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紫砂造型的師法自然和相容幷蓄

作者:由 梵器紫砂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1-12-08

關注 ▲“ 梵器紫砂 ”,這裡有最專業的紫砂知識!

紫砂工藝雖然獨具特色、自成體系,但並非是隨意為之或閉門造車,其發展途徑是開放式的,但又是自律的。紫砂工藝始終保持著“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樸素的造物原理,體現出“制器尚象”、“師法自然”的思想。梵器紫砂這一特點以紫砂花貨以及部分筋紋器最為典型。自然形的花貨即是借鑑樹木、花果而入壺形的,紫砂創始錐形期的代表作,供春所制的銀杏樹癭式茶壺,就體現了一種古樸自然的風貌:全面發展期陳鳴遠的南瓜壺以瓜為腹,蒂為蓋,藤為把,卷葉為流,通體借用瓜蔓原形加以巧妙整合組裝,合情入理:探索多樣期楊風年所制梅段、竹段壺,採用浮雕與貼花工藝,頗見智巧,尤其是她所制的風捲葵壺,將風中的葵花舞動的姿態表現得生動自然。近代蔣蓉製作的茶具和各種蔬果文玩,諸如南瓜、荸薺、板栗、核桃、菱角等紫砂物品惟妙惟肖。

紫砂造型的師法自然和相容幷蓄

在紫砂陶器造型中的自然形態,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花器造型之外,在另一大類筋紋器中也有一部分是取材於花果之筋稜變形而成,如明代董的菱花壺、近代王寅春的半菊壺等,相傳至今,新品迭出。如果說紫砂花貨著重於以較為寫實的手法體現自然物象的外在形態結構的話,比較而言,紫砂筋紋器則側重於表現的是自然物象內在的秩序。

紫砂陶器造型是豐富多樣的,因為它廣泛地吸取了其他多種工藝的造型形式結構和區域性處理手法,豐富了造型整體的形態,也為構件之間的組合關係提供了多種參考式樣。紫砂陶器造型對其他工藝的借鑑,既有造型整體的模擬轉化,也有區域性分割選擇組合,還有對歷代陶器或瓷器造型的繼承和演變。所以,紫砂陶器造型樣式變化之多在陶瓷領域裡是獨一無二的,方圓高低,象形寓意,創造性思維不受侷限,充分發揮想象力,並藉助於客觀器物進行再創造,使紫砂陶器造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多樣化。紫砂造型廣泛借鑑了青銅器、玉器、瓷器、錫器、金銀器、漆器等工藝的造型樣式加以演變,周高起在《陽羨茗若壺系》中寫道:“近百年中,壺黜銀錫及閩豫瓷,而尚宜興陶,又近人過前人處也。”反映了當時紫砂茶壺逐步取代了銀、錫製茶壺和福建、河南產的瓷製茶壺,在取代的過程中也必然受到了多種材料所制器物造型形制的影響。雖然有一部分紫砂造型未完全脫去模擬的影子,但已逐步形成了適應紫砂材料的造型特點,這也是不同工藝材料間造型轉化過程必然出現的現象,隨著不斷修改和完善,逐步形成了紫砂造型的特點。其中表現比較突出的是借鑑青銅器造型,自明代開始便有成功之作,陳仲美的仿古盃形三足壺便是一例。

紫砂造型的師法自然和相容幷蓄

深入觀察分析紫砂壺的造型,會感受到青銅器造型的影響,包括整體風格的古樸、莊重、沉穩和渾厚。盉形壺不僅吸收了青銅器的造型結構,還糅合進瓷器造型的處理手法,雖然造型基本結構與前者相似,但整體藝術風格卻各具特點。至於造型樣式豐富的青銅器,諸如鼎、洗、鬲、簋、卣、壺、鐓、瓿、鍾、鋒等造型樣式與結構,在紫砂陶器造型中都可以看到移植後的運用和再創造。玉器加工是中國古老的傳統工藝,早在新石器時代已經創造出許多優秀的造型,對後來的青瓷發展產生過重要的影響。玉器對紫砂工藝除了在材料審美方面的影響之外,在造型方面的影響也是顯著的,所形成的新的特點和風格非常突出,獲得了新的成功。自明代以來吸取玉器造型來豐富紫砂造型者不在少數,而當代名家在研究玉器造型的基礎上,設計創作的新作品也達到了新的水平。由高莊設計、顧景舟製作的“提壁壺”,把玉器造型整體處理手法與紫砂工藝的特點有機結合、融會貫通,自然地形成了紫砂造型新的特點。使人感到既新穎又成熟。由高海庚設計製作的“集玉壺”,造型主體以圓潤渾厚為基調,構件組合均衡而勻稱。構件的幾個組成部分:壺嘴、把手、蓋頂都表現著玉器造型的特點,處理手法巧妙而精緻,整體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由呂堯臣設計製作的“玉帶提樑壺”,在玉器造型特點的影響下,所構思的造型形體高度概括,追求簡潔含蓄的特點,強調形體外輪廓的明確,形式感比較突出。裝飾手法的處理不同於常用的陶刻手法,採用玉器浮雕紋飾的表現方法,造型與裝飾相得益彰,別開生面,自成一格。

紫砂造型的師法自然和相容幷蓄

另外,紫砂在廣泛吸收其他工藝造型的過程中,注重選擇吸納和消融,最終以形成紫砂造型為目標,不是簡單模仿和因襲,而是藉助於某種器物形態的特徵,啟發創造智慧,豐富形象思維。在傳統紫砂壺的造型中,可以看到井欄、柱礎、瓦當、秦權、方鬥、傢俱、石印等多種器物影響而構成的紫砂壺造型。

紫砂造型的師法自然和相容幷蓄

標簽: 造型  紫砂  玉器  工藝  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