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一個人的文章中偏愛用“我”,可以推斷出一點該人的心態嗎?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15-10-21

從前,我極其害怕使用我。然而彷彿是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現在的我就非常喜歡在文章中用我。或許我還比較適合回答這個問題。

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

一個人的文章中偏愛用“我”,可以推斷出一點該人的心態嗎?

我覺得總的來說是可以推斷出一些東西的,但是並不總是準確,建議只可參考,

不要因此形成刻板印象。

心裡學上說,

一個人的性情,多半早在童年就買下了種子,從童年一直到成人的生活經歷都會對一個人的性格產生重要影響。

我,是自己,用“我”作為主語,是在強調這是我自己的看法。一個人慣用我如何如何,至少應該是勇於表達自我想法和情緒的。敢於隨時表達自己的想法,內心深處對自己是有自信的。善於表達情緒的人對於這個世界不會缺乏最基本的安全感。這樣的人曾經或許會有一個比較溫暖的成長環境。

當然,如果成長過程溫暖的過頭了,也可以是另一種情況:一個人從小被溺愛,養成了過度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習慣,彷彿整個世界都必須圍繞著“我”來運轉一樣。

還是拿答主我自己來說吧,我小的時候常常被別人欺負,父母也不關心。有很長一段時間,從小學,一直到上大學。這段時間,我始終都在刻意避免使用“我”這個字。比如我想吃吃飯了,我不會說“我餓了”,我會故意這個時候去別人家玩,然後他們家在吃飯,然後我告訴父母,他們家都在吃飯了耶,然後父母就想起來該吃飯了。

後來,我進行自我反思。我明白了,

其實我避免用“我”,本質上是在避免承擔責任,潛意識缺少對世界的信賴,彷彿表達了自我看法就會立馬被追究責任一樣。

後來,我試圖調整自己的思維習慣,強迫自己勇於說出自己的想法。結果不知不覺之間,竟然走到了另一個極端:過多的使用“我”。

總而言之,常常用“我”的人,多半成長經歷比較順利,曾經有穩定的依賴源。但要綜合考慮一個人的性格,

光看這一點可以用來參考,但是想要判斷一個人是遠遠不夠的,要綜合其他日常行為習慣來分析,才會比較準確。

以上

標簽: 一個  自我  自己  表達  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