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如果一輩子堅持做一件事為此傾盡所有,直到生命結束也沒有成功,是否值得?

作者:由 命0123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9-03

如果一輩子堅持做一件事為此傾盡所有,直到生命結束也沒有成功,是否值得?命01232022-09-03 21:04:33

源於認知始於無知。

認知事理的不同造就了人性方向的不同。人性為本,所遇事理為何則習性、習氣為何。習性習氣①影響著行為習慣②,而習慣又改變著性格,那麼性格就決定著命運方向的不同。所以人生中的吉凶、善惡、禍福皆為我等自作。(人性為本,以直報之。)

[事理:即世事情理,明理知事。又指:人事物情理。人指生靈;事指事件;物是導向;情指心緒;理指原由。由此五者、習氣習性始生。]

①習氣習性:遇事後的“慣性”(第一主觀)反應行為和思維主見,性情習慣。

②行為習慣:“環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中國哲學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分別從儒釋道三家的思想去回答這個問題?

——————————————

人活著不正是一條命麼,命沒了沒命了,人也就歸去了。

命定是命定,命運是命運。命定是有生必有死,有存必有亡,有聚必有散。。。諸如此類。 而命運是命由己運,是行駛自己的人生方向與道路。

人生分為方向與道路;

人生方向指:個人造就,家庭天倫,學術求真,治病扶症,社會環境,服務於眾,科研成果,文明教化,。。。等等這些。

人生道路指:愛好,理想,夢想,職業,專業,技能,知識,學歷,文憑,能力,地位,金錢,。。。等等這些,皆屬於道路。

[人生方向是可以兼併與多選的,但是人生道路往往是變動改變的。比如說:學了一個專業結果不對口,又去做別的去了,這個就是道路的變動。]

用命行命:

人為父母所生所養,卻歸天地所有所育,其命為己所行所用。

[身體髮膚授之於父母故父母僅有一定的生養之權(誕生、監護),沒有主宰之權(父母與子女是相互關係,認的是生、養之恩,而非是其不良作為行徑。)。

生死來於天地亦歸於天地,天地擁有我等的生死、但卻並不主宰、不掌控、不佔有。天地與我正如我與體內細胞,試問人能主宰自身體內的細胞嗎?答案是不能。(故天地與我同一,萬物與我共生,非我之所有為我之所用。)

命之伊始,本然自然,自然而然。]

人為父母所生所養,卻歸天地所有所育,其命為己所行所用。

尋找、認知到符合自己的位置(世事情理,結合自己自身現狀。),並甘願以自身性命去行的一條路或多條路(或甘願奉獻自身性命也要去守護、去要做的一件事或多件事),這就是我們為之活著的命,我們的命或主動而行或被動而為(以命而行)。

尋路(尋位置):

怎麼尋找人生方向與道路呢?就是反省過去的經歷再結合現在的情況,省察自身的方向與道路然後去行駛日後的人生。 人生道路是抵達人生方向的方式、它不是目的地。在人生方向上,所選擇的道路只需要體會、學習與接納即可,而無須去要牴觸、抱怨與求取。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這裡說的志於學,所指便是道路,三十而立立的便是人心人性、明理知事、人生的方向。儘量在三十歲之前,應多學習道路,勇於嘗試不同的道路(在嘗試不同道路的過程中要去認識、學習、體會、體驗與接納;大可不必去抱怨、求取、牴觸與退卻,更沒必要去比較、貪執、區別與不捨。從而每個人尋找到各自的人生方向、位置。)

注意:最好不要沒有方向的東搞一下西搞一下]

行位置:

實際上是要找到上面說的可以拋卻生死甘願以命去行的位置,那個才是我們的命。

但是,若找不到以命而行的(雖千萬人吾往矣),那麼就找個人喜好愛好,找一個能使自己愉悅(越來越奮進)的道路與方向。

——————————————

胎兒習氣:

先天習氣的型成: 先天狀態下胎兒會產生意識,而這也是認知事理、習氣的產生來源(也是胎教的來源)。 什麼棍棒底下出孝子、不學習就揍的此等觀念都是一種轉化“習氣”的方式。 男女兩精相合的那一刻,天時地理人事等等都會出現(可百度“年月時的形成”)。此時身體機能利弊優缺也會顯化。

一個孕婦吃的食物會化作微量元素進入到羊水,然後胎兒透過吞食羊水或其他方式就能嚐到食物的味道。 如此,食物尚能被胎兒體會,更不用說母親的情緒、習氣習性了。

《道德經》中的核心或精華是什麼?又如何理解“無為”與“上善”?

人到底是為了什麼活著呢?

人一生的軌跡是不是已經被預先安排好的?

人性善惡?有多複雜?又會產生什麼可怕作為?

你如何看待因果報應?你相信因果報應嗎?

僅供參考

標簽: 習氣  人生  方向  道路  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