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一年級的孩子應該這樣管教!

作者:由 明鏡365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0-07-08

案例——

一年級的兒子上課不聽講,放學不寫作業,不認真聽你說話。如果犯錯,你說他,他只會哭,或者頂嘴,考試最後一名,在全班同學面前被批評,也沒有羞恥感,沒有愧疚感,永遠以自己為中心,沉浸在自己世界,想問問有沒有辦法改善一下?

解析……

作為小學生的父母總希望孩子能獨立自主、有效溝通,但卻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能力範疇,要讓他們順著自己的意願來做事,說話,而這樣就有點牽強了,還是要順其自然、因材施教好一點。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其實也是人類的天性,無論年齡大小,都有不同的玩物,所以,要磨滅這部分天性實屬逆天,當然,如果真的被“改造”成功,那就準備好要照顧他的一生,直到你的生命終結為止,而那時,他是否能自己照顧自己呢?玩耍的最大好處就是在玩耍中激發和訓練自己的能力,比如思考力,協作力,決策力,自生力,生存力,識別力等等,總之,就是讓自己如何面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很多父母在孩子玩耍的階段卻一點點把這部分的機會剝奪,導致孩子青春期網癮、出走、輟學,這都是後遺症,也是很多父母不能接受,也不願承認的事實,悲哀啊!小學階段是孩子最後的玩耍階段,所以學習任務並不繁重,這樣安排的目的就是滿足孩子這個部分的需求,可是愚蠢的家長開始給孩子報讀補習班、興趣班,安排的滿滿的,不但自己累得行屍走肉,孩子更是生無可戀。為什麼不放過孩子,也放過自己呢?一家人接觸大自然,可以安排自己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好嗎?父母要想孩子專心上課聽講,變成優秀的人,就讓他有足夠的玩耍時間,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尊重你,尊重這個社會,因為你先尊重了他。

夫妻關係對於孩子的感知可以起到很大作用,也能對孩子的學習狀態有很大幫助。孩子沒有羞恥感和愧疚感,是因為父母沒有讓孩子有這方面的體驗,而且這個時候的孩子對於情感本身就不豐富,而那些情感反饋的現象都是父母(成人)定義的。而更多的情感和情緒是父母的輸出。父母的關係和美,孩子對於情感的感受就豐富而積極;父母的關係疏離,孩子對於情感的體驗就寡淡輕薄,有時就是沒皮沒臉的。所以,不是孩子沒有這種感知,是因為無知或者麻木,無論怎樣,都需要父母來建立完善的情感系統,在孩子經歷時,可以給孩子解讀和引導,因為,孩子更多是用情緒來反應出來的,聰慧的父母就會捕捉到,愚笨的父母就視而不見,只關注自己的需要。

人人都有犯錯的權力和資格,而對於成年之前,只要不涉及法律範疇,犯錯越多,對於今後的人生路越順暢。但是,如果孩子只要犯錯就遭到謾罵、指責、鄙視、冷嘲熱諷的對待,孩子要麼膽小如鼠,要麼死皮賴臉,這都是反常的,目的還是認識不到錯誤的意義和價值,失敗是成功之母,不面對這個母親,不去認知這個母親,甚至嫌棄這個母親就能成功了嗎?怎麼可能!這都是天方夜譚、異想天開的事兒。所以,要想孩子早獨立、少犯錯,在小時候開始,犯錯越多反而越能培養起來屬於自己的成功體系。

總結,給孩子屬於孩子的天空,撐起父母自己撐起的天地,尊重彼此的存在形式,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你希望孩子做到你希望的那樣,請你先去做到,少用腦,多行動。

標簽: 孩子  父母  犯錯  玩耍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