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隋煬帝、唐太宗為什麼拼了命都要打高句麗?

作者:由 賣報的小行家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17-10-24

隋煬帝、唐太宗為什麼拼了命都要打高句麗?合肥戰神孫拾萬2017-10-25 11:00:24

和漢族一樣的中央集權制度的農耕文明。這一條他就必須死。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隋煬帝、唐太宗為什麼拼了命都要打高句麗?首陽大君2018-07-20 15:00:41

在大眾的記憶裡,高句麗雖然不是弱國,但東北深山密林中的國家彷彿自帶野蠻bgm出場一樣,使它真實的面目完全被地理上固有的成見印象給遮蔽了起來。

換言之,這個國家在文化上的水平以及國家對內部資源的調配能力,其實相對你腦子裡的樣子,要先進的多得多。

下面,我們先看一張圖

隋煬帝、唐太宗為什麼拼了命都要打高句麗?

高句麗王宮,平壤【安鶴宮】復原圖

高句麗政權以安鶴宮作為王宮約始於公元427年(中國南北朝時期,北魏太武帝和南朝宋文帝對峙),到公元586年遷都長安城為止,歷時160多年。

安鶴宮規模十分龐大,同時深受中國建築的影響。

1967年—1970年北朝鮮釋出的發掘報告顯示,

安鶴宮遺址約為邊長622米的平行四邊形

,地勢自北向南傾斜,宮城內秩序井然,有嚴格的軸線。

已發掘的宮內52處建築遺址,其中有21座殿堂,31條連線各處建築的迴廊。北朝鮮根據發掘的遺址,將安鶴宮劃分為南宮,中宮,北宮等群組,中宮兩側還配置有東西宮,北門與西門附近有假山和池苑,東南角有蓮池遺址。

在安鶴宮的各建築群中,南宮遺址的面積最大,東西寬約280米

,應當是舉行國家重大禮儀的場所。

南宮正殿面闊11間,進深4間(49m×16.3m)

,規模之宏大可與當時中國的宮殿相比,從中也可以看出高句麗不小的野心。

南宮與中宮以寬3間的迴廊連線,中宮正殿面闊7間,進深5間,兩側各有面闊5間,進深4間的建築。根據記載,中宮是國王日常聽政的場所。北宮為寢殿,東宮為太子住所,西宮則安置妃嬪。

安鶴宮周圍以土築宮牆環繞,推測高約8米。東西兩側的宮牆外還發現有護城壕的遺蹟。

南面開有三門,其餘每面各開一門。有水道貫穿東部,所以南北宮牆上各有一道水門。南側三門,面闊均在45m左右,應當為正面7間,進深2間的建築。其他3面各開一門,規模為5間×2間。這些城門和中國內地將城樓建在城座上不同,而是直接將城樓建在地面之上。

安鶴宮遺址出土了許多和當時內地形制相似的瓦當,鴟尾,土器等。其瓦的尺寸較大,寬約37-58cm,長度約65-70cm。

遺址中發現的一尊三彩鴟尾高達2.1米,可以據此推測當年的建築規模。

日本和韓國的一些學者,如米田美代治,成周鐸都認為,安鶴宮的建築群配置形態受到了中國漢代的天文思想——五行配置思想的影響,按照【史記 天官書】的五星座位來佈局的。

從遺址的發掘情況來看,安鶴宮規模宏大而且內部結構複雜,至今只弄清楚了中軸線附近地帶的建築,從這些建築遺址來看,其功能分割槽和魏晉時期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

安鶴宮中各建築群的主殿基本採用了正殿加東西堂的形式

,而這種形式在曹魏洛陽宮中早已得到使用。

曹魏洛陽宮的太極殿兩側為東西堂,太極殿是引見聽政的地方

,東西堂是皇帝起居之處。

這一形式也被東晉的宮殿所繼承,建康宮城中太極殿也有東西堂

,而且式乾殿兩側有東西齋,顯陽殿兩側有徽音閣和含章殿。到南朝劉宋時期,東西二堂失去了居住功能,成為儀式和聽政場所。

隋煬帝、唐太宗為什麼拼了命都要打高句麗?

【韓國木造建築技法】一書關於安鶴宮的復原

此外,安鶴宮北部還發現了集中成片的園林。其中還造有人工假山,至今殘跡留存仍有8米之高,南北70m,東西120m。

根據配置來看,安鶴宮北方園林已經成為宮的一部分,這不同於魏與西晉時期的華林園, 明顯是仿照南朝華林園的格局。

此外安鶴宮南宮西側則同配有大型園林,其中配有蓮池。蓮池內根據現今考古發掘,起碼有3座人工島嶼,旁邊建有帶著亭子土山與觀景石。

這與魏晉時期皇宮以景陽山和天淵池為主景格局別無二致 。

隋煬帝、唐太宗為什麼拼了命都要打高句麗?

【韓國的建築】一書中高句麗長安城與平壤安鶴宮的關係

安鶴宮北為大城山,建康宮北為覆舟山。安鶴宮南4km外為大同江曲水,建康宮4km外為秦淮河曲水。安鶴宮與建康西均為江流道。安鶴宮位於都城北部,南北大路偏東15度左右,並向南延伸過大同江,跨過大同江木橋也就是高句麗橋繼續南去。建康城南北中軸線也偏東,中軸線向南延伸跨過秦淮河上的朱雀航,直抵建康南門宣陽門外13華里的南郊。安鶴宮與大城山城的關係,或許就等於建康與樂遊苑後苑。

足以看出高句麗刻意模仿南朝的的宮城佈局之細緻。

總說高句麗後期首都平壤,其實事實並非如此,高句麗在平壤城附近新建的“長安城”才是高句麗真正的最後首都。

而高句麗的新都長安城,則繼續沿用了中國的裡坊佈局。

隋煬帝、唐太宗為什麼拼了命都要打高句麗?

長安城裡坊復原圖。之前平壤城共分16大區,4484坊。

隋煬帝、唐太宗為什麼拼了命都要打高句麗?

長安城結構圖

高句麗在舊都平壤不遠處新建長安城。其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加強統治秩序,平壤城因為防禦需要,城中官民混雜,而長安城按照內中外三層把王室,百官和居民分開。很明顯這也是中國思維的影響。

其實長安城的地理位置並不適合方方正正的裡坊,但高句麗依舊樂此不疲,足以看出其模仿中國的決心之大。

為什麼花這麼大篇幅寫高句麗宮闕?第一,證明高句麗長期效仿南朝的文化水準(高句麗從晉安帝到陳宣帝100年間受封南朝12次,並非不接壤就斷絕聯絡)。第二,能營建這麼大的工程,足以證明高句麗的內部資源調動能力和對百姓的控制力水平之高。

高句麗好太王碑記載了當時的永樂年號。而高句麗本身就有史書【留記】百卷,後編制為【新集】,可惜未能流傳下來。

至於高句麗的文學作品,只剩下四首流傳於世詩文,可窺一斑:

翩翩黃鳥,雌雄相依。

念我之獨,誰其與歸

?——高句麗琉璃明王【黃鳥歌】

正椏五葉,背陽向陰。欲來求我,鍛樹相尋。——高句麗【人參贊】

迥石直生空,平湖四望通

巖根恆灑浪,樹杪鎮搖風。偃流還漬影,浸霞更上紅。獨拔群峰外,孤秀白雲中。——高句麗定法師【詠孤石】

神策究天文,妙算窮地理,戰勝功既高,知足願雲止。——高句麗乙支文德

遺隋將於仲文】

由此可見,高句麗是一個已經形成了強大的集權制度與先進文化的東北亞強國,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隋唐二朝將其視為勁敵也是可想而知的。

隋煬帝、唐太宗為什麼拼了命都要打高句麗?布林喬亞獵食者2018-10-04 23:08:54

首先你要知道高句麗是個什麼東西:

南北朝時期高句麗最大勢力範圍,用現在對比,大概是遼寧省+半個吉林省+北朝鮮+半個南韓。假設這是個獨立的國家,這體量的國家是個什麼東西,應該有數了吧。

和中原王朝一樣的農耕制,思想文化。除了朝鮮北部多丘陵以外,東北平原,朝鮮半島中部南部都適合耕種,東北平原距離內蒙近,還適合放馬。

這是個可以稱霸的地方。燕國只靠幽雲+遼西就可以作為戰國七雄之一。期間還把齊國給滅了一次,後來田單復國,齊國又活了直到被秦國統一。

高句麗是個大一號的戰國七雄,手裡還有遼西走廊。華夏生死攸關兩大走廊之一,另一個是河西走廊。隋唐不可能不玩命去揍趴下這個高句麗,不打能行麼?有時候你打高句麗還得吃冬將軍。打高句麗花了隋唐兩代,到唐高宗才打下來。隋唐起家一個依靠北周關隴核心一個依靠三晉大地就可統一天下,從隋唐發家的成本看,高句麗是一個體量的。不打能行麼?

多說一點吧。高句麗不管會成什麼樣:

假設高句麗再大一號呢?這個國家叫契丹。塞北三朝之一的遼朝。頂在大慫頭上壓著。後來遼朝這匹野狼走了,又來了一隻東北虎來,這隻東北虎叫金朝。

再大一號呢?力量足夠統一華夏了,這個國家叫清朝。清朝極盛領土差不多是中國古代“天下”的範圍。

小鬼子入侵中國是個什麼套路?朝鮮-中國東北-全面侵華。鬼子絕對研究過中國地理歷史,從豐臣秀吉猴子就想這麼幹。局座欽定罪惡之源。

我黨真正有實力統一中國是怎麼做的?永遠健康將軍帶著十萬人混出關,三年之後把衛立煌揍趴下,拉著一百多萬人橫著走到海南島。

在古代,遼東是和關中,河北,中原,四川盆地,江東等地一樣,是可以爭雄天下的。更別提整合整個東北附庸朝鮮的大型古代帝國了。

隋煬帝、唐太宗為什麼拼了命都要打高句麗?狐狸晨曦2019-06-21 22:41:37

高句麗政權是中國東北的古代民族扶余人所建,當時已經立國六百餘年,佔據了我國東北大部分地區和朝鮮半島北部地區。當時,朝鮮半島西南部由同為扶余人建立的百濟政權統治,而百濟政權和日本列島的大和政權同樣關係密切,彼此言語互通。

綿延至今的日本菊花王朝皇室,便極可能是由來自朝鮮半島的“渡來人”,跨海征服了當地土著“繩文人”,與之融合同化的產物。現代語言學家透過高句麗政權遺存的漢字注音文獻,判斷高句麗語和現代朝鮮語完全不同,反而和日語有相當密切的親緣關係,也進一步佐證了這點。

換言之,

當時的東北亞地區,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個同種族、同語言的“扶余共同體”,包涵了關係密切的高句麗、百濟和日本三個國家。

現代朝鮮民族的祖先三韓人,要麼在百濟國為上層扶余人所統治,要麼侷促於朝鮮半島東南部的新羅國,被扶余人建立的三個政權全部包圍。

這個以高句麗政權為首的“扶余共同體”,從在東晉十六國時期擊敗的慕容氏後燕政權、滅亡馮氏北燕政權起,已經佔據了中國遼東地區二百餘年,以農耕為主業,依山修築無數易守難攻的城池,可說是枝繁葉茂,根深蒂固。該國常備軍至少不低於三十萬,中國東北的眾多古民族,如女真人的先祖靺鞨人,同樣長期成為高句麗的臣屬,受其徵發差遣。(

耿鐵華《中國高句麗史》、楊秀祖《高句麗軍隊與戰爭研究》甚至認為,高句麗總動員兵力高達六十萬人

隋煬帝、唐太宗為什麼拼了命都要打高句麗?

因此,

高句麗絕不是如後世的李氏朝鮮那般的孱弱政權,而正類似於契丹人的遼國、女真人的金國、建州部的滿清那樣,是中原王朝在東北方向的強大威脅。

因此,當隋朝結束了長達數百年的南北大分裂局面後,也勢必要將剷除、摧毀這樣的巨大威脅,提上帝國優先日程,而絕不僅是因為君主好大喜功,只為收復遼東地區這一漢晉舊疆。

公元598年,高句麗軍萬餘人,試探性進攻隋朝遼西地區,被隋軍挫敗。隋文帝楊堅當即下令發兵三十萬,水陸兩路浩浩蕩蕩,加以反擊,豈知隋軍陸路出臨榆關(山海關),軍中突然爆發疫病;海路攻向平壤,又遭遇風暴,船多覆沒,尚未與敵國開戰,士卒已經多死於路途。

然而,隋朝面對挑釁的堅決和鐵血,已經令剛即位不久的高句麗國王高元大為惶恐,他當即遣使請和,請求罷兵。

此時,隋朝正在和北方的突厥汗國進行著一場聲勢浩大的亞洲爭霸戰爭,剛好也正是和達頭可汗、都藍可汗一決勝敗的關鍵時刻。為避免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楊堅暫且同意了高句麗的請和。

終隋文帝楊堅之世,他始終將北方的突厥汗國視為頭號強敵,隋軍將士連年出塞,深入沙漠數百里,不斷施加武力打擊,同時更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不斷分化利誘,挑撥離間其酋帥。突厥人幾乎連戰連敗,覆軍折將不可勝計,累積殺傷、俘虜、投降多達數十萬騎,終於不得不向隋朝稱臣請和,突厥可汗伏地拜首:「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大隋皇帝,真皇帝也。」大隋王朝也成為公認的亞洲第一強國。

到隋煬帝楊廣繼位後,他西征青海,壓制西域,又調兵遣將,定交趾、滅林邑、取琉球,平契丹,為了完成隋文帝楊堅的未竟之志,徹底解除帝國在東北方向的威脅,是為因此,征討高句麗之役,已是勢在必行。

時所說的,隋朝滅亡的直接導火索,便是三徵高句麗失敗。隋軍與其說是輸在戰場上,倒不如說是明明已奮勇殺敵,幾次將敵方打得幾近亡國,卻輸在楊廣的荒唐決策和虛榮心上;才會屢中高句麗拙劣的詐降計,貽誤寶貴戰機。

三十萬隋朝府軍精兵九軍盡陷,僅奔還二千七百騎,如此巨大的損失幾乎打斷了帝國軍隊的脊樑,才讓野心家們嗅得機會,紛紛起兵至天下大亂,局面一發不可收拾。

唐太宗李世民擊平四方群雄,登基稱帝后,連續攻滅東突厥、高昌、薛延陀等國,加冕“天可汗”令大唐王朝重新成為東亞霸主。甚至連開創吐蕃帝國的一代雄主松臧乾布,在松州之戰失利後,也不得不向唐朝臣服,受封為大唐的駙馬都尉和“西海郡王”。

“天可汗”孤峰絕立,拔劍四顧,此刻唯有東北方向的高句麗,這個擁兵三數十萬、多次擊敗前朝的勁敵,或許堪為對手。公元645年,李世民親征高句麗之戰,親率兵馬不過十萬,卻在野戰連連以少勝多,

斬殺高句麗軍4萬餘人,俘虜其兵士10萬人,獲牛馬各5萬匹,並俘虜其民戶6萬、人口16萬,降其大將二人,裨將及酋帥子弟3500餘人,而唐軍損失微乎其微,

只因為頓兵安市城這座堅城下,天氣漸轉嚴寒,這才暫且撤軍。

李世民回國後總結教訓,發展海軍,水陸並進,持續騷擾,令高句麗國疲於應付,元氣大傷。

到唐高宗李治在位時期,繼續多次出兵東征,唐軍名將程名振、薛仁貴、蘇定方等連續大敗高句麗軍,多次取得斬俘逾萬的大勝。最終,公元668年,年過古稀的開國老將軍,英國公李勣掛帥出征,歷時兩年,一舉功成,將高句麗國犁庭掃穴,完成了李世民、同時也可說是楊堅楊廣的未竟之志。

在此前的公元660年,唐將蘇定方已攻滅百濟國,公元663年,唐將劉仁軌又全殲日本海軍,焚燒敵艦四百餘艘,並剿滅百濟復國勢力。日本懼怕唐軍渡海登陸,倉皇請降,向唐朝臣服。同氣連枝的“扶余三國”“共同體”也至此終結。

高句麗滅亡後,其國民一部分被唐朝內遷,為漢人同化,一部分和之前臣屬他們的粟末靺鞨人合流,後來在唐玄宗時期建立了渤海國政權,並重新佔據了原屬高句麗北方的大部分地區,一小部分南遷,成為三韓人建立的新羅國的臣民。

後來新羅國崩潰,三韓人王氏王族建立的王氏高麗政權,佔據朝鮮半島大部分地區,“高麗”二字也同樣取自之之前被唐朝攻滅的“高句麗”政權,並自稱為其繼承國,然而,和歷史上真正的中國東北古民族建立的高句麗政權,已經關係不大了,只是三韓人的自說自話罷了。

為了維護領土主權,駁斥韓人謬論,我國從本世紀起,開始推進

東北邊疆歷史與現狀系列研究工程

,其中對古朝鮮史(箕子朝鮮、衛氏朝鮮)、高句麗和渤海史研究都是重點,並得出結論:

【高句麗屬於中國古代地方民族政權;高句麗與朝鮮的王氏高麗政權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

高句麗的主體部分已經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其分支可能融入當前的朝鮮民族。

從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來看,高句麗與當前的朝鮮民族,與朝鮮和韓國均沒有必然的關係。】

東北邊疆工程徹底撥亂反正,糾正了此前持續一千餘年,封建史學家在我國東北古代政權沿革上的錯誤,澄清了高句麗政權的性質,和扶余、渤海等政權一樣,同屬於我國古代東北邊疆政權,和三韓人後裔的朝韓兩國沒有必然關係,還歷史以真實本來面目,有力抵制了韓人的狼子野心。

標簽: 高句麗  安鶴宮  政權  韓人  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