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名詞解釋

作者:由 liliy錦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9-11

【術語】

每一行都有專用的名詞,由本行的大師注入特殊的定義,稱為“術語”。這是他們共同的語言,交談時可以省去多少唇舌。認識某一行業,從瞭解他們的術語入手,把符碼破解,把箱子開啟,基本上能看見全面。

文學家常用術語表示他們的觀念,我們討論寫作,常常要使用這些術語。瞭解這些術語是什麼意思,討論起來就很方便。

【文學】

文學是“用語言文字表現思想感情”。中國有文言的傳統,前賢談文學,只注意文字。現在受西方理論的影響,加上了語言。西方學者認為,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思想是內在語言,寫出來的是書面語言,說出來的是口頭語言。我們今天雖然在歐風美雨之下用白話寫作,還是不能只稱語言、刪去文字,只能兩者並舉,有時簡稱“語文”。

這裡強調錶現思想感情。你買了電視機,箱子裡有一份說明書,也是用文字寫成,不能算是文學作品,因為裡頭只有裝配技術。

【思想】

指人的想法、理念、判斷。人是“會思想的蘆葦”。樂觀,悲觀。唯心,唯物。激進,保守。有些教育家主張苦讀,要能承受壓力;有些教育家主張快樂,拒絕壓力。這些都是思想。人需要了解別人,也需要爭取別人的瞭解、認同,因此要能夠使用語文。

【情感】

指喜怒哀樂愛惡欲。人是“有情的眾生”。現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盛行旅行文學和飲食文學,作者表現了山水之樂和口腹之樂。我居住的地方很容易讀到移民文學,它分享了作者動心忍性、披荊斬棘的艱難

一般來說,文學多半寫苦悶,所以說是“苦悶的象徵”。用文學藝術宣洩苦悶,利己利人,所以說是理想的出口。強調一句:苦悶是原料,成品必須是藝術,吞進去的是沙,取出來的是明珠。所以,作家受人尊重。

【媒介】

我們內心的思想感情,外人如何得知?你如果寫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或者寫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我們就能知道。這是藉著語言文字形之於外,讓別人能夠了解、感受。在我們和讀者之間,語言文字好像是媒人、介紹人,因此稱為“媒介”。

研究大眾傳播的人認為文學寫作是一種傳播行為,他們用收發電報做比喻,全部流程是:

發報人—意碼—符碼—傳送—符碼—意碼—收報人

作者好比是發報人,他先把內心的意念(意碼)做成符碼(語言文字),經過發表(傳送),對方收到符碼(閱讀、收看、收聽),還原成意碼,瞭解了你的意念是什麼。

繪畫以色彩線條為媒介,舞蹈以肢體動作為媒介,音樂以聲音(音符)為媒介,電影呢,他們說以鏡頭為媒介。

成語有“心心相印”“心電感應”,詩人說“心有靈犀一點通”,表示沒有媒介也能傳達。陶淵明有無絃琴,武則天有無字碑,美學家克羅齊說直覺就是表現,這些說法都表示媒介不重要。

媒介不重要,甚至不需要,我要講的他已經知道了。他是不是真正知道了呢?他心中所領會的,是否和你要傳達的相同呢?讀白紙黑字尚且有誤解!還有,他一個人知道了,座中的其他人呢?他們也需要知道啊。即使座中的人都知道了,還有千千萬萬不在座的人呢,還有後代子孫呢!

摘自《作文六要》王鼎鈞

未完待續……

標簽: 媒介  符碼  文學  術語  意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