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新文化運動為什麼全盤否定傳統文化?

作者:由 蒼龍臥波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0-11-24

新文化運動為什麼全盤否定傳統文化?亓昊楠2020-12-01 14:31:40

我本人也算是一個傳統文化的普及者。但我對於新文化運動時打著全盤西化旗號的人表示理解。

有人說,矯枉必要過正,這是有道理的,在當時那個黑暗腐朽的社會,全盤西化的理論確實能大力引導思想解放。

我們現在重申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是基於對過去的反思。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思想的解放。

(太忙了,之後補充)

新文化運動為什麼全盤否定傳統文化?李柳河2021-06-05 04:52:32

新文化運動很複雜。

保守派也是新文化運動的一部分,因為保守派的諸多論點其實很“新”。實際上保守派中的林紓,嚴復等等,在前一個階段屬於當仁不讓地革新派。即使在新文化運動中,他們也很難說得上守舊,只能說是保守,其實不乏很多真知灼見,而這些真知灼見也是和革新派的激烈碰撞中產生的。雖然雙方在中國舊學和西方問題上有碰撞,但本質上其實都是新的觀點。

而新文化中的革新派,一些人也並不是激烈革新,比如胡適和錢玄同,某種意義上他們藉助和保守派的對抗引入新的思潮,本身和保守派沒什麼大矛盾。胡適隨後協助建立了清華國學院,錢玄同也為簡體字做出了很多貢獻。比較複雜的人物,比如魯迅,陳獨秀等,本身其實也是出身儒林,魯迅師門出自章太炎,陳獨秀是秀才出身,他們本身也脫離不了傳統文化的背景。蔡元培這樣的中間派就更不用說了,本身是科舉出身。當然這其中也有激進派,比如吳虞,易白沙等等,他們所持的全盤否定的思想當被視為矯枉過正。

隨著時代進步,我們對新文化運動的認識也必然會不斷的進步。這裡貼陳獨秀在《覺醒時代》32集結尾中對於新文化運動的一個總結:

(陳獨秀)一 是在新文化運動中革新派和保守派的爭論是個什麼性質的問題。 第二,是我們革新派對中國舊學究竟是什麼態度。

(陳獨秀)第一,我提出革新派和保守派的爭論是一種學術的進步現象。是學術之爭,不是敵我之分。比如北大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錢玄同跟辜鴻銘,劉師培,黃侃之間的爭論,就是這種性質。爭論問題,各抒己見,慷慨激昂,甚至雙方會罵幾句,這屬於正常的。縱觀世界各國的歷史,新文化的發展都有這個過程。革新派和保守派是相對的,今日的保守派,從前可能也是革新派;今日的革新派,將來也許會變成保守派。世界進化的大流倘若沒有止境,那麼革新派和保守派的抗爭也便沒有止期。即使再過一百萬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世界終究是革新和保守的抗爭之世界。你今天看,我們是革新派,辜鴻銘他們是保守的。明天環境變了,也許就會顛倒過來,這是辯證的歷史觀。

(陳獨秀)首先,你要承認辜鴻銘,劉師培,黃侃,林紓,他們都是有專門學問的人。其次,即便是今天,他們說的一些觀點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再次,我們和他們的爭鬥說到底是社會變革的需要。到了一定時候,生活條件變了,人們對新舊之爭的認識也會發生變化,甚至會逆轉。

(陳獨秀)第二個問題,我們革新派對中國舊學究竟是什麼態度,今天我說的話你要記住,因為將來可能會有一些人在這個問題上扯皮。我總的看法是,中國舊學,是世界學術中的一部分。儒家孔學是中國舊學中的一部分,孔教三綱是孔學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對於孔學本分之內的價值存在,我們並不反對。

(陳獨秀)我們反對將一部分中的一部分的一部分的孔教三綱尊為道統,我們也反對將全體的全體的全體的中國舊學都一起踩在腳下,說得分文不值。革新派為什麼要攻擊孔教三綱,除了它不適合現在的社會生活之外,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陳獨秀)爭論過程中有過激行為,矯枉過正,這在所難免。

新文化運動為什麼全盤否定傳統文化?吳金銘2021-08-02 17:27:28

《增廣賢文》道:“暖飽思淫慾,飢寒起盜心。”

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的30%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而失敗之後滿酋由自負變成自卑,開始崇洋媚外詆譭儒學以甩鍋。隨著萬國來艹,四處割地賠款,國家日益衰落,人民日益貧困。到民國初期,又是歷史遺留的軍閥混戰,對人民收稅甚至已經提前收取四十年之後的稅,人民普遍極度貧困。這時候,全國各地土匪四起,文化界也鼓吹全盤西化,鼓吹革命失敗,鼓吹走俄國人的道路,發動社會底層窮苦人民推翻民國,建立蘇聯式極權主義國家,犧牲人民加強國家的力量,使國家在世界上能夠強硬的面對西方列強。這些人甚至宣揚廢除漢字,宣揚中國人民具有劣根性,宣揚廢除中華文明而徹底學習蘇聯,甚至有人鼓吹加入蘇聯大家庭,接受蘇聯的領導。這就是所謂的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為什麼全盤否定傳統文化?欲知2021-08-09 20:50:29

新文化運動為了革命需要,把改良或者反對,甚至踐踏文化作為一種工具來建構革命邏輯的合理性,這怎麼做都無可厚非,只要能革命成功,可以前後延續,或者革命之後再來矯正糾偏,這也就註定了當時的各種言論不具有一般的學術價值,只有革命時期的價值規律,今天我們不能因特殊時期的言論而固化自身,需要從一般性的角度來重新審視傳統文化的價值。

傳統文化的研究還是西方文化的學習,我們由鸚鵡學舌的模仿開始現在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不能再繼續那種只會模仿學習,而無創造創新的學習,應該帶著知識是如何被創造及如何創造新的知識的疑問去審視傳統和西方,以免墜入那種無休止的尋摘問句的老套路之中,墜入知識的海洋中,而不能找到根本。

舉個日常生活的小習慣的例子:

放鞭爆,這個習慣延續了很多年,人們都以為是為了增加氛圍,這是共識,也是常識,從未有人再問一下為什麼。

可是真的如此嗎?不是,放鞭爆或者敲鑼打鼓還有更深的意義,調節神經系統,阻斷喜悅或悲哀情緒,或刺激神經系統達到某種狀態,使其不至於過度悲傷或者喜悅,造成神經系統損傷,或者為了戰爭、娛樂等目的透過聲音使神經系統達到某種需要的狀態。古人不知道神經系統等概念,但他們知道這個行為能達到這樣的目的,所以戰爭中常用戰鼓,收兵鳴金,日常喪事放鞭炮,喜事鞭炮還配鼓樂等。

農村地區至今還保留有打醋湯的做法,一個盆,裡面放扁柏樹葉,然後把燒紅的媒碳放上去,舀瓢水在室內邊走邊潑水,嘴巴叫著清吉,有人以為這是迷信,可真不是,扁柏樹栽種的地方負氧離子高,扁柏樹葉的香味可以殺滅空氣中的有害細菌,能淨化空氣,高溫激發出來的氣體,氣體可以達到對空氣高溫消毒的目的,這還很科學的,古人怎麼知道的呢,這就是問題了,可見古人在很多方面還是很有研究的。

同理,陰陽學說是如何被建構的,依據是什麼?六藝設計的根據是什麼?古琴音律的是如何構建的?等等,學習古人的思想方法和建構文化的方式遠比其得出的結論還重要。

《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是不是哲學起點,數學起點,幾何學起點,時空觀念的基本模型呢?

如果我這麼描述:從虛空到存在產生了符號0和1,0代表虛空,1點代表物質產生,2點產生了時間,3點構成了多變的二維空間,3以上就構成一個比較複雜多變的時空關係了,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