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以專業的角度評價這幅作品?

作者:由 餓的次方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1-08-24

以專業的角度評價這幅作品?tan2021-08-24 14:35:30

臨書譜?字形有些未準。書譜的彈跳好像未怎麼寫出來。不過都是個人觀感,還是等待更專業人士的見解吧。

以專業的角度評價這幅作品?胃疼2021-08-24 21:13:55

重的太重,輕的太輕。遊絲無力,毫無質感,粗比太重盡顯笨拙。點畫有形無神,布白混亂不堪。

估計這位練字,也是一個一個練的,毫無氣脈相連之說。各成風景。唯有 “魏” 寫出了神韻。 書道雜糅,慢慢熬吧。

以專業的角度評價這幅作品?kimilsung2021-08-25 09:16:44

還沒有到寫書譜的階段。側鋒太多筆畫不紮實、單薄,轉折處都是蹭過去的,沒有調鋒意識,字形不準,章法更不用說了。

以專業的角度評價這幅作品?李苑祿2021-09-06 21:57:56

這個不能稱之為作品吧。從內容、字型和字法上來看這應該是《書譜》的臨摹習作。嚴格意義上來說是背臨習作。

先普及一下《書譜》

《書譜》是唐朝孫過庭的一篇書法論文。孫過庭不僅僅是書法理論家,同時他還是書法家,所以他手抄自己的論文書寫水平自然差不了。在書法史上《書譜》有「書論雙絕」的美譽。

從字法層面看,《書譜》屬於小草範疇。從筆法層面看,《書譜》得王羲之精髓,被譽為「有唐第一妙腕」,用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話說就是:凡唐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

圖中左邊是書譜原帖,右邊是題中的「配圖」。紅色框出來的地方是相同的內容。

以專業的角度評價這幅作品?

欣賞(評價)一幅草書作品的

初級維度

一般可分為四個方面:字法、筆法、結構、章法。其中字法和筆法是規範的問題,是對與錯的問題,結構和章法相對來講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更偏向審美一些。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就說過用筆千古不易,結字因時相傳的話。就這幅習作的水平還到不了談章法的階段,我們暫且只從字法、筆法和結構三個方面簡單分析一下。

字法

字法是一種字型長期演變而趨於穩定的一種寫法,是有一定的規範的,規範之外就是對與錯的問題,而不是好與壞的問題,不懂草書的人都以為草書的亂塗亂畫,其實草書是嚴格字法的,比如下圖中的兩個字,但從字形上來看差別不大,如果沒有進行過草書訓練一則認不出這兩個是什麼字,更別說要分清楚他們的區別在哪裡了。

以專業的角度評價這幅作品?

瞭解草書的人一眼便能分清上圖中左邊是「月」字,右邊是「事」字,他們的區別就在最後收筆時的不同。月字最後一筆往右下頓筆,以點收筆,而事字最後一筆是轉筆後往左下的撇畫收筆,這個細微的差別導致了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的字。

回到問題中的習作,整體看下來字法上問題不大,基本都在規範之內,如果前邊背臨的推斷成立的話,作者應該下過不少功夫臨摹《書譜》,畢竟掌握草法和從零開始認字差不多,短時間內很難掌握到這種程度。

筆法

筆法可以簡單理解為一系列書寫的動作,而臨帖就是一個不斷校準書寫動作,並將其習慣化的一個過程。從筆法層面看題中作者的習作還是差的有些多,隨便拿出來幾個字看看:

以專業的角度評價這幅作品?

上圖中的「自」,左邊都是原帖,右邊是臨作。直觀的感受就是原帖乾淨利落,即使看不到書寫過程,也能感受到書寫時的速度和力度。而臨作顯得遲鈍,臃腫。圖中標註的地方是書法中一個核心的筆法,原帖中用的是折法,而臨帖中用的是轉法,看似微小的一個書寫動作,在書寫表現上卻完全不同,從臨帖的角度看這就是對筆法的掌握不到位造成的。

以專業的角度評價這幅作品?

上圖中的「條」,我們只分析左邊部分就足夠了,原帖中左邊的長豎畫起筆——鋪毫行筆——收筆的動作一氣呵成,再看臨作中直接尖入——鋪毫急收,一個長筆畫的基本動作都沒完成。筆法的對與錯就在於是否到位,用筆不到位是書法的大忌。

藉著這個字我們可以順便聊一下結構的問題,我們不看細節,只看個大概即可,左邊兩豎的方向,原帖中一個平直,一個傾斜,傾斜的這一筆很重要,他打破了整個字的「平正」,讓整體不會顯得死板,同時又連線了左右兩部分,在中間有大布白的同時又不至於讓整個字散掉。右邊的臨作將兩豎畫成兩點,方向一致沒有變化,同時右邊的部分和左邊兩豎(點)方向雷同,整個字顯得僵硬死板。

從筆法和結構方面來看,題中作者的臨作每一個都可以看出很多問題來,不一一贅述。

以上。如果作者背臨的假設成立,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草法」,相當於識字的水平。從書寫的筆法和結構來看,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但也不是一無是處,相對於只顧畫圈的那種草書,作者這個還是要好很多。

以專業的角度評價這幅作品?黃佳智2021-10-27 09:59:56

非書法專業,但一直執著

“學習”

書法領域

“專業”

的事兒。

在這裡,我想嘗試用我的認知和經驗,幫題主客觀的評價一下這幅作品。

根據題主提供的圖片,

基本能判斷是節臨的《書譜》,

從作品中可以看到有三個優點:

1、題主有過一段時間的書法練習,掌握了書法中基本正確的用筆方法。

2、題主對《書譜》的“形”有一定程度的認識,能夠手隨眼到;

3、題主有多次臨習《書譜》的經歷,所以書寫線條幹淨,有一定的連貫性。

但是,以上我所說的優點,並非代表是一件好的臨習作品,在我的認知範圍內,我覺得題主還是存在一些不足。

為了幫助題主明確作品中的問題,我準備幫題主做一次系統的分析和總結。

先宣告,

以下分析和總結的不足,並非惡意抬槓

,因此,希望題主和各位小夥伴保持一顆平常心看待。

首先,在分析這件作品之前,我們要先搞清楚,我們臨寫一幅草書作品的時候到底要臨什麼?

我個人覺得,

如果僅僅是基礎的實臨而言,更側重於技法要領,根據書法三要素的定義,主要包括三點:用筆、結構、章法。

基於此,下面我準備就以這三方面展開分析。

一、用筆

我們在臨寫《書譜》,分析他的用筆的時候,

我們必需要知道其”根源“在哪裡

。就像古人所說的”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這樣更有助於我們更深刻的理解和臨寫。

有一點書法理論知識的小夥伴都知道,

《書譜》的用筆基本上是全面繼承了“二王”的用筆特點,

如果有小夥伴不是很清楚,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或許你就明白了。

以專業的角度評價這幅作品?

作者自繪,孫過庭與“二王”對比

上圖中我列舉了“謝”、“因”、“安”三個字,從左到右依次是孫過庭、王羲之、王獻之,細心的小夥伴應該可以從圖中標註的地方發現,孫過庭《書譜》的

入筆方式、行筆過程、側峰和中鋒的轉換、收筆等都和“二王”很相似

那麼,知道了《書譜》的“

”,下一步我們就要基於這個“

”,總結一下《書譜》的用筆特點,無非歸納起來就4個重要的特點:

1、整體用筆:用筆果斷乾淨,行筆迅速,筆斷意連。

2、起筆特點:方圓兼用,但以圓筆為主,擅用多角度的露鋒,鋒芒含蓄給人以多姿的感覺;

3、行筆特點:中鋒側鋒、圓轉與方折並用,撇畫等多側切,行筆中調峰;

4、收筆特點:擅用回鋒、放收、頓收等收筆,注重落筆的鋒芒轉折;

下面,我就以上面總結的關鍵特點,結合題主的作品和節選《書譜》的對比圖,逐一進行對比。

以專業的角度評價這幅作品?

題主的作品(左)和節選的《書譜》(右)

從對比圖可以發現,除了 @李苑祿 在文中提到的用筆問題外,我個人覺得,用筆上重點還存在5點不足。

1、部分筆畫的連帶關係錯誤

無論臨什麼帖,在臨帖之前要充分的理解原帖的內容,但題主在臨書譜的時候,眼睛觀察的“東西”還不夠,比如下圖中的每個字筆畫的連帶關係,

題主按照了自己的意願進行了書寫,發生了草書臨寫的原則性錯誤。

以專業的角度評價這幅作品?

作者自繪

2、部分用筆猶豫不決

從整張作品來看,題主沒有反覆的描寫筆畫,因此正如前面所說,線條幹淨是題主的一大優點,但是在果斷和行筆速度上有所欠缺。如圖所示,“來”、“條”、“糾”、“紛”、“於”、“既”等字中標註的地方,可以發現題主

還未想清楚/不夠熟悉整個字的筆畫走勢,導致題主出現停頓猶豫,使得在行筆中缺少連貫性

以專業的角度評價這幅作品?

作者自繪,題主的作品(左)和節選的《書譜》(右)

3、圓筆方筆使用不當

雖然書譜中“方筆”與“圓筆”兼併使用,但並非說題主在臨寫同一個字時,可以任意選擇方筆或圓筆,比如“重”的橫畫,如果我們將其原有的方筆調整為圓筆,

那原帖中“爽利”的感覺就會消失,反而使整個“字”變得有些“臃腫”

以專業的角度評價這幅作品?

作者自繪

基於這樣的情況,我從題主的臨習作品中,挑選了類似問題的字,大部分都是

在本該使用圓筆或方筆的時候,恰恰使用了方筆或者圓筆

,喪失了《書譜》本該有的矯健的感覺,導致整個字顯得比較死板,不夠靈活。

以專業的角度評價這幅作品?

作者自繪

4、行筆缺乏“張力”和“彈性”

前面也提到,《書譜》

撇畫等

多用側鋒,這樣的側鋒切入會讓字更加的有“張力”和“彈性”,但題主在

這類筆畫的處理上明顯不夠細緻,省略了一些“行筆動作”,但恰恰這些動作又是精彩之處,致使題主只抓住了《書譜》的“形”,而未深入《書譜》的“質”。

以專業的角度評價這幅作品?

作者自繪

5、收筆細節模稜兩可

《書譜》有時候回鋒的喜歡強調一種鋒芒轉折,這樣既可以增加風神骨力,又能產生一種“動勢”,如孫過庭的“殊”字,

最後一筆明顯頓筆然後再迅速帶出露鋒,但題主卻缺乏這種迅速轉折的“力道”,顯得筆畫有些柔弱。

以專業的角度評價這幅作品?

作者自繪

同時,題主在收筆的時候,頓收、放收的動作處理也是不夠的。我舉”或“字為例,”斜鉤“頓收不果斷,

感覺題主”手“上準備回鋒收筆,而大腦還在強調頓收,使得筆畫拖泥帶水

;另外,”或“字點畫也沒有完全的放收,顯得很拘謹,整個筆畫沒有放開。

以專業的角度評價這幅作品?

作者自繪

二、結構

用筆說完了,我們來談談結構。

趙子昂曾說:“

字形不妙,雖熟猶生

。”這裡說的”字形“就是指”結構“。

為什麼說要強調了”結構“的重要性?

我舉個例子,比如《玄秘塔碑》中的”書“,在用筆不發生改變的前提下,我略微的對結構佈局進行調整,但當你去對比兩個字的時候,你肯定會發現調整過的字有些彆扭,怪怪的。

為了消除”字“在畫面中的不平衡性,好的結構佈局成了必要性。

以專業的角度評價這幅作品?

作者自繪

這種所謂的平衡表達,其實可以運用攝影中的構圖進行解釋,我列舉了4種常見的構圖形式,大家可以去意會一下。

以專業的角度評價這幅作品?

作者自繪

那麼,《書譜》中的平衡性,是怎麼去表達的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3點:

1、疏密有致:書譜會去強調留白的變化;

2、錯落表達:上下錯位、左右錯位,避免了對稱勻等之僵態;

3、誇張對比:用筆的粗細變化,誇張書寫來強化草書結字的不同趣味;

以專業的角度評價這幅作品?

作者自繪

但是,根據題主節臨的《書譜》可以發現,部分字是沒有很好的去注意這三點,

比如”雜“字,粗細變化以及錯落的形式都未正確的表現,讓本該輕巧靈活的字變得笨重呆板。

以專業的角度評價這幅作品?

作者自繪

因此,當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認知和結字能力的時候,臨帖的時候我們儘量到達”畫素“級的模仿。

這種畫素級的模仿並非是用顯微鏡去扣每個“畫素”,而是透過一定的參考線,去發現書寫中的問題。

以“重”為例:

我將書譜的特徵線複製到題主的字上,透過特徵連線明顯的觀察到題主結構的一些問題,如外輪廓線3、9、4、區域性細節連線10、11、12以及留白的地方都與書譜的特徵線有出入。

以專業的角度評價這幅作品?

作者自繪

這樣的問題肯定還有一些,題主也可以自行做一個對比,我相信你也能發現一些問題的。

三、章法

最後,我們來說一說章法~

雖然《書譜》在章法上幾乎沒有大開大合的“放縱揮灑”,章法比較平和,變化不大。

但習慣運用一片厚重和一片輕靈的反差和對比來凸顯“實”與“虛”的效果。

從題主節臨的《書譜》來看,《書譜》區域性的上部分的筆畫較輕、下部分較重,

視覺平衡點應該是偏中下的

,而題主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的筆畫都是偏重的,

視覺平衡點幾乎在作品中間

因此,題主的臨習作品缺少了書譜的一些“節奏感”。

以專業的角度評價這幅作品?

作者自繪

同時,題主臨寫的《書譜》較原帖的行間距小,整個作品顯得很緊湊,使得作品也缺少了“

空間感

”。

以上,希望有幫助。

碼字作圖不易,願看完點贊再走~

最後自我介紹一下~

作者:

黃佳智,設計專業碩士,94年狂熱的書法愛好者,專注於書法領域乾貨輸出,

在練

公[書]眾[法]號自媒體主理人

標簽: 書譜  題主  自繪  用筆  收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