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真正厲害的人,從不打亂自己的節奏

作者:由 江佐T郎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0-10-02

真正優秀的人,都在自己的時區裡耕耘。

——茲心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真正的強者,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北宋道家隱士陳希夷雲:“處事遲而不急,大器晚成;知機決而能藏,高才早發。”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機,保持初心、不亂陣腳,方可守得雲開見月明。

沉得住氣,才能成大器

三國時期,蜀魏相爭。五丈原一戰,蜀軍遠道而來,糧草運輸不便,這時諸葛亮疾病纏身,他深知戰事久拖不利,急於速戰速決。

司馬懿正是識破了這點,任憑蜀軍在陣前叫罵,不為所動,只管緊閉營門。

諸葛亮又生一計,他給司馬懿送去女人的裙衫,還捎上了一封信說:“司馬懿,你如果還算個男人的話,就儘早和我一決雌雄!”

司馬懿仍舊巋然不動,甚至將諸葛亮送來的裙衫穿在身上,兩軍陣前搔首弄姿,並帶著嘲諷的口氣念起了諸葛亮的《出師表》,並客氣地要使者轉告諸葛亮不要“食少事煩”。

諸葛亮聽完使者的回報後,又氣又惱,從此心神不安,一蹶不振。

蜀魏兩軍對峙百日,最後以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死軍中而告一段落。

蜀軍不戰而退,司馬懿不費吹灰之力,就除掉了平生的勁敵。

無論你的資質有多好,如果不能在關鍵時刻沉住氣,很容易就功虧一簣。

被稱為“國內女老生第一人”的王珮瑜在京劇界備受青睞,因為她出色的唱腔,大家都稱她為“孟小冬第二”。

但是,外界呼聲越高,她內心越焦灼,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在事業正處於巔之際,她不管不顧領導的好言相勸,毅然決然辭去上海京劇院的工作,單槍匹馬成立了個人工作室。

原以為可以大展身手,沒想到,不到一年,工作室就經營不善,倒閉關門。

在現實的重重打擊下,她不得不灰溜溜地回到原單位,踏踏實實唱京劇。

後來談起這段經歷,她不由感慨道:“那時候太沖動了,因為太急於證明自己。”

正如村上春樹所說:“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最正確的。無論別人怎麼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的怎麼也長久不了。”

慌亂的手指,奏不出激越的命運之歌;急躁的步伐,踏不出美好的人生之路。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沉得住氣,才會有所收穫。

火急火燎只會弄巧成拙,不慌不忙方能得償所願。

不和別人比,好好過自己

有一次,科學家顏寧正在看《歡樂頌》,她的一位學生跟她說:

“顏老師,安迪在金融界的地位一定沒有你在學術界的地位高,工作強度一定沒有你的大,可是你看她賺多少錢啊。

你每天那麼辛苦,你的工資比她少好多,你看人家的衣服多漂亮,你難道心理不會不平衡嗎?

顏寧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她:“那你覺得安迪就比我幸福嗎?難道金錢就成了衡量自己幸福感的一個標準了嗎?”

活在自己的節奏裡,哪怕外界再多聲色犬馬,依然不慌不忙,顏寧的成熟通透,令人稱讚。

其實,不受外界干擾需要一種定力——不和比別人比,好好過自己。

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是“書聖”王羲之的兒子。他自幼就活在父親的光環下,急於在書法界闖出自己的名聲。

到了十四五歲時,他的書法已經在同齡人中出類拔萃了,但是跟父親比,卻依然相差甚遠。

各種雜念縈繞在心,他時而模仿父親的風格,時而懷疑自己的功底,無法靜心練字,於是,他苦惱地問父親:“怎樣才能把字寫好?”

王羲之沒有說話,帶他來到後院,指著一溜排列的十八口大水缸說:“你不需要想太多,只要用這些水磨墨寫字,等你把這缸裡的水都用完,字自然就練成了。”

於是,王獻之聽從父親的教誨,不再每天想著如何超越父親,而是老老實實遵從自己的習慣和特點,一筆一畫、沉下心來鑽研書法。

最後他取得了一番成績,被譽為書壇的“亞聖”,成為“書聖”王羲之身後的第一人。

放眼現實社會,不少人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別人幸福。

和周圍人比職位、比孩子、比資產,比來比去,心裡只剩下日益膨脹的慾望,南轅北轍地追逐並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

正如作家李思圓在《生活需要儀式感》中寫的那樣:“真正擁有品質生活的人,從不與別人比較,而是與自己比較,在有限的條件下,永遠呈現出一種豁達樂觀的精神面貌,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和心靈。”

人生沒有可抄的作業,每個人都自成一派風景。

姜子牙80歲掛帥,司馬懿60多才受到重用,劉備40多歲才有了自己的隊伍,被拒絕了12次之後,J。K羅琳才出版了第一部《哈利波特》……

他們的生命旅程無不緩慢,卻不急不躁,終究收穫了自己的花開滿園。

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心猿意馬,不左顧右盼,人生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大器晚成。

對自我認識清醒,才能腳步穩健

蘇州爺爺潘玉麟,匠心滿滿,把一碗糖粥做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又甜又糯的糖粥遠近聞名,許多外地遊客慕名而來,但是很多人光顧多次卻都沒有口福,悻悻而歸。

因為潘爺爺的粥很難吃到,有不少網友稱他為“蘇州最高冷爺爺。”

“任性”的他每天雷打不動12點才出攤,賣完就回去睡午覺,絕不多做一碗。而且,一遇到天氣不好、打牌的時候,他都不出門擺攤。

和潘爺爺堅持只賣糖粥不同的是,他周圍的攤販很多都開了連鎖店,順帶賣涼粉、芙蓉糕等各種當地美食,擺攤時間很長,賺得比他多很多。

這些年無論顧客反應多麼強烈,要求他們增加糖粥的賣量,可是潘爺爺始終不為所動。

他說,自己的精力有限,如果做太多了,質量肯定就不能保證,他不能壞了自己的招牌。

在他的堅持下,粥鋪的生意反而越來越好,他的糖粥成了大家去蘇州時必吃的美食。

高冷的潘爺爺看似虧了,事實上他對自我認識清醒,量力而行,才讓自己的手藝有口皆碑。

心理學有個效應叫巴納姆效應:“我們常常會受到周圍資訊的干擾,從而迷失在自我當中,並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

若對自我沒有清醒的認識,任何風吹草動就可能偏離軌道,任何外界干擾就容易違背初心。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認清自我,才是急躁人生的緩和劑,焦慮生活的定心丸。

真正厲害的人,不打亂自己的節奏

正如《紐約比加州時間早3個小時》這首詩說的那樣:“你沒有落後,你沒有領先。在命運為你安排的屬於自己的時區裡,一切都準時。”

每個人的“時區”是不同的,有少年得志,就有大器晚成。

身邊時不時有朋友會領先,你一著急就會做很多盲目的錯事,其實很多人就是這時候被焦慮打垮的。

殊不知,穩住自己的節奏,不因眼饞他人而大亂方寸,這就是一種成功。

《無聲告白》裡有句話:“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人海茫茫,歲月尚長,在屬於自己的航道里保持節奏,不疾不徐,你終會直掛雲帆濟滄海。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