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請各位大神看看這個開篇是否過於拖沓?

作者:由 南渡北卿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9-04

請各位大神看看這個開篇是否過於拖沓?南渡北卿2022-09-04 12:52:27

題頭強調: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先給結論:不是拖沓,而是太散,沒顯出力度。

就目前的三章而言,我個人的感覺,你不是知道自己要講什麼但講得慢,而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講什麼。前者是拖沓,而後者是散亂。

比如第一章,你的核心其實就一個點:引出主角的身世,或者說金手指。次要的點也有,比如主角的容貌、檀溪城及青牛山的情況。為此,你把黃掌櫃弄出來寫了一段小故事作為引子。

這很好,把想講的東西包裝成故事,讓人耐下心去看,這正是小說的精要所在。

但是,直接進故事就好啊,開頭來一段可有可無的背景描寫有什麼意義?我都不好意思說那是環境描寫,因為環境描寫的價值是渲染氛圍,而你這段小故事有什麼氛圍是需要渲染的?何況你那兩三百字的閒筆渲染出了什麼?

別覺得不提前交代清楚背景就沒法講故事,無非一個檀溪城一個青牛山掃祭一個遇雨酒而已,這三個都是可以一筆帶過的東西,故事裡穿插幾句旁白交代一下就結了(就像你的對話中,黃掌櫃沒頭沒腦來一句“你言姐姐”,讀者會不知道他說的是誰,表達的什麼意思?),那樣還顯得你敘事手段豐富,不至於除了對話就是神態動作,把人看累。說真的,就這三點東西,多寫一個字都是浪費筆墨,或者說灌水,因為這些東西對於你的故事情節真沒什麼價值。咱們老說詳略得當,可怎樣叫得當?寫一個東西的字數配得上寫它的價值,一分錢一分貨,這就叫得當!話說回來,如果在這三點東西里,你還埋了什麼不得不現在就埋下去的伏筆,那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你的確可以多花幾句話的工夫好好拾捯一下里面的線索。但相信我,以現在這種兩千來字一章的開頭來說,沒什麼伏筆是必須第一章就埋下去的,除非情節設計確實精巧,順手就埋了。

宋天耀一進陸羽茶室,就有一名精明利落的中年人熱情的迎上來:

“先生,第一次來?是想要登樓上的雅間還是準備在一樓喝茶聽戲?”

“的確是第一次來,我剛到香港,早就聽說陸羽茶室的名字,今天特意來見識。”宋天耀對這名侍應生說道。

在四五十年代做茶樓的侍應生,可沒有九十年代的茶樓那麼簡單,只懂得迎客送菜端茶倒水就可以,四五十年代的侍應生,那絕對放到後世去做一家大公司的經理都綽綽有餘。

首先要講究眼力,這名客人來過一次,至少半年內都能記得對方的模樣,這才是一名像陸羽茶室這種大茶樓的侍應生該有的眼力,也是最基本的功夫。

其次,這種茶樓的侍應,無論男女,人脈廣到足夠讓後世那些業務經理目瞪口呆。

第三,頭腦靈活,善於交際,講究茶樓裡出現糾紛,不需要主理人出面,侍應就能搞掂一切。

而且這種大茶樓的侍應,並不靠那每個月五六十塊的薪水養家,每個月,他們最少都能拿回家一百五十塊。

“第一次來,而且是剛到香港?先生,老家哪裡?”聽到宋天耀說自己初來香港,這名侍應上下打量了一下宋天耀,禮貌的問道。

宋天耀說道:“我是潮豐人。”

“我也是潮豐人,大家老鄉,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儘管開口,先帶你進去找個位置坐,喝什麼口味的茶,我請。”這名侍應聽到宋天耀的話之後,馬上換了潮豐話,對宋天耀熱情地說道。

說著話,將宋天耀引到了一處安靜的位置,又幫宋天耀沏了一壺普通的紅茶過來,然後才坐到了宋天耀對面:

“我看兄弟你一定不會只是來飲茶,有什麼問題同我講,我叫吳金良,在這間茶樓已經做了七年,日本鬼子打來之前就在這裡做侍應,對香港我很熟,只要你開口,我一定能幫到你。”

這就是宋天耀來陸羽茶室的原因,他很早就聽木屋區的人說陸羽茶室有個侍應是潮豐人,叫做吳金良,為人義氣,最喜歡幫同鄉排憂解難,而且不會事前收好處,一定是把事情辦的妥妥當當,才肯收謝禮,而且絕不多收。

但是那些木屋區的人就算是來茶樓找吳金良辦事,無非就是找工作,找住處或者找失聯的親人等等這些,事後給謝禮,最多也只是一塊兩塊,能給到五塊的謝禮,對窮人來說就已經是極大的數字。

真正能讓吳金良賺到錢的,是此時的宋天耀這種人,至少表面看起來就不是木屋區出來或者逃難的窮苦人,斯文模樣一看就受過良好教育,在吳金良心中,這種人要自己幫忙辦的事,無論成不成,自己都少不了一份不菲謝禮。

“我也聽過良哥你的大名,在潮豐,各個鄉親都當你是無所不能的如來佛一樣,很多來香港的潮豐老鄉都受過你關照。”宋天耀對吳金良說道。

說完,朝著在一樓散座之間走動的賣煙女招招手:“一盒三五,多謝。”

賣煙女託舉著裝香菸的木盒走過來,宋天耀把五元紙幣放在盒子裡,自己取了一盒三五香菸,又放進去五毛的零幣對賣煙的少女笑笑:

“這是小費。”

“謝謝老闆。”賣煙少女輕輕蹲身行禮,乖巧的道謝然後走開。

五塊錢的進口三五香菸,絕對算是五十年代香港的高階香菸,很多人一個月累死累活都賺不到十包香菸的錢,即便是陸羽茶室這種算是較高檔的茶室,大多數茶客也只是抽兩塊半的好彩。

宋天耀拆開香菸的包裝,遞給吳金良一支,划動火柴,將兩人的香菸都點燃,晃滅了火柴才對吳金良開口說道:

“我叫宋天耀,十八歲,不瞞良哥,今天我來茶樓,的確是有件事求良哥幫手,我懂英文,懂數學,懂得做賬目,之前在澳門的一家洋行工作過半年,這次想在香港找份工作,不準備再幫老外做事,想找個中國人的商行做事。”

吳金良夾著香菸點點頭:“沒問題,一份工作,隨時幫你搞掂,想去商行做事是吧?那不知道兄弟你之前的洋行是做什麼生意,煤油,棉紡,木料,鋼鐵等等,哪一種?”

“最賺錢的那一種。”宋天耀吸著香菸對吳金良說道:“我想良哥應該知道我說的是什麼。”

吳金良輕輕的點了點頭,嗯了一聲。

所謂最賺錢的一種,實際上就是做走私,現在香港也好,澳門也好,各個商行只要有門路,都會做走私,因為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等利用聯合國大會於1951年透過對中國、朝鮮的禁運法案,對中朝兩國實行封鎖、禁運。

越是被禁,走私的利潤就越高,藥品,醫用品,汽油,五金用品,香蕉,鋼鐵,棉花……

除了華人的商行,美國洋行,英國洋行也都加入了這場走私盛宴之中,而且香港殖民政府對聯合國的“禁運”規定,也是陽奉陰違,表面上不斷頒佈法令,配合聯合國擴大禁運範圍,但是一旦壓力稍微放鬆,就馬上暗中批准各個商行的出口特定物品,因為香港實施禁運,蒙受損失最大的是英國經濟利益,這也是香港禁運管制時緊時鬆的原因。

在這種大環境下,走私,簡直成了港英政府預設的合法生意。

“我之前就在碼頭貨倉處工作,負責應付來盤查的水警和工商署,這次仍然也準備找類似的工作。”說著話,宋天耀從錢包裡取出五十塊放到吳金良的面前:“一點辛苦良哥的謝意,事成之後還有報答。”

對這種類似牙行的侍應,宋天耀始終不能認為太小氣,給的謝禮少,這些傢伙會不夠用心,謝禮越重,他們才拿得出等價的誠意。

吳金良即使做多了這種介紹工作的活兒,可還是不由自主的深吸一口氣,五十塊,他一個月茶室給他的薪水才六十塊,而且宋天耀說事後還有謝禮,這讓吳金良頓時想要拿出自己的本事,給宋天耀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

“兄弟,我收你的謝禮,但是話說在前,你求的這份工作,薪水最少兩百塊,很難得到手,我有個關係,但是要看你舍不捨得拿錢出來,千八百塊港幣換一份在商行的長久差事,你舍不捨得?”吳金良把桌上的五十塊港幣收起來,臉上的表情也隨之嚴肅起來。

宋天耀彈了一下菸灰,把錢包放到桌面上:“錢包裡有兩千七百塊,良哥覺得不夠,我再去銀行取。”

宋天耀的這句話讓吳金良心中更高看幾分,錢包裡現金兩千七百塊,這都已經是很多家庭眼中的天文數字,而且宋天耀還可以再去銀行取錢,這份輕鬆態度就讓吳金良對宋天耀多了不少好感,這才對嘛,求人辦事,一定要不怕花費,之前那些來找自己的老鄉,一個個求工作,給的謝意才只有一塊兩塊,吳金良全都打發他們去了工廠做工,真正的人脈關係,都是要留給宋天耀這種,捨得拿錢出來的年輕後生。

“太白海鮮舫(如今知名景點珍寶海鮮舫當時的稱呼)包下最頂層,開一桌酒席,請三個紅牌歌伶陪酒陪唱,海鮮舫之後去北角舞池夜總會飲酒跳舞,一整套流程下來,大概要八百多塊港幣,你如果點頭,我就去安排,潮豐商會會長的二公子是我這裡的常客,他家裡三個商號,如果這位二公子能點頭,你的工作完全沒問題。”吳金良盯著宋天耀的眼睛說道。

他在觀察,如果宋天耀眼中稍微一有遲疑,他就準備換個關係幫他介紹份稍次些的工作。

但是宋天耀沒有猶豫,從錢包中取出一千港幣遞給吳金良:“這是一千塊,就請良哥幫我安排。”

“好。”吳金良乾脆的接過這一千港幣,扭頭朝著櫃檯喝道:“二樓臨窗雅間,十年普洱一壺,我請宋天耀先生。”

這聲彩是他必須要喊的,這壺茶也是他必須要請的,不然他一個侍應,在茶樓卻做中介的買賣,早就被趕出去了。

但是請歸請,往常吳金良喊的最多的是,一樓雅座,花茶一壺,點心一籠,或者連點心都沒有,只有花茶一壺,那就表明賺的謝禮不多,而此時喊出的二樓臨窗雅間,就已經是陸羽茶室最好的雅間,十年普洱一壺單價就要二十塊,也算是茶室的上等茶葉。

一樓所有人頓時都看向吳金良所在方向,主要是看宋天耀,想知道到底宋天耀是哪個,這麼大手筆,能讓吳金良喊出十年普洱一壺。

宋天耀恰到好處的站起身,朝眾人微微拱手,朝著二樓走去,吳金良在後面低低的說了一聲:“宋兄弟,等我的好訊息。”

看著這個好似洋行高階職員的年輕人慢慢上樓梯,樓下散座的客人紛紛議論,他們都久來茶室飲茶,知道其中規矩:

“阿良今天要賺到,他大概將近一年都未請過人飲十年普洱,看來這次賺的不會少。”

“當然不會少,不過看這個後生仔穿著,不像是求到阿良的人。”

“等阿良回來叫他請我們每人一籠芝麻糕。”

這是小說《重生之出人頭地》裡的一段小劇情,在第3-4章,你可以試著思考一下,如果作者是你,你會怎麼寫?按你現在這寫法,是不是要上來先介紹一通陸羽茶館侍應生的職業素養和茶館裡規矩,再想辦法聯絡到香港的走私生意,最後進入故事?要真這麼寫,前面拋的那堆介紹就把讀者勸退了,更別說你故事的連貫性還剩幾成。

PS:這部小說值得你好好讀,裡面那種簡單明快的人物形象刻畫和故事銜接,真是深得香港警匪片的三分真意,犀利、夠味兒,讓人一看就停不下來。而裡面的各種佈設手法,也正是你欠缺的東西。

第二個,黃掌櫃跟李象玄那段劇情,趣味性在哪?反正我覺得在兩個人的討價還價。雖然這是個老得不能再老的橋段,但你還是沒寫好,連裡面基本的趣味性都沒勾勒出來,更別說那種跌宕起伏又讓人心領神會的刺激。如果你把那些可有可無的描寫都刪掉,空出來的筆墨都用在細化這段情節上,故事的精彩程度肯定會有所提升,具體能提升多少就看你的筆力和閱歷認知了。

同樣的問題還出現在李象玄和崔望間那段。寫故事的時候,你想要引出來的核心點(李象玄的身世、崔望的背景)肯定要時刻牢記,但那是在故事設計上該注意的東西,到落筆豐滿故事的時候,就不要顧此失彼了,那樣故事會顯得太乾,味道太淡。核心的那個點,說白了就一句話的事,在凸顯出故事趣味性的基礎上,乾脆利落勾出那句話,味道就出來了。比如這一段,你的設計挺好,透過兩個人的交流,在細節上把崔望這個人物的偽裝刻畫入微,然後他轉身一個變臉,用那種驚悚感去刺激讀者,深化對這個角色形象的認知。可問題是,你現在對那層偽裝刻畫得不夠,在讀者對這個人物的形象認知還很模糊的時候讓他變了臉,於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第三個,人物形象不夠鮮明。咱都不說那些配角,就主角李象玄,三章過去,小故事已經三個了,分別跟黃掌櫃、崔望、黃言言發生了人物連結關係,可別說問讀者,你問問你自己,你寫出了他哪一點性格特質?而形象不夠鮮明的角色,讀者是會代入困難的。不能代入就無法共情,而不能共情,故事就沒意思。

嚴格來說,這就是筆力問題,你知道怎樣設計劇情,但落於筆端卻達不到自己的預期。個人建議還是有意識訓練一下自己寫短劇情小品文的能力。

另外還有兩個小毛病想說一說:

掃墓,這個詞有些現代化了,在架空古代背景裡,文雅些用祭掃,粗俗些用上墳,看人物身份酌情選擇。此處個人建議用上墳,畢竟一個酒樓掌櫃,一個釀酒的野孩子,都是俗人,犯不著裝文化人。

知府大人VS城主,這個就很扯,世界觀矛盾了。知府是中央集權制度下的地方官職,而城主這東西跟中央集權制度不相容,我就不信你這裡指的兩個人分別在兩個不同的國度。如果真是這樣,請在知府大人前面加某國以示區別,不然你就真是該清楚的不寫清楚,沒必要太清楚的反而瞎費筆墨了。

標簽: 宋天耀  吳金良  茶室  侍應  謝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