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聽力損失後為什麼會聽不懂?

作者:由 聽覺健康88號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4-06

聽力損失後為什麼會聽不懂?海之聲聽力馬鞍山2022-04-07 13:32:51

人耳聽到聲音的兩個途徑:

(1)空氣傳導:

聲波透過空氣,傳導至耳廓,透過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動。鼓膜帶動中耳室內三塊聽小骨互相機械運動,最後一塊聽小骨的運動帶動了內耳耳蝸內液體流動,產生電訊號,刺激聽神經獲得聽力。

這個過程中:聲音“聲波—機械運動—電訊號”這樣一個過程。

(2)骨傳導:除了空氣傳導,骨頭也可以傳聲音。顱骨振動,將聲音傳至內耳,同樣能聽到聲音。

聽力損失後為什麼會聽不懂?

掌管聽力的系統,我們常常稱為“聽覺系統”,它不只包括我們的耳朵,如外耳、中耳、內耳三個部分,還涉及大腦,而大腦才是將我們聽到的聲音“翻譯”成我們聽懂言語的重要部分。

也就是說,耳朵管的主要是“聽到聲音”,而大腦負責的是“翻譯聲音”,兩者協同合作才能“聽到”並“聽懂”。

所以,聽覺系統中的任何部位有問題,就會表現為不同形式的聽力損失,如“聽到聽不懂”則很可能是“聽到聲音”不準,導致“翻譯聲音”有誤而聽不懂。

聽力損失後為什麼會聽不懂?立聰堂馬鞍山2店2022-04-08 14:04:41

因為耳朵有聽損後,接收不到聲音的刺激,時間久了,言語的辨別能力就會下降。所以如果有聽損失的話,建議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

聽力損失後為什麼會聽不懂?湛江海之聲助聽器2022-04-10 16:35:58

聽力損失後為什麼會聽得到而聽不懂

聽覺系統

掌管聽力的系統,我們常常稱為“聽覺系統”,它不只包括我們的耳朵,如外耳、中耳、內耳三個部分,還涉及大腦,而大腦才是將我們聽到的聲音“翻譯”成我們聽懂言語的重要部分。

也就是說,耳朵管的主要是“聽到聲音”,而大腦負責的是“翻譯聲音”,兩者協同合作才能“聽到”並“聽懂”。

所以,聽覺系統中的任何部位有問題,就會表現為不同形式的聽力損失,如“聽到聽不懂”則很可能是“聽到聲音”不準,導致“翻譯聲音”有誤而聽不懂。

聽損程度

聽力損失的程度可以從輕度到極重度不等,當人們談到聽力損失時,一般會直接想到重度或極重度的聽力損失,甚至是全聾,一點聲音都聽不到。

但事實上,輕、中度聽力損失和高頻聽力損失在生活中更加常見,只是人們往往不會覺察出這類聽力損失。

因為這類聽力損失表現出來的主要症狀,不是聽不到聲音,而是言語理解困難,即聽不懂說話內容,尤其是在嘈雜的環境下。

聽力損失後為什麼會聽不懂?海之聲鄭州2022-04-11 10:24:49

聽力損失後為什麼會聽不懂?

談到聽,我們想到最多的是鼓膜(耳膜)。醫生們也多次討論到外耳、中耳、內耳的水平。實際上,聽事由整個聽覺系統完成的。除外耳、中耳、內耳外,還包括聽神經、聽通道和皮層聽區。我們把後二者合稱為聽中樞。

能看清的東西一定看到了,而能看到的東西不一定能看清;同理,能聽清得聲音一定是聽到了,而能聽到聲音不一定能聽清。聽到,是聽覺系統的基本功能,而聽清則是更高階功能。只要有訊號傳導聽中樞,我們就“聽到”了;但要聽清,還必須具備聽覺分辨能力。

那些因素決定了我們能否聽清?在過於嘈雜的環境中,由於聲訊號本身變的含混不清,正常聽力的人也無法聽清;訊號聲過小也會產生類似的情況。比如,電視聲音太小,我們正常聽力者也同樣聽不清。但這不是問題的全部。內耳具備聲訊號分析能力。內耳受到損傷後,聽覺分析能力就會明顯下降。但由於我們的聽覺分辨能力有足夠的餘地,不必100%地聽清楚也能保證我們聽懂。因此,不太嚴重的內耳損傷還不至於使病人完全喪失聽覺分辨能力。聽中樞具備更重要的聲音訊號分析能力。聽中樞受損,聽覺分辨能力會更差。

有一種因中樞障礙導致的耳聾,稱中樞聾。典型的中樞聾患者完全可以聽到聲音,甚至是極細小的聲音,但他們聽不懂、聽不清。顯然,聽不到(或聲太小)肯定會聽不清;但即使聽到了,由於內耳、聽中樞分析能力下降,也依舊會聽不清。而且這個問題很難解決。

我們也可以反過來推理:內耳或聽中樞的損傷,是導致聽不清的主要原因。遺憾的是,大多數神經性聾患者,其內耳、聽中樞都有損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此,不少神經聾患者都會抱怨聽得到卻聽不清。

聽力損失後為什麼會聽不懂?hysond河北區2022-04-11 10:57:17

能聽見講話,但不知道在講什麼”這是很多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常常抱怨的一句話,即使是在他們正確選配了助聽器以後也這樣。這是為什麼?與正常聽力者相比,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不僅存在著音量減輕的問題,同時還存在著頻率失真(頻率解析度差)的問題。換句話說,我們用一般講話音量交談,聽力正常者交談起來毫無障礙,而聽閾為60分貝的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則可能聽不清,有些發音輕的單詞也許根本聽不見。

聽力損失後為什麼會聽不懂?

雖然戴上了助聽器,所有的聲音都能聽見,但是,患者還是不可能把每個字都聽得清楚,尤其是在噪聲環境中。這是因為,雖然經過助聽器的正確補償,但患者仍然存在以下問題:時間解析能力差;頻率解析能力差;內在的降噪能力差。 能看清的東西一定看到了,而能看到的東西不一定能看清;同理,能聽清的聲音一定是聽到了,而能聽到的聲音不一定能聽清。聽到,是聽覺系統的基本功能,而聽清則是更高階功能。只要有訊號傳到聽覺中樞,我們就“聽到”了但要聽清,還必須具備聽覺分辨能力。哪些因素決定了我們能否聽清?

聽力損失後為什麼會聽不懂?

聽力損失所引起的言語可懂度下降的原因如下:

1、可聽度下降

不同語音的頻譜資訊都是不相同的。隨著聽力損失程度的不斷加重,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患者在與他人交談時,常常會因無法識別言語中的某些語音成分而產生“聲音夠大,但不夠清晰”。

2、聽覺動態範圍變窄

聽覺動態範圍是指從人耳剛能聽見聲音到感覺聲音無法忍受之間的聽覺有效範圍,聽力正常者一般為100dB HL。隨著聽力不斷下降,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患者的聽覺動態範圍逐漸變窄,從而失去感知不同強度聲資訊的能力。

聽力正常者既能感知小聲,又不會覺得大聲難以忍受;聽力損失患者聽覺動態範圍明顯縮小,從而使聽力損失患者只能聽到大聲,而無法感知小聲。

3、頻率分辨能力減弱

不同聲音資訊包含的頻率成分是不相同的。在正常情況下,這些不同的聲音資訊能啟用耳蝸中的不同部位,從而使人耳能夠從噪聲中區分言語。

然而,隨著聽力損失程度的加重,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患者的耳蝸敏感度也會逐漸下降。當噪聲的頻率和言語的頻率較為接近時,較低的耳蝸敏感度將無法區分這兩種頻率成分,從而使大腦失去從噪聲中識別言語資訊的能力。

4、時間分辨能力減弱

日常生活中的背景噪聲波動較大,當噪聲強度處於較低水平時,聽力正常者可利用這一“短暫”的時間間隔提取資訊中的言語成分,從而獲得在噪聲中識別言語的能力。

但是,對於聽力損失患者而言,這一能力會隨著聽力損失的不斷加重逐漸消失,當環境中的背景噪聲越大時,提取言語資訊就越困難。

耳朵作為一個器官,本身存在著一定的老化過程,而過度勞累、睡眠不佳、精神抑鬱、噪音、藥物、全身性的疾病都會導致聽力下降。避免聽力下降,關鍵在預防。雖然隨著年齡的增加,聽力退化不可避免,但可以透過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科學用耳,保護聽力。

標簽: 聽力  聲音  聽覺  聽到  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