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行歌手記(9):西洋人眼中的中國音樂

作者:由 qijia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18-07-10

今天不聽歌了,我們來看看畫。

北京師範大學有一個國際紀錄片專案叫“看中國”,每年會邀請世界各地的青年導演來到中國拍攝紀錄短片,於是,我們就能知道,在他們的眼中,中國、中國人、中國社會,大概是個什麼樣子。

古時候,可沒有這麼高階大氣上檔次的交流途徑。

或是水彩,或是白描,中國人被畫在了紙上,作為“外銷畫”,前往遙遠的歐洲。

西洋人拿起放大鏡,嘖嘖地看著我們——哇,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人竟然是那樣的,長見識了。

而當時的他們,也曾被畫成影象,印在了書裡。我們的皇帝大臣,也曾經拿著放大鏡,嘖嘖地看著他們。

行歌手記(9):西洋人眼中的中國音樂

《大西洋國女尼》,《皇清職貢圖》(乾隆十年),圖片來源 | 哈佛大學圖書館

乾隆皇帝看到的歐洲修女,長得跟觀音菩薩差不多;而他看到的這位“翁加里亞國”(我猜是匈牙利)的男子,換一套衣服,是不是也能當一個八旗子弟。

行歌手記(9):西洋人眼中的中國音樂

《大西洋國翁加里亞國夷人》,《職貢圖》(乾隆十六年),圖片來源 | 法國國家圖書館

“喜飲酒”的英國人,畫得還挺好,不過他手裡拿著的精緻酒壺,實在是很有東方風情,不小心就出賣了他的“真實身份”——

行歌手記(9):西洋人眼中的中國音樂

《英吉利國夷人》,《職貢圖》(乾隆十六年),圖片來源 | 法國國家圖書館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歐洲人的眼前,而且更嚴重。

那些遠赴歐洲的古老“漫畫”,有些是西方人所作,而另一些則是經過訓練之後的中國畫師的作品,據說其中有不少都是出自廣州的中國畫師之手。

行歌手記(9):西洋人眼中的中國音樂

《中國抖空竹之圖》,外銷畫冊《中國街景與各行各業》(十九世紀),圖片來源 | 大英圖書館

但即便如此,他們筆下的中國人,也不怎麼像中國人了。中國畫師做畫時用的眼光和手法,既要滿足西方人對自己的審美,也要符合西方人對於東方人的想象——這兩種指標糅合在一起,就生成了一個個中西結合的模樣。

這些“中國人”,乘著航船,跨過大海,來到了歐洲人的世界,作為一種殖民主義時代的文化商品,裝飾著他們的客廳,裝點著他們的書架,消磨著他們的下午茶時光,充當著神奇異域的談資和消遣。

行歌手記(9):西洋人眼中的中國音樂

《紡織圖》,廣東外銷畫冊(1790年),圖片來源 | 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不過,拋開浮誇的文化消費和沉重的歷史背景,這些被歐洲人購買收藏、遠端圍觀的明朝人像、清朝人像,雖然有著一副不倫不類的怪異皮囊,還是保留了不少古老中國的有趣細節,市井風俗、各行各業,從小商小販,到小工小匠,從文武大臣,到街頭藝人。

而有很多生動的細節,可能我們自己都忘記了。

比如,這個在街上用三根棒子打鼓的人,來自陝西。他的特長是能一邊拋接鼓槌擊鼓,一邊配合著唱歌。附文中專門強調了一句:他在街上賣藝討錢,只是為了攢夠盤纏,可不是專門賣藝的——生怕被人誤會了。

行歌手記(9):西洋人眼中的中國音樂

《中國三根棒之圖》,外銷畫冊《中國街景與各行各業》(十九世紀),圖片來源 | 大英圖書館

可見藝人這個職業,即便是在街頭謀生的人群裡,也是被人瞧不起的那一種。

除了城市街景,還有鄉村風情。在城裡賣藝可能不夠體面,那寄情山水之間總是好的。

比如這個吹著笛子,瀟灑飄逸的廣西“西林縣男人”:

行歌手記(9):西洋人眼中的中國音樂

不知為何,他的樣子總讓我想起小時候讀過的一篇德國童話《哈莫林的花衣笛手》——

行歌手記(9):西洋人眼中的中國音樂

The Pied Piper of Hamelin, by Edmund Evans,圖片來源 | Wikimedia Commons

當然,除了業餘的音樂愛好者,還有一些,顯然是更加專業的藝人——

行歌手記(9):西洋人眼中的中國音樂

《女子演奏圖》,廣州外銷畫冊(約1800-1830年),圖片來源 | 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以及有趣的樂器——

行歌手記(9):西洋人眼中的中國音樂

畫中的這個打擊樂器,叫十面鑼(雖然畫裡是十三面),每一個小鑼都有不同的音高,所以既能打出拍子,又能奏出旋律,是一件很迷人的樂器,也出現在各種外銷畫中。

行歌手記(9):西洋人眼中的中國音樂

《樂器》,外銷畫冊《中國人的服飾與器物》(約18世紀),圖片來源 | 法國國家圖書館

畫中的十面鑼,都是桌上的擺件大小,看起來像個玩具。大型的樂器十面鑼,可是很有氣勢的,比如從唐朝宮廷流傳下來的古曲《將軍令》,裡面就配了十面鑼。

《將軍令》說來可能有些陌生,不過通常是人們一聽,就能恍然大悟——這個旋律後來被用在李連杰主演的電影《黃飛鴻》裡作主題曲,叫《男兒當自強》。

將軍令-群星 - QQ音樂-千萬正版音樂海量無損曲庫新歌熱歌天天暢聽的高品質音樂平臺!

而從下面這段表演裡,就能看到大型的十面鑼是怎麼演奏的了。

40年前的鼓樂合奏《漁舟凱歌》好久沒聽到這麼好聽的民樂了_騰訊影片

不過話說回來,再美好的音樂,再美好的歌謠,在過去也只能落在畫紙上、稿紙上,以至於“只見其形,不聞其聲”,這是一種莫大的遺憾。而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最不缺的就是記錄的手段與媒介,無論是看中國,還是看外國,是看自己,還是看世界,我們都可以想的更遠,做的更多。

文 張其佳

本文於2018年7月6日首發於公眾號“行走的歌謠”

行歌手記(9):西洋人眼中的中國音樂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標簽: 外銷  中國  十面  圖片  畫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