化的?中國有自己的“家羊之路”,今天依舊羊肉飄香

古羌族是我國古代民族中極其重要的群體,分佈範圍廣,部落支系繁多,對中國歷史和民族發展產生過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羌人就是“羊”和“人”,他們就是我國曆史上最早學會了養羊的人,或者說是馴化了羊的人。同時,他們也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早成功馴養動物的族群,至少亞洲牛、羊、犬均由他們馴化而來。這個族群是以羊為圖騰的,而其崇拜的羊圖騰,甚至影響到了中華民族的主圖騰是龍圖騰。所以,今天的學者一般都認為,龍羊一體、龍中有羊,羊圖騰與龍圖騰一起形成了完整的中華和諧文化形象。甚至認為我們“與人為善”、“和而不同”、“中和”、“祥和”等等民族文化,均來自於羊圖騰和羊文化(楊冠豐《羊圖騰》)。

所以,我們看到的還應該有這些,而不僅僅是神羊阿蒙和半人半羊的牧神潘。應該看到,在人類之初,羊這種動物就是與人類相生相伴的,至於由野羊到時家羊,當然存在著各處的人們各自的馴化,而不應該是單一馴化,再由某地向各處傳播。道理是很簡單的,如同孩子出生後,即使家長們不讓他們去上學,他們到了一定的年齡,也都會一些簡單的數字加減,其中就是環境的使然。馴化羊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過程中,應該不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不存在單一馴化的問題。所以,“家羊之路”從西亞沿著絲綢之路至古代中國,完全就是一個偽命題,不存在。

羊是外國人馴化的?中國有自己的“家羊之路”,今天依舊羊肉飄香

陶羊

羊是外國人馴化的?中國有自己的“家羊之路”,今天依舊羊肉飄香

如果說,在古中國境內還存在“家羊之路”,那也一定和古羌族的遷徙有關。相傳,古羌族最早分佈在河西走廊之南,洮州(今甘肅臨潭)、岷州(今甘肅岷縣)之西的廣大地區。先秦時期,他們大規模的遷徙有三次:

第一次是公元前兩千年左右的虞夏之際,一部分羌先民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而留居黃河以南,被封為許多方國;第二次是周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周幽王廢申後,申侯發動包括羌民在內的西戎人攻入鎬京殺死周幽王,一部分關中的羌民東遷到洛陽附近;第三次是秦襄王五十五年(公元前638年),秦國與晉國協議,將今甘肅隴山一帶的羌民遷至今晉南、河南嵩山一帶。

東漢後,古羌族遷徙更加頻繁,於是便有了“東羌”、“西羌”之說。西羌人仍是原來意義上居甘肅隴右地區、青海湟水河谷、河西走廊之南、洮岷二州之西廣大地區的羌人;東羌人則指內遷到安定(今陝北榆林)、上郡(今寧夏固原)、北地(今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一帶的羌人,乃至於以後逐漸融入當地及其周邊名民族當中。

應該看到,無論是古羌族還是“東羌”、“西羌”,他們生活和遷徙的路線,均處於亦農亦牧的地帶,他們在這一帶既可以放羊也可以種地,或者說是可以定居下來養羊,而不是一直居無定所的遊牧。這是地理和氣候的結果,也是中國人的“家羊之路”——羌人馴化了羊,並伴隨著他們的遷徙讓家羊遍佈中國各地,在亦農亦牧的地方既種植也放牧,在適合放牧而不適合於種植的地方遊牧,在適合種植的地方理所當然地圈養。家羊,從中國西部的高地上緩緩而下,走遍中國各地,與神羊阿蒙和牧神潘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羊是外國人馴化的?中國有自己的“家羊之路”,今天依舊羊肉飄香

源於古代羌人的現代羌族

羊是外國人馴化的?中國有自己的“家羊之路”,今天依舊羊肉飄香

和古羌族對我們的歷史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一樣,家羊也對我們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除了文化上的,羊作為重要的家畜,羊毛和羊皮在我國古代貿易中就有著重要的地位,過去我們打匈奴、古匈奴,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防止他們搶奪我們的糧食,而我們的進攻也不能說沒有想要得到他們的羊毛和羊皮的因素,因為在還沒有棉花的年代裡,再沒有比羊毛和羊皮更便捷和更容易擁有的衣料了。

西漢時期,賢人卜式在養羊致富後,願意捐出一半家財,支援對匈奴的征伐,當然不是為了得到更多的羊毛和羊皮,但同樣有羊毛和羊皮的我們可以用它來幹一些更高階的事情,比如,春秋時代秦國的著名宰相百里奚,從前就是用5張羊皮換回來的。羊在這裡作為一種財富,推動了我們對於人才的利用,這背後是中華各民族相互的發展和融合。

羊是外國人馴化的?中國有自己的“家羊之路”,今天依舊羊肉飄香

羊是外國人馴化的?中國有自己的“家羊之路”,今天依舊羊肉飄香

然而,對於老百姓而言,羊更多代表著我們的財富榮耀。《後漢書•西羌傳》中說,西北地區“水草豐美,土宜產牧”,“牛馬銜尾,群羊塞道”的興旺景象隨處可見,養羊事關國計民生,是西北地區甚至超過了農業生產的一種重要產業,唐代更在這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漢代的基礎上培育出了河西羊、河東羊、沙苑羊、康居大尾羊、蠻羊等許多優良品種。社會上層不僅吃著羊肉,流行以肥為美,還把陶羊、青瓷羊及羊圈作為高貴陪葬品隨葬。時至今日,在古羌族當年遷徙而過的那個亦農亦牧的區域,人們還把養羊當成一項最重要的副業,更別說由這個區域延伸至那些只能遊牧的區域的人們了。

可以說,自中國“家羊之路”是這樣的:自甘肅河西走廊之南、洮岷二州之西的廣大地區向周邊不斷延伸和擴散,可以深入到每一個村莊,每一戶人家,還包括著每一座帳房。一句話:只要是羊能活的地方,都有“家羊之路”的存在,就像羊肉可以被運送到每一個地方。歷史,在這裡是一個極其廣闊和深厚的概念,事實也是這樣的,而它,更需要那些研究歷史的人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更高層次的思維。

標簽: 馴化  家羊  圖騰  羌族  養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