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富者恆富”與“富不過三代” ——讀《金翼》有感

作者:由 王小二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16-05-02

中國有兩句古話:“富者恆富”、“富不過三代”,我一直十分驚奇於為何這一對看似矛盾的命題能同時流傳千古;“富者恆富”的例子在新中國有很多,但為何會有“富不過三代”?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了這樣的分歧呢?讀完《金翼》以後,對這個問題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金翼》是一部小說體人類學著作,雖然其描寫的故事發生在將近一個世紀前的中國,但我驚奇地發現它所講述的生活習慣和民間習俗等細節與現在的中國農村生活出奇地相似,而且這種相似現象並非僅僅侷限在江浙一帶,至少據我所知,河南和重慶的農村生活與之也有著很高程度上的相似。這使得兩個不同時代的人的生活,至少在生活心理和思維方式上有著很大的相似。所以它對現今人們的生活仍然有著很大的指導意義。

《金翼》圍繞著東林一家的生活而展開,在故事的開始階段,東林和芬州的生活軌跡有著很高的相似度,他們都是白手起家,透過雙方的奮鬥,最終開啟了各自的發家史,於是東林有了“金翼之家”,芬州有了“龍吐珠”,二人在各自家族中都佔據著很高的地位。但是二人隨後的發展卻有了質的不同,東林藉助現有的條件,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己,使自己發展地越來越好,而芬州卻從此開始走下坡路,最終又回到了故事開始時的境地。這樣一對姻親兄弟,以相同的方式開始卻以不同的形象落下帷幕,不得不承認這其中蘊含著巨大的人生哲理。本文則是要透過對《金翼》中東林與芬州兩大家庭不同命運的分析來揭示出“富者恆富”與“富不過三代”的關係。

一、

關係

“關係”在國人的生活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國人似乎天生就有這種找“關係”、用“關係”的天賦,即便是想要找一份活計的棒棒,第一件事也是要向客戶遞一支菸,然後才能開始步入主題。然而“關係”卻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吳思先生稱其為“潛規則”;易中天老師則稱其為“非典型性腐敗”[1]。

這種“術”[2]是否值得借鑑可以討論,我也認為這是一種違背了程序正義的規則,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有“關係”,好辦事,甚至能辦好事!是的,我們可以透過常規的渠道,按照正常的方式來辦事,但是這樣就必須要經過一定的程式。很多程式尤其是民事程式又是比較繁瑣的,你完完整整地走一遍下來可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物力和精力,而你要辦的事要麼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那麼辦事的成本就要遠遠高於辦事所帶來的效益,辦不如不辦;要麼是有一定時間限制的事情,,那麼等你把程式走完了,形勢也早已今非昔比了,辦不如不辦;再說,你做的事情別人也在做,等你把所有程式走完了,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正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人家都已經把能做的事情都做完了,眼睜睜地看著“煮熟的鴨子飛了”,辦等於白辦。但是如果有了“關係”,能運用“關係”辦事,前述的情況都能很輕鬆地解決了。“關係”的雙方無非要麼是親戚,要麼有利害關係,如果是親戚,在中國這個熟人社會中,親戚的事情總是要幫忙的,所以理所應當;如果有利害關係,那就更好辦了,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所以義不容辭。於是事情就變得簡單了,原本必須經過的程式可以簡化,原本應當進行的資格審查可以省略,總之效率會提高,過程要簡化,所有有礙於辦事目的的東西都可以不要,這樣辦起事來就方便得多,辦事的效果也往往事半功倍。

誠然,找“關係”也是要花錢的,可能還要花不少錢,但是花點錢就能辦好事,因此相比來說“價效比”是很高的;再說,這個錢總是要花的,你不花在這還要花在那,花在其他的地方興許還不如花在這好,“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所以花這些錢也是值得的。於是,找“關係”就成了辦任何事的前奏,即便是“透過正常渠道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原本正常的人際交往”也必須先找找“關係”,走走“後門”。這一點在生意場上表現得更加突出,因為生意本來就是要跟人打交道的,所以是否有“關係”,“關係”的強硬程度決定著一個家族生意的好壞與成敗。這一點使東林與芬州人生命運從剛開始的共同發展最終變成了截然不同。

作為一名商人,東林很明白“商業是不可能與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截然分開的”[3],於是當東林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以後,一方面,他不斷地聯絡社會各方面的關係,增加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威望和話語權,最終當上了商會的會長,甚至介入到政治生活中,這些都為生意的發展提供了更為便利的辦事條件和空間;另一方面,他將孩子送到學校讀書,甚至還送他們出國深造,使他們接受到更好的教育,這些行為最初甚至都得不到孩子們的理解,但是隨著故事的發展,我們看到這些孩子們都成了各方面的精英,他們在商業、政治、軍事包括教育行業都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東林的關係網更得到了鞏固和加強。在東林日益年老力衰的情況下,兒子們為他的生意提供了極大地便利。即使經過了幾次浩劫(戰爭,災害)的洗禮,他的生意依然能夠迅速恢復生機並保持興隆。同時,先進的教育觀念也使得東林的兒子們有著不同的理財理念,這也保證了生意的經久不衰。

反觀芬州,經歷了幾次重大打擊以後,芬州身心俱疲,他慢慢退出生意舞臺,與他一起退出的是曾經苦心經營的關係網。沒有了“關係”,事情也變得艱難了許多,以至於等他後來復出以後發現原本自己的客戶已經跑到他人名下,原本自己輕車熟路的生意也變得不在輕鬆,自己已經適應不了這時的生意場,於是只能重新“退隱山林”。等到茂德“重出江湖”時,所有的東西只能重新開始。沒有關係,茂德的失敗只能是在所難免了,家業的沒落也只是時間問題。

二、

經濟與地位

中國是個熟人社會,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個“關係”,“關係”越多越牢靠你的影響就越大,影響大了你的地位自然就會得到提高。地位從橫向上看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家族或者團隊內部的地位,一種是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在家族或者團體內的地位高了,大家都會正視你、昂望你,你就成了這個大集體中的核心和領導者,所有的活動都會圍繞著你展開,於是你的意見就成了決策,而且這種決策的執行力往往還很高;在社會中的地位高了,大家也都會關注你,瞭解你,靠近你,你的社會影響力就會增大,自身的關係網就會得到鞏固和擴大,這些都會為你和你的團隊的進一步發展鋪平道路。人的一生原本就是扮演著團隊內和社會中的兩個角色,兩個角色演好了就已經成功了。可見,地位也是個好東西!

不過,提升地位也不是一件易事,一個有地位的人一般都是道德水平很高的人,但是也不能光喊口號,光說不做誰願意信你啊?你還必須為社會出點力,為他人辦點事,只有這樣才能讓人們念著你的好,團隊內的人覺得自己跟對了一個好領導,更加死心塌地地跟著你幹;社會上的人也會覺得你的信譽有了保障,更加樂意與你交往。出的力多了,辦的事多了,地位自然就提上去了。可是要出力要辦事總是要花錢的,這個錢還不能讓別人出,只能自己掏腰包,要不“功勞”全是別人的,自己最多能撈個“苦勞”,到頭來什麼也沒撈著。這就需要你有一定的經濟實力,這個經濟能力還不能太一般,只有這樣才能出得起力,做得起事。況且伴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本身的地位自然也會提高,因為有錢人總是會引人關注的。

不過,提升地位也並非只有付出而沒有回報,不僅有回報,而且回報是很豐厚的,所以是“小投資,大回報”。前面說過地位分為兩種,一種在家族或者團隊內部,另一種是在社會中。在團隊內部,有了一幫願意為你賣命的下屬,無論決策的執行力,工作的效率都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對外的形象自然也會隨之提提高;再者,生意就是同社會上的各種人打交道,你在他們心中的地位提升了,信譽增強了,生意自然就好做了——這也是為什麼“百年老字號”要比普通的小店受歡迎的原因,生意好做了賺的錢自然就多了,經濟實力也就又得到了提。,相對於這個經濟提升,先前為他人出力辦事的投資是微不足道的。

因此,經濟與地位是相互促進的關係,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自然會得到他人的關注,同時還可以為他人出點力辦點事,於是你的地位就會得到提升;地位的提升也會帶來更厚的經濟回報。這一點在東林和芬州後期的發展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故事剛開始的時候,東林還只是個賣花生的小販,芬州也不過只是一個走方郎中,二人在各自的家族中並沒有什麼地位可言。隨著生意越做越大,他們各自的經濟實力也越來越強,他們不僅得到了家族人員的認可,他們在家族中的地位也隨之提高,等到芬州有了“龍吐珠”,東林建成“金翼之家”的時候他們的聲望和地位都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他們都成了各自家族中的佼佼者,人人都望其項背,對其讚歎有加。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使得這對姻親兄弟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也直接導致了他們最終人生命運的不同。

東林並未滿足於現狀,一方面他充分運用自己的財富為家族的成員做了很多的事情,“金翼之家”建成後更是熱情大方地招待了整個家族的成員,這些都是的他在家族中的威望和話語權都得到了鞏固和加強,以至於到後來家族中的大事都由他組織並進行發言,此時東林已經成為了黃氏家族中實際上的領導者。這些為他徵收大米以保障商店的貨源提供的堅實的後備力量,在整個故事的發展過程中,東林從來沒有為貨源發愁過。另一方面,東林也沒有忘記那些生意上的夥伴,他實行“紅利”制,讓會計凱團等人也能從生意中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這些方法使凱團等人對東林忠心耿耿,他在商店中的領導和核心地位變得更加牢靠。後來面對很大的誘惑,,凱團始終沒有背叛東林,足可以看出東林在他們心中的地位。

提升了自己在團隊內部的地位,東林還著眼於全社會,他注重自己在社會中應當承擔的責任並且為之而努力。他不斷地為商會和政界提供幫助,這使得他在社會中的威望越來越高,最終當上了商會的會長,並在政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些都為生意的發展提供的幫助。所以,東林不僅僅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他在與生意有關的許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些都使得他的地位不斷地得到提高,並最終為生意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但是芬州卻過上了另一種生活,建好“龍吐珠”之後,他並沒有花更多的精力來提升自己的地位,發展自己的事業。相反,他失去了原有的動力和鬥志,一次次的打擊讓他消沉下來,這讓他在家族和社會中的地位慢慢下降,並最終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以至於在芬州死的時候連一個像樣的葬禮都沒有舉行。地位的下降也使得他沒有為茂德留下任何廣闊的舞臺,儘管有一筆錢財,茂德的生意還是隻能以失敗告終。

三、

“富者恆富”與“富不過三代”

現在讓我們重新回到文章開頭提到的問題上。造成“富者恆富”與“富不過三代”的不同結局肯定存在著諸多原因,教育、生活環境、個人能力以及價值觀等因素對其都有很大的影響,但是不可否認“關係”和“地位”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在中國這樣一個熟人社會中,“關係”和“地位”所起的作用甚至可能超出我們的想象。

傳統的中國,每個人的生活圈都是由“一根根相互聯接著皮條的竹竿”所固定而成的球體,但是每一個竹竿都代表著“一個個個體,而每個個體的變動都在這個體系中發生影響”,“任何時候任何一個有彈性的皮條和一個竹竿的變化都可以使整個框架瓦解”[4]。要想保持生活的均衡,必須保持這些“皮條”和“竹竿”的穩定。在這其中,每個人自身的地位就好比這個球體的核心,地位越高,球體的萬有引力就越大,這個球體自然就越牢靠,“皮條”和“竹竿”自然就越穩定。於是地位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中的作用就不言而喻。

另外,這些“皮條”和“竹竿”還會伸出“觸角”聯接其他的生活圈,這些觸角越堅固,傳播的範圍越廣泛,你同社會的聯絡就越緊密,接觸到的事情就會越多,機會也會越充足,你的發展就會越好。這些“觸角”就是我所謂的“關係”。因此要想生活下去並且過得好必須要有足夠的“關係”。這一點甚至在原始社會就已經被人類所知悉並加以運用了[5]。

同時“地位”和“關係”作為一種生活文化,它們都是在不斷變動並且是可以被繼承的;因為生活的慣性,上一輩的“地位”和“關係”的變動必然會對下一輩人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

在“富者”成為“富者”之初,他們的“地位”是很高的,“關係”是多很牢靠的,並且隨著財富的積累,他們的“地位”還會更高,“關係”還會更強大。但是每到鼎盛時期,“動亂的烽煙便已然升起”,家族的“喪鐘便已然響起,只是大家看不見也聽不見”[6]。

當其成為“富者”,踏上人生的頂峰之時,“富者”及其子孫往往會產生兩種情況,要麼滿足於現狀,不在向前;要麼就是抓住時機,進一步發展。

若滿足於現狀,不再奮鬥,自然不會再耗費精力去打理先前建立的“關係”,鞏固先前建立的“地位”,於是它們自然而然地日漸式微。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即便是日漸式微的“關係”和“地位”,依然能發揮相當大的作用,依然能保證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時期家族的昌盛。但是到了第四代,先前建立的關係和地位已經日落西山,先前的財產已揮霍一空,祖宗的“蔭庇”也失去了作用,即使想重新振作,也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於是就有了“富不過三代”的說法。

但若抓住時機,勇往直前,那將是另外一種局面。先前的“關係”和“地位”為以後的發展提供的廣闊的平臺和支援,再加上自身充足的資金,做起事來自然得心應手,事半功倍。於是你就有了更加充足的資本和能力去建立更廣泛的關係,提升自身的地位……如此形成良性迴圈,自然“富者恆富”。

由此可見,“富者恆富”與“富不過三代”並非命運使然,只是自身對命運的把握不同而產生的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道路。“富者恆富”與“富不過三代”也並非一成不變,見需謹慎,防微杜漸並未雨綢繆,自然可以“富者恆富”,相反,即使家業再大,不懂得珍惜,不知道努力,結果只能是“富不過三代“。

[1] 《帝國的惆悵——中國傳統社會的政治與人性》,易中天,文匯出版社

[2] 《帝國的惆悵——中國傳統社會的政治與人性》,易中天,文匯出版社

[3] 《金翼——中國家族制度的社會學研究》,林耀華著,莊孔韶 林宗成譯,三聯書店

[4] 《金翼——中國家族制度的社會學研究》,林耀華著,莊孔韶 林宗成譯,三聯書店

[5] 參見《原始社會的犯罪與習俗》,馬林諾夫斯基,法律出版社

該書指出,由於特羅布裡恩島中央和沿海環境的不同,當地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也有所不同,島中央適合種植白菜,卻沒有生活所必須的魚肉;沿海能夠捕魚,但是卻無法種植生活所必須的白菜。為了更好的生活,島中央和沿海的居民必須和對方搞好關係,從而從對方那裡得到需要的魚和白菜。這種生活方式甚至演變成了雙方生活中的習俗。

[6] 《帝國的惆悵——中國傳統社會的政治與人性》,易中天,文匯出版社

標簽: 地位  東林  關係  富者  芬州