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舞蹈

露似珍珠八月節

作者:由 鼎尚者 發表于 舞蹈時間:2020-09-07

露似珍珠八月節

今天是白露節氣,9月7號——其交節時間一般在9月7號到8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白露,八月節。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這個時節,天氣開始轉涼,正如民諺所說:“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黑晚夕(1)的水土溼氣遇冷就凝結成了露水珠(兒),掛在花草樹木的枝葉或花瓣上,在早晨子(2)的太陽光下,晶晶瑩瑩,透白無暇,硬是(3)惹人喜愛,所以得了塊(4)“白露”的美名。

露似珍珠八月節

白露節代表暑熱的煞各(5),冬季風慢慢(個兒)(6)代替了夏季風,氣溫下降,雨水減少,氣候乾燥(“秋燥”),溫差變化大,尤其要注意“白露勿露身”,防止著涼受寒。而且,白露忌下雨,不然天無一日晴,地無半日干,這叫“壞白露”。氣候的變化,也帶來了物候的變化,白露即有三侯: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饈。鴻雁、玄鳥(燕子)開始南飛,各種鳥獸都紛紛蓄食準備過冬。而莊稼草木些也隨到蕭落成熟了,到處是一派豐收的繁忙與喜悅,形成了許多傳統的民俗節慶活動。

露似珍珠八月節

收清露。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秋露繁時,以盤收取,煎如飴,令人延年不飢。”“百草頭上秋露,未晞時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輕不飢,肌肉悅澤。”“百花上露,令人好顏色。”因此,收清露是白露最特別的一種“儀式”。在四川、湖南、安徽等地方,民間還用瓷器收取草頭上的露水,用硃砂或上等墨汁調和後“點”在小娃娃的額頭和心窩,稱為天炙,說是可以治百病。因此,有些榻榻(7)也就把這種充滿儀式感的活動叫做“過白露節”。

露似珍珠八月節

喝白露茶。

這應該算是一種食俗。雖然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但我們四川一帶的人大都愛喝春茶而不大待見夏茶、秋茶。但老南京的茶客就是喜歡白露茶,因為經過夏天的酷暑,白露前後正是茶樹生長的極好時期。這塊時候所討(8)的茶葉,既不像春茶浪塊(9)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澀口味苦,而是有一種特別的甘醇清香味道,深受那些資深老茶客的喜愛。

露似珍珠八月節

釀白露米酒。

這塊時節,酒谷(10)已經收割,好些地方都有用新酒米(11)做勞糟(兒)(12)的習俗。像我們小時候,好多家頭都要在這塊時候做勞糟(兒):先把酒米淘乾淨用清水泡一兩塊小時,瀝乾放到鍋頭隔水蒸成米飯,然後晾冷到不燙手後拌上酒麴和勻,裝到大的陶壇罐子裡頭,面上再撒些酒麴後倒一點冷開水進及(13),用油紙或布把壇口封起來並用石質壇蓋壓緊,最後放到一塊稀連背(14)之類的東西里頭,再墊上曬乾的穀草或舊棉絮,用來保溫。要不了幾天勞糟就漚(15)好了,舀來鍋頭燒開,也可以再加上點磨好的酒米粉子,就可以了。醇香微酸,十分美味。這與湖南興寧、三都一帶用酒米、高粱等五穀在白露自釀土酒、喝白露米酒習俗不孃(16)一樣。湖南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又叫淥酒。酈道元《水經注·耒水》說:“郴縣有淥水出縣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於耒,謂之程水溪,郡置酒館釀于山下,名曰‘程酒’,獻同酃也。”相傳程酒從秦始皇開始就是貢酒,因為酒政極嚴,其制酒方法又為不傳之秘,到宋代以後也就失傳了。“程酒”本來的意思是程水之酒,也有說是儲存時間長的酒,比如女兒紅一存就是十八年。《徐霞客遊記》也有“程鄉有千日酒,飲之至家而醉”的記載。後來,程酒(淥酒)與酃湖酒一起省稱為醽醁酒,成為古代美酒的代名詞。而有些地方還有吃番薯、打棗子、吃十樣白(17)等不同的民風民俗。

露似珍珠八月節

過秋社。

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是舉行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大約在白露時節。宋代《東京夢華錄·秋社》講:“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齎送。貴戚、宮院以豬羊肉、腰子、肚肺、鴨餅、瓜姜之屬,且做棋子樣片,滋味調和,鋪於飯上,謂之社飯,請客供養。”宋代還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等風俗。後來,這些習俗大多與中元節(七月半)合在一起了,正如清代顧祿在《清嘉錄·七月·齋田頭》寫的:“中元,農家祀田神,各具粉團、雞黍、瓜疏之屬,于田間十字路口再拜而祀……則是今之七月十五之祀,猶古之秋社耳。”

祭禹王。

禹王是上古時期的治水英雄大禹,安徽太湖一帶的人稱他為“水路菩薩”。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節,都要舉辦祭禹王的香會。同時祭土地神、花神、門神、姜太公等等,到處搭臺唱戲,十分熱鬧。

露似珍珠八月節

中秋節

更是白露節氣期間的一塊重要節日。只不過,今年因為閏月(閏四月)而挪到秋分以後了。

中秋節又叫祭月節、月光誕、月夕、拜月節

等,源自於上古的天象崇拜。據考證,最早“祭月節”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的“秋分”這天,隨到陰曆(夏曆)的推行、使用。到北宋時期才正式將“祭月節”由秋分改到陰曆的八月十五日。《周禮》說,先秦時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等活動,到漢代開始形成了習俗。唐朝時期,中秋賞月才盛行於長安一帶,還加入了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楊貴妃變月神等浪漫的神話故事,成為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北宋時的中秋節已經是普遍的民俗節日,出現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也是最早的月餅。《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竽之聲,宛如雲外。間裡兒童,連宵昏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到了明清兩朝,中秋節已成為民間的主要節日之一,世俗情趣也更加濃厚。《帝京景物略》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今天,中秋已與春節、清明、端午並稱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也是東亞與東南亞一些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國家,尤其是當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2006年5月,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是花好月圓、親人團聚的美好節日,傳統的習俗活動花月(兒)(18)很多,各有特色。

露似珍珠八月節

一是祭月(拜月)。

在院壩頭擺塊大香案,祭上月餅、瓜果一類供品,面向月亮擺上“月神”牌位,點上紅燭,全家人依次拜祭、祈福。廣東潮汕一帶,中秋節當天還要在堂屋(19)設立祖先牌位,獻上各種供品,祭祀祖先。

二是賞月。

這塊風俗來源於祭月,卻又把嚴肅的祭禮變成了輕鬆的賞月、觀燈活動。特別是一些青年男女,往往還在中秋之夜聚在一起邊賞燈猜燈謎,邊找尋心儀之人。而南京周邊的人還喜歡在中秋月夜,鮮衣怒馬結伴遊於街市,或泛舟秦淮河上,或登樓共賞月華。明清時期南京的望月樓、玩月橋、朝月樓,都是遊人“走月”——上海人叫“走月亮”的勝地。而明末,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清代則變成了一種兒童玩具,《燕京歲時記》說:“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

兔兒爺

。”而那些意猶未盡的人,還要在中秋次日晚上再邀約親朋好友,繼續賞月遊樂,名為

“追月”

露似珍珠八月節

燃燈。

周雲錦、何湘妃在《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中寫道:“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

‘樹中秋'或‘豎中秋'

。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旗杆,燈籠兩個,也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而香港的

舞火龍

也別具特色,每年從農曆八月十四晚上開始,銅鑼灣周邊一連三個晚上都要舉行舞火龍活動,70多米長的一條條火龍在大街小巷蜿蜒遊走,歡騰起舞,熱鬧得很。

這種以燈火助月色的風俗,主要流行於南方,像湖廣一帶的

“燒塔”

(20)、沿海地方的制燈船等。江蘇、臺灣還有

燒斗香

(21)

、耍祿子

(22)

、聽香

(23)等民風與習俗。而我們四川一些榻榻又有點

桔子燈

的整法(24),常懸掛在大門口,以示慶祝。

吃月餅。

月餅最初是古代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的活動逐漸演變成了象徵一家人團團圓圓的習俗或中秋宴俗。四川過中秋節,除吃月餅外,有些地方還有打粑、殺鴨子、吃麻餅的食俗。新都桂湖的桂花會更是吸引著周邊的眾多遊人前去觀荷賞桂,瞻仰(楊)升庵祠。而我們邛崍遮(兒)(25)時興八月十五走老丈屋(26)送節,自成一種習俗。

露似珍珠八月節

中秋月夜,儘管各方各俗,但人們往往都要在陣陣桂花香中,邊吃月餅佳果,邊喝桂花美酒——而現在的時尚是喝紅酒,望遠思今,賞月抒懷,自有一番景象: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註釋:

(1)黑晚夕:指夜晚。(2)早晨子:早晨。子為語氣助詞。(3)硬是:真是,非常。(4)塊:個的意思。(5)煞各:結束,完了。(6)慢慢個(兒):慢慢,逐漸。個(兒)為語氣助詞。(7)榻榻:地方。(8)討:摘的意思。(9)浪塊:那樣。(10)酒谷:糯米穀。(11)酒米:糯米。(12)勞糟(兒):醪糟,屬於米酒的一種。(13)及:去。(14)稀連背:大的深桶揹簍(篼)。(15)漚:指發酵。(16)孃:怎麼的意思。(17)十樣白:浙江溫州一帶過白露節的一種習俗,當日採集白木槿、白毛苦等帶白字的所謂“十樣白”草藥,用來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可以去風溼、補身體。(18)花月(兒):指花樣。(19)堂屋:舊時主屋中間供奉祖先、待客的正房,相當於今天的客廳。(20)燒塔:主要流行於南方的中秋節習俗,即由村童撿拾瓦碌搭成寶塔形狀的燈,晚上在中間投柴燃燒。舊時蘇州村人在野外用瓦搭成七級寶塔,中間供地藏王,四周燃燈稱“塔燈”,廣東潮州一帶叫燒瓦塔。(21)燒斗香:江蘇地方用四周湖有沙絹的“香斗”(類似燈籠),繪上月宮景色或以線香編成,在上面插上紙紮的魁星和彩色旌旗。(22)耍祿子:過去在中秋流行的一種兒童遊戲,以柚子殼刻通花,中可懸燈,兒童提著成群遊樂。(23)聽香:古時流行於臺灣地區的習俗,想得到佳偶的少女,先在家中神明前燒香祭拜,訴說心事,祈求神明指示聽香的方向,然後依所指而去,在路上無意間或偷聽到第一句話,牢記在心,回家後再擲茭來判斷所佔卜事情的吉凶。(24)整法:做法、作法。(25)遮(兒):這裡。(26)老丈屋:岳父(岳母)家。

標簽: 白露  中秋  習俗  中秋節  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