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歌聲高亢

作者:由 雨下撒哈拉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18-04-27

文/一土

電視上的唱歌節目,說實話我並不是特別喜歡。有些歌曲改編得好,有些就差強人意了。在這裡,有一個問題,一直在我心裡纏繞。唱歌節目的曲調都要經過重新改編,再輔助高音。我見過歌手聲嘶力竭的在電視螢幕前扯著嗓子唱歌的表情,然後燈光聚焦在歌手身上,鏡頭由一個全景切換成區域性特寫,再繞歌手轉一圈。

最近,我聽了張韶涵的老歌《寓言》,經過重新編曲。是電視節目上的改編版本,聽起來就讓人覺得出入過大。對於我來說,完全不能找回當年的旋律。這是因為改編過後的曲調過於高亢,也有說法是歌手的唱法不同。

改編的好處在於,新瓶裝老酒,可以有曾經的味道。而這瓶酒依然不能跳脫出老酒本身,我一品嚐就能覺察出似曾相識。酒沒變,只不過裝酒的器具發生了改變。唱歌也一樣,重在改編,而忽略了舊曲。若不是有舊曲在先,這新的曲子也沒有了後來的聽眾。

我承認,有的老歌透過重新編曲後獲得了更好的傳唱。這畢竟是少數的情況,大多數依然落得了譁眾取寵的下場。我接受不了重新編曲,卻能夠接受重新填詞。事實上我們聽過的許多歌曲都是經過了重新填詞,這完全不同於重新編曲的歌。起碼曲調上讓人容易代入,不至於聽出異樣。

王菲的歌曲《夢中人》出自小紅莓樂隊的《Dream》,這兩個版本的我都喜歡。有的時候我會覺得粵語版本的比較貼近我對夢想的理解,甚至覺得粵語會有親切的感覺。而英文版本,因為是早期接觸的,所以有了先入為主的認同。它最初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英文的歌詞雖然不懂,但記住了它的旋律。透過哼唱,就能夠跟著和音。

許多唱歌節目給人一種錯覺,認為高音的唱法能夠凸顯歌手唱歌的實力。所以,我們會聽到好多的歌曲,在歌手及其節目組的安排下,進行了高音的改編。歌詞的改編,但是不多見,反而對於曲調十分熱衷。

我扯著嗓子唱過歌,發現那樣太過難受。反而是輕緩的調子更容易上手,這樣我才不至於難受。這才是音樂之於我的樂趣,我可以享受片刻愉悅。我並不擅長唱歌,偶爾會有興趣唱幾句。對於音樂的理解,過於淺薄。也正是因為這樣,我沒有心理負擔。不會為了評價的失誤而內心自責,我只是道出一種現象。

很多人會有自己的理解,或許碰巧與我共鳴,我就不會覺得只是自己的孤僻見解。聽音樂,是最容易滿足的事。它不同於閱讀給人的見識,和深入思索。也不同於食物給人的品味,和酸甜苦辣。我在讀一本書,或許會有不同的角度去解讀它。吃一種小吃,也會分辨出地道與否,作出不同的評價。音樂,有時也會有不同的時期,也聽出變化。

標簽: 改編  唱歌  歌手  編曲  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