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適可而止,不要囉唆

作者:由 橘子姐姐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0-03-29

P27-

“能管住自己的舌頭是最好的美德,而善於約束自己嘴巴的人,會在行動上得到最大的自由。”這便是古印度哲學家白德巴向我們傳達的處世智慧,現在人們稱其為

白德巴定律。

不管是用“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道理來論證言多必失的客觀性,還是用“物以稀為貴”的邏輯來解釋多說無益的科學性,囉唆都是人們心裡排斥的說話方式,也是白德巴定律的逆向應用。

心理學家曾經為說話囉唆的人列舉了7個典型的特徵,分別是:

(1)搶別人的話或者打斷他人的談話,希望整個談話能夠以“我”為重點。

(2)因為自己注意力分散而要求別人重複說過的話題,或者不記得已經說過而一再重複。

(3)像機關槍一樣不斷表達自己的意見,讓人難以應付。

(4)隨意解釋某種現象,輕率地下結論,以表現自己是內行。

(5)說話不符合邏輯,並隨意地從一個話題跳到另一個話題,令人難以領會他的意圖。

(6)不合時宜地強調某些與談話主題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東拉西扯。

(7)感覺自己說的比別人說的更為重要、有趣。

僅僅有熱切的交談慾望是遠遠不夠的,毫無技巧的談話只會給人帶來煩惱,並不會增進彼此的友誼。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話多的人更容易在社交圈子裡成功。

事實上,言不在多,貴在精。

那些信口開河、滔滔不絕講話的人,無論走到哪裡,談話物件是誰,都未必會受到別人的歡迎。

有一位初涉外交領域的官員帶自己的太太去應酬,可他的太太在那裡總感覺很彆扭。她來自小地方,沒見過大世面,面對滿屋子口才奇佳、曾在世界各地遊歷過的人,便拼命地找話題和他們聊天,不想只聽別人說話。結果,大家都開始疏遠她,沒人願意再和她交流。

後來的某一天,這位外交官的太太向一位講話不多但深受歡迎的資深外交家吐露了自己的困惑。外交家說:“你應該學會約束自己的嘴巴,沒什麼可講時,就不要勉強自己。多聽別人說話不是很好嗎?相信我,會聆聽的人同樣會受到歡迎。”

西方有句諺語:“別讓叢生的雜草掩蓋了你要種的鮮花。”有針對性的講話就是高貴的鮮花,而盲目的囉唆便是那廉價的雜草。說話時,不要刻意雕琢文字,並且儘量拋掉那些造作的詞彙,把語言表達得自然、順暢即可。

世界著名演講家弗爾特曾經說過:“你應當時常說話,但不必講得太長,少講述故事,除了真正貼切而簡短之外,不講為妙。”

相關語言學家的研究資料也顯示,人的話語在45秒以內最容易理解,最長也不要超過1分30秒。因為1分鐘講的話裡面大約有280個字,45秒講的話裡面也有200個字。超過這個限度,人聽著就會覺得冗長,超過2分10秒,就會更難理解。因此,簡單扼要的話語是一語中的、贏得他人側耳聆聽的基礎。

美國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在葛底斯堡發表的演說,是美國曆史上被人引用得最多的演說。事實上,當日被視為“葛底斯堡演說”者並非林肯總統,而是愛德華·艾佛瑞特。艾佛瑞特那場如今已經很少被人提起的13609字的演講是這樣開頭的:

“立此晴空下,眺及四野,靜謐自己逝年代之勞苦,偉大之阿爾根尼山脈聳立,隱朝我等,以及腳下諸同志安息之處;以我卑微之聲破上天動人之岑寂,實感躊躇。然則奉各位之召,其責無可辭卸,其以爾之悲憫,應我祈求。”

2小時後,以此作結:

“然我堅信,其將同我等齊聲傳頌,共稟烈士之骸:遍探已開化之世間,凡傳頌此役赫赫功勳之處,下及信史之盡頭,於我等共享之國,煌煌之史中,再無他頁較葛底斯堡一役更為燦爛。”

隨後,亞伯拉罕·林肯總統只講了2分鐘。

論辭藻之華麗,林肯的演講自然無法與艾佛瑞特的並論,但是人們對艾佛瑞特這個名字早已無印象,而林肯總統的不過500字的演講,卻作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演說之一流傳至今。

不算總結的總結

說話不在多,貴在精,把重點內容精準表達出來很重要,切勿畫蛇添足

喜歡的朋友們記得關注,來一起學習說話的技巧,讓我們成為一個會說話的職場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