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公元前5世紀的羅馬(2):抗擊入侵

作者:由 門下都尉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0-09-01

羅馬史看到這裡,結合史學家

李維

的看法,我把上述過程總結一下:

小塔克文

的上臺就帶有“原罪”,因為他的統治建立在伊特魯里亞人的默許以及個人野心之上。由於擔任國王沒有走法定程式,也就缺失合法性,這是他第一個軟肋。

琉克蕾西亞

慘劇確實是個導火索,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伊特魯里亞貴族

的殘暴,以及這些“歪果仁”與本地居民的尖銳矛盾。這也是小塔克文一直沒有處理好的問題。

塞爾維烏斯

改革以來,元老院對外國人敞開大門,羅馬本地氏族勢力被剝奪了,他們的不滿甚至仇視是導致國王被驅逐的重要原因。

在歷史上,沉默的大多數要麼沒有組織性,要麼缺乏行動綱領,最後就算抗爭也往往無疾而終。但從煽動人民起義到建立共和政體,如果沒有嚴密的規劃和長遠的眼光,恐怕是難以實現的。

公元前5世紀的羅馬(2):抗擊入侵

這後面,想必是羅馬傳統氏族力量在推波助瀾。

國王被趕跑了,伊特魯里亞人面對憤怒和清算也只能離開羅馬,可想而知,在羅馬人迎來共和的同時,羅馬國力下滑也是毋庸置疑的,羅馬的實力一旦不如從前,周邊敵對部族以及北方鄰居就開始虎視眈眈了。

可以說,羅馬共和國在新生之初面臨內部空虛外部強敵環伺的境遇。當下,羅馬共和國的第一個難題是如何生存下去。

步履蹣跚的共和國

公元前5世紀的羅馬(2):抗擊入侵

共和國的執政官

步入共和時代的羅馬,在政治系統上,做出了相應的修改,即由原先的國王—公民大會-元老院,變革為執政官-公民大會-元老院的體系。所謂執政官,就是任期為一年的國王。而正如前面所講的,古希臘羅馬的政治體系中,執政官或者國王,實際上相當於現代公司的職業經理人,真正的實權機構是公民大會,但如果你以為公民大會在共和時代真的能夠反映民意,那就大錯特錯了,背後操縱它的,實際上是元老院裡的寡頭,在那個時候,所謂的共和,就是寡頭政治。

最初的羅馬由數百個氏族組成,在羅慕路斯建國初始,就從各個氏族裡選擇德高望眾者組建元老院,這些人大多是羅馬本地貴族代表。不要認為元老院就是一老幹部活動中心,這個機構相當於古代的智庫,他在布匿戰爭以前,一直屬於羅馬政府的諮詢機構。從羅馬建立伊始,伴隨著他征服世界的腳步,元老院不斷吸納著最強大腦,為羅馬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和智慧。雖然這個機構出了許多貪婪之輩,但總體上為羅馬保駕護航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元老院除了建議和諮詢的義務,還有兩個否決權(不到關鍵時刻一般不用),一個是否決國王(執政官)的權力,這是為了防止暴政;另一方面,它還可以否定公民大會做出的呼籲和決定,這是為了防止暴民。

與元老院相對應的,是公民大會,它由羅馬全體市民組成,人們在此集會,發出呼聲和意見,並且投票產生羅馬國王等一系列高官。公民大會是羅馬最高權力機構,不僅可以選舉官員,還對於戰爭、外交等國家行動有投票決定權。

從這一系列制度設計可以瞥見,當初羅慕路斯建國時,想的一定是與追隨者緊密團結,榮辱與共!因為羅馬身處義大利中部四戰之地,無險可守,面對虎視眈眈的部族和強敵,想要生存統治者必須同大家榮辱與共。

用時髦的話講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不難看出,羅馬王政時代的權力設計是三角關係。事實上,國王的權力被元老院和公民大會限制。而除了選舉國王的時候要經過元老院的肯定,而更多的時候,國王需要考慮服從羅馬公民的意志。因此國王們在執政中,會逐漸偏向於親近廣大人民。

然而,隨著伊特魯里亞大戶們的遷入,北方鄰居對羅馬的影響與滲透日漸顯著,甚至連國王都是伊特魯里亞人了,此時外來移民與本地人的衝突恐怕是比較尖銳的。塞爾維烏斯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是打算使外來者與本地人相互融合,但當伊特魯里亞人獲取政治權利後卻事與願違——首先發難的反而正是他們!是他們拋棄塞國王,推出小塔克文。而從小塔克文和家人的行為,可以看出這些外來者彼時對羅馬人是怎樣的專橫不講理。於是羅馬本地貴族在時機成熟後,趕走了伊特魯里亞人,建立了共和國羅馬。

公元前5世紀的羅馬(2):抗擊入侵

執政官的護衛所拿的大棒槌,叫做法西斯,是絕對權威的象徵

而隨著羅馬走進新時代,其政體變成了

執政官——元老院——公民大會

,由於執政官取代了終身制的國王,其任期只有一年,而任期結束要麼繼續參加競選,要麼迴歸元老院,因此執政官更容易偏向於元老院——貴族階層。因而在共和時代貴族與平民的矛盾凸顯了出來,這導致了羅馬內部不穩,就好比桌子的三條腿被卸下了一條。

那麼羅馬貴族是怎樣的的一群人呢?

部曲與被保護人

公元前5世紀的羅馬(2):抗擊入侵

羅馬貴族

羅馬貴族們不僅有權有錢有土地,他們還被稱為保護人,因為與之對應的還有被保護人。

中國古代的部曲類似中世紀東歐的農奴與家兵的結合體,他們屬於社會的底層,基本屬於委身地主的農奴,而到了戰亂,比如三國時期,他們更是追隨主人亦兵亦農,大地主們也因為大量部曲的存在而成為軍閥。曹操在第一次出兵攻打鄴城的時候,整個正規軍就被河北豪族的部曲們迎頭痛擊,可見其規模和影響力。在羅馬,當年一個貴族打仗後面跟著五六千個被保護人也是不足為奇的。

而話說回來,羅馬的保護人和被保護人,可不是那麼簡單地主人與奴隸的關係。因為在帝國時期之前,在古羅馬,這種關係是被明確寫入法律的義務與權力——被保護人都是自由公民,只是在需要時,他們會跟著保護人征戰沙場,甚至幫保護人拉選票。作為保護人,則對其被保護人負有支援的義務,比如被保護人經商失敗,保護人有義務前去幫扶一把。而兩者之間的失信行為,被認為是極其罪惡的。

同樣可以想見,隨著伊特魯里亞貴族的遷入,大量被保護人也跟著來了羅馬,這也是擴充了新貴們的影響力,羅馬傳統貴族當然不樂意了。而羅馬貴族長期以來,也是透過其和被保護人之間的配合,左右公民大會選票結果的。

總之,農奴和部曲,實際上是沒有財產沒有自由的奴隸;而被保護人,更像是追隨保護人集團公司的參股員工。從此,我們也可以推測出,當羅馬農牧經濟出身的貴族趕走了伊特魯里亞人的貴族,其中流失的不僅僅是資金,更是重要的人力。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認為,所謂貴族與平民的對立雙方,其實指的是貴族及其被保護人的利益集團,與一般的普通公民。被保護人制度是羅馬貴族中的一大特色。而羅馬貴族在步入共和後於利益前表現出自私,利己的同時,在外敵來襲時,也體現出當擔的一面。總之,這是很有意思的一個民族。

公元前509年,是羅馬步入共和的年份,羅馬人趕走了國王,可是他們還來不及慶祝,就不得不面臨政體不穩、外部衝突、國力被抽乾的窘迫狀況。而那時的義大利半島,部落衝突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基本上誰的拳頭大,誰就能睡個安穩覺。隨著羅馬實力的下降,周邊的小部落一夜之間乖寶寶變野狼,羅馬瞬間成為四戰之地。同一時間,小塔克文和他的追隨者們四處求爹爹告奶奶找人幫忙復辟,其中還真有人被他說動了。頓時,入侵的陰雲籠罩著羅馬。

迎擊小塔克文

小塔克文在義大利半島北部可一直沒閒著,他先是策劃並唆使一群年輕人政變來迎接自己上位。這些年輕人可都有來頭,其中有兩位執政官布魯特斯的兒子和科拉提努斯(後簡稱阿科)親戚。

要問這些人怎麼可能參與政變呢?因為在共和時代,能進入元老院的都是氏族中的族長,對於年輕人而言,過去靠能力被國王破格提拔的好日子已經過去了。這幫小年輕經不起小塔克文的誘惑,心裡一合計:雖然走進新時代了,但要論資排輩的話,啥時候能輪到我啊?想到這裡,這幫小年輕就義憤填膺,他們就認認真真開始準備政變了。於是事情就暴露了,所有人都被安保隊抓起來了。

公元前5世紀的羅馬(2):抗擊入侵

布魯特斯像,早期的羅馬人不愛留鬍子,曾經留不留鬍子是區分羅馬人與希臘人的重要標誌

抓起來就要審判,審判的官員估計也犯難,這些都是惹不起的人哪!這幫娃哪個不是權貴的家人?到這個份上,執政官們不得不親自出面了。

面對親人的審判,曾痛失愛妻的阿科一言不發哭得稀里嘩啦,他實在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家人再遭到殺害,而身為共和國的執政官,他又不能明說自己的訴求。於是只能用淚水來獲取人們的同情。

但此時布魯特斯站出來了,他面無表情,極其嚴肅地審問了兒子,簡單的問答後,他先一步將親生骨肉送上絞架。事情到了這份上,科拉提努斯(阿科)已經別無選擇,從此他辭去公職並離開羅馬,事情平息之後羅馬人迅速選出了一名新的執政官,他是一名貴族,叫

瓦萊裡烏斯

事情很快被抹平,小塔克文覺得很失望,覺得文的不行得動武了。於是他領著伊特魯里亞人贊助者提供的軍隊浩浩蕩蕩殺向羅馬,得知訊息的羅馬也立即由兩位執政官帶隊前去迎敵。

當率領伊特魯里亞先鋒騎兵部隊的

阿隆斯

(小塔克文長子)與率領羅馬騎兵部隊的布魯特斯遭遇時,仇敵相見分外眼紅。於是先王長子要跟對面的執政官約架單挑,後者爽快的答應了。倆人大戰n個回合,結果雙雙倒斃。

執政官和王子戰死,不僅羅馬人怒不可遏,小塔克文也痛心疾首,兩軍頓時廝殺在一起。據說戰鬥打了一整天,雙方傷亡都很大,戰鬥直到夜晚才結束,雙方都收兵回營了。可第二天一早,羅馬人回到戰場準備再戰,卻發現伊特魯里亞人已經撤了。

公元前5世紀的羅馬(2):抗擊入侵

截圖自遊戲《羅馬2全面戰爭》,不錯的遊戲

沒有太多的史料說明為什麼敵人會撤退。從綜合實力來看,伊特魯里亞軍隊絕對在羅馬軍隊之上。而從這一過程的記錄我們不難推測,伊特魯里亞人根本不想好好為塔克文賣命。因為羅馬不僅是四戰之地,也不是啥富裕的地方。經過一場戰鬥發現,儘管小塔克文能征慣戰,儘管伊特魯里亞軍隊裝備好人數多,但羅馬人團結一心也沒有讓對手佔到啥便宜。這樣下去,伊特魯里亞人心裡一琢磨,我要是投入的比收穫的大,那就拜拜了您內!

而從阿隆斯要求單挑羅馬執政官也可以看出來,伊特魯里亞騎兵隊可不是那麼好調動的。要知道那會養騎兵可貴著呢,能當騎兵的,都是非富即貴的出身。我們跟著你,那是幫您擺擺造型用的,夠給你面兒了,要讓我死磕,我才捨不得呢。阿隆斯當時恐怕也也是盤算著如果直接幹掉對方高階指揮官,伊特魯里亞人才會盡力吧。

瓦萊裡烏斯的大敵:丘西國王波塞納

羅馬人這邊剛舉辦完凱旋儀式,屬於伊特魯里亞聯邦的

丘西國王波塞納

經不住小塔克文的遊說,決定用武力幫助這位老兄一把,於是第二次羅馬保衛戰打響。

公元前5世紀的羅馬(2):抗擊入侵

丘西位置

公元前5世紀的羅馬(2):抗擊入侵

丘西位置

丘西國不但實力雄厚,而且國王波塞納本身就能征慣戰。當他率軍抵達羅馬城外臺伯河附近時,便與羅馬軍遭遇,雙方就爭奪河上橋樑大打出手。伊特魯里亞人裝備精良人數眾多,在他們看來,羅馬軍簡直就是一群叫花子,正規軍打叫丐幫簡直不要太容易,於是正規軍一撲上去就被打得大敗,透過臺伯河的橋也被毀了。

公元前5世紀的羅馬(2):抗擊入侵

橫穿羅馬的臺伯河

緩過神來的波塞納發現跟羅馬軍隊打野戰要不得,於是他徵集船隻強渡臺伯河,將羅馬周圍的平底、小山丘以及水道全部封鎖,由於水道被控制,運送糧食的道路被阻斷。

公元前5世紀的羅馬(2):抗擊入侵

當伊特魯里亞人準備困死羅馬時,某天突然發現城內羊倌們趕出大批山羊。伊特魯里亞人士兵們見羊眼開於是全部從營地出來搶東西了,現場一片混亂。藉此機會,羅馬軍突然衝出城大殺四方。伊特魯里亞人又一次吃了虧,但羅馬城裡的糧食也正式告罄。

正當人們一籌莫展時,一個叫

穆奇烏斯

的年輕人站出來,他表示願意冒死刺殺敵首波塞納。於是他身負重託潛入了敵軍營寨,好容易混進去了,但發現軍營里正在發軍餉,到底誰是波塞納呢?這哥們疑惑半天,後來他注意到一個衣著華麗的人正在發錢,於是衝他而去,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穆奇烏斯覺得戰爭結束了,卻被波塞納抓住了——他殺掉的是波塞納的侍從。

當波塞納拷問這位刺客時,穆奇烏斯意志堅定,他請求波塞納給個痛快的,為了明志,他掙脫了韁繩,把右手按住火把以示決心。焦糊味把大家震懾到了,波塞納打心眼裡佩服這狠人,從這位年輕人的行動中他也看出羅馬人的態度,原來這是一群能“玉碎”的光腳貨,我們穿鞋的還是別把事兒做絕了。於是他表示很感動放走了穆奇烏斯,接下來的時間裡,波塞納迅速完成與羅馬人的談判,獲得了雙方滿意的條款,於是就撤軍了。

據史料記載,該條款主要是為了鞏固波塞納在羅馬的影響力,這明顯對波塞納是非常有利的,而到了波塞納兒子那一代,隨著羅馬成功擴張,該條款成了一張廢紙。

波塞納走後,新生的共和國主要的外部威脅算是被擊退了。可新生的羅馬共和國真的就過上舒坦日子了嗎?

標簽: 羅馬  魯里亞  伊特  塞納  塔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