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血脈論•神識不昧分第十七》探玄(下)

作者:由 慧中法師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0-12-12

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什麼意思

【原典】

佛是閒人,何用驅驅廣求名利,後時何用?

但不見性人,讀經唸佛,長學精進;六時行道,長坐不臥;廣學多聞,以為佛法。此等眾生,盡是謗佛法人。

前佛後佛,只言見性。諸行無常,若不見性,妄言我得阿耨菩提,此是大罪人。

《血脈論•神識不昧分第十七》探玄(下)

【探玄】

第四段探玄

“佛是閒人,何用驅驅廣求名利,後時何用?”

這裡,達摩大師當頭棒喝,指出生命終點十分,一生的名聞利養,能有什麼一星半點用處嗎?一點也用不上了。生死大事未辦,白遭一輩子罪了,匆匆而逝,何苦來哉?

“佛是閒人”:

想當年,一位外教的大修行人,來向佛陀問教, 題目是“不問有言,不問無言”。釋迦如來未出一言,只是據座而坐,那位外教的大修行人便稱讚佛陀:“世尊大慈大悲,開我迷雲。” 世尊也贊他:“如世良馬, 見鞭影而行。” 意思是不用語言,但有暗示,他就開悟了。這正是:

懸崖撒手無所放,自肯承當不可得;

絕後再蘇同蘇前,欺君不得任君活。

達摩大師先讓禪行者和修道人息業養神,再指出:“佛是閒人”,這個成道標準,還是在幫忙調整心靈頻道,引上“直下會得”的禪境。懂得怎樣做到這個“佛是閒人”,也就是會得佛意了也。

佛性,不住世間道,也不離世間法,用來驅驅廣求名利者,還是心有不甘,不知一切萬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空費時光,空耗力氣,不聰明也。“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來印心,自然是敢作佛閒人,才是無位真人,才是跳出三界之外的主人翁。

三界之內,被魔所攝,雖修小善或大善,但不是開智慧,還是未悟自性清淨圓明體也。淨澄禪師禪詩云:“寰中獨許五臺高,無位真人伴寂寥。一任諸方風浩浩,常空兩眼視雲霄。”

《血脈論•神識不昧分第十七》探玄(下)

第五段探玄

一、外道習性

“但不見性人,讀經唸佛,長學精進”,

心有所住,著相修煉,心外求法,長學精進,精神可嘉。但是,遇到禪宗大祖師,毫不客氣,驗明正身,還是外道習性作怪,未能回頭是岸也。禪行者和修道人要學會“不修而修”,“修無所修”“無修無不修”。稱性起修,全修在性,體用雙彰,大機大用,而又不落行跡,才是大丈夫氣概也。

也有人處於拖泥帶水層面,尚需再進一步方可登樓也。

經典開啟智慧,悟後讀之,得益更多,是不得而得,得無所得,無得無不得也。外道習性,背離禪心,總要不得,須自己撿點,自立自強,自性自度,方為殊勝能,畢竟符合佛意也。

二、磨磚成鏡

“六時行道,長坐不臥”:

《景德傳燈錄· 慧能大師》:“開元中,有沙門道一住傳法院,常日坐禪,師知是法器,往問曰:‘大德坐禪圖什麼?’一曰:‘圖作佛。’師乃取一磚於彼庵前石上磨。’一曰:‘師作什麼?’師曰:‘磨作鏡。’一曰:‘磨磚豈得成鏡邪?’師曰:‘坐禪豈得作佛邪?’ ”

這段話,用禪宗公案方法,給後來禪行者和修道人一個開悟的契機,在修和證關鍵處,有個提持,糾正對法的知見上的偏執,及其對禪定功夫修煉上面的偏執。還是不出於“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之外。今人能否達到這個高度,也是沒有確定之論,但看每個人自己內在覺性和外緣是否也具足兩個方面。

當今時代,自己覺悟,沒有傳承,沒有人印證,可信度和開悟眾生的力量,都更不足持也。

《血脈論•神識不昧分第十七》探玄(下)

三、自以為是

“廣學多聞,以為佛法。”

熱愛學習是好事。但是,不明佛法大義,而增長邪見和傲慢心,就得不償失了。佛在《八大人覺經》中說:“第五覺悟:愚痴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發菩提心之後,常隨佛學,是菩薩大願之一。解悟之後,說得經法,也是表義和內義,不能達成心通目標,就不能更深入地證悟自性清淨圓明體的密義和密中密義。法通目的是心通。心通就是宗通,可以做禪宗祖師了,傳承佛祖衣缽了,那就是佛心宗的衣缽傳人也。

達摩大師警告廣學博聞者,不要自以為是,不要增長邪見和傲慢。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向自心自性之道上勇猛參究,大疑大悟,徹底完成菩提心和菩薩願的使命,才是大丈夫,天人師,佛。

四、謗佛謗法

“此等眾生,盡是謗佛法人。”

再怎麼來說,也不能做謗佛謗法之事,此顛倒夢想,在學佛人和禪行者和修道人之中,還是需要提醒。因為這個標準來自禪宗頓教法門,是以見性與否為衡量的,所以,一般人稀裡糊塗,在不知不覺中就誹謗正法了。為了自己的道業,不要矇騙自己,只能提振精神,給自己負起責任來,讀經唸佛,不離本心真性,才是真正禪行者和修道人。

參雜各種有求的念頭,與自性佛失之交臂,成為外道雜修,總不如禪心本性之道,故明知故犯者和無明冒犯者,都需要認真檢討爾。

《血脈論•神識不昧分第十七》探玄(下)

第六段探玄

一、只論見性是佛言

“前佛後佛,只言見性。”

佛眼具足,佛言儘性,都是一乘圓教之法,也是一乘圓教如來禪,不是羅漢道如來禪。還原或者說賦予“如來禪”三字本身,以大圓滿了義境界,是當下禪行者和修道人的一種責任心。

禪宗頓教法門,不論行履,只論見地。這個見地,就是見性與否。故說:“只論見性是佛言”。不論誰說,只要表示的是見性之語,其說的就是佛言。希望禪行者和修道人,多說佛言,不要搬弄自己意識心的種種不了義知見。佛言等量,抬升自己佛格品味,升級自己智慧版本,何樂而不為呢!

二、妄言證悟是大罪

“諸行無常,若不見性,妄言我得阿耨菩提,此是大罪人。”

這個也是當頭棒喝,對於大智大慧的很多善知識來說,都要以達摩大師這句話為座右銘,莫要輕易妄言證悟。言語即乖,說了就不算了。要心知肚明,冷暖自知,自我保任。可以向六祖慧能大師那樣,重新回到獵人隊裡,再來一次潛修密行十五年,也還要默默無聞,直到出山弘法利生。若得到大善知識給予印證之後,方可住山,弘化一方。

《大佛頂首楞嚴經》中提出來“五十陰魔”,都是暗藏在如來藏記憶體裡,不易被發現的間諜和特工。沒個禪行者和修道人,都要識得這些玄機,劈開這些災難和危險,在菩提大道上繼續勇猛精進,歷事煉心,反反覆覆雕刻自己這尊佛,哪裡不圓滿,就是直麵人生,雕刻哪裡。各自檢點,各自用功,各證菩提。一證一切證,一成一切成,妙不可言也。

且聽野翁禪師吟道:“非法非非法,非性非非性。非心非非心,付汝心法竟。”

標簽: 修道人  佛言  佛是  閒人  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