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跟誰學高市值背後的三個疑問

作者:由 投中教育象三一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2-02-11

跟誰學高市值背後的三個疑問

文|尹莉娜 宋一評 秦子舒

過去一年裡,中概股跟誰學(

http://

GSX。US

)在K12線上教育的舞臺上“C位出道”,並博足了眼球。在歷經香櫞、灰熊等機構的12次做空,以及美國證監執法部門SEC的調查後,其股價一度跌至80美元以下,但隨後又出現兩次明顯拉昇。

幾經沉浮後,跟誰學的股票走勢依然“堅挺”,未來其高市值能否持續?本文願提出幾點思考,與大家探討。

01 銷售費用大幅上漲,“低獲客成本靈丹”失靈

跟誰學成立僅5年便成功赴美上市,登陸資本市場後,也因幾近“完美”的財務資料而備受矚目與質疑。

其之所以能夠成為眾多線上教育企業中脫穎而出的黑馬,很大的一個亮點在於,其毛利率高達近80%,遠高於同行平均水平。而能夠獲得高毛利的主要原因,是遠低於同行的獲客成本,這也是被沽空機構質疑的問題所在。

跟誰學CFO沈楠在今年2月時曾公開接受投資者集中提問,面對一眾關於獲客渠道的疑問,他談到:“跟誰學到目前為止沒有付費做過任何的路牌廣告、燈箱廣告和電視廣告等,所以我們在廣告端確實要比行業頭部要少很多。”此外,

“我們2019年整體的獲客渠道其實和其他線上教育公司沒有太多的差別,都是騰訊系、頭條抖音系,以及一些新渠道的探索。”

也就是說,在2019年,跟誰學除了線下廣告投放為零外,主要獲客渠道與其他友商無異。

但從資料上來看,其獲客成本卻明顯地低了許多。

跟誰學高市值背後的三個疑問

以上圖中跟誰學與好未來(學而思網校)的獲客成本作對比,2019年Q2至Q4期間,跟誰學的獲客成本最低時只有400元左右,不足好未來的一半。

不過,到了2020年Q1,這一資料卻飛漲至1000元左右,此時學而思網校的獲客成本也僅為546元。

獲客成本的陡然上升,在跟誰學最新的財報中也十分顯眼。其2020年二季度財報顯示,跟誰學營業虧損為1.608億元,這是其上市以來首次公佈營業虧損,去年同期為營業利潤1623萬元。

營業利潤的同比轉虧,被跟誰學方面歸因為,其在“銷售和營銷活動方面的投入增加,以擴大流量增長及加強品牌認知”。二季度,跟誰學銷售費用為12。0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69億元,增長超過7倍。

可以說,跟誰學一路走來,一直以超低的獲客成本和超高的毛利率為獨特優勢,在資本市場享受著超高估值的優厚待遇,也成功坐上了“唯一盈利的線上教育公司”的寶座。

而其如今驟然在短期內大幅增加銷售和營銷投入,是否說明,其此前“獨有”的低成本獲客渠道紅利已不復存在?

那麼,失去了“低獲客成本靈丹”的跟誰學,不再具備高成長的邏輯,是否還能撐得起這千億以上的超高市值?

02 營業虧損的跟誰學,能否打破教培行業“三年半效應”

北京新東方優能中學部總監、東方優播網路科技公司CEO朱宇(雪球“小狼”)曾公開總結過教培行業的“三年半效應”,意思是,許多教培公司在最初的三年半里,發展迅速、風生水起,但過了這一時間節點後,步伐就開始明顯放緩。

這是因為,

教培行業有著預付款、慢結轉、滯後反應的三大特點。

在前三年半的時間裡,初創企業只要不斷透過多樣化的營銷手段吸引學生,就有現金流,然後就有資本可以進行迅速的擴張。

但教育行業往往口碑效應極為突出,一般到了第三年的時候,原有使用者所積累的口碑會逐漸顯現,此時才是檢驗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質量的真正時刻。特別在K12領域,如果未能達到家長對於孩子提升學習效果的需求,那麼自然會質疑產品。

而這個時候,企業為了生存下去,則需要支出三份開銷:第一,企業本身的運營費用,包括老師的課酬、公司的場地和裝置費用等;第二,為了滿足使用者需求而產生的更新迭代產品的費用;第三,由於口碑不如意而產生的更多營銷費用。如此一來,這些驟然增加的開銷便會拖垮很多公司,最終導致業績斷崖式下降,甚至走向破產倒閉。

再回到跟誰學。

公開資料顯示,跟誰學成立於2014年6月,但最初做的是較為簡單的O2O業務,連線資源,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老師。

但隨著O2O概念沒落,跟誰學於2016年5月開始孵化高途課堂,主攻線上直播大班課,並在2017年組建起完整的高途課堂團隊,業務核心是中小學生全科輔導和直播大班課,後研發出其核心產品雙師大班課。

2017年,跟誰學的雙師大班課正式投放,18年開始被使用者廣泛接受,公司走向盈利。

從2017年到2020年中旬,正巧是三年半的時間,也是跟誰學首次出現營業虧損的時點。跟誰學能否打破教培行業的“三年半效應”?這裡還需畫一個問號,接下來的一到兩年,市場自會給出答案。

03 高管離職股東拋股,是否不看好公司長期發展

時至今日,跟誰學創始高管團隊的相繼離職、大股東拋股套現的原因,依舊是謎。

如果說,今年2月起一輪接一輪的機構做空,才開始讓不少投資者關注到跟誰學可能的風險。但其幾大股東的集體大額套現,卻是發生在被做空前的去年年底。

其中,第二大股東即內部員工持股平臺Origin Beyond Limited減持156。67萬股,套現近4千萬美元。持股比例由12。7%變為11。7%,投票權變為2。3%。

而其上市前的兩大投資機構,第四大股東啟賦資本、第五大股東高榕資本,則分別減持212。5萬股和187。5萬股,二者合計套現約1億美元,各自投票權也減少至1%左右。

此外,還有其他五位股東合計減持近450萬股。

投資機構在標的上市後套現獲利,本無可厚非。但創始團隊成員接續離職、還紛紛拋股,則不得不令人懷疑,跟誰學是否存在不被曾經的內部高管看好的可能。

一方面,跟誰學的聯合創始人羅斌控制的Rolancy International Limited,曾在前述股東大減持時拋售41。298萬股,套現約1038萬美元。

另一方面,跟誰學初始聯合創始人在上市前後的一年內,半數離職,背後具體原因至今不明。

跟誰學的8位聯合創始人中,原COO張懷亭、原CTO 李鋼江、原CFO宋欲曉以及原天校負責人鄧弘,均在一年時間內因不同原因相繼離開。據財經媒體報道,其共同點是,他們都在公司解禁後即套了現。

沈楠在迴應高管離職風波時曾提到,“

從2017年開始到現在,我們的近80位核心管理幹部沒有一個是被動被行業高薪挖走的。

這也可以理解為,這幾位聯合創始人是在沒有外界挖角的情況下主動請辭的。

當前,線上教育行業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K12市場更是潛力巨大,市場規模達萬億,已成為行業共識。然而,對於這樣一家自身發展處於快速成長期,且所處K12教育市場也仍在高速增長的企業而言,創始高管為何不約而同地選擇離職,且紛紛拋股?

其中緣由,外界不得而知。不過從SEC在今年6月釋出的調查函來看,其要求跟誰學提供上市前兩年的2017年業務資料,顯然意圖“刨根問底”地徹查一番,眼下調查已持續4個月有餘,整個線上教育行業都在等待著這一份結果。

標簽: 獲客  線上教育  2017  高管  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