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老子所倡導的無為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否矛盾?

作者:由 知易而行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07-31

老子所倡導的無為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否矛盾?

道德經

第一次

說無為“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二次

“為無為,則無不治”

第三次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第四次

說的更明白了,“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老子所倡導的無為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否矛盾?

圖片來源網路 | 侵權請聯絡刪除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廣成子傳道於黃帝,後延綿五千年一直有帝王之學的痕跡。

道家學說從一開始就是帝王之學,老君爺說的無為也是針對侯王這個階級來說的,這是一種治理方法,而不是個人的生活方法,只不過到了後世,隨著社會結構和人類文明的進步,道德經被賦予更多的時代含義,不斷的被賦予新的含義,才脫離了帝王之學,走向道家學說,走向了民眾,成為修身的指導經典。

如果你非要去學,如果不是與時俱進,而是食古不化,就只能像一個窮光蛋去學富人生活一樣,結果只會是負債累累。

老子所倡導的無為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否矛盾?

至於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道德經》本質上就是教人活的更好,教王侯活的好,教普通人活的好;既然是要活的好,就必須面對現實,所以老君爺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你不能指望你是天地的寵兒,你也不要指望你是聖人的寵兒,萬事萬物皆需自己去競爭,真正公平、公正的來面對這個世界。

但很多人很弱怎麼辦?是不是就要被徹底淘汰呢?道德經並不是一本強者的經典,而是闡述自然之理的經典,道德經中的柔弱勝剛強,這也是自然之理。

老子所倡導的無為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否矛盾?

強弱之變在於勢

,能明白大勢的規律,則能以弱勝強!故老君爺在說完上善若水就說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在合適的地方,有合適的心態,有合適的方法,有合適的技能,掌握合適的時間,就可勝過剛強,後人所說的天時地利人和來源於此。

你覺得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但活下去的真的是強大的動物嗎?曾經地球上都是恐龍,後來呢?恐龍腳底下的小動物在後面統治了這個世界。老君爺說了一個很深刻的道理只有合適的,沒有最強的。

老子所倡導的無為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否矛盾?

這點在後世的道家學說中有充分體現,如《鶡冠子》中“中河失船,

一壺千金

”,你如果在激流之中失去了船,這時你身上如果有黃金,是害怕被黃金拖下水、扔掉黃金,還會願意用千金換一個救生圈呢?

無為並不代表無所作為,而是以超脫的心態來看待世間萬物,當你能夠以更高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行為,能從宏觀上來描述微觀的,自然是通融無礙,無論你是帝王還是普通人,都會得到真正的逍遙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