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關注06:做一個慷慨且正直的人

作者:由 荀曨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0-03-29

不久前,我意識到自己可能犯一個錯誤,導致自己沒掙到大錢。

同時也意識到,幾乎所有的人,都在犯同樣的錯誤,所以,其中一些人,就算很優秀,也走不遠。

更有意思的是,糾正這個錯誤,可圖大事,也並不影響做好每一件小事。

今天這課很重要,請做好筆記。

—————————————

很多年前,我讀到這個故事。

這是1998年巴菲特在佛羅里達大學商學院的演講,我濃縮一下。

最後你到底能否成功,不只取決於你的頭腦和勤奮。

奧馬哈有個叫彼得•基威特的人,他說他招人的時候看三點:品行、頭腦和勤奮。

為了更好地思考這個問題,我們不妨一起做個遊戲。

假設現在你可以選一個同學,買入他今後一生之內 10% 的收入。你會選智商最高的嗎?你會選考試成績最高的嗎?你會選最有拼勁的嗎?這樣的人應該是慷慨大方的、誠實正直的,他們自己做了貢獻,卻說是別人的功勞。拿一張紙,把這些品質寫在紙的左邊。

下面加大難度。你還要同時做空另一位同學今後一生 10% 的收入。你會想到那些招人煩的人,他們可能學習成績優秀,但你就是不想和他們打交道。這樣的人可能自私自利、貪得無厭、投機取巧或者弄虛作假。類似這樣的品質,請把它們寫在剛才那張紙的右邊。

本•格雷厄姆,還有他之前的本•富蘭克林,他們都這麼做過。

我想,你初初看完,肯定和我一樣,沒啥感覺。

我們都知道這樣的道理,並非奧馬哈的專利。所謂君子小人,所謂練武重德,德智體美勞,德排第一。絕對的老生常談,經典雞湯。

一直以來,我覺得,德行這事,應該是更高的追求,就是頭腦不錯,還勤奮努力的人,趕上那麼些運氣,然後功成名就,順便發點善心,做點善事,以求功德圓滿,或達到更高的人生追求。換句話說,德行是高標準嚴要求的高階人生。

所以,偉大領袖德行高,偉大的資本家德行也高,連偉大的科學家和藝人,德行也能很高,這都很正常。對於普通人而言,沒事惦記考學升職、房產股票、婚戀嫁娶都逃不出物質層面的人,就不太追求那些高高在上的德行了。

但這回重新讀這段文字時,突然發現自己錯了,錯得很離譜。

原因很簡單,巴菲特並非一個德行高的人,他原來不是,現在也不是。(這一點請看法不同的人,不要與我爭論。)

巴菲特在講這個品行時,也不是道德追求,而是財務追求。追求能否獲得成功,他在商學院講的成功,百分百可以換算成美元數字。

所以,這裡一定有什麼誤會,一定是我理解錯了。

——————————

我理解的是,先成功,後追求德行。

巴菲特講的是,先有品行,後有成功。

我孩子理解是,那是因為商學院的人,已經先有了頭腦和勤奮了,所以,巴菲特才強調品行。

但我的閱讀理解是,這句話來自彼得•基威特,我查不到這個人,奧馬哈並非一線城市,所以基威特不一定是什麼牛人,他招人並非一定要頭腦和勤奮。後面提到的本•格雷厄姆和本•富蘭克林也非靠頭腦出眾,勤奮過人聞名,反而是其誠實品行讓人記住。

所以,有品行的人,並不一定要有商學院的頭腦或名校生的勤奮。

品行就是品行。

有品行就一定能夠成功,哪怕你笨一點,懶一些。

你因為品行而值得人信任,就會有人買下你,投資你,借錢給你投資,就會有人願意與你合作,就會有領導和大牛願意帶你,就會有團隊圍著你,也會有下屬願意跟著你。你的成功,也許並不是必然事件,但看起來是一個大機率事件。

那一瞬間,這也算得上是幸福的閃電了,我急急地分析了我瞭解的諸多成功人士,一一分析他們的品行。大機率如此。

一時間,我無法形容這個發現的愉快。

我感覺找到了新的投資法門(看通脹過來的老友們請多想一想)。

是的,正如巴菲特所言,品行是可以培養的,越年輕越容易。

——————————

來,功利地復一下盤。

如果你相信,品行(慷慨大方、誠實正直)能夠換來成功,你願意堅持嗎?

請仔細品品巴菲特細化的兩大品行。

比如,我覺得我一直都算誠實正直的,但生活習慣所致,並非一個大方之人,更談不上慷慨,所以,我發現,有些時候,特別是涉及到金錢的事,我就會不那麼誠實正直,為了取利,會做一些明知是錯甚至違禁犯法的事。相反,如果一個人慷慨大方,在錢上面就很容易誠實正直,一切可以用錢來交換的東西,也容易誠實正直。這其中,確實存在先後邏輯的。

所以,我仔細想,先修品行,後求發展,是一個說得通的邏輯。

我也仔細想了想,我的財務之路,確實沒有違背這個規則。

我先後三次開公司,最後一次儲備的資金近百萬往裡死砸,才算走入正軌道。而這筆錢中有40萬,是別人贊助的。那是2000年,錢老值錢的時候。

贊助我這位老哥,直接把錢打到我的下游公司,替我付了好幾期的貨款,但之前沒打招呼,之後沒有表態,我追問之下,才輕描淡寫的說有這事。我當時完全都不能理解。

看好我的人,要提條件的,看好我的公司,要分股份的。他什麼都不要。

所以,我事後也是相當感激,當他提前支付了服務費。這筆錢,我至少免費服務了他五年左右。而且,很多服務,不僅是VIP,而且都不對外的,僅對他的公司開放。

在這五年時間,我能做到隨叫隨到,隨招隨寫。

這期間,他們公司也多次表示要付費,我都謝絕了。非要拿錢,也是以個人名義拿點辛苦費。

所以,當時業內完全不理解,有個別人知道原因後,都說他佔盡便宜了。

我知道,就算他一開始要佔我便宜,但這種方式佔我便宜,我付出十倍的回報,也不算過份。

問題來了,為什麼他那麼早就看出我能回報呢?

“品行”二字。

再往前翻,我頭兩家倒閉的公司,初創資金裡,也有太多別人的無償贊助,只是大部分,都是我張口要的。

靠什麼?

“品行”而已。

所以,我真的很有體會。

我感覺到很遺憾的是,他們能看到我的品行,我受了他們的恩德,卻無法認清其他們品行的商業價值,如果我早知道這種品行和財務正相關,很多機會就不猶豫和糾結了。比如,上文提到的老哥,幫我那年,他的乙方甚至覺得他會收了預售款就會直接跑路,結果他現在才跑,近半價賣掉資產也套現了好幾百個億啊。

我可能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人,因為人品,招來很多福報。

如果我能夠早一刻意識到慷慨大方不是誠實品行的果,而是因。我肯定不是現有的狀況。

如果我能夠早一天意識到品行不是成功的果,而是因,世界都會因我而改變。

還好,現在意識到不算晚。

——————————————

來複盤一下學習。

我只說幾點,更多你要自己悟。

其一:

你會認為,因為學習好,成了學霸,才會有人問問題,你有閒心,再發點善心,才去幫助別人。

實際上,可能相反,因為你有善心,一直幫助別人,一直想幫助別人,所以,慢慢就學好了。

至少,我親身經歷,幫助別人對自己的學習是一個良性迴圈。參考我在知乎目前為止的最高贊答案(無故事且簡短)

為什麼部分學霸不情願幫助同學回答問題?

有人總結出,我的方法是費曼學習法。我想說,相比而言,費曼學習法低階了。

其二:

你會覺得競爭可能利於自己進步,考試不排名不夠刺激,考了第一名,不表示一下對不起自己的努力。

實際上,可能相反,考試只是檢測實力和水平的節目,功夫在考試之前、考試之外。你只有真的有第一名的水平,拿第一名才是實至名歸。而這個時候,如果你想過,可以不取這個第一名,找機會讓別人也高興高興,你反而更能增加自己的實力,至少心理上更強。這樣,更容易在關鍵的考試中穩操勝券。

玩過腳踏車的同學知道,編隊中,第一都是拿來破風的。跑過長跑的同學也清楚,領跑的人,很多都是策略性的,在為隊友做犧牲。其實,考試也是一樣的。

如果你能夠禮讓他人的名次,如果你能夠尊重競爭對手,如果你每一科競爭中不以勝負定高下,你肯定善於發現他人的長處,善於從對手和敵人手裡學習東西,積攢能量,實力會大增。

其三:

如果你學習或考試,以追求真理為目的,你的境界自然就高很多。

但真理很遙遠,有些甚至虛無。很多人能夠從真理中找到快感,正如解數學難題一樣的快感,但很少有人能夠從真理中找到持續的力量,熱情也會慢慢消散。所以,這些學霸都有一個通病,喜歡從他人身上找快感,喜歡從弱智臉上補智商。這就是我說的,書讀的越多,越習慣性的鄙視他人。

但如果,你的真理是用於服務的,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每一次你的服務,一定能收到正反饋,哪怕是幫不上別人的忙,也能收穫一句感謝的話。

僅僅靠這些感謝,就足以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多堅持幾回。

感謝越多,格局越大,理想越高,成績越好。

我的學生時代大概就是這樣過來的。

——————————

補充一段理論。

一個好的機制,確實可以把一個唯利是圖的傢伙,變成一個慈善家。

一個好的因果,同樣也可以讓一個平庸小人,慢慢變成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人類社會的本質,是群居的人群,是社會。如果這個模式不變異,不會進化成新的模式,那麼,一切利於社會的價值,就是在這個模式中反覆被強化,固定。

善,正是這樣一個利於社會的價值。

所以,品行,可能是社會在進化中選擇的結果。

戰爭與黑暗總歸是短暫的,和平共處不僅是主調,也是一直持續的。

可能,正是因為人類社會需要這種品質,才會透過合理合法的機制,讓具備這種品質的人成功。也可以說,具備這種品質的人得到更多普通人的認可和選舉,慢慢成為社會的中階力量,並構造出同樣能夠選擇出此類品質的社會制度。

我突然理解了孫正義的投資法則,如果網際網路經濟一定能替代傳統,投資未來網路時代已定,投資有品行的人就成了單項選擇。儘管這幾天軟銀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但這個法則是一直存在的,並非孫正義首創。

——————————

再補充一點。

至於你在慷慨過程中的損失,我想你一定是提前算好的,多少有一些誤差,可以從下一次慷慨中計提。至於因正直而損失的利益,你就想這算投資吧,做為初學者,預算十倍的回報的肯定是做夢,超過5-7%的年化通脹率,應該是可以的。初學時,賠點學費,其實也並不過份啊。

特別要提示兩個重點:

因為慷慨而被別人騙財騙色的同學,你的智商課要補,不貪不懼不會被騙,所以,因慷慨而被騙,都是貪心所至,活該!買一單教訓,不虧。

因為正直而被打擊報復的同學,原因只有一點,你的正直侵犯到他人的利益了。做一個正直的人,是以不偷不搶為反面,而不是去打擊偷和搶的人。做正直的人,而非做正義的人。做正直的人,有一個幫助別人的目的,但這個目的,並非以打擊另一個為代價。

所以,這裡的品行,還真的不是常規意義上的德行,僅有善的面具,沒有善的核心。

怎麼理解呢?

做一個慷慨且正直的人,給好人這個印象,給壞人這個印象,給普通人也同樣的印象。

如果好人和壞人衝突起來了,一個慷慨的人,可以犧牲自己的利益,去彌補這個衝突的損失,哪怕這個損失是壞人導致的。一個正直的人,可以承擔一些責任,不僅是為了幫助好人,也同樣可以照顧一下壞人。

我們並不是對所有的人都這樣“好”,我們追求的目標是,所有的人都認為我是這樣的“好人”,並相信我們。

我們只是在有時間有條件找機會去做那麼一兩件事而已,沒有時間沒有條件沒有機會,也要去做一兩件。但並不是每一件事都必須這樣做。

在關鍵的時候,又必須以大無畏的精神,勇於承擔,勇於犧牲。

這於初修者,很遙遠。但是,我相信,一旦你開始修行,就會慢慢入道,天長日久,自然會修練出勇氣,真氣,浩然之氣。

————————

希望我關注的每位同學,都寫一段感想給我。

直接發在評論裡,對其他沒機會發私信的人,也是一種慷慨。

————————

昨天和大家交流後,再次感覺到巴菲特用詞的量化。

為什麼是慷慨和正直,為什麼不是善良和正義?

慷慨是善良的具化,正直是正義的自化,都是對大概念的量化。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能有具體的可以量化的善良,能有自我能判定並實施的正義,就已經很不錯了,因為這只是一個開始。

包括向成功邁進,追求個人成績或財務自由,獲得世俗的幸福,也可以理解成為一個開始。

量變才能有質變。

也許我們並不能質變,但大多數的量變能讓社會質變。

這可能也是社會本身進化到今天的要求吧。

資訊共享並不影響資訊本身,這不正是網路經濟的慷慨嗎?

所以,我們不要糾結善良和正義,只需要開始一點慷慨和一件正直,足已。

比如,我們的慷慨可以從對父母的態度開始,我們的正直可以對身邊的朋友開始。

因為再傻的人都要知道,你的進步,不一定有貴人,但一定是離不開父母和朋友的。

上一篇

荀曨:05請別跟我學

下一篇

荀曨:07我是誰不重要

標簽: 品行  正直  慷慨  德行  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