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文言,文章,文化——《古人談讀書》教學設計(以《論語》為例)

作者:由 kisssfire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2-14

文字的分析:

1。文言文的朗讀和理解的關係:

我一直秉承這樣一個觀點,文言文的讀通順和理解應該是同時進行的,不像古詩可以先讀出節奏在進行理解,這是因為古詩講究格律,有固定的停頓處,如五言古詩的第三個字,七言古詩的第五個字,再加上押韻的配合和相對於稀少的字數,讓古詩可以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成誦。

但是小學階段所選的文言文大都為散文,既沒有固定的停頓,也少有特定的押韻,因此如果不配合理解就先讓學生去朗讀,往往會產生誤讀,而產生誤讀的地方也往往是學生不理解的地方,就算是教師告訴學生應該怎麼讀,畫出特定的停頓符號,但因為學生不理解,難免陷入韓愈所說的“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效果。

因此,我們在教學文言文的時候,應該先讓學生嘗試對文言文進行理解,然後在根據文言文的理解來進行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不要強求特定處的停頓,而是要深究學生的朗讀是不是根據理解而來的,這樣的理解有沒有道理,特別是在文言虛詞處,如六上的文言文《兩小兒辯日》處,”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在而出可以停頓也可以不停頓,要鼓勵學生多遠理解,自由朗讀

2。關於《論語》節選的分析:

文言文距離我們當下的時代越是遙遠,在閱讀和理解的過程難度就越大。這個難度,難在語音,詞彙,語法三個方面,三者之中,語音變化最大,但基本不妨礙我們的理解,語法變化最大,但好在出現頻率較低,因此閱讀文言的主要難度就集中於文言文的詞彙。

《論語》作為先秦的作品,從詞彙語音語法處都與今天有所差異,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較大,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教材將本課原本三篇的文言文縮到兩篇的目的之一。但好在課文邊上存在大量的註釋,這是學生理解文言文的一大助力,在教學中,要喚起學生之前學文言文時的關注註釋的既有經驗,同時作為文學經典,《論語》的很多內容已經成為了常見的成語,名言,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和閱讀中,或多或少的接觸過,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既有的知識儲備進行理解,還可以如課文所說的聯絡生活實際讀書體會來理解《論語》

教學的設計

讀題匯入,喚起學習文言文的經驗

板書課題,嘗試讀題,提問學生:你這樣停頓的是因為你知道題目的意思是( )

過渡;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有助於我們讀好文言文,引導思考:我們之前學過哪些理解文言文意思d的方法

相機出示:聯絡註釋,嘗試組詞,關注插圖,聯絡生活,聯絡上下文

多種方法,自主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A.自主交流。

1,嘗試用學過的方法,卻理解文言文的第一句;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學生自主翻譯,

(2)為字的教學,出示廣告語“山高人為峰”提示學生,當做判斷講,讀第二聲

嘗試造句,我是小學生就是可以成為我為小學生,我是小課代表就是我為。

(3)知,提醒學生關注註釋,他是智慧的意思,應該怎麼讀?板書,關注註釋,讀準字音。

2。教學“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過渡:你能根據註釋的意思,讀準這個讀音嗎,出示“敏而好學”中的好學

(2)聯絡註釋,理解全句,想好意思,讀準這句話

3。教學“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學生自主翻譯,根據翻譯朗讀

(2)教師相機教學識。出示現代漢語中識的讀音。聯絡成語博聞強識。再次強調,識讀作zhi,回扣板書,聯絡註釋,讀準讀音

(3)引入主語,默而識之,學而不厭是對誰的要求,那麼誨人不倦又是對誰的要求呢

(4)聯絡意思,讀準字音,讀好停頓

嘗試用以上方法,理解意思,讀準字音和停頓,教師相機指導。

B.同桌互說,互讀,考察理解,朗誦

C.出示文言文的意思,嘗試根據意思,讀出對應文言文

D.出示順版無標點文言文,讀好停頓,讀音,

後嘗試背誦。

結合生活,感受文言文的文化內涵

1。出示《論語》的寫作背景,孔子和弟子的對話,教育弟子的格言。

2。嘗試推測孔子分別對怎麼樣的弟子說出的這些話。

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原文: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推測子路的性格,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你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毛病

4。針對其他文言文句子找現實生活例子,加強理解。

5。總結:經典作品的魅力就在於此,它超越時空,可以給千年後的我們以智慧的啟迪。

您的關注和留言是我前進的動力

標簽: 文言文  理解  學生  停頓  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