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那個8歲學8門語言、11歲考入哈佛、17歲當教授的天才,為什麼會被送進精神病院?

作者:由 芝士圈留學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8-15

人人都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可是天才哪兒有那麼好養?就算是天賦異秉的孩子,也有可能被養廢。

上個世紀初,一名叫鮑里斯·塞德茲(Boris Sidis)的烏克蘭裔美國心理學家在到處宣揚自己的育兒心德。

那個8歲學8門語言、11歲考入哈佛、17歲當教授的天才,為什麼會被送進精神病院?

他還寫了本“育兒寶典”,書名叫《塞德茲的天才教育》。

那個8歲學8門語言、11歲考入哈佛、17歲當教授的天才,為什麼會被送進精神病院?

裡面提到,每個孩子都是“天才”,但絕大多數的“天才”恰恰都被他們的父母用非常失敗的教育方法培養成了庸才。言下之意,他的培養方式能夠幫助那些望子成龍的父母避坑。

不過,塞德茲教授確實有個天才兒子,名叫威廉·詹姆斯·塞德茲(William James Sidis)。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展露出了驚人的才智,被稱為20世紀初的神童。

那個8歲學8門語言、11歲考入哈佛、17歲當教授的天才,為什麼會被送進精神病院?

這個小孩有多神呢?

18個月大時就可以閱讀《紐約時報》;

4歲閱讀《荷馬史詩》;

6歲自學解剖學和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

8歲透過MIT的入學測試,並熟練地掌握英語、拉丁語、法語、德語、俄語、希伯來語、土耳其語以及亞美尼亞語,並自創了一門名叫Vendorgood的語言;

11歲進入哈佛大學,成為該校史上最年輕的學生之一…

這一切,都讓塞德茲的教育方式顯得非常有說服力,無數家長把《塞德茲的天才教育》視為育兒聖經。

然而事實上,這些把《塞德茲的天才教育》視為育兒聖經的家長,沒有一位能成功複製塞德茲的經驗,甚至為自己的選擇後悔不已。

其實,如果你的父親是心理學家,母親是醫生,並且雙親智商極高,那麼在父母的薰陶與培養下,你的智商自然也不會太低。所以小威廉自然和普通的孩子不一樣,在父母的饋贈下,他本來就不是一般的小孩。

那個8歲學8門語言、11歲考入哈佛、17歲當教授的天才,為什麼會被送進精神病院?

而且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震驚世人的天才型人物,小威廉的父母大把大把地砸錢,買來圖書、地圖等學習工具,在他身上進行了一系列的“魔鬼早教培養實驗”。

從出生後,他的嬰兒床邊就掛滿了字母,希臘神話是威廉的睡前故事,6個月他就能講出“我喜歡門”這樣邏輯完整的句子,8個月,他開始自己拿湯匙吃飯…

隨後,他無論學什麼,做什麼,都是開掛模式。據說他的一生中一共學會了200多種語言,並能在它們之間進行快速翻譯。

語言天賦開掛也就罷了,他在數學上的才華也無與倫比。他可以透過自創的對數,算出歷史上任意一天是星期幾,那個時候他才6歲。8歲時候他還糾出了數學教科書上的一個錯誤。

但是由於整個嬰幼兒時期,小威廉都在獨自苦讀,所以他天才的表現背後,卻和一般的孩子有很大不同。

他沒有可以交往的朋友,沒有單純娛樂的玩具,搞不懂同齡人的生活,更談不上享受童年的樂趣,很多時候,他都表現得過分沉著和壓抑,不像一個孩子。

那個8歲學8門語言、11歲考入哈佛、17歲當教授的天才,為什麼會被送進精神病院?

與此同時,他的日常行為伴有嚴重的強迫症,例如:他無法容忍餐廳侍者哪怕是晚一分鐘的上菜,如果不小心遲了,他就會難受地雙腳亂蹬,並用叉子用力地敲打桌面,整個人寫滿了焦躁不安。。。

但是這一切,並沒有被他的父母看在眼裡。

威廉9歲的時候,他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已經超出了父母的預料。

他們一致認為,一般的學校教育滿足不了兒子的發展,並果斷為兒子申請了哈佛大學。

那個8歲學8門語言、11歲考入哈佛、17歲當教授的天才,為什麼會被送進精神病院?

毫無意外地,才9歲的小威廉順利通過了哈佛的招生考試,但是哈佛以孩子“心智不成熟”為由,拒絕招收他。

又過了兩年,哈佛終於頂不住威廉父母的糾纏,同意招收了11歲的威廉。他成了當時哈佛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新生。

但是漸漸的,周圍的老師和同學發現,威廉雖然智商超群,但在心理和情感上還是個孩子,無法融入周圍的環境。而且這個天才兒童也不太正常,比如在不該笑的時候長久而怪異的痴笑,甚至因此被當作精神病患者送進醫院。

1914年,16歲的威廉終於從哈佛畢業了。

離開學校,他以為自己的任務完成了,可以遠離公眾的視線,擺脫自己父母的控制,擁有一個完美的人生,但是圖樣圖森破。

他的父親已經為17歲的他在萊斯大學找了個歐幾里得幾何、非歐幾里得幾何和三角函式三科助教的職位。

那個8歲學8門語言、11歲考入哈佛、17歲當教授的天才,為什麼會被送進精神病院?

然而,稚嫩的面孔,總會招來別人異樣的眼光。那些比他還年長的學生,怎麼可能服從一個小屁孩的管教?不到一年,他就鬱悶地結束了教學生涯。

之後為了躲避父母、躲避公眾的視野,他從一個城市搬到另一個城市,從一份工作換到另一份工作,並且經常使用別名,最後在波士頓的五月暴力遊行中被抓。

那個8歲學8門語言、11歲考入哈佛、17歲當教授的天才,為什麼會被送進精神病院?

之後他的父母安排律師將他從監獄中撈了出來,並把他送去療養院待了一年。但很快父母又出手了,他們決定要改造兒子,不答應就送他去精神病院。

威廉恨透了父母的改造和安排,打死不從。

1921年,他終於遠離父母,一個人四處遊蕩。此後漫長的人生裡,他隱姓埋名,寫了許多書,其中就包括了一本多達1200頁的美國曆史。他的一生,至少使用了8個筆名,大部分書籍從來未被廣泛出版過,或者說,沒有人知道他到底默默無聞地進行了多少創作。

1944年7月的一個夏日,威廉的房東發現他在波士頓的一間小公寓裡昏迷了,因為嚴重的中風,他在家中奄奄一息,而那之後,他再也沒有恢復知覺,在不久後離開人世,享年46歲。

從出生那一天起,威廉就註定成為了父母的實驗品。

也許他的父母的出發點是對的,每個孩子經過培養都能成為天才,但他們做了一個最錯誤的示範:天才是一個“人”,不是實驗品,更不是用來炫耀自己成就的作品。

他知道如何培養天才,卻不知如何去愛護一個天才。

那麼多年過去,人們提到威廉更多的都是一種遺憾,那個驚才絕絕的少年是個“悲劇的天才”,他年少成名,輝煌一時,成年之後卻泯然於眾人,沒有什麼突出的成就。

但如果讓威廉自己來選,一定是後半段人生更有存在的意義。

芝士圈留學作為專業的DIY留學平臺,一直致力於為所有的留學申請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蒙圈兒也衷心的期待著所有20Fall的同學都能早日拿到自己夢校的offer!

標簽: 天才  父母  威廉  塞德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