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論語》禮之“孰不知禮”

作者:由 小果子666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19-08-09

原文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朱熹版

管仲,齊大夫,名夷吾,相恆公霸諸侯。器小,言其不知聖賢大學之道,固局量褊淺、規模卑狹,不能正身修德以致主於王道。

或人或疑器小之為儉,三歸,臺名。事見說苑。攝,兼也。家臣不能具官,一人昌兼數事。管仲不然,皆言其奢。

或人又疑不儉為知禮。屏謂之樹,塞,猶蔽也。設屏於門,以蔽內外也。好,謂好會。坫,在兩楹之間,歡酬飲畢,則反爵於其上。此皆諸侯之禮,而管仲僭之,不知禮也。

愚謂孔子譏管仲之器小,其旨深矣。或人不知而疑其儉,故斥其奢以明其非儉。或又疑其知禮,故又斥其僭,以明其不知禮。蓋雖不復明言小器之所以然,其旨深矣。而其所以小者,於此亦可見矣。

故程子曰:奢而犯禮,其器之小可知,蓋器大,則自知禮而無所失矣。此言當深味也。

錢穆版

先生說:“管仲的器量真小呀!”或人說:“管仲生活得很儉嗎?”先生道:“管仲有三處家,各處各項職事,都設有專人,不兼攝,哪好算儉?”或人說:“那麼管子知禮嗎?”先生說:“國君在大門外有屏,管仲家大門外也有屏。國君宴會,堂上有安放酒杯的土幾,管仲宴客也有那樣的土幾。若說管仲知禮,誰不知禮呀?”

楊伯峻版

孔子說:“管仲的器量狹小得很呢!”

有人便問:“他是不是很節儉呢?”孔子說:“他收取了人民的大量的市租,他手下的人員,(一人一職)從不兼差,如何能說是節儉呢?”

那人又問:“那麼,他懂得禮節嗎?”孔子又道:國君宮殿門前,立了一個塞門,管氏也立了個塞門。國君設宴招待外國的君主,在堂上有放置酒杯的裝置,管氏也有這樣的裝置。假若說他懂得禮節,那誰不懂得禮節呢?

李澤厚版

孔子說:“管仲這個人,器量真小。”有人說,“管仲節儉嗎?”孔子說:管仲收取大量的租稅,專職人員很多,怎能算節儉?“那麼管仲懂得禮制嗎?”“國君興建宮殿照壁,管仲也興建照壁;國君為外交國宴,有安放酒盅的特製裝置,管仲也有。說管仲懂禮制,那誰不懂。”

學習篇

管仲,為管子,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世尊稱為“管子”,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這樣的人,被孔子評價為器量小,奢侈,不知禮。到底是管仲是如此,還是孔子錯了呢?這裡值得尋味一番。不過我不是考究黨,摘取些片段來做思考的線索即可。

1、孔子對管仲的評價為“仁”,孔子:“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論語·憲問篇》)意思是:管仲輔助齊桓公做諸侯霸主,尊王攘夷,一匡天下。要是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披散頭髮,左開衣襟,成為野蠻人了。又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 如其仁!”

2、管仲真的不知禮嗎?齊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周惠王去世。齊桓公會同各諸侯國擁立太子鄭為天子,這就是周襄王。周襄王即位後,命宰孔賜齊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以表彰其功。齊桓公召集各路諸侯大會於葵丘(今河南蘭考、民權縣境),舉行受賜典禮。受賜典禮上,宰孔請周襄王之命,因齊桓公年老德高,不必下拜受賜。齊桓公想聽從王命,管仲從旁進言道:“周王雖然謙讓,臣子卻不可不敬。”齊桓公於是答道:“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敢貪王命,而廢臣職嗎?”說罷,只見齊桓公疾走下階,再拜稽首,然後登堂受胙。眾諸侯見此,皆歎服齊君之有禮。齊桓公又重申盟好,訂立了新盟。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葵丘之盟”。齊桓公三十九年(前647年),周襄王的弟弟叔帶勾結戎人進攻京城,王室內亂,十分危機。齊桓公派管仲幫助襄王平息內亂。管仲完成得很好,獲得周王讚賞。周襄王為了表示尊重霸主的臣下,準備用上卿禮儀設宴為管仲慶功,但管仲沒有接受。最後他接受了下卿禮儀的待遇。

從這個兩個故事,可以看出管仲其實非常知禮的。

那麼疑問來了,管仲這樣一個仁而好禮之人,卻被孔子評價為器小,不知禮呢。

1、管仲奢侈,因為管仲有三歸,但一個前提是什麼呢,當時齊恆公有七歸甚至更多。

2、管仲不知禮,齊恆公做了啥,管仲跟著做,其實不是管仲不知禮,而是管仲在為恆公遮掩。

管仲雖仁而知禮,但是是一國之仁,一國之知禮,非天下之仁,天下之知禮,所以說他器小也。

不行糾偏而正之道,反而同流合汙。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管仲的同流合汙,看似小人行徑,卻是其政令得以施行的關鍵之處。

問題都出在齊恆公,非堯舜之聖,又不是大禹、湯、文王之賢,乃一個真小人也。事君,尤其事小人,當用小人之道。去看看關於管仲的一些小故事,便。“楚國購鹿”,“金龜換糧”,“石壁謀”,等等。管仲死後,其他“君子”不能行,小人當道,堂堂霸主齊恆公最終餓死在宮殿中。

正因為其“器小”,管仲只能是一時之“賢人”,而非萬古之聖人。這段話其實是孔子為管仲嘆息的一段話,需要多瞭解管仲其人,才能理解。

但孔子卻是萬古之聖人,但反而當時政不能行,小人當道,不做“偽小人”,政當然無法行了。所以孔子嘆息的是管仲做了“偽小人”,器小也。

所以,不僅有偽君子,還有偽小人,需要仔細辨別哈。

加油,2019,共勉!

標簽: 管仲  齊桓公  孔子  知禮  管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